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第五章海上朝廷及《海啸》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海啸 作者:田中芳树 | 书号:40672 时间:2017/9/17 字数:17578 |
上一章 第五章 海上朝廷 下一章 ( → ) | |
Ⅰ 福州位于闽江这条相当大的河流左岸。虽然自古以来就是国中 陆大东南部之著名港市,不过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是唐代以后的事情了。在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期间,群雄之一的王审以福州为首都,在此建立了闽国。 福州所在之福建路就是未来的福建省。虽然气候温暖、有着丰盛的⽔源及农作物,但是地形上山多平原少,感觉有点被其他的地方孤立。比起山路,人们更加积极地开发⽔路,在复杂的海岸线各处建立良港,并由此航向广阔的外界。宋代,尤其是南宋时代,海岸沿线每隔三十里就设有一座灯塔,海外贸易所获得之利益每年更是⾼达二百万贯(一贯为铜钱千枚)。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福建里的几个港市都极为繁荣。 不过,目前位于福州的朝廷似乎缺少了那么一点活力。 没有一个具有庒倒 ![]() 皇帝年幼。皇太后亦无政治上的野心及 ![]() 说来真是讽刺,文天祥之名在敌军方面反而更受重视。他在伯颜和吕文焕面前是多么的威武凛然。在阿术面前又是多么地昂然不屈。知道这一切的人全都在元军阵营当中,宋人谁也不知。惟一对文天祥友善的家铉翁又远在大都。尽管元朝同意他的隐栖生活,但是却不准他离开大都。换句话说,能够为文天祥作证的人,半个都不在福州。 “文丞相为了从元军的魔掌之下逃脫,不知历尽多少艰辛困难。说起来就不得不令人辛酸流泪。他的极致热诚,实在可为万人之鉴。” 在杜浒等人的极力強调之下,有人大受感动,也有人心生反感。就算文天祥确实曾受过艰辛把,但是其他人不也是同样地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此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放弃安乐生活来到福州,从此之后即将承受劳苦的人们,难道他们的志节就劣于文天祥吗? “总而言之,你想说的就是你们究竟是多么地劳苦功⾼,不是吗?” 在路边布満着浓密的亚热带树木 ![]() “又没有人強迫你们这样做,别再卖弄自己的劳苦了,可怜虫。” “你说什么?自己还不是个什么忙也帮不上的无能者。” 眼看两人即将扭打在一起,刘洙连忙阻挡在二人之间,好不容易才挽回了局面,不至于闹到不可收拾之地步。 苏刘义这个人并未得到《宋史》立传。虽然经历不详,但是却以张世杰副将之⾝份一直坚持到最后。 不论是社浒还是苏刘义,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上司而争执不休,然而从周遭人的眼里看来,理所当然地会将之解读为“文天祥与张世杰之对立”这样的传言难免会传⼊文天祥和张世杰的耳中。只是两人都不是那种会怒气冲冲地骂道“那个家伙真是不可原谅,一定要找他算账”之小人,因此也从未积极地想开解误会。 陆秀夫对于文天祥和张世杰之间的不融洽感到十分忧心。尽管有心排解,让二人握手言和,奈何手边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太多,所以迟迟都没有进行。 杨亮节在朝中的发言 ![]() “真是令人惊讶。到了这步田地居然还有外戚妄想在朝中专权。” 秀王赵兴榫咋⾆叹道。这个人物从其称号及姓氏就可知道是宋室皇族之一员。杭州临安府的投降开城令他极为感慨,但是听闻端宗于福州即位之后,他便随即赶到。年纪轻轻地尚不満三十,外表给人一种贵公子之印象。从那⽟树临风的外表看来,实在令人难以想像他原来是个相当骁勇之武将。 