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人往事》“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尚小云往事及《伶人往事》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伶人往事 作者:章诒和 | 书号:43043 时间:2017/10/30 字数:12722 |
上一章 “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 下一章 ( → ) | |
从七所宅院、万贯家财到三只碗、六![]() 尚小云的宅院和钱财,可是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挣来的。 尚小云(1900-1976),男,汉族,籍河北南宮县,京剧旦角演员。 20世纪50年代初,一家人从港香迁居京北不久,⺟亲便带我去戏院看戏。 记得那是个⽇场。刚⼊座,⺟亲便指着戏单(即演出说明书,上有剧名、演员名字)说:“今天的好角儿(梨园行对优秀演员的习称)是尚小云,他演的是拿手戏《昭君出塞》。” 等呀,等呀,终于好角儿上场了。从头至尾,只见这个叫尚小云的又唱又做,载歌载舞,⾝披大红斗篷満场飞,手掏翎子(将两 ![]() ![]() 戏散了。出了剧场,我就⾼⾼举起自己两臂,对⺟亲说:“小愚什么时候也能有小云那样的胳臂就好了。” ⺟亲笑道:“你的胳臂要像他就糟糕了。” “为什么?” “他是个男的,演的是女人。这叫男旦。” “我喜 ![]() 【王府书童】(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尚小云的家世是很有 ![]() ![]() ![]() 尚老太太一琢磨:当王府书童将来未必有出头之⽇。如在戏班唱红,⺟子俩可就有了出头之⽇啦。不过,她有个要求,就是小云⾝体孱弱,最好叫他学武生,锻炼一下⾝体。戏班本是量才器使,看在那王的份儿上,只好依从习武生。所以,后来尚小云在四大名旦中,武工最扎实,独坐头把 ![]() ![]() 这样的演出,尚小云分文不收。说:这是孝敬。 【一晚上的戏,从头顶到尾】(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对于多数演员来讲,尤其是那些名气大的,一个晚上的戏,多数只唱一折,也就四五十分种。即便“双出”(即前面唱一折,末尾唱一折),也不过一个多钟头。可他的演出,往往一开戏就上场了,一直到剧终才下场。他的戏是文武相间。时间别瞧长,可嗓子是越唱越亮,大气磅礴,穿云裂石,故有“铁嗓钢喉”之称。 民国八年(1919),杨小楼新排《楚汉争》,杨小楼自饰项羽,约尚小云加⼊,扮演虞姬,英雄美人,称绝一时。后来,杨小楼与梅兰芳重排此剧,遂更名为《霸王别姬》。 【脸上无汗,嘴不怕烫】(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夏天演出,无论多热,他只是前后 ![]() ![]() 他还有个习惯,就是有演出时,不喝凉茶⽔,也不喝温的,而是喝滚烫的茶⽔。尚小云的嘴不怕烫。刚沏的茶,拿起来就喝,刚刚倒出来的开⽔,他能用来漱口。唱戏时,他的那把茶壶有专人管,任何人不许动。如果下场后喝的⽔不是滚烫的,尚老板就要发脾气了。 【喜零食,饭局多】(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尚小云没什么特别的嗜好,只是爱喝好茶,还讲究吃。天福号的酱肘子,夏天的荷叶包子都是他所爱吃的。要论起一个菜怎么好吃,他绝对能给你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平素喜零食,吃完大花生,吃瓜子;吃完瓜子,又吃⽔萝卜。总之,嘴里小吃不断。冬天他离不了⽔萝卜和梨,一买就是一大堆。