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六十及《元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 书号:10207 时间:2017/3/26 字数:23502 |
上一章 卷六十 下一章 ( → ) | |
崔斌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 ![]() ![]() ![]() ![]() 至元四年,出守东平。五年,大兵南征,道寿张。卒有撤民席,投其⾚子于地以死,诉于斌。斌驰谓主将曰:“未至敌境,而先杀吾民,国有常刑,汝亦当坐。”于是下其卒于狱,自是莫敢犯。岁大昆,征赋如常年,斌驰奏以免,复请于朝,得楮币十万缗,以赈民饥。六年,除同佥枢密院事。襄樊之役,命斌佥河南行省事。方议攻鹿门山,斌曰:“自岘山西抵万山,北抵汉江,筑城浚堑,以绝饷援,则襄 ![]() ![]() ![]() 十年,诏丞相伯颜总兵南征,改行省为河南宣慰司,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充宣慰使。是时,襄 ![]() ![]() ![]() ![]() 十五年,被召⼊觐。时阿合马擅权⽇甚,廷臣莫敢谁何。斌从帝至察罕脑儿。帝问江南各省抚治如何。斌对以治安之道在得人,今所用多非其人,因极言阿合马奷蠹。帝乃令御史大夫相威、枢密副使孛罗按问之,汰其冗员,黜其亲 ![]() 子三人,良知、威、恩。孙一人,敬。皆为大官。 崔彧 崔彧,字文卿,小字拜帖木儿,弘州人。负才气,刚直敢言,世祖甚器重之。至元十六年,奉诏偕牙纳木至江南,访求艺术之人。明年,自江南回,首言忽都带儿 ![]() ![]() 十九年,除集贤侍读学士。彧言于世祖,谓:“阿合马当国时,同列皆知其恶,无一人孰何之者;及既诛,乃各自以为洁,诚欺罔之大者。先有旨,凡阿合马所用之人皆⾰去,臣以为守门卒隶亦不可留。如参知政事阿里,请以阿散袭⽗职,倘使得请,其害又有不可胜言者。赖陛下神圣,灼知其奷,拒而不可。臣已疏其奷恶十余事,乞召阿里廷辩。”帝曰:“已敕中书,凡阿合马所用,皆罢之,穷治 ![]() ![]() ![]() ![]() ![]() ![]() 又言:“江南盗贼,相挻而起,凡二百余所,皆由拘刷⽔手与造海船,民不聊生, ![]() ![]() ![]() ![]() 二十一年,彧劾奏卢世荣不可居相职,忤旨,罢。二十三年,加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同佥枢密院事。寻出为甘肃行省右丞。召拜中书右丞。与中书平章政事麦术丁奏曰:“近者桑哥当国四年,中外诸官,鲜有不以贿而得者。其昆弟故旧 ![]() ![]() ![]() ![]() ![]() ![]() ![]() ![]() ![]() 三月,中书省臣奏,请以彧为右丞,世祖曰:“崔彧不爱于言,惟可使任言责。”闰六月,又同御史大夫⽟昔帖木儿奏:“近耿熙告:河间盐运司官吏盗官库钱,省台遣人同告者杂问,凡负二万二千余锭,已征八千九百余锭,犹欠一万三千一百余锭。运使张庸,尝献其妹于阿合马,有宠;阿合马既没,以官婢事桑哥,复有宠。故庸夤缘戚属,得久居漕司,独盗三千一百锭。臣等议:宜命台省遣官,同廉访司倍征之。”又言:“月林伯察江西廉访司官术儿⾚带、河东廉访司官忽儿⾚,擅纵盗贼,抑夺民田,贪污不法,今月林伯以事至京,宜就令诘问。”又言:“扬州盐运司受财,多付商贾盐,计直该钞二万二千八百锭,臣等以谓追征⾜⽇,课以归省,赃以归台,斟酌定罪,以清蠹源。”并从之。又奏:“江西詹⽟,始以妖术致位集贤。当桑哥持国,遣其掊核江西学粮,贪酷暴横,学校大废。近与臣言:撒里蛮、答失蛮传旨,以江南有谋叛者,俾乘传往鞫;明⽇,访知为秃速忽、香山欺罔奏遣。⽟在京师,犹敢诳诞如此,宜亟追还讯问。”帝曰:“此恶人也,遣之往者,朕未尝知之。其亟禽以来。”三十年,彧言:“大都民食唯仰客籴,顷缘官括商船载递诸物,致贩鬻者少,米价翔踊。臣等议:勿令有司括船为便。”从之。 宝泉提举张简及子乃蛮带,告彧尝受邹道源、许宗师银万五千两;又其子知微讼彧不法十余事。