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十七及《元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 书号:10207 时间:2017/3/26 字数:17619 |
上一章 卷十七 下一章 ( → ) | |
彻里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擢利用监。二十三年,奉使江南,省风俗,访遗逸。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分中书为尚书省。桑哥为相,引用 ![]() ![]() ![]() ![]() ![]()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赐⻩金五十两、⽩金五千两。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 ![]() ![]() 大德元年,拜江南诸道行台御史大夫。一⽇,召都事贾钧谓曰:“家国置御史台,所以肃清庶官、美风俗、兴教化也。乃者御史不存大体,按巡以苛为明,征赃以多为功,至有迫子证⽗、弟证兄、奴讦主者。伤风败教,莫兹为甚。君为我语诸御史,毋庸效尤为也。”帝闻而善之,改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江浙税粮甲天下,平江、嘉兴、湖州三郡当江浙什六七,而其地极下,⽔钟为震泽。震泽之注,由吴松江⼊海。岁久,江淤塞,豪民利之,封土为田,⽔道淤塞,由是浸 ![]() 九年,召⼊为中书平章政事。十月,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家资不満二百缗,人服其廉。赠推忠守正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徐国公,谥忠肃。至治二年,加赠宣忠同德弼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武宁王,谥正宪。子朵儿只,江浙行省左丞。 不忽木 不忽木,一名时用,字用臣,世为康里部大人。康里,即汉⾼车国也。祖海蓝伯,尝事克烈王可汗。王可汗灭,即弃家从数千骑望西北驰去,太祖遣使招之,答曰:“昔与帝同事王可汗,今王可汗既亡,不忍改所事。”遂去,莫知所之。子十人,皆为太祖所虏,燕真最幼,年方六岁,太祖以赐庄圣皇后。后怜而育之,遣侍世祖于藩邸。长从征伐,有功。世祖威名⽇盛,宪宗将伐宋,命以居守。燕真曰:“主上素有疑志,今乘舆远涉危难之地,殿下以皇弟独处全安,可乎?”世祖然之,因请从南征。宪宗喜,即分兵命趋鄂州,而自将攻蜀之钓鱼山,令阿里不哥居守。宪宗崩,燕真统世祖留部,觉阿里不哥有异志,奉皇后稍引而南,与世祖会于上都。 世祖即位,燕真未及大用而卒,官止卫率。不忽木其仲子也,资禀英特,进止详雅,世祖奇之,命给事裕宗东宮,师事太子赞善王恂。恂从北征,乃受学于国子祭酒许衡。⽇记数千言,衡每称之,以为有公辅器。世祖尝 ![]() 臣等闻之,《学记》曰:“君子如 ![]() 臣等今复取平南之君建置学校者,为陛下陈之。晋武帝尝平吴矣,始起国子学。隋文帝尝灭陈矣,俾国子寺不隶太常。唐⾼祖尝灭梁矣,诏诸州县及乡并令置学。及至太宗,数幸国学,增筑学舍至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学亦增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乃至⾼丽、百济、新罗、⾼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弟子⼊学,国学之內至八千余人。⾼宗因之,遂令国子监领六学:一曰国子学,二曰太学,三曰四门学,四曰律学,五曰书学,六曰算学,各置生徒有差,皆承⾼祖之意也。然晋之平吴得户五十二万而已,隋之灭陈得郡县五百而已,唐之灭梁得户六十余万而已,而其崇重学校已如此。况我堂堂大国,奄有江岭之地,计亡宋之户不下千万,此陛下神功,自古未有,而非晋、隋、唐之所敢比也。然学校之政,尚未全举,臣窃惜之。 臣等向被圣恩,俾习儒学。