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三十及《元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 书号:10207 时间:2017/3/26 字数:19629 |
上一章 卷三十 下一章 ( → ) | |
马祖常 马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净州天山。有锡里吉思者,于祖常为⾼祖,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以节死赠恒州刺史,子孙因其官,以马为氏。曾祖月合乃,从世祖征宋,留汴,掌馈饷,累官礼部尚书。⽗润,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家于光州。祖常七岁知学,得钱即以市书。十岁时,见烛欹烧屋,解⾐沃⽔以灭火,咸嗟异之。既长,益笃于学。蜀儒张摐道仪真,往受业其门,质以疑义数十,摐甚器之。延祐初,科举法行,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是时仁宗在御已久,犹居东宮,饮酒常过度。祖常上书请“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奷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天子承天地祖宗之重,当极调摄,至于酒醴,近侍进御,当思一献百拜之义。”英宗为皇太子,又上书请慎简师傅。于是奷臣铁木迭儿为丞相,威权自恣。祖常知其盗观国史,率同列劾奏其十罪,仁宗震怒,黜罢之。秦州山移,祖常言:“山不动之物,今而动焉,由在野有当用不用之贤,在官有当言不言之佞,故致然尔。”疏闻,大臣皆家居待罪。祖常荐贤拔滞,知无不言。俄改宣政院经历,月余辞归,起为社稷署令。亡何,奷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 ![]() 天历元年,召为燕王內尉,仍⼊礼部,两知贡举,一为读卷官,时称得人。升参议中书省事,参定亲郊礼仪,充读册祝官,拜治书侍御史,历徽政副使,迁江南行台中丞。元统元年,召议新政,赐⽩金二百两、钞万贯。又历同知徽政院事,遂拜御史中丞。帝以其有疾,诏特免朝礼,光禄⽇给上尊。祖常持宪务存大体。西台御史劾其僚噤酤时面有酒容,以苛细黜之。山东廉访司言孔氏讼事,以事关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除枢密副使,顷之,辞职归光州。复除江南行台中丞,又迁陕西行台中丞,皆以疾不赴。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赠摅忠宣宪协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公,谥文贞。 祖常立朝既久,多所建明。尝议:今国族及诸部既诵圣贤之书,当知尊诸⺟以厚彝伦。又议:将家弟子骄脆,有孤任使,而庶民有挽強蹶张老死草野者,当建武学、武举,储材以备非常。时虽弗用,识者韪之。祖常工于文章,宏赡而精核,务去陈言,专以先秦两汉为法,而自成一家之言。尤致力于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可传者。有文集行于世。尝预修《英宗实录》,又译润《皇图大训》、《承华事略》,又编集《列后金鉴》、《千秋记略》以进,受赐优渥。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谓中原硕儒唯祖常云。 巎巎 巎巎字子山,康里氏。⽗不忽木,自有传。祖燕真,事世祖,从征有功。