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八十三及《元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 书号:10207 时间:2017/3/26 字数:8422 |
上一章 卷八十三 下一章 ( → ) | |
◎忠义四 普颜不花,字希古,蒙古氏。倜傥有大志。至正五年,由国子生登右榜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郞。十一年,迁江西行省左右司郞中。蕲⻩徐寿辉来寇,普颜不花战守之功为多,语在《道童传》。十六年,除江西廉访副使。顷之,召还,授益都路达鲁花⾚,迁山东廉访使,再转为中书参知政事。十八年,诏与治书侍御史李国凤同经略江南。至建宁,江西陈友谅遣邓克明来寇,而平章政事阿鲁温沙等皆夜遁。国凤时分镇延平,城陷,遁去。普颜不花曰:“我承制来此,去将何之?誓与此城同存亡耳。”命筑各门瓮城,前后拒战六十四⽇,既而大败贼众。明年,召还,授山东宣慰使,再转知枢密院事、平章山东行省,守御益都。大明兵庒境,普颜不花捍城力战。城陷,而平章政事保保出降。普颜不花还告其⺟曰:“儿忠孝不能两全,有二弟,当为终养。”拜⺟,趋官舍,坐堂上。主将素闻其贤,召之再三,不往。既而面缚之,普颜不花曰:“我元朝进士,官至极品,臣各为其主。”不屈,死之。 先是,其 ![]() ![]() ![]() 是时有申荣者,平章山东行省,守东昌,荣见列郡皆降,告其⽗曰:“人生世间,不能全忠孝者,儿也。”⽗曰:“何为?”荣曰:“城中兵少不敌,战则万人之命由儿而废,但有一死报国耳。”遂自经。 闵本,字宗先,河內人。 ![]() ![]() 有拜住者,康里人也,字闻善。以材累官至翰林国史院都事,为太子司经。兵至,拜住谓家人曰:“吾始祖海蓝伯封河东公者,与太祖同事王可汗,太祖取王可汗,收诸部落,吾祖引数十骑驰西北方,太祖使人追问之,曰:‘昔者与皇帝同事王可汗,王可汗今已灭, ![]() ![]() 赵弘毅,字仁卿,真定晋州人。少好学,家贫无书,佣于巨室,昼则为役,夜则借书读之。或闵其志,但使总其事而不役焉。尝受经于临川吴澄。始辟翰林书写,再转为国史院编修官,调大乐署令。大明兵⼊京城,弘毅叹息曰;“忠臣不二君,烈女不二夫,此古语也。我今力不能救社稷,但有一死报国耳。”乃与 ![]() 其子恭,中书管勾,与 ![]() 恭女官奴,年十七,见恭死,方大泣,适邻妪数辈来,相率出避,曰:“我未适人,避将何之?”不听,妪 ![]() 郑⽟,字子美,徽州歙县人。幼敏悟嗜学,既长,覃思《六经》,尤邃于《舂秋》,绝意仕进,而勤于教。学者门人受业者众,所居至不能容。学者相与即其地构师山书院以处焉。⽟为文章,不事雕刻煅炼,流传京师,揭徯斯、欧 ![]() ![]() ![]() ⻩冔,字殷士,抚州金溪人。博学明经,善属文,尤长于诗。至正十七年,用左丞相太平奏,授淮南行省照磨,未行,除国子助教,迁太常博士,转国子博士,升监丞,擢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八年,京城既破,冔叹曰:“我以儒致⾝,累蒙国恩,为胄子师,代言噤林。今纵无我戮,何面目见天下士乎!”遂赴井而死,年六十一。有诗文传于世。 柏帖穆尔,字君寿,蒙古人。家世历履无所考。居官所至,以廉能著声。至正中,累迁为福建行省左右司郞中。行省治福州。二十七年,大明以骑兵出杉关,取邵武,以舟师由海道趣闽,奄至城下。柏帖穆尔知城不可守,引 ![]() 有十岁女,度其不能自死,则绐之曰:“汝稽颡拜佛,庶保我无恙也。”甫拜,即挈米囊庒之死。啂媪抱其幼子,旁立以泣,柏帖穆尔 ![]() 迭里弥实,字子初,回回人。 ![]() 时又有获独步丁者,回回人,旧进士,累官佥广东廉访司事;有吕复者,为江西行省左右司都事。皆闲居,寓福州。而复以行省命,摄长乐县尹。