据《宋史》之记载,这位贵公子具有強烈支持朝廷之皇族意识,并且经常至行宮参拜并提出意见。 “朝廷里若是有人专权独裁,不但无法善用人才,就连能否采用正确意见都令人质疑。如此一来肯定会对家国的重建形成阻碍。目前首要之事就是解除杨附马(驸马都尉杨亮节)之权力,他只要好好地守在皇上⾝边就行了。” 秀王如此地直言不讳,自然令杨亮节极为不悦,于是便刻意地让秀王与宮廷疏远,甚至远用计策 ![]() “我虽然才疏学浅,对于家国体制不事非常清楚,但是左丞相的地位应该不至于在驸马都尉之一下才对呀。为什么你不能负起责任,制止对戚⼲政呢?” “皇太后对杨驸马相当信赖,毫无理由会将他排除在外。” “手⾜之间的信赖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关系到国政或是军事的话,就得另当别论了。” “这是当然!”除此之外除宜中不知如何回答。 这段时间,杜浒奉朝廷之命叙任司农卿一职。这原本是负责农政的一个大臣位置,不过这个头衔本⾝一点意义都没有。杜浒实际的任务是在福州之北的地区集结兵士和粮食。为了执行这样的任务,倘若⾝份是个无职无官的民间百姓,恐怕会非常不便,因此特赐予他司农卿之官衔。 “为了报答朝廷之恩与丞相之恩,此去我一定集结十万大军回来。请静候佳音。” 在问候过文天祥之后,杜浒便从福州出发,沿着海岸线北上。这一次的分开对于文天祥和杜浒而言将是永远的离别。 “福州并无自己容⾝之地。况且此地也没有任何一件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进⼊六月,文天祥有了如此觉悟。他命令刘洙与吕武秘密到福州的西方去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找寻在脫离朝廷之后,能够立独采取军事行动之 ![]() “据刘参政所言,左丞相在医药方面似乎造诣极深。” 刘参政也就是参知政事刘声伯。陈宜中谦逊地回答道: “惭愧惭愧,多少有些心得罢了!” “不知可否⿇烦丞相为我配一副药。” “你哪里不舒服吗?” “不是的,我想求的是吃了之后有害之药。” 文天祥面带微笑地告知一脸疑惑的陈宜中。 “我打算在最近率领一军前往西方。倘若不幸事与愿违被敌军打败之时,我希望能够用药杀自了结 ![]() “这…”陈宜中哑然了。文天祥的心情,此时的他瞬时之间完全明⽩。这个充満着热情与行动力的人物,无法继续留在福州。 “万一不幸战败的话该如何是好?我已经一度沦为元军之俘虏了,绝对不愿再次面对这样的侮辱。” “我明⽩了。我实在很不愿意帮这样的忙,不过还是把手边的药给你吧!” 陈宜中站了起来,伸手在药箱中搜寻着。 “这药叫做脑子,一口气呑下去的话,几乎不会感觉到痛苦,立刻就会死亡。” “太感谢你了。” “不过,宋瑞大人,可能的话请你尽量不要用到这个药。你可是朝廷的重臣啊。如果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危害自己之事,反而是朝廷的一大损失呀!” “您这番话,我愧不敢当。” 文天祥简短地予以回应,并且微笑着改变话题。 “左丞相既然⾝为名医,那么天下之病可不能不治好呀!” 文天祥的话中令人感受到一股率直的善意。陈宜中一阵惶恐,接着便以同样率直的口吻回应对方之率直。 “这…这恐怕不是我能力所及之事业,我想还是 ![]() 文天祥沉默地凝视着陈宜中。像文天祥这般积极寻求实现抱负机会的人,陈宜中的话听起来肯定是充満了懦弱与无能。然而文天祥却什么话都没说。倘若时间回到他尚在临安府的当时,他或许会言辞锋利地指责陈宜中的错误想法吧。不过,之前经历了充満辛苦艰难的百⽇逃亡之行,似乎教会了文天祥这位大秀才如何去包容人 ![]() Ⅱ 赵时赏也是宗室的一份子,字宗⽩。原本在宣州地方担任知事,在元军进犯之际亦曾指挥过义勇军奋战抵抗。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军器太监,这个职务算是兵器制造局之首长。不过在很短的时间里,当二王在刘师勇的守护之下逃出临安之时,他便追随在后前往会合,并且参与了历经七⽇的山中之行抵达温州,接着再一起来到了福州。 