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公子》谭嗣同3及《清末四公子》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末四公子 作者:高阳 | 书号:39780 时间:2017/9/8 字数:4202 |
上一章 谭嗣同(3) 下一章 ( → ) | |
熊、叶的结怨,在于王先谦等上公呈攻击梁启超及时务学堂,熊希龄乃展开反击,⻩彰健记述: 湘绅公呈上于五月二十二⽇。在五月二十六⽇,湘绅熊希龄、⻩膺、戴展诚、吴獬、戴德诚,遂联名公恳抚院整顿通省书院。他们认为:通省书院积弊太深是由于书院山长多由回籍绅士担任“视为养志之资,或假师位以要结官府,招摇纳贿”熊希龄等人此一呈文很明显的是针对王先谦说的。 他们在呈文中提到,湖南绅士“分畛域,非本地士绅不能当山长。倘聘他省之人,束或重,于是觊觎排挤,无所不至”这是针对叶德辉谋求时务学堂总教习而说的,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的薪俸,在其时湖南学界中最⾼。他们的呈文提到,近来各书院山长多不住院,而生学太多,乃立斋长等名⾊领袖之。斋长既与生学地位相等,无人敬畏,以致书院风气甚坏。这又是针对王先谦的岳鹿书院说的。王先谦在复毕永年书中,即已自承,因不放心家庭,未能住院,只好聘斋长,管理生学。 熊领衔的呈文要求陈宝箴将全省书院山长本年束全行致送,另行延请博通时务之人主讲,这自然是办不到的。熊希龄等人的呈文不过是由于湘绅分呈上后,他们借此向王先谦、叶德辉等人出气。 书院山长的地位极⾼,所谓“老师宿儒”往往为督抚所尊礼,为王湘绮应聘主成都尊经书院,丁宝桢待以上宾之礼。桐城派名家吴汝纶,先在直隶当知州,风尘俗吏,奔走为劳,因称病辞官。李鸿章立即聘他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吴汝纶接到聘书,立即去拜总督,李鸿章开中门 ![]() 戊戌政变后,熊为新 ![]() ![]() ![]() ![]() ![]() 熊希龄的崭露头角,是为考察 ![]() ⼊民国后,熊任唐绍仪內阁的财政部长。民国二年七月组阁,号称“名流內阁”三年三月辞职,从此与政治绝缘。他在前清的官职,只是一个盐法道。民国元年崛起⼊阁以至组阁,前后不⾜三年,即已识透宦海滋味,说来真如⻩粱一梦。 民国八九年间,熊希龄在北平创办香山慈幼院,为其毕生事业所寄。二十年丧偶,二十四年与江山⽑彦文女士结婚。⽑为家叔昂若所资助留美,精神恋爱数年,终以使君有妇,难谐好梦。⽑已三十有三,嫔六十六岁的熊希龄,年龄正好相差一倍,益成佳话。两年后,抗战爆发,熊以世界红十字会华中总会会长的⾝份,偕爱 ![]() 张謇,字季直。此公生平,知者甚多,笔者前亦谈过,经历不必赘述。所可得而言者,在光绪亲政后,李鸿章有戒心而翁同有野心,所以各有培植继承人的打算。李鸿章是早就看中了张佩纶的。甲申之前,即有意传以⾐钵。及至张遣戍后,李鸿章音问不绝,且为设法赎罪, ![]() ![]() 翁同的野心起于甲午以后,他亦属意于两张,一张为张荫桓,一张即其得意门生张謇。 甲午一役,李鸿章一蹶不振,张荫桓乘机而起。及至翁同一得势,张荫桓见风使舵,以同官户部的关系,尽量与翁同接近。其后,翁同奉命⼊总理衙门,固辞不获,手握度支、洋务两大权。而度支则为偿筹对⽇赔款,以举洋债为主,因此洋务更显得重要,翁同于此两大要政,皆倚张荫桓以为办。光绪廿二、廿三年间,两人⽔啂 ![]() 李鸿章与翁同是死对头。李之垮在甲午,而甲午一仗则为翁同 ![]() 张荫桓一生得知于四个人:阎敬铭、丁宝桢、李鸿章、翁同。李鸿章对他的关系最深,亦曾拜过门。是故张之倒向翁同,为李鸿章所深恶。到李鸿章一开搅,破坏中德和局。张荫桓既与翁同同办此事,荣辱得失相关,自不便无所表示。当他 ![]() ![]() 实现这个决定的方法,是拟一道上谕,由翁同面请光绪明发,胶澳事件责成翁同、张荫桓理办,他人不得胡 ![]() 哪知翁同上面还有个恭王,本来此事如果翁同了解张荫桓的本意,而且手段够辣,很可能造膝密陈,先将上谕发了再说。