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六十五及《元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 书号:10207 时间:2017/3/26 字数:15114 |
上一章 卷六十五 下一章 ( → ) | |
梁曾 梁曾,字贡⽗,燕人。祖守正,⽗德,皆以曾贵,赠定安郡公。曾少好学,⽇记书数千言。中统四年,以翰林学士承旨王鹗荐,辟中书左三部令史,三转为中书省掾。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佩银符。久之,升员外郞。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 ![]() ![]() ![]() 十七年,朝廷以安南世子陈⽇烜不就征,选曾使其国。召见,赐三珠金虎符、貂裘一袭,进兵部尚书,与礼部尚书柴椿偕行。至安南,语秘不传。明年,⽇烜遣其叔遗爱,奉表从曾⼊献方物。帝封遗爱为安南国王,赐币帛,遣归。二十一年,除曾湖南宣慰司副使。居三年,以疾去。二十九年,改淮西宣慰司副使,复以亲老辞。召至京师,⼊见內殿,有旨令曾再使安南,授吏部尚书,赐三珠金虎符、袭⾐、乘马、弓矢、器币,以礼部郞中陈孚为副。十二月,改授淮安路总管而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 ![]() ![]() ![]() ![]() ![]()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户口复者五万二千四百户,请噤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內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明年,迁两浙都转运盐使。又明年,拜云南行省参知政事,赐三珠金虎符。寻召还京,辞以⺟丧未葬,扶柩北归,至长芦,有旨赐钞一百锭,使营葬。十年,召为中书参议。尝预燕,赐只孙一袭。十一年,转正奉大夫,出为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寻迁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四年,以疾辞归,敕赐物药,存问备至。 皇庆元年,仁宗以曾前朝旧臣,特授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累章乞致仕,不允,复起为集贤侍讲学士。国有大政,必命曾与诸老议之。延祐元年,奉诏代祀中岳等神。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卒之前十⽇,有大星陨于所居,流光烛地,人皆异之。 刘敏中 刘敏中,字端甫,济南章丘人。幼卓异不凡,年十三,语其⽗景石曰:“昔贤⾜于学而不求知,丰于功而不自炫,此后人所弗逮也。”⽗奇之。乡先生杜仁杰爱其文,亟称之。敏中尝与同侪各言其志,曰:“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乃吾志也。” 至元十一年,由中书掾擢兵部主事,拜监察御史。权臣桑哥秉政,敏中劾其奷琊,不报,遂辞职归其乡。既而起为御史台都事。时同官王约以言去,敏中杜门称疾。台臣请视事,敏中曰:“使约无罪而被劾,吾固不当出;诚有罪耶,则我既为同僚,又为 ![]() 敏中平生,⾝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每以时事为忧,或郁而弗伸,则戚形于⾊,中夜叹息,至泪 ![]() 王约 王约,字彦博,其先汴人,祖通,北徙真定。约 ![]() 三十一年,迁中书右司员外郞。四月,成宗即位,言二十二事,曰实京师,放差税,开猎噤,蠲逋负,赈穷独,停冗役,噤鹰房,振风宪,除宿蠹,慰远方,却贡献,询利病,利农民,励学校,立义仓,核税户,重名爵,明赏罚,择守令,汰官属,定律令,⾰两司。又请中书去繁文,一取信于行省,一责成于六部。调兵部郞中,改礼部郞中。