钦惟圣意,岂不以诸⾊人仕宦者常多,蒙古人仕宦者尚少,而 ![]() ![]() ![]() ![]() 臣等愚幼,见于书、闻于师者如此。未敢必其可行,伏望圣慈下臣此章,令诸老先与左丞王赞善等,商议条奏施行,臣等不胜至愿。 书奏,帝览之喜。 十四年,授利用少监。十五年,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帝遣通事脫虎脫护送西僧往作佛事,还过真定,箠驿吏几死,诉之按察使,不敢问。不忽木受其状,以僧下狱。脫虎脫直 ![]() 二十一年,召参议中书省事。时榷茶转运使卢世荣阿附宣政使桑哥,言能用己,则国赋可十倍于旧。帝以问不忽木,对曰:“自昔聚敛之臣,如桑弘羊、宇文融之徒, ![]() ![]() ![]() 二十三年,改工部尚书。九月,迁刑部。河东按察使阿合马,以赀财谄媚权贵,货钱于官,约偿羊马,至则抑取部民所产以输。事觉,遣使按治,皆不伏,及不忽木往,始得其不法百余事。会大同民饥,不忽木以便宜发仓廪赈之。阿合马所善幸臣奏不忽木擅发军储,又锻炼阿合马使自诬服。帝曰:“使行发粟以活吾民,乃其职也,何罪之有。”命移其狱至京师审视,阿合马竟伏诛。吐土哈求钦察之为人奴者增益其军,而多取编民。中书佥省王遇验其籍改正之。吐土哈遂奏遇有不臣语。帝怒, ![]() 二十四年,桑哥奏立尚书省,诬杀参政杨居宽、郭佑。不忽木争之不得,桑哥深忌之,尝指不忽木谓其 ![]() ![]() ![]() 二十七年,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二十八年舂,帝猎柳林,彻里等劾奏桑哥罪状,帝召问不忽木,具以实对。帝大惊,乃决意诛之。罢尚书省,复以六部归于中书, ![]() ![]() 上都留守木八剌沙言改按察司置廉访司不便,宜罢去,乃求宪臣赃罪以动上听。帝以责中丞崔彧,彧谢病不知。不忽木面斥彧不直言,因历陈不可罢之说,帝意乃释。王师征 ![]() ![]() ![]() ![]() ![]() ![]() ![]() ![]() ![]() 三十年,有星孛于帝座。帝忧之,夜召⼊噤中,问所以销天变之道,奏曰:“风雨自天而至,人则栋宇以待之;江河为地之限,人则舟楫以通之。天地有所不能者,人则为之,此人所以与天地参也。且⽗⺟怒,人子不敢疾怨,惟起敬起孝。故《易-震》之象曰‘君子以恐惧修省’,《诗》曰‘敬天之怒’,又曰‘遇灾而惧’。三代圣王,克谨天戒,鲜不有终。汉文之世,同⽇山崩者二十有九,⽇食地震频岁有之,善用此道,天亦悔祸,海內乂安。此前代之⻳鉴也,臣愿陛下法之。”因诵文帝《⽇食求言诏》。帝悚然曰:“此言深合朕意,可复诵之。”遂详论款陈,夜至四鼓,明⽇进膳,帝以盘珍赐之。 三十年,帝不豫,故事,非国人勋旧不得⼊卧內。不忽木以谨厚,⽇视医药,未尝去左右。帝大渐,与御史大夫月鲁那颜、太傅伯颜并受遗诏,留噤中。丞相完泽至,不得⼊,伺月鲁那颜、伯颜出,问曰:“我年位俱在不忽木上,国有大议而不预,何耶?”伯颜叹息曰:“使丞相有不忽木识虑,何至使吾属如是之劳哉!”完泽不能对,⼊言于太后。太后召三人问之,月鲁那颜曰:“臣受顾命,太后但观臣等为之。臣若误国,即⽇伏诛,宗社大事,非宮中所当预知也。”太后然其言,遂定大策。其后发引、升祔、请谥南郊,皆不忽木领之。 成宗即位,执政皆 ![]() 河东守臣献嘉禾,大臣 ![]() ![]() ![]() 大德二年,御史中丞崔彧卒,特命行中丞事。三年,兼领侍仪司事。有因⽗官受贿赂,御史必 ![]() 家素贫,躬自爨汲, ![]() 子回回,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巙巙,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为翰林学士承旨。 完泽 完泽,土别燕氏。祖土薛,从太祖起朔方,平诸部。太宗伐金,命太弟睿宗由陕右进师,以击其不备,土薛为先锋,遂去武休关,越汉江,略方城而北,破金兵于 ![]() 完泽以大臣子选为裕宗王府僚属。裕宗为皇太子,署詹事长。⼊参谋议,出掌环卫,小心慎密,太子甚器重之。一⽇会燕宗室,指完泽语众曰:“亲善远恶,君之急务。善人如完泽者,群臣中岂易得哉!”自是常典东宮卫兵。裕宗薨,成宗以皇孙抚军北方,完泽两从⼊北。至元二十八年,桑哥伏诛,世祖咨问廷臣,特拜中书右丞相。完泽⼊相,⾰桑哥弊政,请自中统初积岁逋负之钱粟,悉蠲免之,民赖其惠。