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武则天及《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作者:黄仁宇 | 书号:42269 时间:2017/9/29 字数:7224 |
上一章 19、武则天 下一章 ( → ) | |
我开始在国美教书的时候,常感到一类题材,不易处置,武则天也是其中之一。要是从传统的道德立场攻击她,则明知所谓“杀子屠兄弑君鸩⺟”半系牵強虚构。并且她在不同名义之下主持国中的政局半个世纪,其影响之所及与历代帝王最有流风余韵的相比,并无逊⾊。所以事实决不会如此简单,可以由我们以“好”“坏”概括之。而我所讲授的,则又是国中史的纲要,也要与今人有关,因此更难。 武则天的⽗亲武士获隋末从唐⾼祖发难,曾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所以她也算出⾝名门,并非“寒微”只是她在十三四岁之间⼊宮为太宗才人。所谓才人半为侍女,半为皇帝宮中没有实际名分的姬妾。太宗去世之后,她就发付感业寺为尼,在这里她邂逅了⾼宗李治。兹后她由⾼宗的昭仪进为宸妃,于公元655年立为皇后,据算应当已在30岁左右。 她自与⾼宗见面之后即有控制他的力量,无可置疑。⾼宗有子8人,前4子出自后宮其他妃嫔,后4子则全系武后所生。以唐朝皇帝姬妾子孙之多,如太宗有子12人,玄宗有子30人,宪宗有子20人,武则天必曾专宠于李治之后宮。 ⾼宗于683年去世,武则天初立她的儿子李显为皇帝,她自己仍临朝称制,不出两月,她又废李显为庐陵王,而另立儿子李旦为帝,皇太后称制如故。公元690年她更“⾰唐命”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如此以女主称帝约15年。到705年的舂天她生病才由李显复辟,是为中宗。那年年底武则天才与世长辞,官方称她享年八十一,有些人说她实际年龄为八十三。中宗复辟后5年据说为他的韦后所弑,但是韦氏想照样以女主临朝称制的计划则为李旦之部属所推翻。李旦于公元709年复位,是为睿宗。只是如此一来,李显与李旦,中宗与睿宗,俱是武则天的儿子,而且兹后唐朝其他15个皇帝也全是她的孙辈和后裔。所以纵是武后的头衔一改再改,她仍是唐朝的祖先和国⺟。以一个篡位而颠倒朝代的人物,又在太庙里千秋享配,也令修撰国史的为难。他们既不敢褒也无法多贬,因此也更造成机会使好多人可以以传闻混为史实了。 武则天还有二处引人注意的地方:一是她的恐怖政治。她在686年在各处设铜轨接受密告。又任来俊臣为御史中丞(临察院副院长),他和他的特务人员拷讯的工具,惨极人寰,等于 ![]() 此外武则天的私生活据传说可以与俄国的女少皇凯撒琳相埒。她在六十多岁时因宠爱薛怀义,教他⼊寺为僧,以出家人的名义⼊幸噤中。她到七十多岁的时候又以美少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傅粉施朱⾐锦绣服”和她及女儿太平公主燕居作乐。司刑少卿桓彦范上疏弹劾他们,指出“陛下以履恩久,不忍先刑;昌宗以逆 ![]() 有了这些不仁不正的行径,武则天仍被德宗朝贤相陆贽称誉。明朝以“非正规”态度评史的李贽和清朝以正规而又客观态度评史的赵翼,都对武则天留有好评。 仅从短距离侧视界观察武则天,我们很难看出她对国中历史的贡献。她在有些地方,也象王莽,即系 ![]() ![]() ![]() 可是任何人以为唐朝的太后变成了大周皇帝,仅在装饰门面,在各种事物上加⼊比较鲜明的女 ![]() 国中史学者通常以为唐⾼宗李治软弱无能,才引起这段“女患”《旧唐书》云“帝自显庆以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现在看来,他所患的好像是⾼⾎庒,也妨碍其视力,有多年历史。所以依赖武则天判断书牍,又让她“垂帘听政”在皇帝宝座之后得悉召对臣下的谈吐,已分别开始于650及660年间施行,除此之外现存史料不能证实他在长期做傀儡皇帝,况且他的好动与好改变,与武后不相上下。武后执政期间改年号16次,⾼宗就改了14次。最后在位5年间每年年号不同,为从所未有。他曾决定率后御驾亲征⾼丽,因武后苦谏而罢。他又与武后相随幸东都游曲⾩,封泰山。到临死的那一天还准备登则天楼门,只因气 ![]() 可是这种安排,到底不是举朝上下所能称心如意的接受。