请行赠谥之典以旌忠勋,付时政记于史馆以备纂录,立供需府以专供亿,皆从而行之。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发米五十万石,所活五十余万人。因条疏京东利病十事,请发米续赈之,中书用其言,民获以苏。 ⾼丽王昛年老,传国子謜,有不安其政者,飞谗离间,及謜朝京师,潜使人赂用事者,留謜不遣。昛复位,乃委用小人,厚敛 ![]() ![]() ![]() 寻诏约同宗正、御史谳狱京师,约辞职在清庙,帝不允。乃阅诸狱,决二百六十六人,当死者七十二人,释无罪者八十六人,平反吴得诚冤,嫁良家⼊倡女十人,杖流元旦带刀阑⼊殿庭者八十人。因议斗殴杀人者宜减死一等,著为令。又以浙民于行省、南台互讼不决,命约讯之。约至杭,二十⽇而理,省、台无异辞。特拜刑部尚书,以录前功。 大德十一年,仁宗至自怀州,肃清宮噤,以平章赛典⾚、安西王阿难答与左丞相阿忽台潜谋为变,命刑曹按责其状。约曰:“在法,谋逆不必搒掠,竟当伏诛。”由是结知仁宗。富宁库失金,约疑番直宿卫者盗之,未几,果得实,库官吏获免。监察御史言通州仓米三万石,因雨而 ![]() ![]() 至大二年正月,上武宗尊号及册皇后,凡典礼仪注,约悉总之如制。仁宗在东宮,雅知约名,思用以自辅,擢太子詹事丞。从幸五台山,约谏不可久留,即⽇还上京。初,安西王封于秦,既以谋逆诛,国除,版赋⼊詹事院。至是,大臣奏请封其子,复国。仁宗以问,约曰:“安西以何罪诛?今复之,何以惩将来!”议遂寝。明年,进太子副詹事,约抗章谏节饮,辞意恳切,仁宗嘉纳焉。承制立左卫率府,统侍卫军万人,同列 ![]() 仁宗以詹事院诸事循轨,大喜,面赐犀带,力辞;又赐江南所取书籍,亦辞。仁宗常字而不名,谕群臣曰:“事未经王彦博议者,勿启。”又谓中丞朵曰:“在詹事而不求赐予者,惟彦博与汝二人耳。”一⽇,仁宗西园观角抵戏,有旨取缯帛赐之。约⼊,遥见问曰:“汝何为来?”仁宗遽止之。又 ![]() ![]() ![]() ![]() 先是,至大间尚书省用建言者,冒献河、汴官民地为无主,奏立田粮府,岁输数万石,是岁诏罢之,窜建言人于海外,命河南行省复其旧业。行省方并缘为奷,田犹未给。约至,立期檄郡县,厘正如诏。会诏更铜钱银钞法,且令天下税,尽收至大钞。约度河南岁用钞七万锭,必致上供不给,乃下诸州,凡至大、至元钞相半。众以方诏命为言,约曰:“吾岂不知,第岁终诸事不集,责亦匪轻。”丞相卜怜吉台赞之曰:“善。”遣使⽩中书,省臣大悦,遂遍行天下。南 ![]() 皇庆改元元⽇,诏中书省曰:“汴省王右丞可即召之。”约以三月一⽇至,召见,慰劳,特拜集贤大学士,推恩三世,赠谥树碑。约首奏:“河南行省丞相卜怜吉台,勋阀旧臣,不宜久外。”召至,封河南王。约又建议行封赠、噤服⾊、兴科举。皆著为令甲。上疏荐国子博士姚登孙、应奉翰林文字揭傒斯、成都儒士杨静,请起复中山知府致仕辅惟良、前尚书参议李源、左司员外郞曹元用,皆除擢有差。辩奏故左丞窦履有遗腹子弃外,宜收养归宗,为窦氏后。 延祐二年,丞相帖木迭儿专政,奏遣大臣分道奉使宣抚,命约巡行燕南山东道。约至卫辉,有殴⺟置狱者,其⺟泣诉,言老妾惟此一息,死则一门绝矣。约原其情,杖一百而遣之。冠州民有兄讦其弟厌诅者,谳之,则曰:“我求嗣也。”索《授时历》验其⽇良信,乃立纵之使还。拜枢密副使,视事,明⽇召见赐酒,帝谓左右曰:“人言彦博老病,朕今见之,精力尚強,可堪大任也。”是夕,知院驸马塔失帖木儿宿卫,帝戒之曰:“彦博非汝友,宜师事之。” 至治元年,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复相,约辞职不出。二年,以年七十致仕。三年,丞相拜住一新政务,尊礼老臣,传诏起约,复拜集贤大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以其禄居家,每⽇一至中书省议事,至治之政,多所参酌。又尝奉诏与中书省官及他旧臣,条定国初以来律令,名曰《大元通制》,颁行天下。朝廷议罢征东省,立三韩省,制式如他省,诏下中书杂议,约对曰:“⾼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丞相称善,奏罢议不行。⾼丽人闻之,图公像归,祠而事之,曰:“不绝国祀者,王公也。”泰定元年,奉诏廷策天下士,第八剌、张益等八十五人,始增乙科员额至一十五人。 