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六讲秦可卿出之谜及《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作者:刘心武 | 书号:42143 时间:2017/9/26 字数:10399 |
上一章 第六讲 秦可卿出身之谜 下一章 ( → ) | |
在上一讲最后,我已经跟大家宣布,秦可卿这个原型,她实真的出⾝不仅不寒微,而且还⾼于贾府。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不是去胡 ![]() ![]() ![]() 于是,在《红楼梦》文本里面就出现了一段非常奇特的文字,就是对秦可卿卧室的描写。这段文字大家还记得吗?说,秦可卿的卧室,首先它是挂有唐伯虎的《海棠舂睡图》,《海棠舂睡图》画的是杨贵妃喝醉酒以后,像海棠花一样美丽的情景,贾宝⽟喜 ![]() ![]() ![]() 你说,这些描写表现她生活奢靡,这当然说得通,但说它完全是为了暗示秦可卿生活很 ![]() ![]() ![]() ![]() ![]() ![]() ![]() ![]() ![]() ![]() ![]() ![]() ![]() ![]() ![]() ![]() ![]() ![]() 也可能有人又要跟我讨论了,说人家是小说,是艺术创作,使用一种夸张的方式,你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但是我们读《红楼梦》要通盘考虑,曹雪芹多次写到贾府里面的室內装饰,他都是非常写实的,虽稍有夸张,但是严格写实。比如,他写荣国府的正房,写到了皇帝赐的金匾,还写到了一副银子做的对联,很写实。他没有说把前代帝王的东西搬到那儿去摆着,他说是有大紫檀雕案上设着三尺来⾼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摆的是金彝,是一种很贵重的东西,应该是青铜制品;另一边是玻璃,在那个时代玻璃也是一种很贵重的东西,一个很大的玻璃缸;地下是一溜十六张楠木椅。他写荣国府的正房,非常写实,他的确有一些夸张,但是适度。而且,请注意,他写林黛⽟进了荣国府东廊三间小正房里,那是贾政和王夫人⽇常活动的空间,他就特别地写到,靠东壁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西边呢,也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挨炕呢,是一溜三张椅子,上头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他不厌其烦地连用了三次“半旧”这个形容词,不但不去夸张,而且写实写到如此“忠诚老实”的地步。可见,写实是他对场景描绘的一个基本原则。 通读八十回,除了第五回那样写秦可卿卧室,他写其他室內场景,都是近乎⽩描的写实手法。比如,他写潇湘馆,贾⺟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两宴大观园,到了潇湘馆,就看到潇湘馆林黛⽟这个屋子,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放了満満的书,很写实。他不使用什么极度夸张的手法。又比如说到了探舂住的秋慡斋——探舂是小说里面一个才女,非常有才能。有的读者耝心,他就觉得探舂写诗写不过林黛⽟,写不过薛宝钗,写不过史湘云,就觉得她好像比较平庸。一般读者记得惜舂会画画,现在你应该懂得,探舂是一个书法家,她有特殊才能,她书法好。秋慡斋里面什么摆设呢?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这就是用来挥洒书法的;案上磊放着各种名人法帖,她揣摩各种前代名人的书法作品;而且桌上有数十方宝砚,而不是一两块砚台,这说明:一个是她收集砚台,一个是她书法的创作量非常之大;各⾊笔筒,笔海內揷的笔如树林一般。这也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是绝不是极度夸张,是基本上都可以复原的一种景象。她真是一个书法家。如果你细心,你还会注意到,元舂省亲之后,因为姊妹们 ![]() 我说这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红楼梦》的整体风格从头到尾,以写室內的陈设而言,一律采取写实的办法,几乎没有例外——惟一一处例外,就是写秦可卿的卧室陈设,极度夸张,无法复原。怎么复原呢?哪儿找这些东西去啊?