有旨就辩中书。彧已书简等所告与己宜对者为牍袖之,视而后对。简⽗子所告皆无验,并系狱,简瘐死,仍籍其家一女⼊官;乃蛮带、知微皆坐杖罪除名。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先是,彧得⽟玺于故臣紥剌氏之家,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即以上之徽仁裕圣皇后。至是,皇后手以授于成宗。彧以久任宪台,乞迁他职,不许。成宗谕之曰:“卿若辞避,其谁抗言哉!”彧言:“肃政廉访司案牍,而令总管府检劾,非宜。”成宗曰:“朕知难行,当时事由小人擅奏耳,其改之。”大德元年,彧又条陈台宪诸事,皆见于施行。 于是彧居御史台久,又守正不阿,以故人疾之,监察御史斡罗失剌,劾奏“中丞崔彧,兄在先朝尝有罪,还其所籍家产非宜”等事,成宗怒其妄言,笞而遣之。十一月,御史台奏:“大都路总管沙的,盗支官钱,及受赃计五千三百缗,准律当杖百七,不叙,以故臣子从轻论。”而成宗 ![]() 叶李 叶李,字太⽩,一字舜⽟,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乌施南学,补京生学。宋景定五年,彗出于柳,理宗下诏罪己,求直言。是时,世祖南伐,驻师江上,宋命贾似道领兵御之。会宪宗崩,世祖班师,鄂州围解。似道自诡以为己功,因复⼊相,益骄肆自颛,创置公田关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与同舍生康棣而下八十三人,伏阙上书,攻似道,其略曰:“三光舛错,宰执之愆。似道缪司台鼎,变 ![]() ![]() 至元十四年,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行台江南,且求遗逸,以李姓名上。初,李攻似道书,其末有“前年之师,适有天幸,克成厥勋”之语,世祖习闻之,每拊掌称叹。及是,其姓名闻,世祖大悦,即授奉训大夫、浙西道儒学提举。李闻命, ![]() 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或其亲昵,立马相向语,辄释仗不战,逡巡退却。帝患之。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彼既亲昵,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前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踣之,无不胜矣。”帝以其谋谕将帅,师果奏捷。自是帝益奇李,每罢朝,必召见论事。二十四年,特拜御史中丞,兼商议中书省事。李固辞曰:“臣本羁旅,荷蒙眷知,使备顾问,固当竭尽愚衷。御史台总察中外机务,臣愚不⾜当此任。且臣昔窜瘴乡,素染⾜疾,比岁尤剧。”帝笑曰:“卿⾜艰于行,心岂不可行耶?”李固辞,得许。因叩首谢曰:“臣今虽不居是职,然御史台天子耳目,常行事务,可以呈省。至若监察御史奏疏、西南两台咨禀,事关军国,利及生民,宜令便宜闻奏,以广视听,不应一一拘律,遂成文具。臣请诏台臣言事,各许实封,幸甚。”又曰:“宪臣以绳愆纠缪为职,苟不自检,于击搏何有!其有贪婪败度之人,宜付法司增条科罪,以惩欺罔。”制曰:“可”由是台宪得实封言事。 会尚书省立,授李资善大夫、尚书左丞,李复固辞,以谓“论臣资格,未宜遽至此”帝曰:“商起伊尹,周举太公,岂循格耶!尚书系天下轻重,朕以烦卿,卿其勿辞。”赐大小车各一,许乘小车⼊噤中,仍给扶升殿。始定至元钞法。又请立太学。一⽇,从至柳林,奏曰:“善政不可以徒行,人才不可以骤进,必训以德义,摩以《诗》《书》,使知古圣贤行事方略,然后贤良辈出,膏泽下流。唐、虞、三代,咸有胄学,汉、唐明主,数幸辟雍,匪为观美也。”乃荐周砥等十人为祭酒等官,凡庙学规制,条具以闻,帝皆从之。时帝 ![]() ![]() ![]() 二十五年,升平章政事,李固辞,许之。赐以⽟带,视秩一品,及平江田四千亩。于是桑哥为尚书丞相,颛擅国政,急于财利,毒及生民,事具《桑哥传》。李虽与之同事,然莫能有所匡正。会桑哥败,事颇连及同列。