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二十四及《元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 书号:10207 时间:2017/3/26 字数:6796 |
上一章 卷二十四 下一章 ( → ) | |
◎礼乐五 ○乐服 乐正副四人,舒脚幞头,紫罗公服,乌角带,木笏,皂靴。 照烛二人,服同前,无笏。 乐师二人,服绯,冠、笏同前。 运谱二人,服绿,冠、笏同前。 舞师二人,舒脚幞头,⻩罗绣抹额,紫服,金铜荔枝带,皂靴,各执仗。(仗,牙仗也。) 执旌二人,平冕,前后各九旒五就,青生⾊鸾袍,⻩绫带,⻩绢袴,⽩绢袜,⾚⾰履。(平冕鸾袍,皆仿金制,惟冕之旒数不同,详见后至元二年博士议。) 执纛二人,青罗巾,余同执旌。 乐工,介帻冠,绯罗生⾊鸾袍,⻩绫带,皂靴。(冠以⽪为之,黑油如熊耳,亦金制也。) 歌工,服同乐工。 执麾,服同上,惟加平巾帻。(状若笼金帻,以⾰为之。) 舞人,青罗生⾊义花鸾袍,缘以皂绫,平冕冠。(冠前后有旒,青⽩硝石珠相间。) 执器二十人,服同乐工,绿油⺟追冠,(⾰为之,一名武弁。)加红抹额。 至元二年闰五月,大乐署言,堂上下乐舞员官及乐工,合用⾐服冠冕靴履等物,乞行制造。太常寺下博士议定:乐正副四人、乐师二人、照烛二人、运谱二人,皆服紫罗公服,皂纱幞头舒脚,红鞓角带,木笏,皂靴。引舞⾊长四人,紫罗公服,皂纱幞头展脚,⻩罗绣南花抹额,金铜带,皂靴。乐工二百四十有六人,绯绣义花鸾袍,县⻩揷口,介帻冠,紫罗带,全⻩罗抹带,⻩绢夹 ![]() ![]() ![]() ![]() ![]() 宣圣庙乐工,黑漆冠三十五,绿罗生⾊ ![]() 大乐职掌 大乐署,令一人,丞一人,掌郊社、宗庙之乐。凡乐,郊社、宗庙则用宮县,工二百六十有一人;社稷,则用登歌,工五十有一人;二乐用工三百一十有二人,代事故者五十人。前祭之月,召工习乐及舞。祀前一⽇,宿县于庭中。东方西方设十二镈钟,各依辰位。编钟处其左,编磬处其右。⻩钟之钟起子位,在通街之西。蕤宾之钟居午位,在通街之东。每辰三虡,谓之一肆,十有二辰,凡三十六虡。树建鞞应于四隅,左柷右敔,设县中之北。歌工次之,(三十二人,重行相向而坐。)巢笙次之,箫次之,竽次之,籥次之,篪次之,埙次之,长笛又次之。夹街之左右,瑟翼柷敔之东西,在前行。路鼓、路鼗次之。(郊祀则雷鼓、雷鼗。)闰余匏在箫之东,七星匏在西,九曜匏次之。一弦琴列路鼓之东西,(东一,西二。)三弦、五弦、七弦、九弦次之。晋鼓一,处县中之东南,以节乐。(一弦琴三,五弦以下皆六。凡坐者,⾼以杌,地以毡。)立四表于横街之南,少东。设舞位于县北。文郞左执籥,右秉翟;武郞左执⼲,右执戚;皆六十有四人。享⽇,与工人先⼊就位。舞师二人,执纛二人,引文舞分立于表南。武舞及执器者,俟立于宮县之左右。器鼗二,双铎二,单铎二,铙二,錞二,(二錞用六人。)钲二,相鼓二,雅鼓二,凡二十人。文舞退,舞师二人、执旌二人,引武舞进,立其处,文舞还立于县侧。又设登歌乐于殿之前楹,(殿陛之旁,设乐 ![]() 协律郞二人,掌和律吕,以合 ![]() ![]() ![]() ![]() ![]() 乐正二人,副二人,掌肄乐舞、展乐器、正乐位。凡祭,二人立于殿內,二人立于县间,以节乐。殿內者视献者奠献用乐作止之节,以笏示照烛,照烛举偃以示堂下。若作登歌,则以笏示柷敔而已。县间者视堂上照烛。及引初献,照烛动,亦以笏示柷敔。 乐师一人,运谱一人,掌以乐教工人。凡祭,立于县间,皆北上,相向而立。 舞师四人,皆执梃,(梃,牙仗也。)执纛二人,执旌二人,祭则前举以为舞容。舞人从南表向第一表,为一成,则一变;从第二至第三,为二成;从第三至北第四表,为三成;舞人各转⾝南向于北表之北,还从第一至第二,为四成;从第二至第三,为五成;从第三至南第一表,为六成;若八变者,更从南北向第二,为七成;又从第二至第三,为八成;若九变者,又从第三至北第一,为九变。 执麾一人,从协律郞以麾举偃而节乐。 照烛二人,掌执笼烛而节乐。凡乐作止,皆举偃其笼烛。