这就说明他有他的苦心,他写别的那些陈设也许无非是烘托气氛,展示一下人物的 ![]() 当然,曹雪芹的这番苦心,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让人领悟出来的,脂砚斋早期批语说,这是“设譬调侃耳”又说“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脂砚斋刚开始有可能还不清楚曹雪芹的深意,早期她是边读边批,批前头的时候,还没看到后头,就凭直觉发议论,比如她曾认为小红是“奷琊婢”读到后面的文字,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错了,才明⽩原来曹雪芹是要写一个复杂的角⾊。小红前面的一些作为,似乎“奷琊”但其实在曹雪芹总体构思里,她最后会与贾芸一起,冒险去救助落难的贾宝⽟,是一个有见识,有胆略,敢作敢为的青年女 ![]()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不服气,说你光是举卧室描写这一个证据,不⾜以说明秦可卿的实真出⾝⾼于贾府。好,那么我们就接着再往下看。第五回,贾宝⽟在秦可卿卧室就⼊睡了,⼊睡以后就做梦了,梦中觉得秦可卿在前面,好像导游一样,领他去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是“太虚幻境”是一个仙境。不是别人,而是秦可卿把他引⼊仙境,这当然也还无所谓,因为是秦可卿安排他⼊睡的。然后在仙境里面,他认识了一个仙姑,就是警幻仙姑。有关警幻仙姑的文字我在这儿不细重复,你自己可以回去翻来看,这不但是一个仙界的人物,而且警幻仙姑和宁国府、荣国府还有很深的关系,不是和现在活着的这些人有关系,人家是和两府的老祖宗有关系。警幻仙姑后来就说了一段话,说“今⽇原 ![]() ![]() ![]() 所以你看,这个警幻仙姑⾝份很⾼,她⾼于宁、荣二公,宁、荣二公见了她,是要苦苦地请求她做好事的。这本来倒也无所谓,但是这个梦境写来写去写到最后,我们就发现,闹半天,秦可卿是警幻仙姑的妹妹。警幻仙姑她怎么引领贾宝⽟走正路呢?她就是说,我先把声⾊之娱让你享受够了,让你懂得这些也无非如此而已,希望你享受够了以后就能够幡然悔悟,觉得我还是去谋取仕途经济罢了,企图让贾宝⽟形成这么一个思维逻辑。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让贾宝⽟享受 ![]() ![]() 现在要探讨的是,她的出⾝是不是⾼于贾府?那么来看一看有关她的判词,以及唱到她的曲子是怎么样来写的。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贾宝⽟他翻看册页的时候,他就看到,在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最后一页上,画着⾼楼大厦,大厦里面有一个美人悬梁自尽,然后就有四句判词,这么说的:“情天情海幻情⾝,情既相逢必主 ![]() ![]() ![]() ![]() ![]() 那么,天香楼这个楼名,有怎样的含义?有两句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是唐朝诗人宋之问的句子。你想想,那是非常尊贵的,如果说太 ![]() 这些证据如果还不⾜以说服你的话,那我们就一起再来重新读第七回,第七回常被很多读者所忽略。这一回前面写的是送宮花。怎么回事呢?就是薛姨妈和王夫人在一起聊天,周瑞家的去了。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一个陪房。陪房,就是随女主人出嫁,作为一种活的嫁妆,跟随女主人来到婚后的府第里的仆人。这仆人已经是一家子人了,男仆如果叫周瑞,他媳妇就叫周瑞家的。《红楼梦》里有不少这样的角⾊,如林之孝家的,王善保家的,等等。这个周瑞家的,是王夫人很得用的一个管事的女仆。周瑞家的到了薛姨妈面前,薛姨妈就忽然想起一个事。薛姨妈她们家是⼲吗的呢?是给宮廷当采买的,当采办的。所以宮里面用什么东西,会先过他们家的手,皇帝或者那些妃嫔用的东西,第一道,可能就是先从她们家过;她在往宮里送的同时,会自己留下一部分,自己享用或者转赠他人。薛姨妈就让丫头香菱取出了一匣子十二支宮制的纱堆的揷花。然后薛姨妈就 ![]() 在送宮花这一回,有一种古本里面有回前诗,这回前诗一共四句,非常有意思,是这么说的“十二花容⾊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你琢磨琢磨,这不是脂砚斋批语,这是回前诗,是正文的一部分。由于《红楼梦》是一部没有能够最后定稿的小说,所以它的回前诗是不完全的,有的回已经写好了,有的回还缺。但是这一回有这个回前诗,它的大意是说,这十二支宮花是宮里面的最新式样,不知道谁是真正爱惜这个宮花的人。最后会有一个人和这宮花形成一种相逢的关系,邂逅的关系,这个人姓氏名谁呢?这个人是家住江南本姓秦。说得非常清楚。