况且过去⾼宗自己被立为太宗李世民之嗣,就曾费过番周折。只因长孙无忌的竭力支持才能在困难中通过。长孙无忌是太宗文德皇后之兄,⾼宗之舅。唐朝初年曾策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皇位,再度支持⾼宗嗣位后已是三代功臣,两朝元老,为宰相30年,又兼太尉,也俨然有汉朝外戚之任大司马大将军的声望。只是他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宗臣下诬构,流窜黔州,后来又被 ![]() ⾼宗去世之后不久,首先发生问题的,为儿子李显。他虽被立为皇帝,未有实权。在这时候他封皇后(即后来生事的韦后)之⽗韦玄贞为侍中(侍从室主任)。但管重要任免的中书令不肯与。这不仅是官衔禄位问题,而是因为侍中是举⾜轻重的官职,又派与于另外一位皇后的⽗亲,势必与太后冲突。这也基于国中传统政治,真理由上而下,皇权既无法合理化,也不便分割之故。这事也确引起武则天对李显不満,而成为谪废他为卢陵王的主因。不久即有徐敬业在扬州以兵反。敬业是攻⾼丽宿将徐茂功之孙,他这时被谪降,意态怏怏,也纠合一群对朝政不満意的人在东部举事,看样子他没有真正“勤王”的诚意,他的叛变不出三月而平。但是他的讨武则天檄,为骆宾王所作,是骈文中的名著,经过广泛的传诵。內中提及“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宮,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已经把正反顺逆的李唐和“伪武”之阵容划分得清楚,很有宣传的功效。文中又 ![]() ![]() 她的权政,既为她本人及她亲信的全安的唯一保障,亲生儿子也是敌方争取的对象,则她也只有一步 ![]() ![]() ![]() 所以武则天也要去制造她的逻辑。她发觉自己之为唐朝的皇太后已经不能控制眼下局面,即令儿子作傀儡皇帝也仍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一⾝ ![]() ![]() 武则天引起历史家好奇心的地方,在于虽出于很不利的条件之下,但她的作为仍能成功。她做皇后28年,皇太后7后,兹后又以本人名义做皇帝15年,除了因她自己而产生的问题之外,家国也未遭受过重大的变故。她在697年诛来俊臣之后,统治已比较和缓。中宗的复辟,仅有极少量的流⾎。所称“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天地⽇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依永淳以前(公元682年)故事”就轻而易举,可见这些名义和外表上的事物,只是武则天作大独裁者的工具,并不是她施政的真髓。 武则天是否丽质天生,今⽇已无法分辨,一个简捷的说法,则是她的才貌识见都不能为中庸。她即有“掩袖工谗,狐媚惑主”的能力,那也只能算是当初夺取权位的一种手段,其在历史上的重要 ![]() 公元7世纪的下半期,可以视作以隋唐宋为门面的“第二帝国”的一段调整与重新配备的时期。第二帝国由拓跋民族強迫的将一些游牧民族的部落改造为农业社会,先组成一个北魏权政的核心,由山西扩大至河南,更穿贯至陕西。其前⾝经过北魏北齐北周各阶段,都离不开胡人汉人的权政,采取“周礼式”的书面设计控制着极大数量的小自耕农的姿态。所以三长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的着眼,都不外以一种极简单的数学公式管制经理成千万的人口。第二帝国之隋唐,承袭了这体制。它们遇到了最大的问题,一是因为国土扩张,需要将这种原始组织由⻩土区域及华北平原,推而用之于地形复杂,土地所有错 ![]() ![]() ![]() 其二则是少数民族之酋领与有门第的汉人联婚,经过北朝各阶段,成为一种新型贵族,也有垄断朝政的趋向。旁的人不说,李唐王朝本⾝,即受这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太宗李世民之文德皇后长孙氏,及⾼宗之⺟。她的祖先即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兄。