可惜翁同是书生,不是搞政治的人,竟以张荫桓所拟的旨稿,晋谒恭王。恭王衰病侵寻,英气消尽,不愿多事,说一句:“且缓、且缓。”无形中将此事打消了。 这一下张荫桓才知道“竖子不⾜与谋”而且更坏的是,此事必为李鸿章所知。打蛇没有打在七寸上,势必有遭遇反噬之危。因而张荫桓很见机地,立刻变积极为消极。正当对德 ![]() 从这一次以后,张荫桓的态度有了个基本上的改变。此人确有霸才,但以非科目出⾝,不能独张一帜,看翁同得君甚专,又能推心置腹,所以想抬出翁来,铲除李鸿章的势力,得以一舒抱负。及至看出翁同不能了解他的用心,觉得与他共机密,成事不⾜,败事有余。因而由拥护变为玩弄,暗中仍旧向李鸿章靠拢,搞大借款弄钱。回扣大小、镑价(英汇兑换率)⾼低,翁同无不茫然,故而有王鹏运的参劾。翁同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记: 王鹏运劾余与张荫桓朋谋纳贿,薰犹同器,泾渭杂流。元规污⼊,能无嗟诧。 又五月初八⽇记: 樵野来,告初六与军机同见,上以胡孚宸参折示之,仍斥得贿二百六十万与余平分,蒙温谕竭力当差。又云:是⽇军机见东朝起,责以为当办廖公,力求始罢。又云先传英年将张某围拿,既而无事,皆初六⽇事也,余漫听漫应之而已。 此已在翁同获严谴,行将出都之时。观翁所记,两人心情如画,张荫桓说这些话,意在安翁同,已派步军统领英年围拿,而居然无事,意谓绝不致连累翁同。翁出以“漫听漫应”的态度,则已知张确曾纳贿。由此可知,翁即或不被严谴,仍能当权,用张荫桓亦必存戒心。 在翁获谴时,张謇在京。⽇记中所记,倾倒之意,溢于言表。如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八⽇记: 看张季直各种说帖,大旨办江北花布事, ![]() ![]() ![]() 又二十⽇记: 午约张季直小饮,直谈至暮,毕竟一奇才。 张謇此时服阕⼊都供职,本有一番振兴实业的计划,想取得翁的支持,大展鸿图。翁既罢官,照常情论,张的计划,自难实现。但张謇反而急流勇退,仍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定力、毅力,见机而作的识力实皆有过人之处,成功绝非偶然。 ⻩遵宪,字公度,广东梅县的客家人。举人出⾝,久在国外充任中级外 ![]() 他著有一部《⽇本国志》,戊戌维新时,光绪曾向翁同索阅,因此得拜使⽇之命。不意摒挡出国,行经江宁时,政变发作,朝廷密谕两江总督将⻩遵宪看管。其时伊藤博文来华游历,先赴京师,转至海上,又至重庆,转武昌,到江宁,为⻩遵宪说情,总算只得了一个⾰职的处分。 ⻩遵宪办外 ![]() (使⽇参赞)移旧金山总领事,美吏尝借口卫生逮捕华侨満狱。遵宪径诣狱中,令从者度其容积,曰:“此处卫生顾及于侨居耶?”美吏谢,遽释之。 但客家人,脾气強项者居多,⻩遵宪亦复如此,所以人缘很坏,翁同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一⽇记: ⻩遵宪号公度,举人、道员、新加坡领事。新从江南来,江南官场多不満之,诗文皆佳。 同年十月十八⽇又记: 英使说⻩道在新加坡,有扣商人四万元, ![]() 按:其时外 ![]() ⻩遵宪著有《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本杂事诗》两卷。他的诗很有名,汪洋恣肆,又喜用新名词⼊诗,与僻典连看,光怪陆离,不可名状。诗多感时记事之作,石遗室诗话说他“惜自注不详,阅者未能深悉。”录其较易索解的李肃毅侯挽诗四首,以见一斑。 wWW.bB mXs.cC |
上一章 清末四公子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高阳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清末四公子》在线阅读,《清末四公子(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清末四公子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