天历元年,文宗践祚,约⼊贺,赐宴大明殿,帝劳问甚 ![]() 约平生著作,有《史论》三十卷、《⾼丽志》四卷、《潜丘稿》三十卷,行于世。子思诚,奉议大夫、秘书监著作郞。 王结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祖逖勤,以质子军从太祖西征,娶阿鲁浑氏,自西域徙戍秦陇,又徙中山,家焉。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 ![]() 仁宗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奷噤暴,悉登于书,俾朝夕阅习之。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迁扬州,又迁宁国,以从弟绅佥江东廉访司事,辞不赴。改东昌路,境有⻩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怈之,民获耕治之利。 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僣,奢僣则害及于⾝。”丞相是其言。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泰定元年舂,廷试进士,以结充读卷官。迁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会有月食、地震、烈风之异,结昌言于朝曰:“今朝廷君子小人混淆,刑政不明,官赏太滥,故 ![]() ![]() ![]() 天历元年,文宗即位,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改同知储庆司事。二年,拜中书参知政事,⼊谢光天殿,以亲老辞,帝曰:“忠孝能两全乎?”是时 ![]() ![]() 元统元年,复除浙西廉访使,未行,召拜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与张起岩、欧 ![]() 结立言制行,皆法古人,故相张珪曰:“王结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识者以为名言。晚邃于《易》,著《易说》一卷,临川吴澄读而善之。及卒,公卿唁于朝,士大夫吊于家,曰:“正人亡矣。”四年五月,诏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护军,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忠。有诗文十五卷行于世。 宋瑽 宋瑽,字弘道,潞州长子人,金兵部员外郞元吉之孙。瑽善记诵,年十七,避地襄 ![]() ![]() 张伯淳 张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少举童子科,以⽗任铨受迪功郞、淮 ![]() 部分译文 梁曾字贡⽗,燕人。年幼好学,⽇记数千言。中统四年(1263)经翰林学士承旨王鹗举荐,征召为中书左三部令史,三次迁职任中书省属官。至元十年(1273)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并佩银符。后升员外郞。十五年,迁职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任南 ![]() ![]() ![]() ![]() 十七年安南世子陈⽇火亘不⼊朝进贡,朝廷选梁曾出使。帝召见赐三珠金虎符、貂裘⾐一套,任兵部尚书,与礼部尚书柴椿同行。第二年,⽇火亘派遣其叔遗爱奉表随梁曾⼊朝献土产。帝封遗爱为安南国国王,赐给币帛。二十一年授梁曾湖南宣慰司副使。任官三年,因病离职。 二十九年改任淮西宣慰司副使,因双亲年老辞官。帝召他到京师,在內殿接见,令他再次出使安南,授吏部尚书、并赐三珠金虎符、一套⾐服、乘马、弓矢、器币,礼部郞中陈孚任副使,十二月改授淮安路总管而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该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 ![]() ![]() ![]() ![]() 八月回京师⼊宮见帝,献上与陈⽇火尊往来议事的记载。