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闲集》怎么写夜记之一及《三闲集》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三闲集 作者:鲁迅 | 书号:43284 时间:2017/11/5 字数:6972 |
上一章 怎么写(夜记之一) 下一章 ( → ) | |
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今年不大写东西,而写给《莽原》〔2〕的尤其少。我自己明⽩这原因。说起来是极可笑的,就因为它纸张好。有时有一点杂感,子细一看,觉得没有什么大意思,不要去填黑了那么洁⽩的纸张,便废然而止了。好的又没有。我的头里是如此地荒芜,浅陋,空虚。 可谈的问题自然多得很,自宇宙以至社会家国,⾼超的还有文明,文艺。古来许多人谈过了,将来要谈的人也将无穷无尽。但我都不会谈。记得还是去年躲在厦门岛上的时候,因为太讨人厌了,终于得到“敬鬼神而远之”式的待遇,被供在图书馆楼上的一间屋子里。⽩天还有馆员,钉书匠,阅书的生学,夜九时后,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洋楼里,除我以外,没有别人。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后窗外骨立的 ![]() 莫非这就是一点“世界苦恼”〔4〕么?我有时想。然而大约又不是的,这不过是淡淡的哀愁,中间还带些愉快。我想接近它,但我愈想,它却愈渺茫了,几乎就要发见仅只我独自倚着石栏,此外一无所有。必须待到我忘了努力,才又感到淡淡的哀愁。 那结果却大抵不很⾼明。腿上钢针似的一刺,我便不假思索地用手掌向痛处直拍下去,同时只知道蚊子在咬我。什么哀愁,什么夜⾊,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连靠过的石栏也不再放在心里。而且这还是现在的话,那时呢,回想起来,是连不将石栏放在心里的事也没有想到的。仍是不假思索地走进房里去,坐在一把唯一的半躺椅——躺不直的藤椅子——上,摩抚着蚊喙的伤,直到它由痛转庠,渐渐肿成一个小疙瘩。我也就从摩抚转成搔,掐,直到它由庠转痛,比较地能够打熬。 此后的结果就更不⾼明了,往往是坐在电灯下吃柚子。 虽然不过是蚊子的一叮,总是本⾝上的事来得切实。能不写自然更快活,倘非写不可,我想,也只能写一些这类小事情,而还万不能写得正如那一天所⾝受的显明深切。而况千叮万叮,而况一刀一 ![]() 尼采爱看⾎写的书〔5〕。但我想,⾎写的文章,怕未必有罢。文章总是墨写的,⾎写的倒不过是⾎迹。它比文章自然更惊心动魄,更直截分明,然而容易变⾊,容易消磨。这一点,就要任凭文学逞能,恰如冢中的⽩骨,往古来今,总要以它的永久来傲视少女颊上的轻红似的。 能不写自然更快活,倘非写不可,我想,就是随便写写罢,横竖也只能如此。这些都应该和时光一同消逝,假使会比⾎迹永远鲜活,也只⾜证明文人是侥幸者,是乖角儿。但真的⾎写的书,当然不在此例。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便觉得“写什么”倒也不成什么问题了。 “怎样写”的问题,我是一向未曾想到的。初知道世界上有着这么一个问题,还不过两星期之前。那时偶然上街,偶然走进丁卜书店去,偶然看见一叠《这样做》〔6〕,便买取了一本。这是一种期刊,封面上画着一个骑马的少年兵士。我一向有一种偏见,凡书面上画着这样的兵士和手捏铁锄的农工的刊物,是不大去涉略的,因为我总疑心它是宣传品。发抒自己的意见,结果弄成带些宣传气味了的伊孛生〔7〕等辈的作品,我看了倒并不发烦。但对于先有了“宣传”两个大字的题目,然后发出议论来的文艺作品,却总有些格格不⼊,那不能直呑下去的模样,就和雒诵〔8〕教训文学的时候相同。但这《这样做》却又有些特别,因为我还记得⽇报上曾经说过,是和我有关系的。也是凡事切己,则格外关心的一例罢,我便再不怕书面上的骑马的英雄,将它买来了。回来后一检查剪存的旧报,还在的,⽇子是三月七⽇,可惜没有注明报纸的名目,但不是《民国⽇报》,便是《国民新闻》〔9〕,因为我那时所看的只有这两种。下面抄一点报上的话:“自鲁迅先生南来后,一扫广州文学之寂寞,先后创办者有《做什么》,《这样做》两刊物。闻《这样做》为⾰命文学社定期出版物之一,內容注重⾰命文艺及本 ![]() 开首的两句话有些含混,说我都与闻其事的也可以,说因我“南来”了而别人创办的也通。但我是全不知情。当初将⽇报剪存,大概是想调查一下的,后来却又忘却,搁下了。现在还记得《做什么》〔10〕出版后,曾经送给我五本。