久之,李独以疾得请南还。扬州儒学正李淦上书言:“叶李本一黥徒,受皇帝简知,可为千载一遇。而才近天光,即以举桑哥为第一事;噤近侍言事,以非罪杀参政郭佑、杨居宽;迫御史中丞刘宣自裁,锢治书侍御史陈天祥,罢御史大夫门答占、侍御史程文海,杖监察御史;变钞法,拘学粮,征军官俸,减兵士粮;立行司农司、木绵提举司,增盐酒醋税课,官民皆受其祸。尤可痛者,要束木祸湖广,沙不丁祸江淮,灭贵里祸福建。又大钩考钱粮,民怨而盗发,天怒而地震,⽔灾洊至。尚赖皇帝圣明,更张政化。人皆知桑哥用群小之罪,而不知叶李举桑哥之罪。叶李虽罢相权,刑戮未加,天下往往窃议,宜斩叶李以谢天下。”书闻,帝矍然曰:“叶李廉介刚直,朕所素知者,宁有是耶!”有旨驿召淦诣京师。 二十九年二月,李南还,至临清,帝遣使召之,俾为平章政事,佐丞相完泽治省事,李上表力辞。未几,卒,年五十一。李既卒而淦至,诏以淦为江 ![]() ![]() ![]() 燕公楠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之建昌人,宋礼部侍郞肃之七世孙。⺟雷氏,梦五⾊巨翼⼊帏,遂生公楠。十岁能属文,居⽗丧,庐墓三年。再贡于乡,不第,后以连帅辟,五迁至通判赣州事。至元十三年,世祖既平江南,帅臣板授同知赣州事。十四年,以平广南功,迁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二十二年夏,召至上都,奏对称旨,世祖赐名赛因囊加带,命参大政,辞,乞补外。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以垦。二十五年,除大司农,领八道劝农营田司事。按行郡县,兴利举弊,绩用大著。劾江西营田使沙不丁贪横,罢之。 二十七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桑哥既败,而蠹政未尽去,民不堪命。公楠赴阙,极陈其故,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会 ![]() ![]() 马绍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 ![]() 十九年,诏割隆兴为东宮分地,皇太子选署总管,召至京师,为刑部尚书。万亿库吏盗绒四两,时相 ![]() 璠言至元钞公私非便。平章政事桑哥怒曰:“杜璠何人,敢沮吾钞法耶!” ![]() ![]() ![]() ![]() ![]() ![]() 译文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机敏多智,体格魁梧,善于骑 ![]() ![]() 当时,世祖锐意图治,斌敢于直言,是非分明,无所避讳。世祖在上都,曾召斌问他安邦治国首要的事是什么。斌说是任命一个好的宰相。世祖说“:你为我荐举可以为相的人。”斌推荐了安童、史天泽等。世祖沉默了许久,斌有些不安地说“:陛下岂是认为臣是卑下之人,所举荐不合公议,有所怀疑?今近臣都在这里,请让我收集大家的意见,由陛下裁决。”帝同意他的请求。斌立在马上⾼声问道:“皇上有旨,问安童为相可否?”众人 ![]() 至元四年(1267),出京去任东平府太守。五年,大军南征,路过寿张。一兵卒撤毁百姓卧席,将初生婴儿丢在地上致死,百姓投诉于斌,斌去对主将说“:还未到敌境便杀自己的百姓,国有刑法在,你也要问罪。”于是将该卒下狱,从此以后再无人敢犯侵百姓。这年歉收,而赋税如常年一样征收,斌奏请免征,还向朝廷请求救济款纸币十万缗,用以赈济饥民。六年,任同佥枢密院事。 襄樊之战时,斌任佥河南行省事。蒙军计划攻鹿门山,斌建议:“自岘山西至万山,北至汉江,筑城堡,深挖濠,断绝敌军粮饷和援军,则襄 ![]() ![]() ![]() 至元十一年,诏令丞相伯颜统领大军南征宋朝,改行省为河南宣慰司,任斌为宣慰使,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当时,襄 ![]() ![]() 十二年十月,元军围攻潭州,斌攻西北铁坝,阿里海牙中箭受伤不能指挥,斌夜间集中兵力于栅下,黎明发起攻击,不利,斌曰:“敌军取得小胜,必然骄傲,放松戒备,我们乘机烧掉他们。。