三十一年,世祖崩,完泽受遗诏,合宗戚大臣之议,启皇太后, ![]() 阿鲁浑萨理 阿鲁浑萨理,畏兀人。祖阿台萨理,当太祖定西域还时,因从至燕。会畏兀国王亦都护请于朝,尽归其民,诏许之,遂复西还。精佛氏学。生乞台萨理,袭先业,通经、律、论。业既成,师名之曰万全。至元十二年,⼊为释教都总统,拜正议大夫、同知总制院事,加资德大夫、统制使。年七十卒。子三人:长曰畏吾儿萨理,累官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行泉府太卿;季曰岛瓦⾚萨理;阿鲁浑萨理,其中子也,以⽗字为全氏,幼聪慧,受业于国师八哈思巴,既通其学,且解诸国语。世祖闻其材,俾习国中之学,于是经、史、家百及 ![]() ![]() 至元二十年,有西域僧自言能知天象,译者皆莫能通其说。帝问左右,谁可使者。侍臣脫烈对曰:“阿鲁浑萨理可。”即召与论难,僧大屈服。帝悦,令宿卫內朝。会有江南人言宋宗室反者,命遣使捕至阙下。使已发,阿鲁浑萨理趣⼊谏曰:“言者必妄,使不可遣。”帝曰:“卿何以言之?”对曰:“若果反,郡县何以不知?言者不由郡县,而言之阙庭,必其仇也。且江南初定,民疑未附,一旦以小民浮言辄捕之,恐人人自危,徒中言者之计。”帝悟,立召使者还,俾械系言者下郡治之,言者立伏,果以尝贷钱不从诬之。帝曰:“非卿言,几误,但恨用卿晚耳。”自是命⽇侍左右。 二十一年,擢朝列大夫、左侍仪奉御。遂劝帝治天下必用儒术,宜招致山泽道艺之士,以备任使。帝嘉纳之,遣使求贤,置集贤馆以待之。秋九月,命领馆事,阿鲁浑萨理曰:“陛下初置集贤以待士,宜择重望大臣领之,以新观听。”请以司徒撒里蛮领其事,帝从之。仍以阿鲁浑萨理为中顺大夫、集贤馆学士,兼太史院事,仍兼左侍仪奉御。士之应诏者,尽命馆⾕之,凡饮食供帐,车服之盛,皆喜过望。其弗称旨者,亦请加赉而遣之。有官于宣徽者, ![]() ![]() ![]() ![]() 二十四年舂,立尚书省,桑哥用事,诏阿鲁浑萨理与同视事,固辞,不许,授资德大夫、尚书右丞,继拜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桑哥为政暴横,且进其 ![]() ![]() 二十八年秋,乞罢政事,并免太史院使,诏以为集贤大学士。司天刘监丞言,阿鲁浑萨理在太史院时,数言家国灾祥事,大不敬,请下吏治。帝大怒,以为诽谤大臣,当抵罪。阿鲁浑萨理顿首谢曰:“臣不佞,赖陛下天地含容之德,虽万死莫报。然 ![]() ![]() 子三人:长岳柱;次久著,终翰林侍读学士;次买住,蚤卒。岳柱自有传。阿台萨理赠保德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赵国公,谥端愿;乞台萨理累赠纯诚守正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谥通敏。 岳柱字止所,一字兼山。自幼容止端严, ![]() 至顺二年,除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时有诬告富民负永宁王官帑钱八百余锭者,中书遣使诸路征之。使至江西,岳柱曰:“事涉诬罔,不可奉命。”僚佐重违宰臣意,岳柱曰:“民惟邦本,伤本以敛怨,亦非宰相福也。”令使者以此意复命。时燕帖木儿为丞相,闻其言,感悟,命刑部诘治,得诬罔状,罪诬告者若⼲人。宰相以奏,帝嘉之,特赐币帛及上尊酒。桂 ![]() ![]() 岳柱天资孝友,⺟弟久住早卒,丧之尽哀。尤嗜经史,自天文、医药之书,无不究极。度量弘扩,有欺之者,恬不为意。或问之,则曰:“彼自欺也,我何与焉。”⺟郜氏亦常称之曰:“吾子古人也。” 子四人:长普达,同佥行宣政院事;次安僧,为久住后,章佩监丞;次仁寿,中宪大夫、长秋寺卿。 部分译文 彻里,姓燕只吉台氏。曾祖太⾚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封徐、邳二州,从此安家于徐州。彻里自幼失⽗,⺟亲蒲察氏教他读书。 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召见了他,留在⾝边,常向他询问民间的事。