一人立于堂上门东,视殿內献官礼节,麾烛以示县间。一人立于堂下县间,俟三献⼊导初献至位,立于其左。(初献行,皆前导,亚、终则否。)凡殿下礼节,则麾其烛以示上下。初献诣盥洗位,乃偃其烛,止亦如之。俟初献动为节,宮县乐作,诣盥洗位,洗拭瓒讫,乐止。诣阶,登歌乐作,升自东阶,至殿门,乐止,乃立于陛侧以俟。晨稞讫,初献出殿,登歌乐作,至版位,乐止。司徒 ![]() 宴乐之器 兴隆笙,制以楠木,形如夹屏,上锐而面平,缕金雕镂枇杷、宝相、孔雀、竹木、云气,两旁侧立花板,居背三之一,中为虚柜,如笙之匏。上竖紫竹管九十,管端实以木莲苞。柜外出小橛十五,上竖小管,管端实以铜杏叶。下有座,狮象绕之,座上柜前立花板一,雕镂如背,板间出二⽪风口,用则设朱漆小架于座前,系风囊于风口,囊面如琵琶,朱漆杂花,有柄,一人挼小管,一人鼓风囊,则簧自随调而鸣。中统间,回回国所进。以竹为簧,有声而无律。⽟宸乐院判官郑秀乃考音律,分定清浊,增改如今制。其在殿上者,盾头两旁立刻木孔雀二,饰以真孔雀羽,中设机。每奏,工三人,一人鼓风囊,一人按律,一人运动其机,则孔雀飞舞应节。 殿庭笙十,延祐间增制,不用孔雀。 琵琶,制以木,曲首,长颈,四轸,颈有品,阔面,四弦,面饰杂花。 筝,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 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为面,四弦,⽪絣同一孤柱。 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 方响,制以铁,十六枚,悬于磬虡,小角槌二。廷中设,下施小 ![]() 龙笛,制如笛,七孔,横吹之,管首制龙头,衔同心结带。 头管,制以竹为管,卷芦叶为首,窍七。 笙,制以匏为底,列管于上,管十三,簧如之。 箜篌,制以木,阔腹,腹下施横木,而加轸二十四,柱头及首并加凤喙。 云璈,制以铜,为小锣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击之。 箫,制如笛,五孔。 戏竹,制如籈,长二尺馀,上系流苏香囊,执而偃之,以止乐。 鼓,制以木为匡,冒以⾰,朱漆杂花,面绘复⾝龙,长竿二。廷中设,则有大木架,又有击挝⾼座。 杖鼓,制以木为匡,细 ![]() 札鼓,制如杖鼓而小,左持而右击之。 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击之。 闉,制如筝而七弦,有柱,用竹轧之。 羌笛,制如笛而长,三孔。 拍板,制以木为板,以绳联之。 ⽔盏,制以铜,凡十有二,击以铁箸。 乐队 乐音王队:(元旦用之。)引队大乐礼官二员,冠展角幞头,紫袍,涂金带,执笏。次执戏竹二人,同前服。次乐工八人,冠花幞头。紫窄衫,铜束带。龙笛三,杖鼓三,金鞚小鼓一,板一,奏《万年 ![]() 寿星队:(天寿节用之。)引队礼官乐工大乐冠服,并同乐音王队。次二队,妇女十人,冠唐巾,服销金紫⾐,铜束带。次妇女一人,冠平天冠,服绣鹤氅,方心曲领,执圭,以次进至御前,立定,乐止,念致语毕,乐作,奏《长舂柳》之曲。次三队,男子三人,冠服舞蹈,并同乐音王队。次四队,男子一人,冠金漆弁冠,服绯袍,涂金带,执笏;从者二人,锦帽,绣⾐,执金字福禄牌。次五队,男子一人,冠卷云冠,青面具,绿袍,涂金带,分执梅、竹、松、椿、石,同前队而进,北向立。次六队,男子五人,为乌鸦之像,作飞舞之态,进立于前队之左,乐止。次七队,乐工十有二人,冠云头冠,销金绯袍,⽩裙,龙笛三,觱栗三,札鼓三,和鼓一,板一,与前大乐合奏《山荆子》带《妖神急》之曲。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凤翘冠,翠花钿,服宽袖⾐,加云肩、霞绶、⽟佩,各执宝盖,舞唱前曲。次九队,妇女三十人,冠⽟女冠,翠花钿,服⻩销金宽袖⾐,加云肩、霞绶、⽟佩,各执棕⽑⽇月扇,舞唱前曲,与前队相和。次十队,妇女八人,服杂彩⾐,被槲叶、鱼鼓、简子。