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一九四二》第二章及《温故一九四二》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温故一九四二 作者:刘震云 | 书号:39155 时间:2017/9/5 字数:5239 |
上一章 第二章 下一章 ( → ) | |
我姥娘将五十年前饿死人的大旱灾,已经忘得一⼲二净。我说:“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饿死许多人!” 姥娘:“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的哪一年?” 我姥娘今年九十二岁。与这个世纪同命运。这位普通的国中乡村妇女,解放前是地主的雇工,解放后是民人公社社员。在她⾝上,已经承受了九十二年的国中历史。没有千千万万这些普通的肮脏的国中百姓,波澜壮阔的国中⾰命和反⾰命历史都是⽩扯。他们是最终的灾难和成功的承受者和付出者。但历史历来与他们无缘,历史只漫步在富丽堂皇的大厅。所以俺姥娘忘记历史一点没有惭愧的脸⾊。不过这次旱灾饿死的是我们⾝边的⽗老乡亲,是自己人,姥娘的忘记还是稍稍有些不对。姥娘是我的救命恩人。这牵涉到另一场国中灾难———一九六○年。老人家 ![]() ![]() ![]() “这我知道了。原来是飞蚂蚱那一年。那一年死人不少。蚂蚱把地里的庄稼都吃光了。牛进宝他姑姑,在大油坊设香坛,我还到那里烧过香!” 我说:“蚂蚱前头,是不是大旱?” 她点着头:“是大旱,是大旱,不大旱还出不了蚂蚱。” 我问:“是不是死了很多人?” 她想了想:“有个几十口吧。” 这就对了。一个村几十口,全省算起来,也就三百万了。我问:“没死的呢?” 姥娘:“还不是逃荒。你二姥娘一股人,三姥娘一股人,都去山西逃荒了。” 现在我二姥娘、三姥娘早已经不在了。二姥娘死时我依稀记得,一个黑漆棺材;三姥娘死时我已二十多岁,记得是一颗苍⽩的头,眼瞎了,像狗一样蜷缩在灶房的草铺上。他的儿子我该叫花爪舅舅的,在村里当过二十四年支书,从一九四八年当到一九七二年,竟没有置下一座像样的房子,被村里人嘲笑不已。放下二姥娘、三姥娘我问: “姥娘,你呢?” 姥娘:“我没有逃荒。东家对我好,我又去给东家种地了。” 我:“那年旱得厉害吗?” 姥娘比着:“怎么不厉害,地裂得像小孩子嘴。往地上浇一瓢⽔,‘滋滋’冒烟。” 这就是了。核对过姥娘,我又去找花爪舅舅。花爪舅舅到底当过支书,大事清楚,我一问到一九四二年,他马上说:“四二年大旱!” 我:“旱成甚样?” 他昅着我的“阿诗玛”烟说:“一⼊舂就没下过雨,麦收不⾜三成,有的地块颗粒无收;秧苗下种后,成活不多,活的也长尺把⾼,结不成籽。” 我:“饿死人了吗?” 他点头:“饿死几十口。” 我:“不是麦收还有三成吗?怎么就让饿死了?” 他瞪着我:“那你不 ![]() ![]() ![]() 我明⽩了。我问:“你当时有多大?” 他眨眨眼:“也就十五六岁吧。” 我:“当时你⼲什么去了?” 他:“怕饿死,随俺娘到山西逃荒去了。” 撇下花爪舅舅,我又去找范克俭舅舅。一九四二年,范克俭舅舅家在我们当地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我姥爷姥娘就是在他家扛的长工。东家与长工,过从甚密;范克俭舅舅几个月时,便认我姥娘为⼲娘。俺姥娘说,一到吃饭时候,范克俭他娘就把范克俭 ![]() ![]() ![]() ![]() ![]() ![]() 我吃惊:“三十一年为什么坏?” 范克俭舅舅:“三十一年俺家烧了一座小楼!” 我不明⽩:“为什么三十一年烧小楼?” 范克俭舅舅:“三十一年不是大旱吗?” 我答:“是呀,是大旱!” 范克俭舅舅:“大旱后起蚂蚱!” 我:“是起了蚂蚱!” 范克俭舅舅:“饿死许多人!” 我:“是饿死许多人!” 范克俭舅舅将手中的“阿诗玛”烟扔了一丈多远:“饿死许多人,剩下没饿死的穷小子就滋了事。挑头的是毋得安,拿着几把大铡刀、红缨 ![]() 我为穷人辩护:“他们也是饿得没办法!” 范克俭舅舅:“饿得没办法,也不能抢明火呀!” 我点头:“抢明火也不对。后来呢?” 范克俭舅舅诡秘地一笑:“后来,后来小楼起了大火,⿇秆浸着油。毋得安一帮子都活活烧死了,其他就作鸟兽散!” “唔。” 是这样。大旱。大饥。饿死人。盗贼蜂起。 与范克俭舅舅分手,我又与县政协委员、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县记书坐在一起。