我觉得这团体是共产青年主持的,因为其中有“坚如”“三石”等署名,该是毕磊〔11〕,通信处也是他。他还曾将十来本《少年先锋》〔12〕送给我,而这刊物里面则分明是共产青年所作的东西。果然,毕磊君大约确是共产 ![]() 《这样做》却在两星期以前才见面,已经出到七八期合册了。第六期没有,或者说被噤止,或者说未刊,莫衷一是,我便买了一本七八合册和第五期。看⽇报的记事便知道,这该是和《做什么》反对,或对立的。我拿回来,倒看上去,通讯栏里就这样说:“在一般CP〔13〕气焰盛张之时,…而你们一觉悟起来,马上退出CP,不只是光退出便了事,尤其值得CP气死的,就是破天荒的接二连三的退出共产 ![]() 这里又即刻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相反对的两种刊物,都因我“南来”而“先后创办”呢?这在我自己,是容易解答的:因为我新来而且灰⾊。但要讲起来,怕又有些话长,现在姑且保留,待有相当的机会时再说罢。 这回且说我看《这样做》。看过通讯,懒得倒翻上去了,于是看目录。忽而看见一个题目道:《郁达夫〔14〕先生休矣》,便又起了好奇心,立刻看文章。这还是切己的琐事总比世界的哀愁关心的老例,达夫先生是我所认识的,怎么要他“休矣”了呢?急于要知道。假使说的是张龙赵虎,或是我素昧平生的伟人,老实说罢,我决不会如此留心。 原来是达夫先生在《洪⽔》〔15〕上有一篇《在方向转换的途中》,说这一次的⾰命是阶级斗争的理论的实现,而记者则以为是民族⾰命的理论的实现。大约还有英雄主义不适宜于今⽇等类的话罢,所以便被认为“中伤”和“挑拨离间”非“休矣”不可了。 我在电灯下回想,达夫先生我见过好几面,谈过好几回,只觉他稳健和平,不至于得罪于人,更何况得罪于国。怎么一下子就这么流于“偏 ![]() 这期刊,听说在广西是被噤止的了,广东倒还有。我得到的是第三卷第二十九至三十二期。照例的坏脾气,从三十二期倒看上去,不久便翻到第一篇《⽇记文学》,也是达夫先生做的,于是便不再去寻《在方向转换的途中》,变成看谈文学了。我这种模模胡胡的看法,自己也明知道是不对的,但“怎么写”的问题,却就出在那里面。 作者的意思,大略是说凡文学家的作品,多少总带点自叙传的⾊彩的,若以第三人称来写出,则时常有误成第一人称的地方。而且叙述这第三人称的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过于详细时,读者会疑心这别人的心思,作者何以会晓得得这样精细?于是那一种幻灭之感,就使文学的实真 ![]() 这诚然也值得讨论的。但我想,体裁似乎不关重要。上文的第一缺点,是读者的耝心。但只要知道作品大抵是作者借别人以叙自己,或以自己推测别人的东西,便不至于感到幻灭,即使有时不合事实,然而还是实真。其实真,正与用第三人称时或误用第一人称时毫无不同。倘有读者只执滞于体裁,只求没有破绽,那就以看新闻记事为宜,对于文艺,活该幻灭。而其幻灭也不⾜惜,因为这不是真的幻灭,正如查不出大观园的遗迹,而不満于《红楼梦》〔16〕者相同。倘作者如此牺牲了抒写的自由,即使极小部分,也无异于削⾜适履的。 第二种缺陷,在国中也已经是颇古的问题。纪晓岚攻击蒲留仙的《聊斋志异》,〔17〕就在这一点。两人密语,决不肯怈,又不为第三人所闻,作者何从知之?所以他的《阅微草堂笔记》,竭力只写事状,而避去心思和密语。但有时又落了自设的陷阱,于是只得以《舂秋左氏传》的“浑良夫梦中之噪”来解嘲。〔18〕他的支绌的原因,是在要使读者信一切所写为事实,靠事实来取得实真 ![]() ![]() 一般的幻灭的悲哀,我以为不在假,而在以假为真。记得年幼时,很喜 ![]() 我宁看《红楼梦》,却不愿看新出的《林黛⽟⽇记》〔21〕,它一页能够使我不舒服小半天。《板桥家书》〔22〕我也不喜 ![]() ![]() 《越缦堂⽇记》〔23〕近来已极风行了,我看了却总觉得他每次要留给我一点很不舒服的东西。为什么呢?一是钞上谕。大概是受了何焯〔24〕的故事的影响的,他提防有一天要蒙“御览”二是许多墨涂。写了尚且涂去,该有许多不写的罢?三是早给人家看,钞,自以为一部著作了。我觉得从中看不见李慈铭的心,却时时看到一些做作,仿佛受了欺骗。翻翻一部小说,虽是很荒唐,浅陋,不合理,倒从来不起这样的感觉的。 听说后来胡适之先生也在做⽇记,并且给人传观了。照文学进化的理论讲起来,一定该好得多。我希望他提前陆续的印出。 但我想,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做作的写信和⽇记,恐怕也还不免有破绽,而一有破绽,便破灭到不可收拾了。与其防破绽,不如忘破绽。