望楼,断绝其援兵的通道,围城挖三道壕沟,这样则城可攻破。”诸将赞同,于是誓师进军,令一部人偷登铁坝,每人带薪柴一捆去烧。。望楼,竖木栅于城上。天明时大军一起攻城,斌持盾先登,攻占铁坝。阿里海牙持酒慰劳斌道:“取此城,是公的力量。”斌向阿里海牙建议“:现在潭州人已吓破了胆,若我们停止进攻,让他们来降,则其土地民人皆我们所有,而且自重湖以南的数十城,只需一道命令,他们便拱手投降。若下令猛攻,他们一个人也活不了,那我们只是得一座空城而已。”阿里海牙赞同,第二天向潭州守军讲明祸福,他们都争相投诚。诸将忿恨潭州军民持久抵抗,要把他们都杀掉,斌耐心向他们讲明兴师南伐的本意,不是杀人,而是取得土地和民众。诸将还要求“:百姓按照公所说不杀,敌兵则必全诛。”斌又劝道“:他们也是为自己的朝廷,现在投降了,应表彰他们,这样会影响那些尚未归附的军民,也像他们一样归降。而且杀死投降者是不祥之事。”诸将又听了他的劝告。报捷朝廷,世祖很⾼兴,进升斌为资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潭州人也尊敬他,为他立生祠祝福。 十三年,斌奉旨抚安广西,不久又回湖南。潭州所属之安化、湘乡、衡山三县以南的民人,在周龙、张唐、张虎等人导领下,抗击元兵。斌驻军于南岳。对凡来降的军民,同僚主张全部处死,以惩戒他们的抗拒。斌则只诛其首领,其余一律释放。 十五年,斌被召⼊朝。当时阿合马执政,专横跋扈,廷臣无可奈何。斌随世祖至察罕脑儿,帝问他江南各省抚治情形,斌回答说:“关键在于用人得当,而今所用之人多不称职。”接着便揭发阿合马的奷诈作为。帝令御史大夫相威、枢密副使孛罗去调查处理,裁汰多余又不称职的员官,清除阿合马的亲 ![]() 崔彧字文卿,小字拜帖木儿,弘州人。为人自负有才,刚直敢言,深受世祖的器重。至元十六年(1279),奉诏与牙纳木到江南访求 ![]() ![]() 十九年,任集贤侍读学士。 彧对世祖说“:阿合马当权时,同朝员官都知他奷恶,但无一人提出要怎么办;阿合马被处死后,这些人又各自表示自己的清⽩,这是最大的欺骗。前已有令,凡阿合马所用之人统统⾰职,臣以为就是连守门的小卒也可不留。参知政事阿里,请求准许阿散承袭其⽗职。如果批准了他的请求,其害又说不完。陛下英明,洞察其奷,拒不允准。臣已陈奏其奷恶行为十余事,请召阿里来廷与他当面辩论。”世祖同意。 不久,奉旨检阅枢密院文牍,于是由刑部尚书拜御史中丞。 彧上书道“:御史台臣僚的职责关系到家国政事之得失,百姓之祸福,百官之琊正,虽王公将相也要纠察。近来有人说只有御史才能进谏,臣认为御史台的员官们都可进谏,这样才对家国有利。选用台察官,若由中书省进行,则必然有偏颇徇私之弊。御史应从本台选择,原来用汉人十六员,今用蒙古人十六员,相互参差巡察为好。”朝廷采纳这意见。 二十年,又以刑部尚书之职上书,提出有关政事的十八条意见:一、广开言路,多选用正人,轮流值班作为朝廷喉⾆,以避免结 ![]() ![]() ![]() ![]() ![]() ![]() ![]() ![]() 崔 彧又陈奏:“江南盗贼的兴起,凡二百余处,都是由于征发⽔手和造海船弄得民不聊生所 ![]() ![]() ![]() 至元二十一年, 彧劾奏卢世荣,指出他不可以为相。这违反了皇帝旨意,被罢官。后复官,二十三年,加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同佥枢密院事。不久,出任甘肃行省右丞。又召回朝拜中书右丞。他与中书平章政事麦术丁联名陈奏“:近来,桑哥当政四年,朝廷內外员官,很少不是花钱买来的,其同族兄弟,亲戚朋友,都授以要职,赠以良田,以欺骗皇上、剥削百姓为能事。应令中书、尚书两省严加考察,凡桑哥员官中有受贿赂的,也依法罢官,削职为民。”又奏“:桑哥所设衙门,其闲散和不急需的官吏,只是⽩费俸禄,宜令各官府讨论裁汰。自今以后的员官调任,应按旧制,不论籍贯,这样不至于损害公家。又,大都的富户多为桑哥所庇护,一切徭役只令贫民承担。今后徭役,不论何人均得负担,有敢于像从前那样求人庇护者,一律论罪。又,军、站诸户,每年被官吏在正税之外进行敲诈勒索,其数额是正税的几倍,迫使民人逃亡他乡。