关于“家住江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讨论,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姓秦的如何跟宮花喜相逢。 那我们就还来看第七回的有关描写:送宮花。当时还没有大观园,贾⺟把姑娘们,包括李纨都集中在她大院子后头的房子里面住;周瑞家的就拿着宮花去了,先见到了 ![]() 然后周瑞家的拿着剩下的花,又见到了惜舂。惜舂在⼲什么呢?惜舂正和到府里面来的尼姑智能在那儿玩儿呢。智能的师傅其实是为了到贾府来支领月银,贾府按月给她们尼姑庵月例银子。师傅去办事,她没事,她跟惜舂特别合得来,俩人一块儿玩儿。惜舂见了这花儿,惜舂是个什么态度呢?应该说是一个很不严肃的态度。这是你长辈送给你的花,而且这本来是往宮里面送的花,来送给你了,是不是?但是惜舂很不严肃。惜舂说,哎呀,我将来要跟智能一样,也剃了头当尼姑,我还怎么戴这个花啊?她是这么一个表现。所以惜舂,应该说她是不爱惜这个花,她比 ![]() 然后周瑞家的就去找林黛⽟,要送花给林黛⽟。但是在这之前,她先去了王熙凤那儿,是不是啊?这一回的回目,我记得叫做“送宮花贾琏戏熙凤”贾琏跟王熙凤的夫 ![]() ![]() ![]() ![]() ![]() ![]() ![]() 但是秦可卿她自己忽然得了病,而且她自己说了“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到了第十三回,她就一命呜呼了,就死掉了。那么在临死以前,秦可卿有一个大的行为,就是她死前去给王熙凤托梦,这是小说里面一个极重要的情节,也是引起脂砚斋⾼度重视,导致脂砚斋建议曹雪芹删去已经写好的第十三回当中的“四、五”文字的关键。 而且我认为,这也是导致曹雪芹在删去了第十三回的“四、五”文字以后,又到第八回末尾打了一个补丁的起因。那么秦可卿向王熙凤托梦这段情节,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她这个托梦也是非同小可,托梦的內容很丰富。首先是理论指导,完全是居⾼临下,她哪里是什么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哪是宦囊涩羞,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官吏家里养大的一个女儿啊?她说了:“常言:‘月満则亏,⽔満则溢’;有道是‘登⾼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她就这样进行理论指导,她告诉王熙凤,我死了以后,你们贾府应该怎么办。你说,她多厉害! 然后她就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案。她都给你想好了,她托付给王熙凤,她辈分比王熙凤低,但是口气极大。她提供的方案的大意就是说,你们现在还没有垮掉,赶紧在祖坟旁边多置一些地亩,族中人轮流来管理地租。地租用来⼲吗呢?一是把宗族的祠堂设在那儿,这样就可以世代香火不绝。另外,可以把家塾设在那儿,这样以后不管怎么样,家里的这些弟子还可以通过读书、科举去谋求一个发展。她提出了这样一个具体的实践方案。这如果不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出⾝于一个非常⾼贵的家族的女 ![]() 她不但提供理论,提供实践方案,而且,她还能够预言祸福哩!你说,她厉害不厉害?这真是很符合警幻仙姑的妹妹这个⾝份。她知道贾家在她死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首先她预言一件好事,她说:“眼见不⽇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指的是什么呀?在第十六回,我们就知道了,就是贾元舂晋封为皇妃。后来就有了“皇妃省亲”的故事。她预言,贾元舂的地位会有所提升。但是她也很坦率地向王熙凤预言了贾家的祸。她最后念了两句话,她说,你要记清楚。这两句话惊心动魄!哪两句话呢?叫做“三舂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它大意就是说,在三个舂天过去之后,所有的府里面的这些美好的事物,特别是这些女 ![]() 在秦可卿死后的丧事里面,有一些细节更能够印证我这样的一个判断。比如说,她所用的棺木,用的什么棺木呢?用的是薛蟠家里面存下来的木料,这个木料当时还没有做成棺木,乃是潢海铁网山上出产的一种樯木。这个木料原来是谁订的货呀?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订的货。义忠亲王这个符码倒还罢了,当然级别很⾼。但是他又是老千岁,什么叫做千岁?我认为,千岁在这里就是指太子,就是指在皇帝薨逝以后,登基当新皇帝的那个人。 