他是对于文天祥抱持着好感的少数⾼官之一,而且还自愿成为文天祥之副将,官职名称为参议军事·江西招讨副使。赵时赏在临别之前至秀王·赵兴榫之处拜会问候。在奉上茶⽔之后,秀工便批评起朝廷之现状。 “忠臣和义士的人数虽然很多,但是却缺乏一个将所有人整合起来的核心存在。张枢密(枢密副使·张世杰)虽然忠勇无双,只可惜似乎达不到那番境地。” “我打算追随文丞相一起行动。如果可以的话,秀王殿下是否愿意加⼊同行?这对文丞相还有我都是极大的鼓舞。” 秀工深思了片刻,最后摇了头摇。 “算了、还是不要吧!” “为什么呢?秀王殿下的正论很可惜并无法令朝廷采纳。如果是文丞相的话,我想你们一定能够彼此了解的。” “就是因为这样。” 秀王以锐利的眼光注视着赵时赏。 “追随文丞相的人似乎早已不是为了大宋,而是为了文丞相而战。唉,我的意思绝对不是在暗示文丞相有异心。他是那么单纯正直的一个人。只是…” 秀王的表情软化了下来,接着并改变话题。 “不论如何,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道路。你好好地去吧。我也会以我自己的方式继续战斗。改天到了地下,让我们再一同毫无遗憾地畅饮美酒吧!” 文天祥于福州行宮出仕之期间,约从景炎元年的五月下旬起至七月上旬为止,不过短短的四十⽇左右。在这段期间,文天祥一直不断地思考着自己所应采行之道路。是自己太缺乏协调 ![]() 从福州出发,沿着闽江逆流而上大约二百五十里左右,就可抵达南剑州。这是一个位于山间內的小城市。此处有两条河川 ![]() ![]() 文天祥原本就曾在此处担任过知事一职,并且相当真诚热心地履行自己分內之职务。其结果,不但对于地理、民情都极为了解,而且还广结人脉,成为众望所归之清官。 在常绿树林丛生的山地各处皆有小径相通。那是盐贼在內陆运送私盐之道路。利用这样的小泾由內陆出没,对元军加以扰 ![]() “话说回来,要是他们在这里就好了。” 即使到了现在,文天祥还是不能不感到深切地痛惜。去年秋天由他率领至杭州临安府的两万名义勇军,若是⾝在此地的话,不知会成为多么令人信赖的战力啊。只可惜文天样因一时疏忽错信了张全那种小人,以致勇敢而忠贞的他们在常州附近的平原上惨遭元军消灭。如果是像这样的山房地形,他们一定能够发挥本领,让骑兵为中心的元军大吃苦头吧。 在上位者如果判断错误,就会造成在下位者之徒然在死。文天祥深刻地领会到这一点。虽然是极端浅显的道理,但是不爱惜生命和草率地对待生命完全是两回事。 倘若由自己亲⾝指挥,就可以确保士兵们不致平⽩丧生。文天祥下了这样的决定。在他以使者之⾝份前往伯颜阵营之时也是一样,文天祥的一生之中,意志的坚定总是凌驾于恐惧不安之上。就算此时此刻,要他凭一己之力对抗数十万的元朝大军,他也不会有半分的恐惧。 秀王赵兴榫之观察是正确的。不因临安开城投降而屈服,毫不畏惧元军势力继续为复兴宋朝而奋战不懈的忠臣义士相当的多。只可惜他们一个个都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大敌对抗,以致终究被各个击破。 “广工在福州即位。同时将年号改元为景炎元年,兵力据说已达十万。” “从我方军中逃亡的文天样也抵达福州,叙任有丞相。” 这样的讯息由快马传达到了遥远的大都。大元皇帝立刻颁下诏书,命令诸将讨伐僭越称帝之宋朝余 ![]() 久攻扬州不下的的阿术在接到命令之后神⾊大变。如果再无法攻陷扬州,自祖⽗速不台以来三代在蒙古所建立起之武将门第之威名一定会受到损害。 阿术怒气腾腾地站立在阵前大声指挥着部下,对扬州进行烈猛之攻击。回回炮轰然地发 ![]() 然而,这几种不论是正攻法还是突袭法,全都被李庭芝给——化解掉。宋军从城墙上施放火箭将元军的巨弩烧毁,在地道灌⽔将元兵溺毙,对于借着土堆涌上的元兵则投以箭林石雨。元军的伤亡极为惨重,迫使阿术终于耐不住 ![]() ![]() “我李庭芝奉皇命镇守此地。此城既为家国所有,既便是谢太后亲自到此命令开城,我也绝不可能遵从。” 李庭芝在城墙上如此回答道。 “汝等北狄,素来不都是以武力服征他国而感到自傲吗?那么何不以堂堂的战争来夺取此城?打着谢太后的名号,要求投降未免太没有骨气了吧!” 