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第五章7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作者:米兰·昆德拉 | 书号:40261 时间:2017/9/15 字数:6102 |
上一章 第五章(7) 下一章 ( → ) | |
“对不起,”他说“我不签名。” 几天后,他从报纸上读到了有关请愿书的一些文章。 当然,那些文章里,没有一个字提及它是在彬彬有礼地呼吁释放政治犯。没有一份报纸引用那篇短文的只言片语。相反,它们用大量的篇幅,用含混的恐吓之词,谈着一份旨在为一场新的反社会主义运动奠定基础的反府政宣言。它们还列举了所有的签名者,每个人名下都伴有使托马斯起 ![]() 这并非出人意外。任何不是当局组织的公开活动(会议、请愿、街头聚众),都理所当然地视为非法,所有参与者都会陷⼊危险,这已成为常识。但是,也许这会使托马斯对自己没有为请愿签名更加感到歉疚。他为什么没有签?他再也记不起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他的决定。 我再一次看见他,象小说开头时那样出现在我跟前:他站在窗前,目光越过庭院落在那边的墙上。 这就是产生他的意象。我前面指出过,作品中的人物不象生活中的人,不是女人生出来的,他们诞生于一个情境,一个句子,一个隐喻。简单说来那隐喻包含着一种基本的人类可能 ![]() 但是,一个作者只能写他自己,难道不是真的吗? 穿越庭院的凝视以及不知所措的茫然;热恋中的女人听到自己胃里顽固的咕咕声响;缺乏意志抛弃自己背叛魔途的背叛;伟大进军中与人们一起举起的拳头;在暗蔵的听窃器前的智慧表演——我知道这一切情境,我自己都经历过,但这一切未能产生我提纲勾勒中和作品描绘中的人物。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种种可能 ![]() 他一个人在公离里,目光越过庭院,落在对面那幢建筑的脏墙上。他想念那⾼个;驼背以及大下巴的编辑,还有他的朋友们。他并不认识他们,他们甚至从未进⼊他的生活圈子。他感到自己仿佛刚在火车月台上碰到一位漂亮女人,还来不及跟她说什么,她就步⼊卧车厢,去了伊斯坦布尔或里斯本。 他再一次极力想着自己应该怎么办。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排除每一点感情上的因素(比如他对那位编辑的崇拜以及儿子给他的恼怒),但仍然拿不定主意,究竟该不该在他们给的文件上签名。 万马齐喑时的大声疾呼是对的吗?是的。 从另一方面讲,为什么报纸提供这么多篇幅对请愿书大做文章呢?新闻界(全部由家国 ![]() 那么他该怎么办?签还是不签? 用另一种方式提出问题就是:是大叫大喊以速加灭亡好呢,还是保持沉默得以延缓死期強呢? 这些问题还有其他答案吗? 他又一次回到了我们已经知道的思索:人类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测定我们的决策孰好孰坏,原因就是在一个给定购情境中,我们只能作一个决定。我们没有被赐予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生命来比较各种各样的决断。 在这一方面,历史与个人生命是类似的。捷克只有一部历史,某一天它将象托马斯的生命一样有个确定的终结,不再重复。 1618年,捷克的各阶层敢作敢为,把两名⾼级员官从布拉格城堡的窗子里扔了出去,发怈他们对维也拉君主统治的怒火。他们的挑衅引起了三十年战争,几乎导致整个捷克民族的毁灭。捷克人应该表现比勇气更大的谨慎么?回答也许显得很简单:不。 三百二十年过去了,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之后,全世界决定把捷克的国土牺牲给希特勒。捷克人应该努力奋起与比他们強大八倍的力量抗衡吗?与1618年相对照,他们选择了谨慎。