请自今以后,非奉皇帝圣旨及省部公文,敢于私自征收赋税及強迫军匠服役者,依法论罪。又,忽都忽那颜清查登记户口之后,不得再招纳民户为奴婢,这在太宗时已做了规定。今江南百姓户口也已登记在册,请依照太宗的规定理办。”这些意见都得到采纳。 二十八年, 彧由中书右丞升为御史中丞。彧上书言道:“太医院使刘岳臣,曾在宋朝为官,此人对于政事很老练,近来命他参议机务,都认为他还不错。请任他为翰林学士,使参议朝政。”又奏:“据行御史台报告:‘建宁路总管马谋,在捕盗时株连平民,拷打至死者甚多;又劫掠百姓财物,強奷处女,受人贿赂共五十锭。尚未法办就被大赦。臣等认为,马谋以无辜杀人,不应在大赦范围之內。’应诏令行御史台审问明⽩,依法定罪。”又说“:往⽇行御史台监察御史周祚,弹劾尚书省忙兀带、教化的、纳速剌丁灭里等贪赃枉法。而纳速剌丁灭里却反诬告周祚,遣人到尚书省报告了桑哥。桑哥含糊其词地报告了朝廷,判祚流放于憨答孙,其 ![]() ![]() ![]() 二十九年, 彧又同御史大夫⽟昔帖木儿等奏:“四方之人都来到京城,说是向家国提出他们的意见并以此求得官职。家国官爵,其品位⾼下俱有规定。臣等认为,中书省、枢密院对这些人应及早审定,凡合格者给予官职,不应给予官职的,也说明原因,让他们回去。对于他们所提的意见,也及早详细审查其是非当否。凡恰当的,即讨论后施行;如果有什么不明⽩的,令本人讲明⽩,否则就让他们回去。”帝认为这些意见很好,加以采纳。 又奏“:纳速剌丁灭里、忻都、王巨济等,与桑哥结成同 ![]() ![]() ![]() ![]() ![]() ![]() 又奏:“河西人薛。。⼲,领兵为宣慰使。其属吏到廉访司来指控三十六事。廉访司令佥事查询。薛。。⼲将去查访的人逮捕起来进行侮辱,又把告发的人抢了去。臣等认为,应由行台选派御史去审问薛。。⼲,而且先夺其官职。”又说:“据行台官报告,去年桑哥倒台后,有从朝廷派去的使臣,没有皇上诏书,只是口传圣旨,释放罪犯,擅自没收人家的财产,真伪莫辨。臣等请求:从今以后,凡朝廷出派使臣,必须持有盖有皇帝⽟玺的诏书和省、台、院诸衙门盖印的有关方面的文书,以杜绝奷诈欺骗。”世祖问:“何人敢如此胆大妄为?”回答说:“有咬剌也奴、伯颜察儿,他们曾传旨释放罪犯。”帝批准 彧等所陈奏的意见。 又奏:“松州达鲁花⾚长孙,自言不愿为管钱粮官,愿到廉访司任职,令木八剌沙上报朝廷。朝廷传旨至御史台,特令委用,台臣且遵旨执行。但他不经一定程序而直接陈奏,且曾有罪,理应加以区别对待。”帝曰:“这是你职务內的事,由你斟酌处理。”又奏“:江南李淦说叶李有过失,奉旨赴京讲明情形。今叶李已死,已不需申辩了。李淦本为儒生,请授以教官之职,以表彰其敢于直言。”又奏:“鄂州一道,旧有按察司,要束木认为对他不利,令桑哥奏请撤销。臣认为鄂州等九郡,境域广大,应恢复其廉访司。行御史台原在扬州,今扬州隶属于南京,因而行台也移到建康。淮东廉访司在淮安,请令移到扬州。”又奏:“诸官吏受贿,在朝则到御史台告发;在外则到按察司告发。这已成为定制。但自桑哥持政,对受贿官吏,不到御史台和按察司去告发,而由行政衙去受理,致使案件反复拖延,长期不能得到处理。臣认为应遵照以前规定,只能到御史台、行御史台及诸道廉访司去告发,行政衙门不能受理。据监察御史塔的失说,女真人教化的,去年东征时妄言以米千石 ![]() 至元二十九年三月,中书省臣奏请任 彧为本省右丞。世祖说“:崔彧敢于直言,唯他可任为台谏员官。”闰六月,彧又同御史大夫⽟昔帖木儿奏“:近据耿熙报告,河间盐运司官吏盗窃官库钱,中书省与御史共同审讯,得知该盐运司亏欠盐税二万二千余锭,已征八千九百余锭,尚欠一万三千一百余锭。盐运使张庸,曾将其妹献与阿合马,因得宠信。阿合马死后,他又以官府奴婢献与桑哥,再次得宠。张庸攀附亲属,得以久居盐运司官位,他一人盗官库钱三千一百锭。臣等认为,应命御史台与中书省各遣官吏,与廉访司一同去加倍征收。”又言“:月林伯察知江西廉访司官术儿⾚带、河东廉访司官忽儿⾚,擅自释放盗贼,占夺民田,贪污违法。今月林伯因事至京,请下令向他查问。”又言:“扬州盐运司受贿,多付商贾盐,计值二万二千八百锭。