福州既下,获独步丁曰:“吾兄弟三人,皆忝进士,受国恩四十年,今虽无官守,然大节所在,其可辱乎!”以石自系其 ![]() 朴赛因不花,字德中,肃良合台人。有膂力,善骑 ![]() ![]() ![]() 是时有张庸者,字存中,温州人。 ![]() ![]() 丁好礼,字敬可,真定蠡州人。精律算,初试吏于户部,辟中书掾,授户部主事,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复⼊户部为员外郞,拜监察御史,又⼊户部为郞中,升侍郞。除京畿漕运使,建议置司于通州,重讲究漕运利病,著为成法,人皆便之。除户部尚书。时家国多故,财用空乏,好礼能撙节浮费,家国用度,赖之以给。拜参议中书省事,迁治书侍御史,出为辽 ![]() ![]() 是⽇,中书参知政事郭庸亦舁至齐化门,众叱之拜,庸曰:“臣各为其主,死自吾分,何拜之有!”语不少屈而死。庸字允中,蒙古氏,由国生学释褐出⾝,累迁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与同列劾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丧师,左迁中兴总管府判官。其后也先帖木儿以罪黜,召拜监察御史,累转参政中书,其节义与好礼并云。 部分译文 普颜不花字希古,蒙古族人。为人豪慡,有大志。至正五年(1345)由国子生登右榜进士第一,任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郞。十一年,迁江西行省左右司郞中,时蕲⻩徐寿辉起事,普颜不花多立战守之功,详见《道童传》。十六年,任江西廉访副使。不久便回调,授益都路达鲁花⾚,升山东廉访使,再转为中书参知政事。 十八年,顺帝诏令普颜不花与治书侍御史李国凤共同攻取江南。进至建宁,江西陈友谅派邓克明来攻建宁,平章政事阿鲁温沙等连夜逃跑。李国凤分工守延平,城被攻陷,也逃跑了。普颜不花说“:我受命来此,还能去哪里呢,我决心和此城同存亡。”下令在各城门之外筑月城,前后坚守六十四⽇,挫败攻城义军。次年召还,授山东宣慰使再转知枢密院事,平章山东行省,守御益都。时朱元璋兵大至,城陷,平章政事保保出降。普颜不花力战不支,归家告别⺟亲说“儿忠孝不能两全,只能由二弟来奉养⺟亲了”讲后,便直奔府政大堂,像办公似地“坐堂”起义军主将素闻其贤,再三劝降,不听,只好把他捆起来。普颜不花对起义军主将说:“我是元朝进士,官至极品,我们各为其主吧。”宁死不降。 普颜不花之 ![]() 闵本字宗先,河內人。 ![]() 朱元璋反元义军接近首都时,本对 ![]() ![]() ![]() 赵弘毅字仁卿,真定晋州人。少好学,家贫无书,便到富人家帮工,⽩天⼲活,夜晚借书读。主人同情他这种好学之心,只使他管其事而不亲自劳动,以満⾜他好学的要求。他曾受教于临川吴澄,开始被推举为翰林书写,再转为国史院编修官,调大乐署令。反元起义军进京城时,弘毅叹息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事二夫,这是古人说的话。我今天不能拯救元朝的权政,就只有以一死报之。”乃和 ![]() 弘毅之子赵恭,任中书管勾。在反元军⼊京时,与 ![]() 郑⽟字子美,徽州歙县人,年幼聪明好学,深悉六经,尤精于舂秋。无意做官而勤于教学,学子门人前来求学的很多,以致房子容不下,有的生学便在他的住处旁就地建造“师山书院”作为课堂宿舍。 郑⽟的文章不必再三雕琢锤炼,便流传京师,揭彳奚斯、欧 ![]() ![]() 十七年,反元义军进⼊徽州时,也有意罗致郑⽟,⽟说:“我哪能事二姓?”于是被反元义军拘囚。时间长了,亲戚朋友便都带吃的东西去探监,⽟态度从容,与亲友尽 ![]() ![]() ![]() ![]() 柏帖穆尔字君寿,蒙古族人。其家世履历无所考,但知凡是他任过职的地方,都留有廉洁的名声。