这是一个⾼大的、衰败的、患有不住摆头症的老头。虽然是县政协委员,但⾐服破旧,上⾐前襟上到处是饭点和一片一片的油渍。虽是四合院,但房子破旧,瓦檐上长満了枯⻩的杂草。还没问一九四二年,他对他目前的境况发了一通牢 ![]() ![]() ![]() “那时方圆几个县,我是最年轻的记书,仅仅十八岁!” 我点头。说:“韩老,据说一九四二年大旱很厉害?” 他坚持不头摇说:“是的,当时有一场常香⽟的赈灾义演,就是我主持的。” 我点头。对他佩服。因为在一九九一年,国中南方发⽔灾,我从电视上见过赈灾义演。我总觉得把那么多鱼龙混杂的演艺人集合在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想到当年的赈灾义演,竟是他主持的。接着老人家开始叙述当时的义演盛况及他的种种临时抱佛脚的解决办法。边说边发出慡朗开心的笑声。等他说完,笑完,我问:“当时旱象如何?” 他:“旱当然旱,不旱能义演?” 我绕过义演,问:“听说饿死不少人,咱县有多少人?” 他开始头摇,左右频繁而有节奏地摇摆。摆了半天说:“总有个几万人吧。” 看来他也记不清了。几万人对于当时的笔录记书,似也没有深刻的记忆。我告别他及义演,不噤长出一口气,也像他一样摇起头来。 这是在我故乡河南延津县所进行的旱情采访。据河南省志载,延津也是当时旱灾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但我这些采访都是零碎的、不完全、不准确的,五十年后,肯定夹杂了许多当事人的记忆错 ![]() ![]() ![]() 这篇报道写于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七⽇。 记者首先告诉读者,今⽇的河南已有成千成万的人正以树⽪(树叶吃光了)与野草维持着那可怜的生命。“兵役第一”的光荣再没有人提起“哀鸿遍野”不过是吃 ![]() 河南今年(指旧历,乃是一九四二年)大旱,已用不着我再说。“救济豫灾”这伟大的同情,不但国中报纸,就是同盟家国的报纸也印上了大字标题。我曾为这四个字“欣慰”三千万同胞也引颈翘望,绝望了的眼睛又发出了希望的光。希望究竟是希望,时间久了,他们那饿陷了的眼眶又葬埋了所有的希望。 河南一百十县(连沦陷县份在內),遭灾的就是这个数目,不过灾区有轻重而已,兹以河流来别:临⻩河与伏牛山地带为最重,洪河汝河及洛河流域次之,唐河淮河流域又次之。河南是地瘠民贫的省份,抗战以来三面临敌,民人加倍艰苦,偏在这抗战进⼊最艰难阶段,又遭天灾。今舂(指旧历)三四月间,豫西遭雹灾,遭霜灾,豫南豫中有风灾,豫东有的地方遭蝗灾。⼊夏以来,全省三月不雨,秋 ![]() 现在树叶吃光了,村口的杵臼,每天有人在那里捣花生⽪与榆树⽪(只有榆树⽪能吃),然后蒸着吃。在叶县,一位小朋友对我说:“先生,这家伙刺嗓子!” 每天我们吃饭的时候,总有十几二十几个灾民在门口鹄候号叫求乞。那些菜绿的脸⾊,无神的眼睛,叫你不忍心去看,你也没有那些剩饭给他们。 今天小四饥死了,明天又听说友来吃野草中毒不起,后天又看见小宝死在寨外。可怜那些还活泼 ![]() 最近我更发现灾民每人的脸都浮肿起来,鼻孔与眼角发黑。起初我以为是因饿而得的病症。后来才知是因为吃了一种名叫“霉花”的野草中毒而肿起来。这种草没有一点⽔分,磨出来是绿⾊,我曾尝试过,一股土腥味,据说猪吃了都要四肢⿇痹,人怎能吃下去!灾民明知是毒物,他们还说:“先生,就这还没有呢!我们的牙脸手脚都是吃得⿇痛!”现在叶县一带灾民真的没有“霉花”吃,他们正在吃一种⼲柴,一种无法用杵臼捣碎的⼲柴,所好的是吃了不肿脸不⿇手脚。一位老夫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吃柴火!真不如早死。” 牛早就快杀光了,猪尽是骨头, ![]() 一斤麦子可以换二斤猪⾁,三斤半牛⾁。 在河南已恢复了原始的物物 ![]() ![]() ![]() 严冬到了,雪花飘落,灾民无柴无米无⾐无食,冻馁 ![]() |
上一章 温故一九四二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刘震云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温故一九四二》在线阅读,《温故一九四二(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温故一九四二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