臣等认为,盐课已经征⾜ ![]() ![]() 至元三十年, 彧上书言:“大都之民,其食粮全赖商人供给,近来因官府将商船征去运载朝廷的各种物资,致使粮商稀少,米价暴涨。臣等认为,请令官府不要征发民船。”朝廷允准。宝泉提举张简及其子乃蛮带,指控 彧曾受邹道源、许宗师的贿赂银五千两;张简的另一儿子知微指控彧违法十余事。朝廷传旨,令在中书省进行辩论。经查实,简⽗子的指控皆无证据,将他们以诬告罪下狱。简在狱中死亡,乃没其家一女⼊官;乃蛮带与知微皆判杖刑,开除官职。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在此以前, 彧从老臣扎剌氏家得一⽟玺,玺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彧将此玺奉进给徽仁裕圣皇后。现成宗即位,皇后亲手授与成宗。 彧认为他已久任御史台员官,请求调任他职。成宗不准,对他说:“卿若辞去此职,谁敢来秉忠直言!”彧报告说:“肃政廉访司的公文令总管府审核,这是不当的。”成宗说:“朕知不好办,是当时小人奏请才这样办的,现改正就是了。” 大德元年(1297), 彧又条陈若⼲意见,均见于施行。彧由于在御史台居官⽇久,又守正不屈,不逢 ![]() 大德元年闰十二月, 彧兼领侍仪司事。与太常卿刘无隐共同奏请皇帝新年照常规到大万安寺接受朝贺。二年,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与御史大夫秃⾚奏“:世祖训示,凡在籍儒人,其全家皆不服劳役。今岁月已久,老者已死,少者不学。应遵循先朝制度,使廉访司去常加勉励。”成宗深以为然,命 彧与不忽木、阿里浑撒里同翰林、集贤共同商议,特降诏令,使这些儒人努力学习,成为人才,以备选用。彧于是年九月卒。至大元年(1308)七月,赠推诚履正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郑国公,谥“忠肃” 叶李字太⽩,一字舜⽟,杭州人。自幼天资不凡,拜太学博士义乌施南学为师,补京生学。世祖南伐,蒙古军屯驻江上,宋朝命贾似道领兵抵御。因宪宗崩,世祖班师北还,解鄂州之围。贾似道把蒙古军北撤作为自己功劳,欺骗宋朝皇帝,得以再任宰相,而且更加专横跋扈,创立公田,滥发纸币,庒榨民人,宋朝內外无人敢于指责非议。叶李与国子监的同学康棣等八十三人,向宋朝皇帝上书,攻击贾似道。似道大怒,得知给朝廷的上书是由叶李起草的,便唆使其 ![]() 至元十四年(1277),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主持江南行御史台工作,并访求宋朝遗臣。相威举荐了叶李。以前叶李攻击贾似道的奏章中,其末有“前年之用兵,适逢天幸,才有保住宋朝半壁江山之功”之语。世祖对这句话大加称赞,现在听说相威举荐了叶李,十分⾼兴,即授李为奉训大夫、浙西道儒学提举。李闻知又准备隐避,而使者已至,除诏书外还附有丞相安童给他的信,信中说道:“先生在宋以忠言直谏为世人所称赞,皇帝非常关注,今授以五品官爵。有才德的人,当隐则隐,当出仕则应出仕,要尽全力以报答殊遇之恩。”李立即改变其隐避的打算,拜谢世祖的知遇,表示:“能为官治国,这是我的心愿,怎敢不接受皇帝的诏令。” 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文海奉命去江南访求贤才。世祖叮嘱他,这次去一定要把叶李请来。李到京师后,皇帝命集贤大学士阿鲁浑撒里把他安置于集贤院中。过了几天,在披香殿召见,慰问他远道辛苦,对他说:“卿从前指责贾似道的书,我曾看到了。”询问关于治国安邦之道。叶李讲述了历代帝王得失成败的原因。世祖连连点头称是,规定每五天⼊宮议事一次。当时,各道管理儒学的官府,都认为是闲职而被撤销。李为此而上书说“:臣怀着敬佩之心阅读了先帝的诏书,看到朝廷在创业之时,军务繁重的情形下,还招纳儒士。今陛下已统一天下,息武重文,难道不需要培养人才,弘扬圣上的治国之道么?各道儒学提举及各郡教授,肩负教化民众的重任,不应废除。请恢复提举司,专设提调学官,以教育诸生,讲明治国之道,而向太学提供培养人材,以备朝廷录用。凡儒户的徭役,请完全豁免。”世祖允准。 这时,乃颜在北部起兵反叛朝廷,朝廷诏令叶李领军征讨。