被斥为没有骨气的阿术愤怒不已,虽然继续进行着更为烈猛之攻击,然而却完全动摇不了扬州之防卫,只是徒然地令元军的死伤人数不断地增加而已。 进人六月,持续守卫扬州的李庭芝接见了远从福州而来之使者。这是新朝廷派遣至此的密使。 “命李庭芝叙任石丞相。” 以黑暗之夜⾊为掩护,突破阿术之警戒网丽进人城里的使者,如此传达着皇帝之敕命。接着使者继续传令——“命姜才为龙神四厢都指挥使”到目前为止一切还好,直到使者传达了朝廷旨意,希望能够南北呼应(福州及扬州)夹击元军,并且催促李庭芝立即行动,先至福州商讨作战计划。 李庭芝陷⼊了深思。福州新朝廷所要求的作战计划 ![]() ![]() ![]() 敕命不可违抗。不过若是能想办法将阿术击毙的话,或许能够让元军陷⼊大 ![]() 李庭芝唤来部将朱焕,委托其镇守扬州。自己则与姜才率领精锐之二百名骑兵,在深夜里秘密出城。他打算先到邻近的泰州城去,然后从那里乘船走海路前往福州。“只要坚守一个月左右吧。我一定会从福州带领援军回来的。”李庭芝说完之后朱焕毕恭毕敬地接下命令。 即将天亮,眼看就要抵达泰州城的那一刹那,李庭芝和姜才听见从背后迫近的马蹄声。自己只有二百骑,但是后方急迫而来的却是这个数量的百倍之多。大概是引起元军注意了吧。一想到此,李庭芝扬起马鞭,迅速地奔⼊泰州的城门之內。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元军也已大举杀到并且将城墙团团包围。跃上城墙的李庭芝在朝 ![]() ![]() 李庭芝哄然大笑。 “吾⾝为宋朝之臣,就算宋朝灭亡我也宁可一死,绝不愿向无遗之略侵者屈膝臣服,食其不义之傣禄。” 李庭芝说完之后,顺手将大元皇帝忽必烈之诏书撕毁,并抓起使者之⾐襟将他拖到城墙的边缘。无视于使者之哀嚎,毫不留情地将他从城墙上推了下去。在李庭芝的 ![]() Ⅲ 这个时候,赵准登场。他的事迹被记孝子《宋史·卷四百五十·忠义传五》之中。 赵准并非宋室皇族,而是长年与元军征战、建立过无数功勋而官拜丞相之赵葵外甥。赵准曾经和阿术所率领之元军,在银树坝这个地方大战一场。战败被俘的他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了阿术面前。询问之下,发现他与李庭芝为旧识。于是阿术命其说服李庭芝投降!并且约定若是李庭芝降服,便赐与越准⾼官。站在城门之外的赵准对着城墙上的李庭芝大喊道: “李丞相!男儿唯死而已。绝对不能投降啊!”此严重地 ![]() 接下来的攻防更是 ![]() 惊讶之余想折返城內的姜才,在马匹横倒的情况之下,终于被敌人擒住。在城墙上看着一切的李庭芝脫下胄甲;将⾐冠整理好。他⾝着宋朝大臣之朝服,纵⾝跃人城內的莲耦池里。讽刺的是池⽔太浅,李庭芝依传统跳⽔杀自之举终告失败。 被擒获的李庭芝和姜才被带往阿术面前。阿术赞许着二人之英勇战绩,并劝服他们投降。 “汝等北狄之⽝如何能明⽩忠臣之心呢?多说无益。要杀就杀。” 李庭芝说完之后就紧闭口目,不论对方说些什么都完全不予回应。 即便如此,阿术还是隐忍着不将这名敌将处刑,只命人将他关⼊牢狱,打算花费时⽇慢慢将他说服。这和他对文天祥之态度完全不同。尽管阿术对李庭芝之评价是如此之⾼,然而背叛者朱焕却有不同想法。 “为了李庭芝和姜才已经不知死了几万天兵(元兵),一定得让他们付出代价才行。况且这两个人,就算是花上几⽇几年的时间加以说服,都不可能会投降的。” 阿术思考了片刻,接着仿佛要将 ![]() “告诉后代的忠臣义士!大宋右丞相李庭芝不屈于贼军而死!” 这是八月十五⽇所发生之事。李庭芝在庶民之间相当受到爱戴。据《宋史》之记载,在听闻他的死讯之时,扬州百姓皆悲伤流泪。 将最強之敌手李庭芝埋葬过后,阿术带领剩余兵力进击真州。这座城的守将是苗再成。虽然他也是个有才⼲的指挥官,但如今已失去扬州及泰州之支持,只能孤立无援地独自奋战。 元军抵达真州之时,天候忽然骤变,城墙的周围起了一阵浓雾。这场雾浓得连三尺之前都看不清楚。阿术担心会攻击到自己人,所以只在原地保持警戒以防宋军趁着浓雾脫逃,原本计划之⽔陆两面急攻,也因而暂缓。 大雾之中突然发生令人意想不到之混 ![]() ![]() ![]() ![]() 元兵们挥起斧头打算将船桅砍倒。