他们的投降条约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继而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主权几十年,或者甚至是几百年之久。他们应该选择比谨慎更多的勇气吗?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捷克的历史能够重演,我们当然应该精心试验每一次的其他可能 ![]() ![]() EinmalistKeinmal。只发生一次的事,就是庒 ![]() 托马斯再一次怀着爱情般的怀念之情,想起了⾼个驼背的编辑。那个人于起来似乎把历史看成一幅完成了的图画而不是草图。他于起来似乎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永无休止地重演,会永劫回归,丝毫也不怀疑自己的行为。他自信自己是对的,在他看来,那不是一种心 ![]() 几天后,他又被另一种思想所打动,我把它记在这里作为上一节的补充:在太空以外的什么地方有一颗星球,所有的人都能在那里再生,对于自己在地球上所经历的生活和所积累的经验,都有充分的感知。 或许还有另一颗星球,我们将在那儿带着前两次生命的经验,第三次再生。 或许还有更多更多的星球,人类将在那里诞生于更成 ![]() 这就是托马斯版本的永劫回归观。 当然,我们立⾜于地球(第一号星球,无经验的星球),对于其他星球上的人将会如何,只能杜撰出朦朦胧胧的异想。他会比我们更聪明?人的能力中有更多的成 ![]() ![]() 只有从这样一个乌托邦的观念出发,才有可能充分正确地使用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概念:乐观主义者无非是认为第五号星球上的人类史将会少一些⾎污,悲观主义者则不这样看。 朱尔斯。弗恩的一部著名小说《两年的假⽇》,是托马斯少年时最爱读的。两年的确是一个极大的数字。托马斯当窗户擦洗工已逾三年了。 几个星期以来,他渐渐意识到(半悲哀、半自嘲地)自己正在变得精疲力竭(他每天有一次甚至有时是两次的 ![]() ![]() ![]() ![]() 一天,他正为自己下午要菗空子了愿赴约而遭难,看上去象要度一个稀罕的假⽇。他望渴以极,给一个年轻女人打了差不多十次电话。对方是个媚妩的表演专业生学,⽪肤在南斯拉夫平整的裸泳海滩上晒得黑黝黝的,那种海滩使人联想起机动烤⾁板上慢慢的旋转烧烤。 他⼲完活,打了最后一次电话,四点钟动⾝去办公室递 ![]() 托马斯搜索枯肠,想记出她是谁。是他以前的一位病人吗?那样子倒象个亲密朋友。他尽力搭着腔以掩盖自己没认出她来的事实。好一阵,他才从一个偶然的记号认出了那姑娘:晒得黑黑的小演员,就是他成天一直在找的那一位。他这才着手打主意,如何把对方引 ![]() 这段揷曲使他好笑,又使他害怕:这证明他的脑力和体力一样都消耗殆尽了。两年的假期不能再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告别手术台的假⽇,也是告别特丽莎的假⽇。六天很难见面的⽇子后,他们最终能充満着爱 ![]() 一个星期天,她请他开车把她带到布拉格城外去。他们去了一个矿泉区,发现那里所有的街道都换了俄国名字,还碰巧遇到了托马斯以前的一位病人。托马斯被这次招见击垮了。他在这儿突然作为一个医生与别人谈起话来,能感觉出以前那种生活,带着按部就班看见病人的悦愉,带着病人们信任的目光,正跨越岁月的断层向他扑来。他曾经装作对这些目光视而不见,事实上他是滋滋有昧,现在更是极其思念。 回家的路上,他思索着,这一灾难 ![]() ![]() 一路上谁也没讲一句话。 回到家里,他们也默默地吃饭。 沉默,象一片云海横在他们中间,随着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越来越沉重。他们逃离这片苦海,径直上了 ![]() 她告诉他:“我被埋掉了,给埋了许久许久。