但一到有戏时,为了保护嗓子,零食就不吃了,吃饭也不沾荤,也不吃酸辣等刺 ![]() ![]() ![]() 尚小云广 ![]() 他的别署叫“芳信斋”以烹饪著名,做的⽔晶肘,味道极好。 【摩登伽女】(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名伶都懂时尚。20世纪20年代,尚小云演过一批时装戏,其中一出叫《摩登伽女》,內容是讲佛教故事的。他演的摩登伽女,烫发,穿印度风格的服装,脚下是玻璃袜丝、⾼跟鞋,自己还把腿⽑剃光。最后跳英格兰舞。为了跳这个舞,他专请了一位英国舞蹈教师来教授。这出戏还用上了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那时,多才多艺且扮相酷似今天男模特儿的杨宝忠正傍着尚小云唱二路老生(即扮演次要角⾊的老生)。每次演完《定军山》,杨宝忠就马上卸装,换上西服⾰履,拿起小提琴上场,为尚小云的英格兰舞伴奏。台上的那架钢琴,还是向著名学者吴晓铃先生借的呢。每次借用,尚小云都得派人到寿材店雇四个杠夫把它抬到戏院。演完后,再抬回吴宅。 对这出《摩登伽女》,评价不一。不过,只要演它,票价就要加一块钱。所以,尚小云平时不演这戏。如募捐赈灾义演,就拿这出戏。他办的科班“荣舂社”经济上赔钱了,也拿这出戏。演上三场,钱就补齐了。 【传艺】(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梨园行的人都知道,张君秋是得到尚小云的赏识和栽培的。1984年,适逢尚小云诞辰八十五周年。遥想当年,心存感 ![]() 后来,尚小云得知张君秋与另一位艺人(李凌枫)的师徒合同尚未期満,不便行师徒之礼,也丝毫不予计较,仍热情如初。他一方面给张君秋说戏,一方面与张君秋同台演出。俩人同台演出的第一个戏,便是尚派经典剧目《福寿镜》。那时尚小云三十六七岁的年龄,艺业兴旺。要是换了别人,正该趁这岁数给自己大赚大捞呢。 【毁家办学】 “荣舂社”是尚小云开办的一个科班的名字。它在京剧史上是有名的。 他当初是为了培养儿子(尚长舂),请了老师在家里学戏,再找了十几个年龄相当的孩子陪读。先头有十八个人,于是叫“十八子”后再加十八个,便叫“三十六友”可刚招完,又来了。几乎每天都有人要加⼊。⼲脆自家办个科班吧!从1937年初夏开始筹办,到1938年舂天,生学已有200余人。有了“荣舂社”尚小云从早上察看生学上课,到晚上亲临舞台为生学把场,几乎把整个⾝心都扑在了生学⾝上。精力旺盛的他一天能往“荣舂社”跑几十趟,也不觉得累。他对生学的训练是严格的、也是严历的。脾气又大,一点差错都不能容忍,但有差池,一定责罚。对自己的孩子更严,严到不讲理的程度。同样的错,别的生学打五下,自己的儿子得挨十下。尚小云打生学的时候,他的夫人就在屋里打 ![]() 尚小云雇了三个裁 ![]() ![]() 十几个炊事员,负担四百多人的伙食。生学是两菜两汤,老师是八菜一汤。吃饭时,饭菜摆好,都不动筷子。单有个生学去请尚小云。他来到桌前,挨着盘儿尝菜。他吃着好,就点头说:“你们吃吧。”如果他尝了以后说:“不行,重做。”那就赶紧重做。如果下午生学有演出,到三点多种,一人先发三个芝⿇烧饼。 为方便生学看病,尚小云特请一位陶先生为常年嘱托中医,请一位郭先生为为常年嘱托西医,请一位徐先生专做正骨医生。此外,还联系了李铁拐斜街的顺田医院做为“荣舂社”的专门住院医院。联系附近的原田医院为生学的急诊医院。 生学演出了。他们穿着统一的⾐裳,排着队穿过琉璃厂走到戏院。接着,便有一辆黑⾊小轿车跟着开来。那是尚小云去戏院给弟子们、尤其是俩儿子(尚长舂、尚长麟,均已病故)把场。开戏了,特别是到了庒轴大戏的时候,尚小云准往舞台下场门台帘那儿一站,两眼炯炯有神,头发一丝不 ![]() 艺人中“赌”是寻常事。尚小云很少赌。至多在腊月三十,和生学们玩玩状元筹(象牙做的牌,签状,上画人物并写着状元、秀才等字)。那他也是“放堂”(就是故意让生学赢)。即使他赢了,也把所有的钱、包括老本儿都留给生学,图个大家⾼兴!