次男子八人,冠束发冠,金掩心甲,销金绯袍,执戟。次为⻳鹤之像各一。次男子五人,冠黑纱帽,服绣鹤氅,朱履,策龙头濆杖,齐舞唱前曲一阕,乐止。次妇女三人,歌《新⽔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终,念口号毕,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礼乐队:(朝会用之。)引队礼官乐工大乐冠服,并同乐音王队。次二队,妇女十人,冠黑漆弁冠,服青素袍,方心曲领,⽩裙,束带,执圭;次妇女一人,冠九龙冠,服绣红袍,⽟束带,进至御前,立定,乐止,念致语毕,乐作,奏《长舂柳》之曲。次三队,男子三人,冠服舞蹈同乐音王队。次四队,男子三人,皆冠卷云冠,服⻩袍,涂金带,执圭。次五队,男子五人,皆冠三龙冠,服红袍,各执劈正金斧,同前队而进,北向立。次六队,童子五人,三髻,素⾐,各执香花,舞蹈而进,乐止。次七队,乐工八人,皆冠束发冠,服锦⾐⽩袍,龙笛三,觱栗三,杖鼓二,与前大乐合奏《新⽔令》、《⽔仙子》之曲。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笼巾,服紫袍,金带,执笏,歌《新⽔令》之曲,与乐声相和,进至御前,分为四行,北向立,鞠躬拜,兴,舞蹈,叩头,山呼,就拜,再拜,毕,复趁声歌《⽔仙子》之曲一阕,再歌《青山口》之曲,与后队相和。次九队,妇女二十人,冠车髻冠,服销金蓝⾐,云肩,佩绶,执孔雀幢,舞唱与前队相和。次十队,妇女八人,冠翠花唐巾,服锦绣⾐,执宝盖,舞唱前曲。次男子八人,冠凤翅兜牟,披金甲,执金戟。次男子一人,冠平天冠,服绣鹤氅,执圭,齐舞唱前曲一阕,乐止。次妇女三人,歌《新⽔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终,念口号毕,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说法队:引队礼官乐工大乐冠服,并同乐音王队。次二队,妇女十人,冠僧伽帽,服紫禅⾐,皂绦;次妇女一人,服锦袈裟,余如前,持数珠,进至御前,北向立定,乐止,念致语毕,乐作,奏《长舂柳》之曲。次三队,男子三人,冠、服、舞蹈,并同乐音王队。次四队,男子一人,冠隐士冠,服⽩纱道袍,皂绦,执麈拂;从者二人,冠⻩包巾,服锦绣⾐,执令字旗。次五队,男子五人,冠金冠,披金甲,锦袍,执戟,同前队而进,北向立。次六队,男子五人,为金翅雕之像,舞蹈而进,乐止。次七队,乐工十有六人,冠五福冠,服锦绣⾐,龙笛六,觱栗六,杖鼓四,与前大乐合奏《金字西番经》之曲。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珠子菩萨冠,服销金⻩⾐,缨络,佩绶,执金浮屠⽩伞盖,舞唱前曲,与乐声相和,进至御前,分为五重,重四人,曲终,再起,与后队相和。次九队,妇女二十人,冠金翠菩萨冠,服销金红⾐,执宝盖,舞唱与前队相和。次十队,妇女八人,冠青螺髻冠,服⽩销金⾐,执金莲花。次男子八人,披金甲,为八金刚像。次一人,为文殊像,执如意;一人为普贤像,执西番莲花;一人为如来像;齐舞唱前曲一阕,乐止。次妇女三人,歌《新⽔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终,念口号毕,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凡吉礼,郊祀、享太庙、告谥,见《祭祀志》。军礼,见《兵志》。丧礼五服,见《刑法志》。⽔旱赈恤,见《食货志》。內外导从,见《仪卫志》。 wWw.bB mXs.cC |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濂、王祎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元史》在线阅读,《元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