《黄帝四经》君正及《黄帝四经》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黄帝四经 作者:佚名 | 书号:10169 时间:2017/3/26 字数:2225 |
上一章 君正 下一章 ( → ) | |
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正(征)。一年从其俗,则知民则。二年用(其德),民则力。三年无赋敛,则民有得。四年发号令,则民畏敬。五年以刑正,则民不幸()。六年□□□□□□□□。(七)年而可以正(征),则胜強适(敌)。俗者顺民心(也)。德者爱勉之(也)。(有)得者,发噤拖(弛)关市之正(征) (也)。号令者,连为什伍巽(选练)贤不肖有别 (也)。心刑正者,罪杀不赦(也)。 (也)。可以正者,民死节 (也)。若号令发,必厩(究)而上九,壹道同心,(上)口口口口口下不,民无它(志),然后可以守单(战)矣。号令发必行,俗也。男女劝勉,爱也。动之静之,民无不听,时也。受赏无德,受罪无怨,当也。贵![]() ![]() ![]() ![]() 译文 君主为政治国的方针应是,第一年遵从百姓的风俗,第二年选拔有德能的人授与官职,第三年要使民富⾜。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就可以发号令了,第五年可以用法律来治理百姓,第六年民人就会有了敬畏心理,第七年便可以指挥百姓从戎出征了。第一年遵从百姓的风俗习惯,可以掌握他们是非善恶、好恶取舍的标准是什么。第二年擢用有德能的人,百姓就都会努力争取向上。第三年免去赋税征敛,百姓就会生活富⾜。第四年发号施令,百姓都会敬畏服从。第五年用法律来治理,百姓就不敢有侥幸心理。第六年百姓有敬畏心理,便会懂得刑罚律令而不敢触犯。第七年率民出征敌国,便能战胜強大的对手。 第一年遵从百姓的风俗是为了是顺应民心。第二年选拔有德能的人为官吏是通过施爱于民以 ![]() 若号令传下,百姓必应声集结而上合君意,齐心一致,上下同心同德,民无异心,这样就可以据国防守或出兵征战了。号令发出,百姓必定执行,这是因为服从命令已经养成习惯。百姓争相劝勉,这是因为君主施爱的缘故。召之应战,或令之务农,民皆听命,这是君主遵循天时的缘故。民人受赏不戴德,受罚不含怨,这是因为赏罚得当的缘故贵 ![]() 天下诸国或亡或存决定于天时,家国万事或成或败决定于国政。因此对于天道使存之国,要顺应天意去联合保护它,这被称之为“文”而对于天道使亡之国,要顺应天意去讨伐兼并它,这就被称为“武”文武并举,开下各国就会无不顺从。 使用土地的 ![]() ![]() 法度,是至为公正的。以法度来治理家国,而不能任意妄为。创制法度,不能变化不一。依法办事,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便能取信于民,这是治理天下的大道所在。省去烦琐的政事,有节度地征收赋敛,不侵占百姓的农时,家国的政治才能定安。君主如果没有像⽗⺟一样的严威慈爱,就不能使子民有效地为之效力。君主若具备了待民如子的德行,便是德如天地一样广大。如果赏罚相济,恩威并施,那么万事都可以成功。如果能广招天下骁健之士,那么就如同有了最好的防御武器,懂得了实行文武共举之道,那么天下就都会归顺了。发号施令能够合于民心,民人才能自觉地听从命令。君主如能德施天下,秉公执法,那就会得到百姓的爱戴拥护。 wwW.bbMxs.cC |
上一章 黄帝四经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佚名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黄帝四经》在线阅读,《黄帝四经(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黄帝四经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