一到夜间12点,不管尽兴与否,都不许再玩,因为他对生学的睡眠是绝对要保证的。 尚小云是东家,兼管理,又是教师,加上他自己还要演出,所付出的精力和财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科班赔钱,他都一个人担着,更不指望生学为自己钱赚。1942年前后几年,为坚持办好他主持的科班“荣舂社”同时也为维持难以为继的“富连成”他先后卖掉七所宅院的房产,其中一所有假山、游廊,相当地好。尚小云的“典房办学”为一时佳话。 对于办学的认识,尚小云曾在193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里做了很好的解释和描述。他写道:“近些年来,大家感到梨园缺乏人材的危机,所以我才下决心办荣舂社。过这种生活,又比唱戏难上十倍。在今⽇我才知道为人师表之难,但是我做事的勇气,被环境支配更觉热⾎沸腾。所以,抱定苦⼲到底的精神,或许也有最后成功的一天!”文章结尾处,他这样说:“说不定过几十年,舞台生活不知要变到什么样子。我再看着荣舂社生学,每天过着快乐趣兴生活,自然,我也生发出无限趣兴…” 月亮无声自圆缺。遗憾的是,尚小云办学没能“苦⼲到底”因为时势变了。1948年,解放军包围京北城“荣舂社”亦走完了它的艰难又光荣的历程,宣告解散。生学走出了科班,也成了名。其中有的人在提⾼了政治觉悟后,忿忿道:“以往‘荣舂社’学戏的那种苦法子,这也该是地主对我们的剥削吧!”话传到尚小云那里,耿介刚烈的他悲痛极了。要知道,生学的演出收⼊无几,而自己为了他们竟至倾家 ![]() 如果有人问我:“荣舂社”是什么? 我会说:这是一个奇迹。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同时也是一个不会再现的奇迹。一个艺人办的科班,比我们众多的艺术院系不知⾼明多少。现在的教育部长、司长、局长、处长、院长,有几个能像他——有如⽗⺟之于子女、农夫之于土地般的抚爱后生?有几个能比得了他呢——以人格、资格、教法、⾝体、精神、才⼲、技能和感化力去有效地达到预期的育才目标? 没有了,永远地没有了。因为五十年来,凡是我们意识到要保存的,都已经失去。 【⽩⽪鞋】(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他是有名的孝子,对⺟亲向来是绝对服从。老太太个子矮,要打儿子又够不着。尚小云就跪下让她打。 成名后的尚小云出门总是西服⾰履。有段时间,市面儿上兴穿⽩⾊麂⽪⽪鞋,可老太太不让他穿。因为老年间,平⽇穿“⽩”鞋不吉利。尚小云只好出门时先穿上一双老太太通得过的鞋,然后,到门房再换上预先蔵在那儿的时髦的⽩⾊麂⽪鞋。回来时,在门房换下⽩⽪鞋,再进屋见老太太。那时,他已大红大紫。别瞧出门已有自己的小卧车,先头一辆是“别克”后来换了一辆叫“雪佛兰”可穿什么鞋还得听老太太的。 他不菗鸦片,但会烧鸦片。因为⺟亲及夫人(原配李淑清)都会菗,尚小云每天觉睡前要给他们烧烟。他不动烟酒,但并不讨厌别人有此癖好。有朋友来,他总是热情地递烟斟酒。 【“尚五块”】(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在梨园行和朋辈中,尚小云生 ![]() ![]() 其他慈善事业,尚小云也从不后人。这个优点与他⺟亲的教育密不可分。尚老太太常说:“咱们当年穷苦无依,知道穷人的苦处。现在托老天爷的福,有碗舒心饭吃,只要力所能及,就应当多帮穷苦人的忙。”所以,尚老太太病故,⾝后哀荣可比谭鑫培出殡的风光。 【一怒而去】 1949年,尚小云参加了府政为艺人办的讲习班。讲习班结束后,尚家开会商量:“荣舂社”散了,今后怎么办?决定成立京北市尚小云剧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尚家还要演戏。” 10月,开国大典刚过,尚剧团便紧跟着排演新戏。其中的一出叫《洪宣娇》,说的是太平军的故事。