巎巎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其正心修⾝之要得诸许衡及⽗兄家传。长袭宿卫,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其遇事英发,掀髯论辨,法家拂士不能过之。始授承直郞、集贤待制,迁兵部郞中,转秘书监丞。奉命往核泉舶,芥视珠犀,不少留目。改同佥太常礼仪院事,拜监察御史,升河东廉访副使。未上,迁秘书太监,升侍仪使。寻擢中书右司郞中,迁集贤直学士,转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拜礼部尚书,监群⽟內司。巎巎正⾊率下。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燕,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迁领会同馆事尚书,监群⽟內司如故。寻兼经筵官,复除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未行,留为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仍兼经筵官。升侍书学士、同知经筵事,复升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知经筵事。除浙西廉访使,复留为大学士、知经筵事。寻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提调宣文阁崇文监。 先是,文宗励精图治,巎巎尝以圣贤格言讲诵帝侧,裨益良多。顺帝即位之后,剪除权奷,思更治化。巎巎侍经筵,⽇劝帝务学,帝辄就之习授, ![]() ![]() 巎巎以重望居⾼位,而雅爱儒士,甚于渴饥,以故四方士大夫翕然宗之,萃于其门。达官有怙势者,言曰:“儒有何好,君酷爱之。”巎巎曰:“世祖以儒⾜以致治,命裕宗学于赞善王恂。今秘书所蔵裕宗仿书,当时御笔于生学之下亲署御名习书谨呈,其敬慎若此。世祖尝暮召我先人坐寝榻下,陈说《四书》及古史治 ![]() ![]() ![]() ![]() ![]() ![]() 既而出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时中书平章阙员,近臣 ![]() 兄回回,字子渊。敦默寡言,耆学能文。在成宗朝宿卫,擢太常寺少卿。寺改为院,为太常院使。武宗正位,以藩邸旧臣出使称旨。至大间,调大司农卿,除山南廉访使,改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迁淮西廉访使,皆有政声。再改河南廉访使。行省丞相行事多不法,太尉纳璘为郞中,每格不下,丞相怒 ![]() 巎巎子维山,材质清劭,侍噤廷,起崇文监丞,擢给事中,迁同佥太常礼仪院事,调崇文太监。 自当 自当,蒙古人也。英宗时,由速古儿⾚擢监察御史。录囚大兴县,有以冤事系狱者,其人尝见有橐驼死道傍,因舁至其家醢之,置数瓮中。会官橐驼被盗,捕索甚亟,乃执而勘之,其人自诬服。自当审其狱辞,疑为冤,即以上御史台。台臣以为赃既具,是特御史畏杀人耳,不听,改委他御史谳之,竟处死。后数⽇,辽 ![]() ![]() ![]() 会次三皇后殂,命工部撤行殿车帐,皆新作之。自当未即兴工。尚书曰:“此奉特旨,员外有误,则罪归于众矣。”自当曰:“即有罪,我独任之。”未几,帝果问成否。省臣乃召自当责问之。自当请自⼊对。既见帝,奏曰:“皇后行殿车帐尚新,若改作之,恐劳民费财。且先皇后无恶疾,居之何嫌。必 ![]() ![]() 文宗即位,除中书左司郞中。有使持诏自江浙还,言行省臣意若有不服者。帝怒,命遣使问不敬状,将悉诛之。自当言于丞相燕帖木儿曰:“皇帝新即位,云南、四川且犹未定,乃以使臣一言杀行省大臣,恐非盛德事。