帝大喜,解⾐赐给他,右丞相阿里不以为然,帝怒道“: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口⾆制止了战争,你怎么能用这种态度?”这天有亲王来自和林,帝命他斟酒,先赐给梁曾,并对亲王说“:你办的是你的事,梁曾办的是我和你的事,不要认为你在他之后。”又在便殿赐给酒馔,留宿宮中谈安南之事直到二更。第二天陶子奇等人见诏,在廷上献土产、象、鹦鹉,帝要梁曾引所献之象,梁曾用⾐袖引导,象随曾转,如驯过一样。帝又命曾引别的象,仍如此。帝认为曾是福人,问他:“你害怕吗?”曾回答说“:虽害怕但君命不敢违。”有人进谗言说曾受安南贿赂,曾回答帝说:“安南赠⻩金器币奇物给我,我没接受,托付给陶子奇了。”帝说“:就接受了有何不可?”一会儿赐⽩金一锭、金币二个,告中书将出使安南的三珠金虎符给曾。他仍赶回淮安上任。他在淮安兴办学校,严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 大德元年(1297)授杭州路总管,恢复户口五万二千四百户。他奏请噤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同意,写成命令。四年,⺟丧归家守孝。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没赴任。第二年任两浙都转运盐使。又一年任云南行省参知政事,赐给三珠金虎符。不久召回京师,以⺟丧未葬,扶柩北上辞官。到长芦,有旨赐钞一百锭,筹办丧事。十年任命中书参议。十一年,迁职正奉大夫,出任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不久调任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四年因病辞归,诏命赐物药,关怀备至。 皇庆元年(1312),仁宗因曾为前朝老臣,特授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梁曾累次上奏章辞官退隐,都未同意,再起用为集贤侍讲学士。家国有重大事件,一定要曾同诸老议定。延。。元年(1314),奉诏代祭中岳等神。回至汴梁因病不复职,居淮南,闭门不 ![]() 刘敏中,字端甫,济南章丘人。幼年时才智不同于一般人。十三岁时曾对其⽗景石说“:从前一些品德才能出众的人常満⾜于学习,而不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満⾜于建立丰功伟绩而不炫耀自己。这些都是后人所不及的好品德。”他的⽗亲对他这种认识非常惊奇。敏中与同龄人 ![]() 至元十一年(1274)敏中由中书选拔为兵部主事,任监察御史。当他揭发权臣桑哥的诈伪琊恶,而朝廷不做处理时,便辞官回故乡。时隔不久,出任御史台都事。当时有人谗毁王约,王被迫离开御史台,敏中因此推说有病,闭门不出。台臣请他就职治事,他说:“王约受到弹劾,他有罪;我既然是同僚,又是挚友,没有规劝他、制止他,也不是没有过错呀。”以后出任燕南肃政廉访副使,进京后任国子司业,后升迁为翰林学士,兼国子祭酒。 大德七年(1303),成宗下诏派他为宣抚使巡行各道,出使辽东、山北各郡,守令中有依仗权势而横征暴敛的,他都依法惩治;锦州因雨⽔过多遭灾,他就发放库粮救灾。担任东平路总管,提拔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大德九年(1305),成宗封他为集贤学士,参与中书省的事务。他给皇帝写奏章说:整顿朝廷纲纪,减少政务开支,听取好的建议,清除奷贼,倡导公平,杜绝徇私舞弊,给民众广施恩泽,改进使用纸钞的办法,严格治军,选功臣给以封官赏赐等项。成宗驾崩,奷臣企图为非作歹,敏中一一抵制。 武宗即位后对政事做了较大的更改,授敏中集贤学士、皇太子赞善之职,并仍参与中书省的事务。还赏赐给他很多金银。不久又授与他河南行省参知政事的职务,随后又改为治书侍御史,任淮西肃政廉访使,赴山东任宣慰使,后奉诏任翰林学士。