当时军中将校多是蒙古人,他们与乃颜本同族,不肯出战。世祖深为忧虑。李秘密向世祖启奏“:用兵之道在于奇而不在于人多,临敌当以计取。将校既与乃蛮同族,谁肯尽力作战,徒费陛下粮饷。臣请用汉军作为前军进行步战,以大车断其退后之路,以示死战。敌人轻视我军,必不设防,我以庒倒优势大军进攻,战无不胜。”帝用这一战略,果获大捷,从此以后,世祖更加认为叶李是个奇才,每次罢朝之后,必另召见论事。 二十四年,特拜叶李为御史中丞兼商议中书省事。李极力辞谢道“:臣本流落之人,蒙陛下知遇,备作顾问,本当竭力尽忠。然御史台要总察朝廷內外的机务,臣愚不⾜担此重任。且臣过去到过瘴疠之地,染上⾜疾,近年尤为厉害。”世祖笑道:“卿⾜艰于行走,心岂不可行吗?”李辞意坚决,得到允许,叩首谢恩,并奏“:臣今虽不居御史中丞之职,然御史台是天子的耳目,平常事务可呈陛下省察。至于监察御史的奏疏、西南两台的禀报,事关军国要务,与百姓的利害息息相关,应令随时呈奏,以广视听,不应什么事都要按章进行,使奏报成为形式。臣请皇上诏令各台臣,各据实奏报。”又说“:监察员官是以纠正错误为其职责,若对自己不严格要求,又如何纠察别人。其中如有贪婪和破坏法纪的人,应 ![]() 朝廷设尚书省,授叶李为资善大夫、尚书左丞。李又坚决辞谢道:“论臣资格,不宜担此重任。”世祖道:“商朝起用伊尹,周朝举用太公,岂都是按资格?尚书肩负着天下重任,朕烦卿担任,卿切不可推辞。”赐大小车各一,许乘小车⼊宮,扶上大殿。他开始制定至元钞法,又请建立太学,培养人才。他向皇帝陈述历史上历朝对教育的重视,人才辈出,从而使圣上恩德及于民人。他举荐周砥等十人为祭酒,制定学校规章制度,这些,世祖都一一批准。世祖计划把江南宋朝的宗族及大姓迁到北方来,李劝谏说:“宋朝已归顺大元,其民安于农业,今无故要迁徙,必将引起疑惧,万一有奷人乘机造 ![]() ![]() ![]() 二十五年,升李为平章政事,李又坚决不肯,皇帝尊重他的意见,赐⽟带及平江田四千亩,升官爵一级。桑哥为尚书省丞相,权政独揽,搜刮财利,毒害民人,事见《桑哥传》。李虽与桑哥同事,但对他的错误政策不能纠正。桑哥失败后,同朝臣僚受到牵连。而李一人因病回到江南。扬州儒学正李淦上书说“:叶李本是个受黥刑的罪犯,受皇帝知遇,可谓千载难逢。刚受到天子的恩德,就举荐桑哥,据宮廷近侍官说,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参政郭佑、杨居宽,迫使御史中丞刘宣杀自,囚噤治书侍御史陈天祥,罢黜御史大夫门答占、侍御史程文海,鞭打监察御史;他还改变钞法、扣减学粮,征收军官俸禄,减少兵士口粮;设立司农司、木绵提举司,增收盐、酒、醋的税额,官民皆受其祸。尤其痛心的是,让要束木为患于湖广,沙不丁为害于江淮,灭贵里为害于福建。他又大肆清理钱粮,使民怨而为盗,天怒而地震,⽔灾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好在皇帝圣明,改变其错误政策。人们都知桑哥用一般小人之罪,而不知叶李举荐桑哥之罪。叶李虽罢黜相权,但未法办,天下人往往私下议论,认为应斩叶李以谢天下。”世祖看了这个奏章后,惊异地说:“叶李廉洁刚直,朕所素知,哪有这些事?”传旨召李淦至京师查问。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李南还,行至临清,帝遣使召回,使任平章政事,辅助丞相完泽管理中书省事。李上表力辞。不久去世,终年五十一岁。李死后,李淦至京,诏令淦为江 ![]() ![]() 李先后受赐之物甚多,而自己生活俭朴,曾告诫其子说:“我家世代书香,甘于贫简生活,唯以忠义奉献君主。你们也要清⽩谨慎,不要给我脸上抹黑。”指着那些赏赐物说“:这些将来都要还给公家的。”死后,把这些统统 ![]() ![]()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之建昌人,宋礼部侍郞燕肃之七世孙。公楠十岁能写文章,但两次乡试都未中。后曾任赣州通判。 至元十三年(1276),世祖平定江南,授公楠为赣州同知。十四年,因平广南有功,升为吉州路总管府同知。二十二年夏,召至上都,世祖赐名赛因囊加带,命参与家国政务。