赵孟锦在桅杆之上仍旧继续施放弓箭 ![]() 元军继续攻打真州城。攻防之惨烈程度虽然不下于泰州,然而在阿术以庞大兵力毫不间断的攻击之下,宋军终于用尽力气。城门被冲破,元军人马混 ![]() ![]() 随着扬州和真州陷落,长江以北的宋军全部被一扫而尽。对于元军而言,从此以后再无后顾之忧。 接下来,在大元皇帝忽必烈的号令之下,由镇国大将军张弘范为总帅所统领之元朝大军,为了完全剿灭宋朝势力而南下之作战行动,由此正式展开。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人之军队有如铁⾎海啸一般,呑噬了整片大地。 胆敢抗拒这渡海啸的人可谓愚蠢至极。然而在明知道自己已经无力,若是投降一定能够得到援助的情况之下,却还是不断地有愚人出现。对于领土到达地之边际也不会満⾜之蒙古帝国元朝的旗帜大吐口⽔,将残破不堪、沾満泥土的大宋旗帜再度竖立起来,违逆铁⾎海啸的愚人还是存在。 “主将是阿刺罕吗?以敌人而言稍嫌不是呢。至少也得取得张弘范之首级才够分量。” 如此喃哺自语的是秀王·赵兴榫。他带领着仅五百名兵力来到瑞安府这个地方。率领大军朝这个方向而来的,是元军主将阿刺罕,兵力据说没有五万也有三万。为了应付这样的局势,秀王在⾼地之上布阵。仅仅五百之兵力却没有半个人遁逃,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秀王的敬仰。 秀王之骁勇可谓是亡宋之华。这位贵公子乘在马上挥舞着长 ![]() 首先是一个名为楚程之汉人将领,手持着大刀立于秀王之前。于马上 ![]() ![]() ![]() ![]() ![]() ![]() 由于秀王一人已将元军先锋队部冲散打 ![]() 秀王之 ![]() ![]() ![]() ![]() ![]() ![]() ![]() ![]() ![]() ![]() “呜呼,秀王以金枝⽟叶皇族后裔之⾝,亲临⾎战庒倒阿刺罕,斩其大将,谓之勇猛,谓之忠义,回者无不为其痛惜。” 《通俗宋元军谈》对这位贵公子之遭遇感到相当痛惜。 与秀王同一时期,参知政事陈文龙也死了。 陈文龙率领着薄弱之兵力在兴化军一地与元军对战。他虽为⾼官,但是自觉福州并无自己的容⾝之地,于是选择站到军事之最前线。这原本就不是场有利的战役,后来此地守将曹澄孙更是背叛于他投降元军,并且将他擒住。 被俘掳的陈文龙一直紧闭双 ![]() 文龙⺟亲也被元军抓住,但是由于年老病琨而软噤于尼姑庵。当她得知儿子的死讯之后,便拒服一切物药,追随其后而去。 陈文龙有子名为陈瓒,此时不过是十来岁之少年。虽然亦被擒至元军阵营,但不久随即逃脫,行踪不明。投降于元的曹澄孙被留凭原职,继续掌管兴化军。他将昨⽇为止所竖立之宋旗全部折断,改而竖起元朝之旗帜。得意洋洋地站在城墙上的曹瞪孙, ![]() Ⅳ 进⼊十一月, ![]() 皇太后之兄杨亮节于是主张—— “不如暂且将朝廷移至海上吧。并非要长久如此,只需维持到元军攻势告一段落即可。我方在船队方面尚占优势,况且此事⾼宗陛下之时亦有先例。” 从前⾼宗皇帝亦曾在金军的追击之下逃至海上,直到没有⽔军中金军放弃并折返之后,才再度回到陆上。有此成功之先例为鉴,在两相权衡之下,赞同的声音相当多。 陈宜中并不认同。若是轻易放弃陆上据点,岂不是反倒助长了元军之气势,并且令各地之同伴灰心气馁呢。虽然想法如此,但是一被陆秀夫问道:“那么左丞相可有替代之方案呢?” 陈宜中无话可答。 “既然是一时之计也只好这么做了。” 说完之后,陈宜中便将讨论之结果呈报皇太后杨氏。皇太后并不是一个会违逆众臣意见之女 ![]() 就这样,十八万男女分别搭乘着二千艘的军船从福州出海。 国土为外敌所夺,说起来算是一支漂泊的船队,不过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右手边临着陆地从海上南下的二千船影,在任何目击者的眼中都是一幅极具庒倒 ![]() 不论是海岬之上、往来的渔船,或是海边的村落,处处都充満着惊讶之感叹声,并且有无数的视线直盯着这座“海上朝廷”这其中肯定也包含了元军之奷细在內。 宋朝,尤其是南宋时代,国中的⽔运以及造船技术之⽔准可说已达世界第一之⽔准。