武宗召集公卿商议消除灾祸的办法,敏中上疏武宗的七条建议受到称赞,并被采纳。后来因病回归故乡。 敏中一生清廉,以国为重,每当家国有危难,忧郁万分,叹息不已。他的文章说理充⾜,言辞明⽩,著有《中庵集》二十五卷。延。。五年(1318)卒,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赠光禄大夫、柱国的称号。后追封为齐国公,谥号文简。 王约字彦博,祖先汴人,祖⽗名通,迁徙真定。王约天资聪慧,风格与一般人大不相同。随中丞魏初游学,博览经史,擅长文辞,通晓蒙古政治体制。至元十三年(1276),翰林学士王磐举荐他为从事,丞相命火鲁火孙以司徒开建府署,奏请授约为从仕郞、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司徒府属官。不久征召为中书的属官,授礼部主事。 二十四年授监察御史、承务郞。他首先请求立太子和修国史。丞相桑哥怀恨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杀右丞卢世荣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郭佑,王约上章为佑申冤。审讯成都盐运使王鼎违法事,罢官除名。又调他任御史台都事。南台侍御史程文海在朝廷谈论事情时,多次斥责桑哥的罪行。桑哥非常恼怒,又因为王约同程文海在朝廷內外相应,六次上奏,请求诛杀王约,帝不理会。王约因陇西离京城远,请求在陕西设立行台,按他的意见下了诏令。他还赈救了河间的吏民,使很多灾民能活下来。 三十一年,升中书右司员外郞。四月成宗即位,王约上书建议二十二事:充实京师,放宽赋役,开放猎噤,减免欠税,赈济贫穷,停止不必要的劳役,噤止鹰房,整顿御史台,清除宿蠹,慰抚远方民人,退避进奉,询问民间利病,兴办有利农民的事业,鼓励学校,设立义仓,核实税户,慎重封赏官爵,明确赏罚,择选守令,淘汰官属,规定律令,改⾰两司。又请中书除去繁文,一要取信于行省,二要责成于六郡。调迁兵部郞中,又改为礼部郞中。奏请行赠谥典礼,以表彰忠臣的功勋。将时政记 ![]() ⾼丽王⽇巨年老,传位于子讠原。讠原来国中朝拜京师时,该国国內反对派暗地派人来贿赂国中朝中的当权者扣留他。⽇巨复位后委用小人,加重赋敛,采用酷刑,国人向国中朝廷倾诉,中书令捉拿首恶,关押于刑部,而这些小人仍无改悔之意,因而奏请派王约去查问。约到⾼丽,宣布诏令,并告谕说:“天地间最亲的是⽗子,最重要的是君臣关系,那些小人只顾自己的私利,怎么肯为你的家和国着想?”⽇巨感 ![]() ![]() ![]() 不久,诏令王约同宗正、御史审判京师狱讼,王约辞职,帝不同意。于是他查阅各狱诉讼,判决了二百六十六人,判死刑的七十二人,无罪释放的八十六人,平反了吴得诚的冤案,使十个娼 ![]() 大德十一年(1307),仁宗从怀州回到宮廷,肃清 ![]() ![]() 至大二年(1309)正月,武宗登基后册封皇后,一切礼仪制度,均由王约按规定安排。仁宗在东宮就闻王约之名,想用他辅佐自己,提拔为太子詹事丞。后随帝去五台山,约谏劝不能久留,当天回到上京。当初安西王封地在秦,因谋篡位而被杀,国废除,所征赋税⼊詹事院。此时大臣奏请封其子,并复国。约说:“安西为何被杀?现在复国如何能惩戒将来!”第二年任太子副詹事,约谏帝节饮,言辞恳切,仁宗采纳。 按旧制立左卫率府,统领侍卫军万人,同僚想任命侍卫军军官,约坚决反对,大家质问他:“太子不是枢密使吗?”王约说“:詹事是东宮的官,参预枢密院的事行吗?皇太子的事,不敢不做;天子的事不敢做。”又传令增设右卫率府,调河南蒙古军万人 ![]() 仁宗因詹事院各事都循规蹈矩地进行,非常⾼兴,面赐给约犀带,约力辞不受;又赐从江南取来的书籍,也辞谢了。仁宗对群臣说:“事未经王彦博商议,不要⼲。”又对中丞朵。。说“:在詹事中不求赐予的,只有彦博和你二人。” 至大四年三月,仁宗即位。中书奏请任约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帝大怒,特拜河南行省右丞,辞行时,赐酒及弓矢。此时,朝廷下诏更改铜钱银钞法,且令天下赋税一律收至大钞。约考虑河南岁用钞七万锭,必会上供不⾜,便下令各州,用至大钞和至元钞参半 ![]() ![]() 皇庆元年(1312),诏令中书省召王约来京。