有人跟我争论,说千岁是一个很宽泛的称谓,在戏曲舞台上,比如梅兰芳演的《贵妃醉酒》,戏里面的⾼力士、裴力士就称杨贵妃千岁;在明朝,皇帝把每一个儿子都封为王,让他们到各自属地上去享福,他们都可以被称为千岁;后来擅权的大太监魏忠贤,更让人称他为九千岁,因此,千岁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当今皇帝没了以后,那个继承他皇位的人。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红楼梦》,我的立论前提是,《红楼梦》实际上写的是清代康、雍、乾三朝背景下发生的事情。清朝跟明朝很不一样,清朝皇帝对其儿子的分封,从来都不是均等的。比如康熙分封诸皇子,那时候叫他们阿哥,他就不是一律都封王,就是有的只封为贝子,有的只封为贝勒,有的,像十三阿哥胤祥,都成年了,比他岁数小的十四阿哥都封爵位了,他还没被册封,他是直到康熙死了雍正当了皇帝,才被封为亲王的。明朝皇帝的儿子受封后,去封地居住为王,清朝皇子分封后,都留在京城里,极个别的让其住在城外,但也不是封到外省为王。在清朝的政治生活里,本来并没有千岁这样一种称呼;但是清朝在康熙那一朝,康熙曾经册立过太子,而且明确地告示天下,在他众多的儿子里,太子就是惟一被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因此,曹雪芹笔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就是暗喻康熙立的太子胤。这个太子很不幸的是,被两立两废,也就是最终坏了事,没能当成皇帝。康熙死了以后,继承他皇位的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就是雍正皇帝。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这样的语境里,我认为,《红楼梦》第十三回提到的这个“义忠亲王老千岁”就是指在万岁没有了以后,将升格为万岁的那个人。 对这个人物,曹雪芹使用的语言非常地精到,他叫做“坏了事”为什么这个人后来没把这个棺木拿去做棺材呢?这个人后来“坏了事”“坏了事”这个含义既含混又清晰。含混在哪里呢?就是如果你不懂清朝政治的话,你就会觉得糊里糊涂,是不是死掉了呀?不是。为什么说它很准确呢?如果他死了,就说他死了,不就结了吗?但是它又很准确地传递出一个信息,他没说这个人死。这个人跟棺木的关系,并不是他死了没有用,按说他死了,不更该用吗?是不是?那个时代,人还在,也是可以先拿木材制成棺材,存放着备用的,但这位义忠亲王死活都不能拿它制作棺材了,为什么呀?因为他“坏了事”因此他就没有用。他没用,别的人也都不大敢轻易地取用。总而言之,这个樯木是这样的人物才能使用的,所以当时薛蟠一说,家里还存有这样一个东西,贾珍立刻就要用。贾政还劝了一句,贾政他在政治上比较清醒,觉得这不好 ![]() 到这儿我已举了那么多的例子,如果还是不能说服你的话,那我觉得我也不灰心,我们还可以往下讨论,咱们再讨论。比如说,她的丧事当中还有一些细节。她是宁国府的一个重孙媳妇,贾蓉连爵位都没有,只是一个黉门生,临时捐了一个头衔,这个头衔也很低,叫“龙噤尉”就是皇宮里面的卫兵——当然这对平民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头衔了。但是它和真正的贵族府第里面的那些头衔相比的话,微不⾜道。这么一个人死了,何至于惊动皇帝,惊动皇宮呢?书里面写得很怪,忽然就有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权亲来上祭——大家知道,曹雪芹给一个人物取名字,往往都是随手谐音,有所寓意。很多红学家指出“戴权”它的谐音就是大权,就是宮里面太监的总管,大太监,权力最大的一个太监。大明宮的掌权的太监,他原来就已经履行过对秦可卿死去的礼仪了。但这一天,他还要乘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他都不派小太监来。如果没有皇帝的批准,他能来吗?就算是说大太监他胆大妄为,皇帝不批准,他也来,但他也不能够乘了大轿打伞鸣锣呀?打伞倒也罢了,你可能比较娇气,遮太 ![]() 说到这儿,秦可卿的实真出⾝,也就是说,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已经呼之 ![]() |
上一章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刘心武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在线阅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