随大军征东北边境,回朝后,向世祖陈述大军所过,民不堪烦扰,饥寒 ![]() ![]() 二十四年,朝廷分中书为尚书省,桑哥为相,引用其 ![]() ![]() ![]() ![]() ![]() 进拜御史中丞,不久,升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赐⻩金五十两、⽩金五千两。汀、漳民人以欧狗为首反叛元朝,久未平息。彻里引兵征讨,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来投降者,则以酒食,对他们说“:我想你们不是蓄意反对朝廷,而是由官吏的贪婪暴行迫使你们走上反叛道路。今既归来,也就是平民,我不忍加罪于你们。你们回去从事农业,安于家乡,不要恐惧。”其他山寨闻知,都来归顺。不久,欧狗被同 ![]() ![]() ![]() 大德元年(1297),拜彻里为江南诸道行台御史大夫。有天彻里召都事贾钧告诫说“:家国设立御史台,是为了肃整吏治,美化风俗,兴办教育。往⽇,御史不顾大体,按巡以苛察为明,查获贪赃以多为功,甚至有迫使儿子证实⽗亲有罪,弟弟证实哥哥有罪,奴仆攻击主人,伤风败教,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你去代我告诉诸御史,切莫效法这些人。”成宗知道连连称好。改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该省税粮之多为国全之最,平江、嘉兴、湖州三郡的税粮又相当江浙全省的十分之六七。然而此三郡地势低下,诸⽔汇聚为震泽。震泽之⽔由吴松江⼊海。年深月久,江道淤塞。豪民图利,堆土造田,使⽔道不通。于是湖⽔渐渐增⾼,淹没诸郡庄稼。朝廷命行省征发民夫万人来疏河道,彻里监督其工程,费时四月而竣工。 大德九年,召彻里⼊朝为中书平章政事。十年十月病逝,年四十七岁。直到他寿终之时,其家产不満二百缗,人人敬服他一生廉洁奉公。朝廷赠推忠守正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徐国公,谥“忠肃”至治二年(1322),加赠宣忠同德弼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武宁王,谥“正宪” 不忽木一名时用,字用臣,世代为康里部大人,康里即汉代时之⾼车国。祖⽗名海蓝伯,曾为克烈王可汗效力。不忽木为燕真次子。 不忽木英俊不凡,拜太子赞善王恂为师。后随王恂北征,又拜许衡为师。许衡编纂历代帝王谥名、帝系、岁年等书为教授生学,不忽木读数遍即可背诵。十六岁时摘录《贞观政要》中数十事进呈世祖,帝知其意在借此规谏,赞叹不已。至元十三年(1276),与同学坚童、太答、秃鲁等上疏皇帝,大意是: 《学记》说:“君子如 ![]() 现在朝为官的人,蒙古人不多。若要多培养蒙古族人材,使他们通晓汉人的制度,必须像古代那样,各地多设学校,可先在大都广立国学,选蒙古在十五岁以下,十岁以上品质好的少年及百官弟子和平民弟子优秀者共百人⼊学,由官府供给⾐食;选才德兼备能为师表者任司业、博士、助教。课程设小学、法律、书法、算术四科。老师讲解四书五经和修⾝、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小学科令生学读诵经书及学习各种礼节;律科则培训生学将来做官的本领;书科专习书法、绘画;算科则使生学 ![]() 世祖看了奏疏之后,甚是⾼兴。至元十四年授不忽木为利用少监,十五年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十九年升提刑按察使。在任按察使时,执法如山,刚直不阿,深得皇帝信任。 至元二十一年,召不忽木回京任参议中书省事。榷茶转运使卢世荣附和宣政使桑哥,说若任用他,可使家国财政增收十倍。帝问不忽木此人如何。不忽木奏曰“:自古聚敛之臣,如桑弘羊、宇文融等,都是自称善于理财,其实是欺君罔上,却表示自己是忠心耿耿;等到事情败露,罪恶昭彰,家国 民人均受其害时,后悔莫及。希望陛下勿听他花言巧语。”世祖未采纳他的劝谏,任卢世荣为右丞,不忽木因此辞去参议之职。直到至元二十二年卢世荣以欺君枉法罪被诛之后,世祖才承认不忽木的意见是正确的,向他表示愧意,提升他为吏部尚书。奷臣阿合马因罪没收其家财,其心腹爪牙张散札儿也应判处死刑。但他胡言 ![]() ![]() ![]() 元军初征 ![]() ![]() ![]() ![]() ![]() 有人诬告右丞相完泽徇私,世祖问不忽木有无其事,不忽木要求与揭发人当面对质。