约三月一⽇到,帝召见慰劳,特拜集贤大学士,推恩三世,赠谥号树碑。约首先奏说“:河南行省丞相卜怜吉台是有功勋的老臣,不应久在朝廷之外。”于是召卜怜吉台⼊京,封他为河南王。约又建议实行封赠,噤止 ![]() 至治元年(1321),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再任相,王约辞职在家。二年,年已七十,辞官退隐。三年丞相拜住振新政务,尊重礼遇老臣,传诏起用王约,又拜集贤大学士,把俸禄送到家里,只须每天一次去中书省商议事务。又奉诏与中书省员官和其他老臣条定律令,题名《大元通制》,颁行国全,朝廷议定废除征东省、立三韩省,体制同其他省一样,约说“:⾼丽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民风俗习 ![]() 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王约⼊宮祝贺,帝在大明殿赐宴,慰劳甚 ![]() ![]() 王约平生著有《史论》三十卷、《⾼丽志》四卷、《潜丘稿》三十卷,流行于世上。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经书,对 ![]() ![]() 仁宗还是太子时,王结被举荐为太子宿卫,他收集历代君臣所做无论好坏,只要能成为历史教训的事,每天呈送太子阅读,受到赞扬。大德十一年(1307),王结为东宮典牧太监,官阶太中大夫。当时亲近的侍从可以引艺人⼊宮,王结说“:从前唐庄宗为此招来灾祸而失败,殿下在舂宮育德养 ![]() 仁宗即位,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顺⽗⺟、爱护兄弟,噤止琊恶暴 ![]() 至治二年(1322),参议中书省事。当时拜住任丞相,王结说:“做相的应该先正己才能正君,正君才能正天下;消除琊恶不能犹豫,犹豫就会出现别的变故;⾐食住行不能奢侈,奢侈就会危害自⾝。”丞相认为说得有理。不久,授吏部尚书,他举荐宋本、韩镛等十多人。 泰定元年(1324)舂,廷试进士,结为阅卷官。迁职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这年诏王结知经筵,随帝到上都。结援引古训,证明时政的错误,希望帝能有所感悟。皇后听说后,也召结进讲,结推辞。第二年,任浙西廉访使,中途因病而归。一年多后,拜辽 ![]() 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后改为同知储庆司事,二年授中书参知政事,结因双亲年老,辞谢,皇帝未准,又任集贤侍读学士,因⺟丧未赴任。 元统元年(1333),再授浙西廉访使,未赴任。又拜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与张起岩、欧 ![]() 王结言行都效法古人,所以相张王圭说“:王结非圣贤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晚年精深于《易》,著《易说》一卷,临川吴澄读后很是称赞。卒后公卿在朝廷吊唁,士大夫在家吊唁。四年五月,诏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护军,追封为太原郡公,谥号文忠。有诗文十五卷流行于世。 宋瑽字弘道,潞州长子人,金兵部员外郞元吉之孙。宋瑽善记诵,十七岁到襄 ![]() ![]() ![]() 十三年任太常少卿,兼管籍田署的事。十六年太子召见,为太子讲解经史。十八年升秘书监。十九年奉命考核选拔江西郡邑守令。二十年初立詹事院,首命 衜为太子宾客。二十三年卒,有《禾巨山集》流行于世。 Www.BbMxS.Cc |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濂、王祎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元史》在线阅读,《元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