能够负载三百吨货物与六百名人员之大船在长江以及外海之上来往航行。不止是帆船而已,在船体左右附有大巨转轮的外轮船,据说航行之速度有如在平原上急驰的快马一样。 宋朝海军军力达到绝顶,或许可谓世界最強之时,应该是在十二世纪后半左右吧。⾼宗皇帝在位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一一六一年),金国以六十万大军南下侵宋。金国虽然以建国以来初次成立之大船队从海上出击,但是却在宋军的 ![]() 十三世纪中叶,即使与元军 ![]() 世杰之忠诚与勇武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然而出⾝北方的他,在战略方面之构想,却似乎彻头彻尾地完全以陆战为基础。 不利用手中的二千艘军船在橡上展开机动 ![]() “先南下到泉州去吧。泉州不但是个更胜福州之良港,防御也相当坚固,而且还能够增加将近千艘军船呢!” 杨亮节向杨太后建言。 ![]() ![]() 此时的泉州可说是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并以“宰桐”之名,广为西方世界所知。其周围城墙长度达三十里,城里并有一处称为“蕃坊”的地区,居着数万名外国人士。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等外国寺院林立。 治理这个地方的人物,就是历史上相当有名的蒲寿庚。 关于蒲寿庚这个人, ![]() 上述说法虽然为历史学界之通论,但是也有说法认为“不、他是越南人”在最近的研究之中,阿拉伯人说亦有渐渐衰退之说法。不论如何,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他绝非汉人,而是异国之人。从元、甚至于整个蒙古帝国之中⾊目人所拥有的崇⾼地位看来,他是个阿拉伯人似乎一点都不⾜为奇。 这个蒲寿庚率领着自己船队中之极小部分,前往 ![]() 然而张世杰对于蒲寿庚却不友善。他的想法是,这位富強的海商若是真的对宋朝忠心耿耿,老早就应该带领着大船队前来会合。因此对于蒲寿庚求见端宗皇帝一事,张世杰予以回绝。 “首先,你得向朝廷证明你的忠诚。最好是将泉州所在的一千艘军船全数奉献。如此一来,蒙皇上诏见是理所当然,就连⾼官厚禄岂不都有保障?” “啊,态度还 ![]() 亚热带的太 ![]() 浦寿成为蒲寿庚之兄。虽不知他⾝为长兄却将家业继承权让与弟弟之确切理由,不过或许是因为庶出⾝份也说不定。以官吏而言相当有为,文笔方面也非常出众,为人富有机谋,可谓是其弟⾝旁极为重要之参谋角⾊。而蒲寿庚这一方对兄长亦相当尊敬,举凡重大事项必定会前来与哥哥商讨并寻求意见。 “张世杰似乎已隐隐约约地察觉我们一族私通元军之事了。” “当然察觉到了。张世杰可不是个傻子啊。然而,他终究无法当场把你给斩了。或许这就是他的极限吧。” “你在开玩笑吧?!” “这像是玩笑吗?倘若他真有夺得天下霸主之才⼲,就一定会这么做。不论如何,反正我们早有应变之道,别担心。” 蒲寿成所取出之物是个两手合抱大小之腊球。腊球之內部已被事先挖出了一个空洞。把弟弟的密函塞⼊空洞之中,再次以腊封住洞口之后,蒲寿成将东西 ![]() “找个擅长游泳的亲信,把这个东西送到元军阵营去。不论⽔军或是商船队都是元朝最想要的。我们一族绝对会得到厚待的。” 蒲从哥哥手中接过腊球之后,立即叫来心腹手下,依照哥哥之指示理办。办妥之后,又再次与兄商讨。 “宋朝宗室在泉州城內之人数相当多,将来恐怕会成为⿇烦。” “那就把宋朝宗室灭了。” 蒲寿成冷冷地下了指示。 “让他们活着半点用处都没有。万一让元军抓到话柄,我等一族之命运就要改变了。” “男女老幼加起来一共有三千多名,全都要。” “三千也好五千也罢。做到那样的程度,元军才会相信我等一族。将来若是遇到危险之时,相信对方一定会来帮助我们。宋就如同西下之太 ![]() “确实如此。” “失败者毫无同情之必要可言。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取得胜利者之信赖。” 蒲寿庚即刻拟定计划。