弄清是不实之辞,世祖大怒,令左右将揭发人掌嘴轰出朝廷。世祖常对人称赞塞。。旃能⼲,不忽木问世祖何以见得,世祖说:“此人侍奉宪宗时,常常将內府财物拿出暗中来资助我。”不忽木说“:这是为臣不忠的表现。如果今天有人将內府财物私自去结 ![]() 至元三十年,世祖有病,按规定非蒙古昔⽇有功之臣不得⼊卧室,而不忽木因为人谨慎厚道,每⽇负责皇帝医药,寸步不离。帝病情加重,留不忽木与御史大夫月鲁那颜、太傅伯颜在宮中侍奉。丞相完泽求见也不准⼊,抱怨说:“论年龄、爵位我都在不忽木之上,为什么不能参预家国大事?”伯颜叹息道“:如果你能有不忽木那样的见识,那就不会让我们如此 ![]() 执政奏请任不忽木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太后对成宗说:“不忽木为人正直,先皇帝将国事付托于他,岂能让他任京外员官?”于是将他留京都任职。朝臣多有议论,不忽木因而称病不出。元贞二年(1296)成宗任段贞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拜不忽木为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重事。不忽木辞谢曰“:该职在我朝只有史天泽曾任过,臣何功敢当此重任。”成宗令去“平章军国重事”中的“重”字。大德二年(1298),御史中丞崔。。卒,特命不忽木行中丞事。三年,兼管侍仪司事。四年,病复发而卒,年四十六岁。 不忽木家本贫寒,为官后平时亦穿儒服,不好奢华。其俸禄赏赐自给有余,用以救济亲朋好友。他善于识别人材,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就是他推荐的。平时少言寡语,但在帝前论家国大事时,则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知无不言。世祖视他为左右手,临崩时送他⽩璧,说:“他⽇持此以见朕。”武宗时赠纯诚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贞” 完泽,姓土别燕氏。祖⽗土薛,随太祖起兵于北方,平定诸部,统一大漠南北。太宗伐金,命太弟睿宗由陕右进军,攻其不备。以土薛为先锋,出武休关,渡过汉江,攻取方城以北之地,破金兵于 ![]() 完泽因为是大臣之子,选为裕宗王府的僚属。裕宗为皇太子,任完泽为詹事长,⼊府参与机要,出府掌管卫军,小心谨慎,受到太子的非常器重。有天宴请宗室,皇太子指完泽对来宾说:“君子切切要亲善远恶。而善人之像完泽者,在群臣中岂是能容易得到的!”从此以后,完泽常执掌东宮卫兵。裕宗死,成宗以皇孙奉诏去北方抚军,完泽两次随成宗北行。 至元二十八年(1291),桑哥伏诛,世祖征求廷臣意见,特拜完泽为中书右丞相。完泽任丞相,⾰除桑哥的弊政,奏请将自中统初年历年所欠的钱粮,完全免征,民人大受其惠。三十一年,世祖崩,完泽受遗诏,与宗戚大臣商议,启奏皇太后, ![]() 大德四年(1300),加太傅、录军国重事,地位、威望更⾼,成宗更加依重于他。而他却能处之泰然,不急功好利,故吏民守职乐业。大德七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追封兴元王,谥“忠宪” 阿鲁浑萨理,畏兀族人。祖⽗阿台萨理在太祖定西域回来时,随蒙军至燕,后又西还,精于佛学。⽗乞台萨理,精通佛学之经、律、论三蔵。至元十二年(1275)为佛教都总统,拜正议大夫、同知总制院事,又加资德大夫、统制使,年七十而卒。 阿鲁浑萨理为乞台萨理的次子,幼聪敏,因其⽗一名“万全”因以全氏为姓。拜国师八哈思巴为师,不仅精通佛学,且知蒙古及其他国语言。世祖知阿鲁浑萨理为才子,令他学习国中汉学,所以他又通晓经、史、家百及 ![]() ![]() 至元二十年,有西域僧人自称能知天文,但翻译都不懂天文,有人推荐阿鲁浑萨理。世祖召他与僧人辩论问答,僧人佩服其学问,世祖十分⾼兴,留在宮內任宿卫。有江南人说宋朝宗室谋反,朝廷派使去逮捕。阿鲁浑萨理忙上朝谏阻说“:此话不确实,是谎言,不能派人去逮捕。”世祖问他何以知道是谎言,阿鲁浑萨理从容回答道:“如果宋宗室真的谋反,郡县为何不知。谋反消息不由郡县上报,而是由一般人来报告朝廷,这必是公报私仇。