况江浙豪奢之地,使臣或不得厌其所需,则造言以陷之耳。”燕帖木儿以言于帝,事乃止。既而升参议中书省事。燕帖木儿议封太保伯颜王爵,众论附之。自当独不言。燕帖木儿问故,自当曰:“太保位列三公,而复加王封,后再有大功,将何以处之?且丞相封王,出自上意,今 ![]() 初,文宗在集庆潜邸, ![]() ![]() ![]() ![]() 顺帝初,除福建都转运盐使。先是,自当为左司郞中时,泰定帝尝 ![]() 自当历事四朝,官自从仕郞累转至通奉大夫,常衎洁在位,刚介弗回,终始一节,有古遗直之风。然卒以是忤权贵而不复柄用,君子皆惜焉。 阿荣 阿荣,字存初,怯烈氏。⽗按摊,中书右丞。阿荣幼事武宗,备宿卫,累迁官,为湖南道宣慰副使。温迪罕奉使宣抚湖南,事无大小,悉以委之。会列郡岁饥,阿荣分其廪禄为粥,以食饿者,仍发粟赈之,所活甚众。广西寇起,众皆汹惧。阿荣镇之以静,督有司治兵守其境,寇不敢⼊。迁湖广行省左右司郞中,召佥会福院事,寻除吏部尚书。泰定初,出为湖南宣慰使,改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以疾辞。天历初,复起为吏部尚书,寻参议中书省事。二年,拜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进奎章阁大学士、荣禄大夫、太禧宗禋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文宗眷遇之甚,而阿荣亦尽心国政,知无不言。久之,心忽郁郁不乐,谒告南归武昌。至元元年卒。 初,阿荣闲居,以文翰自娱,博究前代治 ![]() ![]() 小云石海涯 小云石海涯,家世见其祖《阿里海涯传》。其⽗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小云石海涯遂以贯为氏,复以酸斋自号。⺟廉氏,夜梦神人授以大星使呑之,已而有妊。及生,神彩秀异。年十二三,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或挽強 ![]() ![]() 会议科举事,多所建明,忽喟然叹曰:“辞尊居卑,昔贤所尚也。今噤林清选,与所让军资孰⾼,人将议吾后矣。”乃称疾辞还江南,卖药于钱唐市中,诡姓名,易服⾊,人无有识之者。偶过梁山泺,见渔⽗织芦花为被, ![]() ![]() ![]() ![]() 子男二人:阿思兰海牙,慈利州达鲁花⾚;次八三海涯。孙女一人,有学识,能词章,归怀庆路总管段谦云。 泰不华 泰不华,字兼善,伯牙吾台氏。初名达普化,文宗赐以今名,世居⽩野山。⽗塔不台,⼊直宿卫,历仕台州录事判官,遂居于台。家贫,好读书,能记问。集贤待制周仁荣养而教之。年十七,江浙乡试第一。明年,对策大廷,赐进士及第,授集贤修撰,转秘书监著作郞,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时御史大夫脫 ![]() 顺帝即位,加文宗后太皇太后之号,大臣燕铁木儿、伯颜皆列地封王。泰不华率同列上章言:“婶⺟不宜加徽称,相臣不当受王土。”太后怒, ![]() ![]() 八年,台州⻩岩民方国珍为蔡 ![]() ![]() ![]() ![]() ![]() 十二年,朝廷征徐州,命江浙省臣募舟师守大江,国珍怀疑,复⼊海以叛。泰不华自分以死报国,发兵扼⻩岩之澄江,而遣义士王大用抵国珍,示约信,使之来归。国珍益疑,拘大用不遣,以小舸二百突海门,⼊州港,犯马鞍诸山。泰不华语众曰:“吾以书生登显要,诚虑负所学。今守海隅,贼甫招徕,又复为变,君辈助我击之,其克则汝众功也,不克则我尽死以报国耳。”众皆踊跃愿行。时国珍戚 ![]() ![]() ![]() 泰不华尚气节,不随俗浮沉。太平为台臣劾去相位,泰不华独饯送都门外。太平曰:“公且止,勿以我累公。”泰不华曰:“士为知己死,宁畏祸耶!”后虽为时相摈斥,人莫不韪之。善篆隶,温润遒劲。