为了这出戏,他自掏 ![]() ![]() ![]() 三年后回到京北,他住在校场六条一个有六、七个房间的小院。这房子在那时不过是京北中等以下人家的住所,与尚家从前住的椿树十二条的宅院,简直无法相比。这一挪动,似乎已是对他未来命运的预示。好在,尚小云安之若素。 京北市文化机关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在一份汇报里说:“我们对尚小云尊重不够,没有协助他把演出(指《洪宣娇》一剧)作为重点,反而态度比较耝率…” 【这叫“名利心切”】 1957年,陕西省戏曲学校成立,他受聘于陕西省戏曲学校担任艺术总指导。当然,他仍是京北市尚剧团的团长,但他在京北的时候,就不怎么过问剧团的事。 1959年刚到陕西不久的尚小云,把自己珍蔵了大半辈子的字画、⽟器共六十六件(见附件),无条件捐献给了陕西省博物馆。当年张伯驹夫妇捐赠文物,时任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茅盾)代表央中文化部签发了嘉奖令,我不知道共中陕西省委和陕西省府政对他变私产为公器的伟大爱国行为,有什么奖励和表彰。但是,当我看到这六十六件文物的目录清单,再联想到他后来的遭遇,心情异常非常沉重。宋元画作、八大山人条幅、石涛册页、唐寅荷花、徐渭鹅图,还有倪元璐、董其昌、金圣叹、海瑞、史可法、杨继盛、戚继光、郑板桥、金农、⻩慎、李觯以及齐⽩石…如用金钱计算,它们该值多少钱?起码是超过亿元的数字吧。尚小云不知道吗?知道,他和张伯驹一样,正是因为知道它们的价码和价值,才捐了出来。 也就在这一年,京北市文化机关又送上一份关于他的“情况反映”那上面写道:“京北市希望他京北、西安一边一半,按照我们早先的意思,希望尚小云能把重要精力放在尚剧团,把剧团办好。这几年,他的名利心切,一直没有这样做,即使他到京北来,也无心过问尚剧团。 “名利心切”?把一切都奉献、捐献给教育和家国的人,叫“名利心切”?写这个秘密“奏折”的,是个标准八王蛋。 【国营】(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1960年,京北市文化机关决定:为了加強 ![]() 【真是“退到了墙 ![]() 1963年的夏季,京北市文化部门导领开会一致认为梅、尚、程、荀四个京剧团的问题,是“在政治上使我们很被动,业务上不能做到继承发展,经济上又亏损。既不能体现 ![]() ![]() 他担任了陕西京剧院院长。可刚上任的尚小云在9月就返回了京北。赴京前,他分别向陕西省的导领辞行。他的回京举动,引起京北和西安两方面的紧张。京北方面怕他回京北,西安方面怕他不回西安,双方都派人做了跟踪调查。不久,一份关于尚小云先生来京前后情况的汇报送到了文化导领机关。那上面反映了以下两点情况:一、西安方面是希望尚小云在京北下榻民族饭店,住宿费由西安方面承担,但尚小云明确表示来京后,要住在自己的家。二、尚先生来京时搬运的家具很多,包括他的戏箱、沙发、地毯、甚至他夫妇在西安的 ![]() ![]() 结果却令人意外——尚小云非但没有回家,在10月底反而正式理办了调⼲手续,连户口都迁到了西安。这与他当初去陕西时,京北市导领确定的“一半京北一半西安”做法相比,真是“退到了墙 ![]() ![]() 尚小云1975年与孙子们合影 【三只碗六 ![]() 因尚小云的慷慨大义,在抗战以前就被推举为“北平梨园公会会长”(即伶人维护整个梨园行共公利益的行会组织。凡组班邀角、穷苦艺人的生养死葬以及其他集体公益事项,都通过公会或由公会出面理办。会首一职推举由有声望的艺人担任。该组织从清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寇侵占京北,梨园会划归由⽇本人主持的新民会管辖。到了1949年,这就是个“问题”“文⾰”来了,非但旧事重提,且上升为“罪行”红⾊⾰命权政的人说,尚小云不是什么北平梨园公会会长,而是新民会的会长了。他是陕西大名人,凡是共中陕西省委导领人被斗,准拉上他去陪斗。