江南刚刚平定,人心未服,一旦听信小人谎言而逮捕宋宗室,恐因此人人自危,中造谣者之计。”世祖猛醒,立即召还使者,并令郡县审问那造谣生事的人,果然是因曾没借到钱而进行诬告。世祖深有感慨地说:“若不是卿指出,几乎误事,但恨用卿晚了。”自此以后,阿鲁浑萨理常侍奉于世祖左右。 至元二十一年,升阿鲁浑萨理为朝列大夫、左侍仪奉御。阿鲁浑萨理劝世祖用儒术来治理天下,为此,应广招隐居深山江湖有学问的人,以备需要时任用。世祖采纳这一意见,遣使求贤,设立“集贤馆”是年九月,任阿鲁浑萨理主持集贤馆事宜。阿鲁浑萨理辞谢道“:陛下初次设立集贤馆来招待贤士,应选一位德⾼望重的人来主持,以新天下人耳目。”他推荐司徒撒里蛮。世祖同意,但还是任阿鲁浑萨理为中顺大夫、集贤馆学士,并兼太史院事及左侍仪奉御。他又向世祖建议:“国学,人材之本,立国子监,置博士弟子员,对他们的待遇从优,使来学的人⽇多。”世祖允准。二十二年六月,升嘉议大夫。二十三年,晋为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 至元二十四年舂,设立尚书省,桑哥当权,世祖诏命阿鲁浑萨理一同视事。他力辞未准,授为资德大夫、尚书右丞。后又拜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桑哥当政,专横跋扈,植 ![]() ![]() ![]() ![]() ![]() 二十八年秋,朝廷批准阿鲁浑萨理辞去平章政事和太史院的职务,但留任集贤大学士。司天监刘监丞奏,阿鲁浑萨理在太史院时,多次谈论家国灾祥事,是大不敬,请治罪。世祖大怒,认为刘监丞是诽谤大臣,当治以诬告之罪。阿鲁浑萨理忙叩头奏道:“臣不才,赖陛下含天容地之大德而蒙任用,虽万死莫报。然要将指责我的人治罪,臣恐从今以后再没有人敢进谏了。”经他的力争,刘监丞终被开释。后来阿鲁浑萨理虽不在其位,但若召他⼊朝论事,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至元三十年,再度奉命主持太史院事。三十一年,世祖驾崩,这时成宗尚在北边,裕宗太后一面写信去催成宗回朝即位,一面命阿鲁浑萨理率翰林、集贤及礼官做新皇帝登基大典的准备工作。成宗即位后于元贞元年(1295)舂,加阿鲁浑萨理为守司徒、集贤院使,主持太史院事。早在皇太子裕宗去世时,世祖 ![]() 大德三年(1299),复拜为中书平章政事。大德十一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延。。四年(1317),赠推忠佐理翊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谥“文定”有子三人:长子岳柱,次子久著,三子买住。 岳柱是阿鲁浑萨理长子,字止所,一字兼山。自幼容貌言行端庄,禀 ![]() 至大元年(1308)授集贤学士,官阶正议大夫,以荐贤举能为己任。皇庆元年(1312),升中奉大夫、湖南道宣慰使,每⽇接见儒生,向他们访察民间疾苦。延。。三年(1316)进资善大夫、隆禧院使。七年,授太史院使。泰定元年(1324)改任太常礼仪院使。四年,授礼部尚书,主持会同馆事。不久又授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天历元年(1328),进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 至顺二年(1331),任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有人诬告富民欠永宁王官钱八百余锭,中书省派人去征收。使臣到了江西,岳柱说这是诬告,不能奉命执行。还说:“民人是家国 ![]() ![]() ![]() 岳柱天资孝友,尤其好读经、史,天文、医药之书,无不深⼊研究。度量广大,有人欺他,他不在意。有子四人。 wWW.bBMXs.cC |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濂、王祎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元史》在线阅读,《元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