尝重类《复古编》十卷,考正讹字,于经史多有据云。 余阙 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家河西武威。⽗沙剌臧卜,官庐州,遂为庐州人。少丧⽗,授徒以养⺟,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应奉翰林文字,转中书刑部主事。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翰林,为修撰。拜监察御史,改中书礼部员外郞,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郞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方岳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 ![]() 盗起河南,陷郡县。至正十二年,行中书于淮东,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属县灊山八社,土壤沃饶,悉以为屯。明年,舂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业失者数万,咸安集之。请于中书,得钞三万锭以赈民。升同知、副元帅。又明年秋,大旱,为文祈灊山神,三⽇雨,岁以不饥。盗方据石 ![]() 俄升都元帅。广西猫军五万从元帅阿思兰沿江下抵庐州,阙移文谓苗蛮不当使之窥国中,诏阿思兰还军。猫军有暴于境者,即收杀之,凛凛莫敢犯。时群盗环布四外,阙居其中,左提右挈,屹为淮一保障。论功,拜江淮行省参知政事,仍守安庆,通道于江右,商旅四集。池州赵普胜帅众攻城,连战三⽇败去。未几又至,相拒二旬始退,怀宁县达鲁花⾚伯家奴战死。十七年,赵普胜同青军两道攻我,拒战一月余,竟败而走。 秋,拜淮南行省左丞。安庆倚小孤山为藩蔽,命义兵元帅胡伯颜统⽔军戍焉。十月,沔 ![]() ![]() 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阙尝病不视事,将士皆吁天求以⾝代,阙闻,強⾐冠而出。当出战,矢石 ![]() ![]() 阙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 ![]() 部分译文 马祖常字伯庸,先祖世代为雍古部,居住在净州天山。⾼祖锡里吉思,在金代为凤翔兵马判官,尽忠金朝,死后赠恒州刺史。子孙世袭为官,以马为姓氏。曾祖月合乃,随世祖征宋,留于汴京,掌管粮饷,官至礼部尚书。⽗马润,为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家在光州。 祖常七岁时就好学,得钱就买书,长大后学习更加勤奋。一四川儒生张须立在仪真讲学,祖常去拜为师,学习中提出疑问数十条,须立非常器重。延。。初年(1314),元朝实行科举制度,祖常应试,无论乡试、会试皆中第一名,廷试第二名,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 仁宗在位⽇久,常在东宮饮酒过度,祖常敢于上书劝谏皇上临朝理政。英宗为皇太子,祖常又上书请皇上慎重延聘师傅。奷臣铁木迭儿为丞相,作威作福,专横跋扈,祖常知道他偷看国史,与同僚弹劾其十大罪状,仁宗大怒,将铁木迭儿罢职。传闻秦山移动,祖常藉此上书说:“山本不动之物,如今移动,必定是在朝外有当用不用之贤人,在朝为官者有当言不言之佞臣。”皇帝看后令大臣们都居家等候审查治罪。祖常荐举贤能,弹劾那些不贤无能者,知无不言。不久,改任宣政院经历,仅月余就辞官返乡,后又起用为社稷署令。又不久,奷臣复相位,贬祖常为开平县尹,后退居故里光州,直到奷臣死后,才被召还任翰林待制。泰定年间(1324~1327)确立皇太子,升祖常为典宝少监、太子左赞善。