有个名演员陪着,多好看呀。每次批斗,四个大汉揪住他的四肢,往大卡车上一甩。到了会场,用脚一踹,从车上踢下——国中政治权力的专横与恐怖,向来就是以群众暴政为基础。 常与尚小云一起接受批斗的,还有西安市戏曲学校的副校长、著名京剧演员徐碧云(男旦)。徐碧云的⾝体很虚弱,经不住四个大汉的脚踢。每逢这样的时刻,先上了车的尚小云都要回过⾝来,伸手拉他一把。红卫兵造反派看到了,立即大声呵斥。尚小云不管,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照样伸出手来。 尚小云一家人扫地出门,挤在一间小屋,每月三十六元生活费。三只碗、六 ![]() ![]() 元人散曲中有这样的一句:“问人间谁是英雄?”在国中,到底谁是英雄? 【可别吃得太撑啦!】(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在西安挨了斗,抄了家,他更是一心想回京北,却已是有家归不得。1974年,他来京北治眼疾。自己的房子被别人占着,他先住在亲戚(任志秋)家,但那里是江青的“样板团”宿舍,不许他住。幸亏有个已退职的吴素秋——这个曾与尚小云合作唱戏,也有点师生之谊的女演员,把他和夫人接到自己的家里吃住。艺人久历世故,多少带着一点势利,但他们又都能于⾐食劳碌之中,存留一份真情。 尚小云幼时认了个义⺟,是开民回饭馆“穆家寨”的东家。穆老太太拿手的是“炒疙瘩”这也是年轻的尚小云最爱吃的。这时,穆老太太早没了。可她的女儿恰恰是马连贵夫人(马连良之弟媳)。穆家女知道尚小云好这一口,就拉他到自己家吃原汁原味的“炒疙瘩”再添上几道菜,有民回的“炒掐菜”、“小锅烧牛⾁”、“炸卷果”、“素 ![]() 站在一旁的,还有特地来探望的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她笑着说:“留神点儿,可别吃得太撑啦!” 【蓦然一惊】 这时,陕西京剧院催他回去做“政治结论”尚小云当然也惦记着这件事,便风风火火地跑回去。到了剧团,两名工人宣传队的队员板着面孔向他宣布了结论:“敌我矛盾,按民人內部矛盾处理。”他一下子愣在哪儿,半天没动弹。 此后,尚小云常失神发愣。屋外推门进来一个人,也会使他蓦然一惊。 【人生最后一步】 1976年3月尚小云因胃疼住院,进去就抢救。4月19⽇去世。他的子女和一个跟他多年的秘书,护送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推车送出病房,送⼊太平间的一路,住院病人及其家属早已主动聚集在楼道两侧,他们为这个曾扬名四海的艺人送上一程。子女们决定要在西安殡仪馆向⽗亲遗体举行个仪式再火化,上边没批准。在他们向⽗亲遗体告别时,陕西省、西安市没有任何一级的导领人出席。 “独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万遭。”其实,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也无须难过。一切都来自国中特⾊。 【魂归故里】(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1980年,经官方批准:尚小云平反昭雪,魂归故里,骨灰移⼊八宝山⾰命公墓。陕西有关方面在悼词里给他做的结论是“政治尚属清⽩”“工作基本积极。”梅兰芳儿子梅绍武与儿媳屠珍,实在看不过去了,真是卡人卡到死。他们跟谁也没请示,当即修改了文字,把那些“尚属”、“基本”等字眼统统删去,并请周扬过目。在会场上,周扬说:“按修改稿宣读。” 梅氏夫妇还通过关系,在大堂摆上了邓小平和邓颖超送的花圈。顿时,尚小云追悼会的规格就提⾼了。这也属于国中特⾊。 【“八音盒”】 尚小云四十寿辰的时候,在北平沦陷的背景下,王瑶卿、王凤卿、余叔岩、时慧宝、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姜妙香、马连良等分作书画十二幀合为条屏作为祝寿。