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集》几条顺的翻译①及《二心集》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二心集 作者:鲁迅 | 书号:40037 时间:2017/9/13 字数:1926 |
上一章 几条“顺”的翻译① 下一章 ( → ) | |
在这一个多年之中,拚死命攻击“硬译”的名人,已经有了三代:首先是祖师梁实秋教授,其次是徒弟赵景深②教授,最近就来了徒孙杨晋豪③大生学。但这三代之中,却要算赵教授的主张最为明⽩而且彻底了,那精义是——“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这一条格言虽然有些希奇古怪,但对于读者是有效力的。 因为“信而不顺”的译文,一看便觉得费力,要借书来休养精神的读者,自然就会佩服赵景深教授的格言。至于“顺而不信”的译文,却是倘不对照原文,就连那“不信”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然而用原文来对照的读者,国中有几个呢。这时候,必须读者比译者知道得更多一点,才可以看出其中的错误,明⽩那“不信”的所在。否则,就只好胡里胡涂的装进脑子里去了。 我对于科学是知道得很少的,也没有什么外国书,只好看看译本,但近来往往遇见疑难的地方。随便举几个例子罢。《万有文库》④里的周太玄先生的《生物学浅说》里,有这样的一句—— “最近如尼尔及厄尔两氏之对于麦…” 据我所知道,在瑞典有一个生物学名家Nilsson Ehle是考验小麦的遗传的,但他是一个人而兼两姓,应该译作“尼尔生厄尔”才对。现在称为“两氏”又加了“及”顺是顺的,却很使我疑心是别的两位了。不过这是小问题,虽然,要讲生物学,连这些小节也不应该忽略,但我们姑且模模胡胡罢。 今年的三月号《小说月报》上冯厚生先生译的《老人》里,又有这样的一句—— “他由伤寒病变为流行 ![]() 这也是很“顺”的,但据我所知道,流行 ![]() 这一种实验,是出在何定杰及张志耀两位合译的国美Conklin所作的《遗传与环境》里面的。那译文是——“…他们先取出兔眼睛內髓质之晶体,注 ![]() ![]() ![]() 这一段文章,也好像是颇“顺”可以懂得的。但仔细一想,却不免不懂起来了。一“髓质之晶体”是什么?因为⽔晶体是没有髓质⽪质之分的。二“代晶质”又是什么?三“透视外来的蛋⽩质”又是怎么一回事?我没有原文能对,实在苦恼得很,想来想去,才以为恐怕是应该改译为这样的——“他们先取兔眼內的制成浆状(以便注 ![]() ![]() ![]() 以上不过随手引来的几个例,此外情随事迁,忘却了的还不少,有许多为我所不知道的,那自然就都溜过去,或者照样错误地装在我的脑里了。但即此几个例子,我们就已经可以决定,译得“信而不顺”的至多不过看不懂,想一想也许能懂,译得“顺而不信”的却令人 ![]() ![]()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北斗》第一卷第四期,署名长庚。 ②赵景深四川宜宾人,当时复旦大学教授,北新书局编辑。他在《读书月刊》第一卷第六期(一九三一年三月)《论翻译》一文中为误译辩解说:“我以为译书应为读者打算;换一句话说,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于读者方面。译得错不错是第二个问题,最要紧的是译得顺不顺。倘若译得一点也不错,而文字格里格达,吉里吉八,拖拖拉拉一长串,要折断人家的嗓子,其害处当甚于误译。…所以严复的‘信’‘达’‘雅’三个条件,我以为其次序应该是‘达’‘信’‘雅’。” ③杨晋豪海上奉贤人,当时南京央中大学生学。他在《社会与教育》第二卷第二十二期(一九三一年九月)发表《从“翻译论战”说开去》一文,攻击当时马列主义著作和“普罗”文学理论的译文“生硬”“为许多人所不満,看了喊头痛,嘲之为天书”又说“翻译要‘信’是不成问题的,而第一要件是要‘达’!” ④《万有文库》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四年间出版的大型丛书,收⼊中外著作两千余种,共四千册。 WwW.bbMxs.cC |
上一章 二心集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鲁迅最新创作的免费经典名著《二心集》在线阅读,《二心集(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二心集的免费经典名著,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