不久又兼翰林直学士,任礼部尚书。其祖⺟寿终,祖常辞官归家服丧。后起任右赞善,仍为礼部尚书。不久辞官回乡。 天历元年(1328),朝廷召祖常任燕王內尉,但仍⼊礼部任职,两次主持贡举试考,一次为读卷官,当时人们都认为他称职。升参议中书省事,参加制定亲郊礼仪充读册祝官,拜治书侍御史,后历任徽政副使、江南行台中丞。 元统元年(1333),召回朝参议新政,赐⽩金二百两、钞万贯。以后又历任同知徽政院事、御史中丞。帝念他有病,特诏令他免于朝拜礼。祖常在执法时,务必坚持原则。委任为枢密副使,不久就辞职归光州。以后任他为江南行台中丞,又调任陕西行台中丞,都因病未赴任。至元四年(1338)卒,年六十,赠摅忠宣宪协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公,谥“文贞” 祖常在朝任官时间长久,多有建树。曾说:今蒙古族及诸部既学圣贤之书,当知尊敬⽗⺟以崇尚人伦。又说:将家弟子骄傲,有负家国重任,而庶民有能挽強弓者却老死于民间,应建立武学,实行武举试考,储备人才以备非常之用。这些意见虽未被当局者采纳,但有见识的人无不赞同。祖常的文章写得好,气势磅礴,言简意赅,无陈辞滥调,专以先秦两汉文章为榜样而又自成一家之言。尤善于写诗。其诗文无论大篇短章无有不可传读者。有文集行于世,曾参加修纂《英宗实录》,译有《皇图大训》、《承华事略》,编集有《列后金鉴》、《千秋记略》等书,进呈皇帝,受优厚赏赐。文宗在龙虎台时,祖常应诏写赋做诗,被皇帝赞赏不已,认为中原大儒只有马祖常一人。 巎巎字子山,姓康里氏,自幼学习儒家典籍,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毕生历任承直郞、集贤待制、兵部郞中、秘书监丞、同佥太常礼仪院事、监察御史、河东廉访副使、秘书太监、侍仪使、中书右司郞中、集贤直学士、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礼部尚书、监群⽟內司、领会同馆事尚书、经筵官等职。在任经筵官期间还兼为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翰林院学士承旨,主持起草皇帝诏令及编修国史,提调宣文阁崇文监。其一生最主要的职务是充任经筵官,主持为皇帝讲解经史子集和圣贤格言。 顺帝即位后, ![]() 巎巎敢于直言进谏。他常说“:家国政事宰相应该发表意见,宰相不敢讲,御史谏官应该讲,谏官们不讲,则经筵官应当讲。我⾝为经筵官,能够在皇帝面前讲出别人不敢讲的话,也就心満意⾜了。”所以凡有利于治国安民意见,他都从不讳言地进谏。如每遇天变民灾,他就进言于皇帝。大臣建议撤去先朝所设的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机构及其员官。 巎巎认为不妥,进谏说:“平民中有千金户者,还在家设立私塾,请师教育弟子,哪有我堂堂天朝,富有四海,还不能容许设一学堂的道理。”皇帝非常同意这个意见,于是只把奎章阁改为宣文阁,把艺文监改为崇文监,并命 巎巎监督管理,又请设检讨官十六人为皇帝进讲,也被批准了。当时,科举停考,在巎巎建议下恢复了。他还建议及时修纂辽、金、宋三史及诏表彰唐代刘。。、宋代邵雍的道德正直。这些建议都被采纳。 巎巎德⾼望重,⾝居⾼位,但酷爱儒士,所以四方士大夫都仰慕他,纷纷投⼊他的门下。有些依仗权势的达官对巎巎说“:孔孟之道有什么好,值得这样酷爱。”巎巎回答说“:世祖认为孔孟之道⾜以经邦治世,曾夜间召我先人在卧房,为他讲说《四书》及古史中治 ![]() ![]() ![]() ![]() 不久, 巎巎受任为浙江行省平章政事,翌年又奉诏还京为翰林学士承旨。当时中书平章缺员,近臣想推荐他们的人选,顺帝说:“平章一职我已拟定人选,现正在途中。”所指的是 巎巎,近臣也就不敢再荐别人了。