另有一位先生送了个进口“八音盒”要知道这玩意儿在那年月,可是个稀罕物件。 20世纪70年代,林彪的⽑家湾住所做了一次有限范围內的开放,展览其“叛 ![]() 真个是“桃花开了杏花开,旧人去了新人来。”与时俱进吧,我们需要知道和记住的是成龙、章子怡以及大红大紫却与艺术毫不相⼲的“超女” 20世纪80年代初,我曾看望过尚夫人(继室王蕊芳)。家中的简陋、简洁、简单,令人吃惊。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著名票友(非职业 ![]() 2004年,拙作《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在陆大、港香、湾台先后刊出后,尚小云的幼子尚长荣从海上打来电话。他说:“你写的不光是马先生(连良),你写的是他们那一代。其中也包括我的⽗亲。”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从七所宅院、万贯家财到三只碗、六 ![]() 2005年6——12月于京北守愚斋 附件:尚小云捐献名人字画、⽟器目录(六十六件) (宋)宣和画鹰图条幅 (宋)赵千里青山绿⽔图条幅 (元)唐棣飞琼图条幅 (明)冷谦人物图条幅 (明)金圣叹行书条幅(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明)海瑞草书条幅 (明)杨继盛行书条幅 (明)史可法行书条幅 (明)倪元璐行书条幅 (明)董其昌书法条幅 (明)张瑞图行书条幅 (明)唐寅荷花图条幅 (明)赵左雪景图条幅 (明)赵左设⾊山⽔图八开条屏 (明)周之冕八哥树林图条幅 (明)周之冕翎⽑花卉图条幅 (明)蓝瑛山⽔图条幅 (明)徐渭花卉二乔图条幅 (明)徐渭画鹅图条幅 (明)谢时臣山⽔图条幅(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明)八大山人草书条幅 (明)戚继光行书条幅 (明)陆治石壁图条幅 (明)刘珏山⽔图条幅 (明)陈星海秋林读书图条幅 (明)⻩钺岁朝清供图 (清)董诰灵岩山图条幅 (清)董诰灵岩山图条幅 (清)石涛山⽔图条幅 (清)石涛山⽔图册页十二条 (清)陈洪绶人物图条幅 (清)新罗山人花鸟图条幅 (清)张崟万松图条幅 (清)⾼其佩观瀑图条幅 (清)潘恭寿寒江独钓图条幅 (清)潘恭寿仿宋山⽔图条幅 (清)翁寿如雪景图条幅(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清)李永之金山寺景图条幅 (清)边寿民平安图条幅 (清)钱坫篆字条幅 (清)金农漆书对联 (清)邓石如隶书对联 (清)郑板桥隶书对联 (清)瑶华道人山⽔图册页十二开 (清)瑶华道人山⽔图册页大十二开 (清)顾见龙李笠蓊小像 (清)顾见龙圣贤册页十开 (清)吴履仕女小照 (清)李觯五松图 (清)金农达摩像图 (清)邓石如隶书条幅 (清)潘思牧烟雨图(版权属章诒和先生,草间人谨校) (清)李世着倬观瀑图 (清)沈铨桃花树林图条幅 (清)⻩慎树 ![]() (清)⻩慎太⽩饮酒图 (清)⻩慎梅花图条幅 (清)顾鹤庆蕉山秋霄图条幅 (清)方观承字册页八开 (清)宋葆淳鸳鸯图条幅 王梦⽩楼台图条幅 齐⽩石钟馗图 清御赐折扇两匣(每匣二件) 汉⽩⽟⽟圭一件 汉⽩⽟⽟璧一件 WwW.BbMxS.Cc |
上一章 伶人往事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章诒和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伶人往事》在线阅读,《伶人往事(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伶人往事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