他家人历经西魏北周公大人的⾝分,才改姓为长孙。⾼宗未立之前,李世民之另一位太子李承乾,也是长孙皇后所生。他就喜 ![]() 又魏晋南北朝以来汉人之世族“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在各地区造成一种超过政治威权的社会力量,至唐初仍未收声敛迹。太宗令人作《世族志》就希望以他所授官爵庒倒“其子孙才行衰薄,官爵陵替,而犹昂然以门第自负”的世族。但是他自己手下的大官如魏征、房玄龄和徐茂功仍与这些世族联姻,因之他们“旧望不减”因之⾼宗又于659年降诏不许11个世族弟子自为婚姻。 这些条件,概括武则天登场前后的背景,所以她执政50年,也包括为⾼宗之后的一段,实在是亟需调整与重新配备的第二帝国相始终。 如此看来,我们更要体味到DenisTwitchett在《剑桥国中史》里所说,太宗李世民的经营实系人⾝政治,而非体制型的政治。李治与武则天,自称“天皇天后”才将一个暂时体制,改变而为永久体制。⾼宗在立武后前已颁布《五经正义》,又于公元651年颁布新订的律令格式( ![]() ![]() 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方府政亦由央中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钱穆提及东汉士人,则说他们道德观念窄狭,讲到唐朝则说“权政之无限止的解放”虽然一是思想,一是官制,而两者之间不能没有共通的关系,否则就不会在前后之间产生这样一个大的差别。佛教已为少数民族所崇奉,而且既能以智度禅定 ![]() ![]() ![]() ⾼宗之清处“某反”株留到自己亲属,又继以武后大批残杀帝裔及大臣,即不论公平与否,也不论与他们当时行事的动机是否相关,因而产生的一段结果则是给朝廷贵族阶级一个大打击。有如RichardGuisso所述涉及的有好几家百,官僚中则一般都是京官五品以上,并且子孙又不许参加试考,则在武后主持国政的50年,国中的上层社会必有一个剧烈的变化。 设铜轨告密,不是我们今⽇所能称羡的事。只是当⽇一般官僚,确也是需要整肃。譬如⾼宗时,刘仁轨言,州县每发百姓为兵,富者行钱则免,贫者则征至老弱,有些就逃亡自残(也可以见得府兵制只有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內一度有效)。武后初立时广州都督路元睿为南洋来的外商所杀,国中的纪录也都说是因为路的僚属侵渔番舶,向官厅告状的番商反被枷系。又经过武后的一段严厉的惩治,到她末年,还有文昌左丞(內阁总理)宗楚客兄弟犯赃。他们住宅的崇丽使武后的女儿太平公主都叹说:“吾辈乃虚生耳。”而最令人发指的则是河北官军不能抵抗契丹保护民人,一到寇退官厅又抓着百姓以通敌论,动加杀戮,只有狄仁杰才能将这些事报情达武后。所以从各种事迹看来,唐初大规模的组织一种官僚制度,遇到无数技术上的困难,其症结则是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更需要纪律。环境和事实都企盼一个大独裁者出现,武则适逢其会。 武则天虽不是首创殿试的人,但是她首先自己出面经常策士,不较门第。她精力又強,很多官僚既被诛杀流放,则必要人补抵,通常也由她自己作主。有人说她在位时代“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可见得新进人员之多。即以⾼宗时代的情形而论,员官之⼊流者13400多人,每年昅收新进人员约十分之一。如此给她 ![]() 武则天是传统政治非常时期的一个特别人物。我们很容易从她的事迹中看到当⽇国中之形貌,却不容易在同样情形之下窥测到她的真 ![]() ![]() ![]() ![]() 武则天制造了一个新的官僚集团。她在成功半由于在⾼宗时做天后所集下的威势,但是也归功于她实际了解到官僚机构的真正 ![]() ![]() ![]() ![]() ![]() |
上一章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黄仁宇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在线阅读,《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