巎巎到京任七⽇因病去世,时至正五年(1345)五月八⽇,终年五十一岁。谥文忠。 自当,蒙古族人,英宗时由速古儿⾚升监察御史。在大兴县检案情,其中有被冤枉而关押者。此人曾见有骆驼死于道旁,便拿回家腌于瓮中。恰巧当时官府骆驼被盗,搜捕甚急,不问明实情将此人抓去审问,屈打成招。自当审阅其供词,疑为冤案,上报御史台。台臣认为人赃俱在,只是自当怕杀人罢了,不听取他的意见,朝廷另派人去审理,将犯人处死。几天后,辽 ![]() 泰定二年(1325),扈驾至上都,弹劾参知政事杨廷⽟贪赃罪,由于御史台不将他的劾奏上报朝廷,因而 ![]() ![]() ![]() 三皇后死,皇帝命工部废除原行殿车帐,要全做新的,而自当迟迟不肯按时兴工。工部尚书对他说“:此是奉朝廷特旨,你员外郞若犯错误,则会归罪于我们大家。”自当说:“有罪我一人承担。”不久,皇帝问新做车帐成否,中书省召自当责问,自当要求自己去向皇帝说明。见皇帝奏道:“皇后行殿车帐还新,若改做恐劳民伤财。且先皇后无恶疾,住此车帐无碍。如果必要舍旧更新,则大明殿是世祖住的地方,后来嗣位的历代皇帝岂不是都要改做吗?”皇帝听后大喜,对大臣说“:家国用人,当像自当这样的人,这才可能不误大事。”特赐上尊、金币,并调任吏部员外郞。皇帝 ![]() 文宗即位,任自当为中书左司郞中。有位朝廷使臣持诏自江浙回来,说江浙行省对文宗有不服之意。帝怒,要问江浙行省不敬之罪,全诛杀。自当知道后对丞相燕帖不儿说“:皇帝新即位,云南、四川也还未平定,听一使臣之言而杀行省大臣,恐不是好事。况江浙是繁华之地,或者是使臣的要求没得到満⾜而造谣陷害亦未可知。”燕帖木儿将此话转奏文宗,诛杀行省大臣这件事就不再提了。升自当为参议中书省事。燕帖木儿要封太保伯颜的王爵,其他人都附和,唯自当不言。燕帖木儿问他何故,自当说:“太保已是位列三公,而再加王号,以后再有大功者将如何对待。且丞相封王是出自皇上的旨意,今要封太保为王,丞相应请示皇上。封王爵不是中书选任官吏。”于是封伯颜王爵事作罢。拜自当为治书侍御史。 早先文宗在集庆为太子时, ![]() ![]() 顺帝即位,任自当为福建都转运盐使。在此以前,自当任左司郞中时,泰定帝曾打算把河间、江浙、福建的盐六万引赐中书参议撒迪,自当坚持不可,只以福建盐二万引赐撒迪。现在,自当再建议,官盐应作为国用,以减轻民人的负担。这时,撒迪方任御史大夫,并不忌恨过去不拨给他六万引盐的事,而是多次派人去看望自当留居京师的老⺟。 ⺟亲去世后,自当辞职回家守丧,后起用为浙西肃政廉访使。这时有位驸马为江浙行省丞相,其宦官仗主人之势,坐在杭州达鲁花⾚位上,命官府強买民间货物,不从者就捶打。官府告诉自当,自当将这些仗势欺人的宦官关押起来,从此以后丞相府中再没有敢于害民者。不久,召自当还朝任同佥枢密院事。又不久任治书侍御史、同知经筵事。宁夏有人告买买等要谋害太师伯颜,伯颜委任自当与中书、枢密等官去宁夏审问,并无其事,将诬告者判罪。伯颜怒。自当说:“太师之所以令我等人去调查,是本着国法。如果要治我们三人的罪,我实际是主事人,应治我一人的罪就行了。”伯颜无话可说,但贬自当为知徽政院事。 自当历任四朝大臣,从仕郞至通奉大夫,为人刚直不阿,有古人坦然之遗风,然始终因忤逆权贵而未受到重用,令人惋惜。 阿荣,字存初,姓怯烈氏。其⽗按摊为中书右丞。阿荣自幼就侍奉武宗,加⼊宿卫噤军,后官至湖南道宣慰副使。温迪罕为湖南宣抚使。事无大小都 ![]() 天历初年(1328),阿荣被起用为吏部尚书,不久任参议中书省事。二年,拜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晋升为奎章阁大学士、荣禄大夫、太禧宗。。院使,总管神御殿事。文宗对他非常赞赏,阿荣也尽心于国事,知无不言。但久而久之,阿荣忽郁郁不乐,辞官南归于武昌,至元元年(1335)卒。 原先,阿荣闲居时以文章自娱,博览群书,研究前代政治之治 ![]() ![]() ![]() 小云石海涯,其家世见其祖⽗《阿里海涯(牙)传》。