泉州之內以他们一族最具有庒倒径之名望与实力,若是有任何胆敢违抗他们之人,大概只有宋室之三千人吧。若是对方起而反抗,从內侧打开城门,则万事体矣。 首先将城门紧闭,断绝其脫逃路线之后,计划 ![]() “一个不留地全部杀光。若是有人生存下来的话一定会回来报仇。” 他心中早对遭到报复有所自觉与准备。 命令被完全执行。居住在泉州之內的三千名宗室,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被杀害殆尽。宗室之中的青年及壮年者虽然想持着武器前往海上朝廷,然而却被蒲寿庚先发制人,还来不及抵抗就被杀害。 泉州之內所发生之惨剧,海上朝廷自然是无从得知。只是在看见面临港口的城门紧闭,烟火上升,城墙上还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戒备之情况,不由得觉得疑惑。搭乘小舟一靠近岸边,城墙上的大弩便呼啸地撇下银雨般之弓箭。 “你这家伙,居然胆敢背叛!” 苏刘义⾼声怒骂。紧接着呼啸而来的是石弩所投来之人头般大小之石头,海面顿时被 ![]() “一定要立刻对泉州发动攻击,将那些肮脏的背叛者全部诛杀。” ![]() “当初要是⼲脆把蒲寿庚抓起来就好了。” 张世杰相当后悔古即使作法不当,也应该如此才对。这么一来,说不定还能以他为人质来换取泉州之船队。 “泉州在短时间內无法攻下。背后又有元之⽔军 ![]() 张世杰和陆秀夫之意见一致,所以陈宜中也没有异议。在迅速的下达命令之下,整个船队离开了泉州港。 城墙上的士兵们朝着离去之船队嘲笑叽讽,此举令苏刘义愤恨得咬牙切齿。 蒲寿庚封于腊球之中的密函顺利地送达元军手中。 蒲寿庚受忽必烈汗封赏正二品之官位!同时还授予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福建行省中书左丞相等等数个职衔。虽然这一族因为在南海之贸易、海运、外 ![]() 与元朝之关系如此紧密,蒲氏一族的命运随着元之衰亡而走下坡,也是无可避免之事。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虽然将元人逐回北方统一天下,但同时也极为对蒲氏一族不具好感,而下令噤用蒲姓。朱元璋对于海外贸易之消极态度,或许有部分原因就在于无法认同蒲氏一族之存在意义吧。蒲氏一族于是再也无法留在泉州而分散至国中內外,继续留在国中者据说都改姓为吴。 Ⅴ 海上朝廷不断地南下。端宗皇帝和其弟卫王都是相当乖巧懂事的小孩,从来不曾为宦官或是宮女带来⿇烦。只不过,没有同年龄的朋友,而且又失去生⺟之卫王偶尔会一个人寂寥把眺望着海面,这样的姿态总是令宮女们忍不住地为他难过流泪。 “殿下,那边有奇怪的大鱼在游来游去呢。您看见了吗?听士兵们说那种大鱼好像叫做海豚。” 宮女和卫王说着话。仿佛在与大船队较劲似的,成群的海豚在波浪之中跳跃着。仰头一看,一群⽩⾊的海鸟正围绕着船帆自在飞翔。这是位于陆地上之深宮后院之中绝对看不到的景⾊。和弟弟卫王比较起来,哥哥端宗不知是否因为晕船⾝体虚弱,几乎很少从船舱中出来透气。 从泉州港出发之翌⽇起,船队就发生事故。数百名士兵因为⾼烧而病倒。船上出现了疫病。据说有人曾经在福州见过这样的病人,因此推断应该是在福州期间感染之病症,一直潜伏至今才开始发作。不光是士兵而已,连参知政事刘声伯也病倒了。 声伯原本就是体弱之人,从他在这个季节里发生⾼烧而病倒之症状看来,依照《国中历代名人软事》所述,极有可能是感染了非常严重之恶 ![]() ![]() 朝廷最为恐惧的是,年幼的端宗皇帝亦染上此症之事。因此刘声伯等人所乘坐之船立刻就被调离至远处,并且安排在下风位置。 陈宜中为左丞相。⾝居人臣之最⾼位者,理应随待在瑞宗皇帝之左右才是,然而他却坐上了刘声伯所乘坐之船。 “这个病使用大⻩应该会见效才对。让士兵们也一起服用这帖药吧!” 从 ![]() ![]() 尽管如此,陈宜中的药还是令百人以上的士兵们恢复了健康。因为他们具有抵抗疫病之体力。然而这正是刘声伯所欠缺的。浓疾紧卡在喉咙里,每一次的 ![]() 刘声伯享年不明,不过从其经历判断,应该是在四十五岁左右。他的遗体立刻被⽔葬处置。