你每周来看我一次,每次你都敲敲坟墓,我就出来了。我眼里都是泥。” “你总是说,‘你怎么会看得见的?’你想把我眼里的泥擦掉。” “我总是说,‘我还是看不见,我的眼睛已经成了空洞。’ “后来有一天,你要去长途旅行。我知道你是同另一个女人一起去的。几个星期过去了,不见你的影子。我害怕同你错过,就不觉睡了。最后,你又敲着坟墓,但是我整整一个月没有觉睡了,已经累坏了。我想我是不能再从那里出来了。我终于又出来的时候,你显得失望。你说我看来不舒服。我感觉得出,我下塌的两颊和紧张的姿态使你觉得多么难看。 “我道歉说,‘对不起,你走以后我没合一下眼。’ “是吗?你的声音里全是装出来的⾼兴。你需要好好的休息,需要一个月的假期!” “好象我不知道你想的什么!一个月假,意味着你一个月不愿来看我,你有另一个女人。你走了,我又掉进了坟墓。心里完全明⽩,我又会有不能觉睡的一个月来等着你。你再来的时候,我会更加丑,你会更加失望。” 他从来没听到过比这更令人惨痛的东西,他紧紧搂着她,感到她的⾝体在颤抖哆嗦。他想,他再也不能承受这种爱了。 让炸弹把这个星球炸得晃 ![]() ![]() 他企图重新进⼊她讲述的梦,想象自己摸抚她的脸庞,轻巧地——一定不让她知道这一点——把她眼窝里的泥擦掉。然后,他听到她话中难以置信的悲怆:“我还是看不见,我的眼睛已经成了空洞。” 他的心要碎了,感到自己正处于心肌梗死的边缘。 特丽莎又睡着了。他睡不着,想象着她的死亡。她带着可怕的题梦死了,由于她死了,他再也不能把她从噩梦中醒唤。是的,这就是死亡:特丽莎带着可怕的噩梦睡着了,而他再也不能将她醒唤。 托马斯的祖国被侵占已经五年了,布拉格发生了可观的变化。托马斯在街上遇到的人不一样了,朋友们有一半去了国外,留下的有一半已经死去。将来不为历史学家们记载的事实是,⼊侵后的这些年是一个葬礼的时代:死亡率急剧上升。我不是说人们都是象小说家普罗恰兹卡一样,是被 ![]() ![]() ![]() ![]() 一天,托马斯到火葬场去参加一位著名生物学家的葬礼,此人曾被大学和科学院赶了出来。当局噤止在讣告中提到葬礼的时间,害怕葬礼会变成一次威示。哀悼者们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尸体将于清晨六时半火化。 进⼊火葬场,托马斯不明⽩发生了什么事:大厅里亮极了,象是个摄影棚。他 ![]() 葬礼完了,大家向死者的家属致敬。托马斯发现大厅一角有一圈人,那位⾼个驼背的编辑也在其中。看到他,托马斯感到自己是多么想念这些无所畏惧情同手⾜的人。他笑着打招呼,开始朝编辑那边走去。编辑看见他便说:“小心!不要靠近!” 说来真是一件怪事。托马斯弄不清是否能把这句话理解为一句诚恳友好的忠告(“看着点,我们正在被拍照;你与我们讲话,又会卷⼊另一次审讯。”),或者把它理解为一句嘲讽(“既然你不能勇敢地在请愿书上签名,那就始终如一吧,别同我们攀老 ![]() 那天下午,他还有一次有趣的遭遇。他正在洗一个大商店的橱窗,一个小伙子在他右边站住,靠近橱窗,开始细细查看牌价。 “涨价啦。”托马斯没停下手中冲洗玻璃的⽔柱。 那人看看托马斯。他就是托马斯在医院时的同事,曾经以为托马斯写了自我批评的声明而加以讥笑的那个人。我曾经把他称为S。托马斯很⾼兴见到他(如此天真,正如我们对没有料到的事情感到⾼兴一样),但他从老同事眼中看到的(在S面前,他有机会使自己镇定一下),是一种不甚愉快的惊讶。 wWW.bB mXs.cC |
上一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米兰·昆德拉最新创作的免费经典名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线阅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免费经典名著,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