⽗为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所以小云石海涯以贯氏为姓,自号“酸斋” 小云石海涯十二三岁时,臂力过人,能挽強弓 ![]() 小云石海涯原袭⽗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镇守永州。他治军极严,军纪严肃。闲暇时就去游乐,随心所 ![]() ![]() 仁宗为太子时,听说小云石海涯把爵位让给弟弟,对宮臣说:“将相家弟子中有如此之贤的吗?”很快被选为英宗府中的说书秀才。仁宗登基后,他上书提出六条建议,包括提倡道德,淳化风俗,教育太子,设置谏官,表扬功臣,荐举贤才等,共万言,但有关廷臣并未呈 ![]() 在议论科举试考时,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忽然觉得今朝选拔官吏,自己去与人争⾼低,将会为后人议论,便托病辞官回江南,在钱塘市中卖药,并改名易姓,更换服装,无人认识。一⽇偶过梁山泺,见一渔夫织芦花为被,便把绸缎换取渔夫芦花被。渔夫怀疑他是凡人,故意说“:君 ![]() ![]() 泰不华,字兼善,本姓伯牙吾台氏。初名达普化,文宗赐他现在名字。先祖世居于⽩野山。⽗塔不台⼊宮为宿卫,后任台州录事判官,全家迁于台州。 泰不华家贫,好读书,集贤待制周仁荣教养他。十七岁在江浙科举乡试中考第一名。第二年在朝廷考策论,赐进士及第,授集贤修撰,后转任秘书监著作郞,又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当时御史大夫脫 ![]() 顺帝即位,加文宗皇后以“太皇太后”之称号,对大臣燕铁木儿、伯颜皆赐地封王。泰不华与同朝员官上书说“:婶⺟不宜加美好称号,相臣不当受土封王。”太后怒,要杀掉说这番话的人。泰不华对同僚说:“此事是我发起的,我甘愿受戮,决不连累诸公。”后来太后息怒,反而说“:台谏官中有这样的人,我怎能不遵守祖宗成法?”赐泰不华金彩缎二匹以表彰其耿直忠贞。后出任佥河南廉访司事,很快又调往淮西,既而调任江西行御史台经历,由于他辞不赴任,改为江浙行省左右司郞中。浙西大⽔灾,泰不华⼊京极力说服中书省免浙西租税。升秘书省监,后改任礼部侍郞。 至正元年(1341),授绍兴路总管。在此任上,他⾰除吏弊,取消没官牛租,令百姓自报田地面积以便使他们的赋役负担公平合理。还改⾰江浙一带风俗。奉诏回朝,⼊史馆,参与纂修辽、宋、金三史。书成之后,授他为秘书卿。后又升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河决口,泰不华奉诏用圭⽟⽩马致祭河神。事毕上书言“:淮安以东之⻩河⼊海处,最好仿效宋朝置‘撩清夫’,用辊江龙铁帚搅混沙泥,使随嘲⼊海。”朝廷听从他的建议,但因当时征发民夫屯田,这件事被迫中止。 至正八年,台州⻩岩民方国珍被蔡 ![]() ![]() 十年十二月,方国珍再度⼊海为寇,烧掠沿海州郡。十一年二月,诏令孛罗帖木儿为江浙行省左丞,统兵至庆元。因泰不华 ![]() ![]() 至正十二年,朝廷征徐州,命江浙行省募⽔军守大江。国珍怀疑是针对他们的,再叛元⼊海。泰不华表示甘愿以死报国,发兵扼守⻩岩之澄江,另派义士王大用去方国珍那里表示信义,劝他们归降。国珍更加怀疑,扣留了王大用,派小船二百只袭击海门,⼊州港,进犯马鞍山等地。泰不华对众人说:“我本一书生,显任要职,真怕所学不能用。今守海隅,贼降叛无常,请大家助我剿捕,胜是众之功,若败我以死报国。”大家都表示愿随他出兵征剿。泰不华率⽔军乘嘲进军,与方国珍大战,阵亡,年四十九岁。这是正至十二年三月间的事。 泰不华殉难,朝廷尚不得而知,仍授他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行台州路达鲁花⾚事。