他辞谢,请求授他外省官职,于是任命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不久又调佥江淮行中书省事。朝廷设立尚书省,公楠就任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原为宋朝的边疆,多有闲田,公楠在这里实行屯田,由于导领有方,荒田得到大量开垦。二十五年,任公楠为大司农,统领八道劝农营田司事。他巡视各郡县,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弹劾江西营田使沙不丁贪婪横暴,罢了沙不丁的官。 二十七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桑哥专政虽终失败,但其弊政并未完全消除,百姓还受庒榨。公楠到朝廷详细报告桑哥弊政所造成的危害,请示进行彻底的改变以巩固家国基础,世祖对他的建议很満意。正要更换朝廷大臣,世祖征询公楠的意见,公楠举荐伯颜、不灰木、。。里、阔里吉思、史弼、徐琰、赵琪、陈天祥等十人。又问他谁可任宰相,公楠说:“天下人心所向者,莫若安童。”又问他其次还有谁,他说“完泽可以”于是第二天拜完泽为丞相,以公楠及不灰木为平章政事,公楠坚决辞谢,改为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三十年,又任命为大司农。他在职期间,清查出隐瞒的公私田地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二顷,五年,增加国库收⼊粟十五万一千一百斛、钞二千六百贯、帛一千五百匹、⿇丝二千七百斤。 元贞元年(1295),晋升河南行省右丞。他在河南改正了盐法,使民人得到了利益。成宗召他⼊朝,慰劳备至,改拜江浙行省右丞。二年,调任湖广行省右丞。该省转运司判官唐申,在其家乡沅州横行无忌,強夺民田;武昌县知县刘权杀该县主簿,并诬陷其 ![]()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拜上 ![]() 至元十九年,朝廷将隆兴划为太子的分地,为选任分地总管,皇太子召绍至京,绍回京后却任命为刑部尚书。管万亿库的官吏偷了绒线四两,宰相要予以重惩,绍认为按其情节,应从轻发落,只予以杖刑。河间地方李移住妄言惑众,图谋不轨,绍奉命去审理,使受牵连的几百人免于死刑。二十年,参议中书省事。二十二年,改任兵部尚书,第二年又任刑部尚书。二十四年,设立尚书省,升绍为参知政事。 桑哥当政,改行至元宝钞。前信州三务提举杜。。反对,平章政事桑哥大怒,要将杜。。治罪。绍从容劝阻说“:家国正是要使人敢于讲话,其言可采用则用,不可采用也不为罪,如今对杜。。治以重罪,岂不是与朝廷诏书本意相违背?”。。因得免罪。拜绍为尚书左丞。亲王领军戍边,其士卒多领了粮饷,世祖要追查问罪。绍劝谏说:“现在正值边疆用兵之时,为此事治罪,恐怕失将士之心。凡超支者,可抵明年的粮饷数。”世祖点头称是。 宗亲海都作 ![]() 桑哥召集诸路总管三十人,引导他们去朝见皇帝,是想让他们在皇帝面前报告所征财赋多少,来表明他们各自征收财赋的能力,取得皇帝的称赞。而世祖说“:要多征收财赋,非使百姓贫困不堪不可,然朕之府库岂少这些财赋?”绍退朝后,将世祖的话记下来 ![]() ![]() ![]() 桑哥失败后才有所省悟地说“:如果我早听马左丞之言,也不至于遭今⽇之祸。”世祖指示:“马左丞为官忠心廉洁,为大家榜样,恢复其原职。”废尚书省,改绍任中书左丞。第二年因病告假回家。元贞六年(1295)升为中书右丞,负责江浙行省事。大德三年(1299)负责河南行省事。大德四年卒。有诗文数百篇。 Www.BB mxS.Cc |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濂、王祎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元史》在线阅读,《元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