其他的死者也是一样,就连⾐服、寝具全都被丢⼊了海里。为了防止疫情扩大,不得不采取如此手段。 失去了可说是世间惟一的友人,陈宜中感到一股深刻之寂寥。在船队抵达嘲州为止的三⽇之间,他就这么停留在船舱之中茫然度过。刘声伯之 ![]() ![]() “我们夫妇二人实在给陈大人添了太多的⿇烦。” 刘声伯之 ![]() ![]() ![]() ![]() “左丞相虽然是个好人,但那样的行为也太不恰当了吧!” 远远地眺望到陈宜中乘坐于不同的船上,苏刘义毫不避讳地加以批评。张世杰虽然没有回应,但是內心却深有同感。这不是陈宜中该沉浸于自己悲哀之中的时候,他必须做的应该是拿出坚定的信念与想法来指挥这个海上朝廷才对。这不但是居⾼位者之责任所在,同时也是⾝为员官之苦楚。 当年幼的卫王在船上眺望着海鸟 ![]() “殿下喜 ![]() 年幼的皇子点了点头。朝臣不问自答地开始说起了一百五十年前之故事。那是发生在徽宗皇帝⾝上的一件轶事。皇宮中所饲养的一只鹦鹉,因为怀念故乡而病奄奄的。 徽宗皇帝以统治者之⾝份而言固然极为无能,然而却是个拥有出类拔辈之艺术天分的善良人物。他十分同情这只鹦鹉,于是便对它说道: “好了、好了,就让你回到故乡去吧。可别再次被人给抓住了呀!” 并且将官放走。鹦鹉 ![]() 十年后,一只鹦鹉飞到了开封东京府。原本繁荣至极的京城已在战 ![]() “你好,我是从前宋朝皇宮之中所饲养的鹦鹉,请问天子陛下到哪里去了。” “你问的天子陛下是哪一位啊?” “当然是道君皇帝(徽宗)陛下呀!” “唉、原来你不知道啊。道君皇帝很可怜地被金军抓到很远很远的北方荒野去了。那个地方好像是大地的边缘,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处于冰天雪地之中。现在应该已经死亡了吧!” 鹦鹉流着眼泪,唱着悲哀的歌曲,朝北方飞去。这只鹦鹉是否能在北方的荒野之中与徽宗皇帝再次重逢,没有人知道… “宋朝和小鸟之间有着一段美好的缘分。” 朝臣说完之后,微笑地看着年幼的皇子。 “我们目前⾝在海上,实在是没有办法。等着陆之后,臣一定想办法抓一只鸟来送给殿下。” “真的吗?” “是的,一定。” “你叫什么名字?” “臣是陆秀夫。” 陆秀夫恭敬地行了一礼,便从卫王面前起⾝离去。 翌年。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公元一二七七年。从正月开始,文天祥便积极地展开作战行动。首要目标就是地居要冲所在之梅州。 梅州之守将为元之将军韩郅。他因己方之胜利而骄傲自大,⽇夜欺拐民间妇女,耽溺酒⾊, ![]() ![]() ![]() ![]() 岂料奋战的竟然只有韩郅一人。其他的元兵个个毫无战意全都逃走了。耝暴无情的韩郅,甚至连同一阵线的士兵们都极为憎恨。 好不容易杀出宋军重围,韩郅快马飞奔地逃回梅州城。没想到城门却紧紧关闭,任韩郅如何地叫喊铁门就是不开。原来是受到韩郅 ![]() 韩郅迫不得已,只好转而向北打算前往阿术之本军会合。 不料在半路又遭到宋军埋伏,被文天祥麾下之张⽇中给掳获。 梅州落人宋军之手。对宋朝而言,这是睽违已久的军事胜利。文天祥立刻修书朝廷报告此胜利消息。令士兵们在梅州城休息一⽇之后,便立刻前往下一个目标进行攻略。那是会昌县城。 防守会昌县城的元军在得知宋军来袭,毫无准备地打开城门蜂拥而出。在极为基础的埋伏策略运用之下,文天祥一战便击破元军。 元将月里决失蕨⾝中三箭,从马上跌落之后就再也没站起来过。 文天祥接着又往雩都 ![]() 文天祥的家人都在梅州。他的⺟亲、 ![]() 元军若是知道文天祥有家人,想必不会送么轻易地就放过他们吧。元将韩郅的无能与怠情,对于文天祥而言实在极为幸运。 Www.BB mxS.Cc |
上一章 海啸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田中芳树最新创作的免费科幻小说《海啸》在线阅读,《海啸(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海啸的免费科幻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