至正十五年,追赠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柱国,封魏国公,谥忠介,在台州为之立庙纪念,赐匾额《崇节》。 泰不华注重气节,不随俗沉浮。太平为台臣被弹劾而罢相,泰不华为之饯行,送至都门外。太平劝他止步,不要为他受牵连。泰不华说:“士为知己死,还怕什么祸吗!”后虽被当时的宰相排斥,但人们没有说他的不是。他善写篆书隶书,其字温润苍劲。曾重纂《复古编》十卷, ![]() 余阙,字廷心,又字天心,唐兀族人,先世居河西武威。⽗沙剌臧卜,在庐州为官,因而成为庐州人。 余阙年少就丧⽗,以收授门徒来赡养⺟亲,平时与吴澄弟子张恒 ![]() 余阙在任职期间,为政严明,新旧官吏都谨慎从事。在泗州不久,奉诏回京,授翰林文字,后又转任中书刑部主事,因不阿谀权贵而弃官归家。不久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翰林院为修撰,后拜监察御史,改中书礼部员外郞,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郞中。莫徭蛮反元,朝廷命右丞沙班率军去镇庒,但他坚持不肯去,无人敢责备他。余阙说:“右丞应当去,你受天子之命为方面重臣,不愿出兵讨贼,是想图安逸吗?右丞当往。”沙班说:“郞中的话固然是对的,但粮草不⾜怎么办?”阙曰“:右丞放心地去,粮草的事并不难。”他下令三⽇备齐,沙班出师。接着召余阙为集贤经历,又调任翰林待制,出任佥浙东道廉访司事。因⺟亲去世,回庐州服丧。 河南反元势力兴起,攻陷郡县。至正十二年(1352),行中书省设于淮东,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理淮西,起任阙为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当时南北音信隔绝,乏兵乏食,余阙赴任仅十⽇反元义军就来进攻,被击退。为解决乏兵乏食之忧,他召集官吏和诸将商议屯田与战守之计,决定在周围建立堡寨,选精兵御敌于城外,屯田于辖区之內。所属飅山县八社,土地肥沃,均用来屯田。第二年,大闹舂荒,人相食,余阙将其俸禄用来买米施粥,赈济灾民。有数万百姓业失,均得到安置。他请求中书省拨钞三万锭,赈济灾民。升为同知副都元帅。至正十四年秋天旱,反元义军占据石 ![]() ![]() 广西猫军五万人随元帅阿思兰沿长江至庐州,余阙认为不应当让猫军⼊內地,朝廷诏令阿思兰退回原地。当时反元势力四面兴起,余阙提调各路军马,确保江淮,论功,拜江淮行省参知政事,仍镇安庆。池州反元义军赵普胜率众来攻城,连战三⽇败走,不久又来攻,两军相持二十天才退走,怀宁县达鲁花⾚伯家奴战死。 至正十七年,赵普胜同青军两路进攻,余阙与他们相持月余,赵等败走。是年秋,拜余阙为淮南行省左丞。安庆以小孤山为屏障,余阙命义军元帅胡伯颜统⽔军戍守。十月,沔 ![]() ![]() ![]() 余阙治军号令森严,与下级同甘共苦,如军士稍有违令者即处斩。阙每因病不能视事,将士皆为他祈祷,甚至愿以⾝代他病死。阙闻知勉強而出。每次出战,当箭石 ![]() 余阙死时年方五十六岁。朝廷赠摅诚守正清忠谅节功臣、荣禄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豳国公,谥忠宣。余阙阵亡,尸体落⼊清⽔塘中。义军将他打捞起来,具棺木葬于安庆西门外。后大明皇帝嘉奖余阙之忠,诏立庙于“忠节坊”命当地官府每年去祭奠。 Www.BbMxS.Cc |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濂、王祎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元史》在线阅读,《元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