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京北《莽原》半月刊第十八、十九期合刊。 〔2〕《莽原》文艺刊物,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在京北创刊,初为周刊,附《京报》发行,鲁迅编辑。一九二六年一月改为半月刊,由未名社出版发行。同年八月鲁迅离开京北后,由韦素园编辑,出至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停刊。 〔3〕这几句是作者在《野草·题辞》中所说的话。〔4〕“世界苦恼”(Weltschmerz)原为奥地利诗人莱瑙(NALeMnau,1802—1850)的话,意思说人们生活在世上是苦恼的;后来有一些资产阶级文艺家引用它来解释文艺创作,认为创作起因于这种苦恼的感觉。 〔5〕尼采(FANietzschc,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庵韭和“超人哲学”的鼓吹者。他在《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与写》中说:“在一切著作中,吾所爱者,惟用⾎写之著作。”(据萧赣译文,商务印书馆出版) 〔6〕《这样做》旬刊,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七⽇在广州创刊,孔圣裔(共产 ![]() ![]() ![]() ![]() ![]() 〔10〕《做什么》周刊,国中共产 ![]() 〔11〕毕磊(1902—1927)笔名坚如、三石,湖南长沙人。当时为中山大学英文系生学,曾任共中广东区委生学运动委员会副记书,在广州“四·一五”反⾰命事件中被捕牺牲。〔12〕《少年先锋》旬刊,国中共产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员会机关刊物,一九二六年九月一⽇创刊;李伟森等先后主编,广州国光书店发行。 〔13〕CAPA英语munistParty的缩写,即共产 ![]() ![]() ![]() ![]() ![]() 〔15〕《洪⽔》创造社刊物,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创办于海上,初为周刊,仅出一期;一九二五年九月改出半月刊,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停刊。 〔16〕《红楼梦》长篇小说,清代曹雪芹著。通行本为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鹗续作。大观园是书中人物活动的场所。〔17〕纪晓岚(1724—1805)名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文学家。著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包括《滦 ![]() ![]() 〔19〕huazaa用拉丁字⺟拼写的象声词,译音似“哗嚓”形容撒钱的声音。 〔20〕苏木汁苏木是常绿小乔木,心材称“苏方”苏木汁即用“苏方”制成的红⾊溶 ![]() 〔21〕《林黛⽟⽇记》一部假托《红楼梦》中人物林黛⽟口吻的⽇记体小说,喻⾎轮作,內容庸俗拙劣,一九一八年海上广文书局出版。 〔22〕《板桥家书》清代郑燮作。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文学家、书画家。他的《家书》收书信十封。另有《道情》,收《老渔翁》等十首。 道情,原系道士唱的歌曲,后来演变为一种民间曲调。〔23〕《越缦堂⽇记》清代李慈铭著,一九二○年商务印书馆曾经影印出版。 〔24〕何焯(1661—1722)字屺瞻,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清代校勘家。康熙时官至编修,因事⼊狱,所蔵书籍(包括他自己的著作)都被没收。康熙帝对这些书曾亲作检查,因未发现罪证,准予免罪并发还蔵书。 Www.BbmxS.Cc |
上一章 三闲集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鲁迅最新创作的免费经典名著《三闲集》在线阅读,《三闲集(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三闲集的免费经典名著,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