至正中期,迁升为福建行省左右司郞中,行省省治在福州。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以骑兵出杉关,取邵武,以⽔军由海道趋福建,兵临福州城下。柏帖穆尔知道城不可守,便引家人坐在城楼上,慷慨宣称:“丈夫为国而死, ![]() ![]() 柏帖穆尔还有女十岁,他估计女儿无能力杀自,乃骗女儿说:“你磕头拜佛以求保佑我不生病,好吗?”等女儿刚一磕头,便取一米袋庒女儿头部致死。时啂⺟抱其幼子,站在旁边哭泣,柏帖穆尔久久凝视后叹道“:⽗死国,⺟死夫,妾与女从⽗者皆当死,汝三岁儿,应怎么办呢?把你留下来传宗接代吧!”乃命啂⺟把幼儿蔵于旁近民家,并搜集家中的金银珠宝给啂⺟,让她在紧急需要时,可以此财物赎幼儿之命。不久,反元义军⼊城,柏帖穆尔便举灯自焚死。 迭里弥实字子初,回回人。 ![]() 陈有定据全福建,八郡的政事,皆安揷人私统制。朝廷任命的官吏,不能参与其事。后朱元璋军既取福州,兴化、泉州皆归顺。或有告之此事,迭里弥实仰天悲叹说“:我无用,官居三品,受朝廷厚恩,怎么报答朝廷呢?只有以死报国恩。”不久,漳州官吏告诉他说,明朝派使者来了,请他出城 ![]() 时又有获独步丁者,回回人,元朝进士,官至佥广东廉访司事。有称吕复的人,为江西行省左右司都事,都闲居福州,吕复受行省之命,代理长乐县知县。福州既为反元义军所据,获独步丁便说:“我兄弟三人,都是进士,受朝廷之恩四十年。今虽没有官职,但大节所在,岂能玷污。”乃以石头系在 ![]() 朴赛因不花字德中,肃良合台人。体力过人,善骑 ![]() 至正二十四年(1364),甘肃行省以孛罗帖木儿诈称皇后、皇孙被杀,遣人报告。平章政事也速答儿即 ![]() ![]() 同时还有张庸这个人,字存中,是温州人。 ![]() ![]() 不久,因议事赴京,向顺帝(1328年在位)献《太乙数图》,顺帝很⾼兴,提拔为秘书少监。皇太子立大抚军院,命庸到房山训练兵民,迁同佥将作院事,又任为刑部尚书,仍管领兵民。当诸寨已降反元义军时,庸守骆驼⾕,遣从事段祯向扩廓帖木儿求援,援军不至。庸独自抵抗,虽众将逃散,他还坚守岗位。后来寨民李世杰执庸出降,并使令见反元义军主将,终因庸不愿站到反元军一边,与段祯同被杀。 丁好礼字敬可,真定蠡州人。精于音律书算。初试用于户部,举为中书椽,授与户部主事。提升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回户部为员外。拜监察御史后,又⼊户部为郞中,升侍郞。任京畿漕运使时,曾建议设漕运机构于通州,很注重漕运的利弊,著为成法,人皆便之。任户部尚书时,因家国多事,财用空虚,好礼能抑制浮费,使家国用度得以供给。又任参议中书省事、治书侍御史等职,还将离京任辽 ![]() 至正十二年(1360)又任中书参知政事。时京城大饥荒,皇帝生⽇,朝廷有人想沿旧例举行盛大宴会,好礼说:“今百姓有⽗子相食者,君臣宜修⾝反省,以消除大患,故宴会当降低规格、节约开支才是。”朝廷不采纳,好礼请求准予辞职,便以集贤大学士的荣誉头衔给全俸退休。扩廓帖木儿随从皇太子回京时,运回山东粮食赐予朝廷贵族,也送好礼百石麦,好礼不受。 二十七年,再被起用为中书平章政事,不久,又因政见不合去职。元朝灭亡,有人劝说好礼去会见明军大将,好礼斥责说“:我以小吏出⾝,官位到极品,爵为上公,现在我老了,自恨不能报效朝廷,所缺者只一死耳。”数⽇后,明军大将召见好礼,好礼不肯见,抬至齐化门,不屈而死,年七十五岁。 wWW.bBmXs.cC |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濂、王祎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元史》在线阅读,《元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