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九十一及《元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 书号:10207 时间:2017/3/26 字数:5974 |
上一章 卷九十一 下一章 ( → ) | |
◎宦者 前世宦者之祸尝烈矣,元之初兴,非能有鉴乎古者,然历十有余世,考其 ![]() 李邦宁,字叔固,钱人唐,初名保宁,宋故小⻩门也。宋亡,从瀛国公⼊见世祖,命给事內庭,警敏称上意。令学国书及诸蕃语,即通解,遂见亲任。授御带库提点,升章佩少监,迁礼部尚书,提点太医院事。成宗即位,进昭文馆大学士、太医院使。帝尝寝疾,邦宁不离左右者十余月。武宗立,命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邦宁辞曰:“臣以阉腐余命,无望更生,先朝幸赦而用之,使得承乏中涓,⾼爵厚禄,荣宠过甚。陛下复 ![]() 帝尝奉皇太后燕大安阁,阁中有故箧,问邦宁曰:“此何箧也?”对曰:“此世祖贮裘带者。臣闻有圣训曰:‘蔵此以遗子孙,使见吾朴俭,可为华侈之戒。’”帝命发箧视之,叹曰:“非卿言,朕安知之。”时有宗王在侧,遽曰:“世祖虽神圣,然啬于财。”邦宁曰:“不然。世祖一言,无不为后世法;一予夺,无不当功罪。且天下所⼊虽富,苟用不节,必致匮乏。自先朝以来,岁赋已不⾜用,又数会宗藩,资费无算,旦暮不给,必将横敛掊怨,岂美事耶。”太后及帝深然其言。俄加大司徒、尚服院使,遥授丞相,行大司农,领太医院事,阶金紫光禄大夫。 太庙旧尝遣官行事,至是复 ![]() ![]() 仁宗即位,以邦宁旧臣,赐钞千锭,辞弗受。国学将释奠,敕遣邦宁致祭于文宣王。点视毕,至位立,殿户方辟,忽大风起,殿上及两庑烛尽灭,烛台底铁鐏⼊地尺,无不拔者,邦宁悚息伏地,诸执事者皆伏。良久风定,乃成礼,邦宁因惭悔累⽇。 初,仁宗为皇太子,丞相三宝奴等用事,畏仁宗英明,邦宁揣知其意,言于武宗曰:“陛下富于舂秋,皇子渐长,⽗作子述,古之道也。未闻有子而立弟者。”武宗不悦曰:“朕志已定,汝自往东宮言之。”邦宁惭惧而退。仁宗即位,左右咸请诛之,仁宗曰:“帝王历数,自有天命,其言何⾜介怀。”加邦宁开府仪同三司,为集贤院大学士。以疾卒。 朴不花,⾼丽人,亦曰王不花。皇后奇氏微时,与不花同乡里,相为依倚。及选为宮人,有宠,遂为第二皇后,居兴圣宮,生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于是不花以阉人⼊事皇后者有年,皇后爱幸之,情意甚胶固,累迁官至荣禄大夫、资正院使。资正院者,皇后之财赋悉隶焉。 至正十八年,京师大饥疫,时河南北、山东郡县皆被兵,民之老幼男女,避居聚京师,以故死者相枕藉。不花 ![]() 于是帝在位久,而皇太子舂秋⽇盛,军国之事,皆其所临决。皇后乃谋內禅皇太子,而使不花喻意于丞相太平,太平不答。二十年,太平乃罢去,而独搠思监为丞相。时帝益厌政,不花乘间用事,与搠思监相为表里,四方警报、将臣功状,皆抑而不闻,內外解体。然 ![]() ![]() 二十三年,监察御史也先帖木儿、孟也先不花、傅公让等乃劾奏朴不花、脫 ![]() ![]() 时老的沙执其事颇力,皇太子因恶之,而皇后又谮之于內,帝以老的沙⺟舅故,封为雍王,遣归国。已而复以不花为集贤大学士、崇正院使,皇后之力也。老的沙至大同,遂留孛罗帖木儿军中。是时,搠思监、朴不花方倚扩廓帖木儿为外援,怨孛罗帖木儿匿老的沙不遣,遂诬孛罗帖木儿与老的沙谋不轨。二十四年,诏削其官,使解兵柄归四川。孛罗帖木儿知不出帝意,皆搠思监、朴不花所为,怒不奉诏。宗王不颜帖木儿等为表言其诬枉,而朝廷亦畏其強不可制,复下诏数搠思监、朴不花互相壅蔽簧惑主听之罪,屏搠思监于岭北,窜朴不花于甘肃,以快众愤,而复孛罗帖木儿官爵。然搠思监、朴不花皆留京城,实未尝行。未几,孛罗帖木儿遣秃坚帖木儿以兵向阙,声言清君侧之恶。四月十二⽇,驻于清河,帝遣达达国师问故,往复者数四,言必得搠思监、朴不花乃退兵。帝度其势不可解,不得已,执两人畀之,其兵乃退。朴不花遂为孛罗帖木儿所杀。事具搠思监、孛罗帖木儿传。 部分译文 李邦宁字叔固,钱塘人。初名保宁,宋时一小太监。及宋朝灭亡,便随瀛国公见世祖,留在內廷供职。为人机敏,很合帝意。帝令他学蒙古语及诸蕃语,能较快通解,于是更得到信任,授御学库提点,升章佩少监,迁礼部尚书,提点太医生事。成宗即位,进升为昭文馆大学士,太医院使。帝曾害病,邦宁不离左右者十余月。 武宗立,命邦宁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邦宁极力推辞说:“我是个宦官,没有想到自己还有什么作用。世祖赦免我又起用我,使我得为亲近之臣,爵⾼而禄厚,荣宠过甚。现在,皇帝又 ![]() ![]() 帝曾侍奉皇太后于燕之大安阁,阁中有旧箱,帝对邦宁说:“这是什么箱子?”回答道:“此是世祖放⽪袄带的箱子。听世祖曾讲过,把此箱收蔵起来,以使子孙看到我的俭朴,使追求奢侈的人引以为戒。”帝命打开箱子,看后叹口气说“:不是你说,我怎知道!”当时有宗王在⾝旁,突然说:“世祖虽然伟大,但在钱财方面过于小气。”邦宁说:“不对,世祖每一句话,无不应为后世所遵循。每一与、一夺,无不正好相当其人的功或罪。而且,向天下征收的钱财虽然很多,但如不节用,必然匮乏。自先朝以来,每年的赋税已不⾜用,又多次召集宗藩集会,费钱无数,早晚不能支给,必将横征暴敛,招致民人怨怒,这难道算是好事吗?”太后及帝非常同意他所说的这些话,不久便加封他为大司徒、尚服院使,授左丞相,行大司农,领太医院事,官阶金紫光禄大夫。 过去祭祀太庙,皇帝不是亲自主持,而是遣大臣代为进行。现在,皇帝又想援例照办。邦宁便规劝皇帝说“:先朝皇帝不是不想亲自祭祀祖先,实在是因疾病而废礼,如今皇帝在即位之初,正应大规模地表彰孝道,以为天下表率,亲自到太庙去祭祀,以成一代的典范。如果循习过去的皇帝不亲临祭典的弊病,为臣的不敢苟同。”帝认为他说得好,即⽇便备车,住宿斋宮,并命邦宁为大礼使。礼毕,加恩于邦宁的三代:对其曾祖颐,赠银青光禄大夫、司徒,谥敬懿;祖⽗德懋、⽗扌为也各有所封赠。 仁宗即位,以邦宁为旧臣,赐钞千锭,辞谢不受。以前,当仁宗还在当皇太子时,丞相三宝奴等当权,他们骇怕仁宗的英明,心里想去掉仁宗。邦宁揣度三宝奴的意图,便出面对武宗说:“你年事已⾼,皇子已渐长大,应立为太子,这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道理,从没听说皇帝自己有儿子还立弟弟的。”武宗很不⾼兴地说“:我的主意已定,你要说,就自己向东宮说去。”邦宁愧惧而退。及仁宗即位,近臣都建议诛杀邦宁。仁宗说:“帝王的命运,是上天决定的,何必把邦宁的话放在心上。”后来,加封邦宁为开府仪同三司、集贤院大学士。后因病去世。 朴不花,⾼丽人,亦名王不花。皇后奇氏在⼊宮前与不花同乡里,且相互依靠。奇氏选⼊宮后,得宠,遂为第二皇后,居兴圣宮,生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于是不花以太监的⾝份⼊宮,长期服侍皇后。皇后很喜 ![]() 至正十八年(1358),京城大饥荒。当时河南、河北、山东兵荒马 ![]() ![]() 顺帝在位⽇久,太子年岁⽇长,军国大事皆太子决断。奇氏皇后谋求顺帝禅位,使不花向丞相太平示意,太平不置可否。至正二十年(1360)太平被罢免,搠思监继为丞相。当时顺帝更不理朝政,不花便乘机过问军国大事,与搠思监相互勾结。将四方警报和将臣功状,都庒下来不上奏。于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体制趋于解体,而以不花为中心的势力, ![]() ![]() 至正二十三年(1363),监察御史也先帖木儿、孟也先不花、傅公让等联名上奏顺帝,揭发朴不花和脫 ![]() ![]() ![]() ![]() ![]() 时侍御史李国凤亦上书皇太子说:“不花骄傲专横,揽权纳贿。趋炎附势之徒,无不出其门下,颇有点像赵⾼、张让、田令孜的样子,实不能任其继续发展。不花的罪恶,众人共知,唯皇上与殿下还不了解。古来的宦官,因近君亲上,稍有得志,没有不为祸家国的。望殿下及早警惕,行于霜上而知严寒之将至,早⽇上奏皇上,处以流刑,以快众心。如能这样,法度森严,政治修明,百废可举了。”但太子上奏后,顺帝大怒,国凤、祖仁等皆被降职。 当时老的沙对自己的御史大夫之职颇为尽力,皇太子因而讨厌他。奇氏皇后也在顺帝面前诽谤他。但皇上因念老的沙是⺟舅,没有公开处分他,而是封为雍王后遣其返国。接着提拔不花为集贤大学士、崇正院使,这当然都是奇氏皇后之力。老的沙至大同时,留孛罗帖木儿军中。这时,搠思监、朴不花正以扩廓帖木儿为外援,怨孛罗帖木儿收留老的沙,便在顺帝面前诬谄孛罗帖木儿与老的沙图谋不轨。至正二十四年(1364),顺帝下诏削去孛罗帖木儿官职,令其 ![]() 不久,孛罗帖木儿遣秃坚帖木儿兴师上都,声言要“清君侧”四月十二⽇,兵抵清河,顺帝遣国师往返问明“清君侧”是指谁,得知必 ![]() ![]() |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濂、王祎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元史》在线阅读,《元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