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序跋集》《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1〕-1及《古籍序跋集》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古籍序跋集 作者:鲁迅 | 书号:43299 时间:2017/11/5 字数:24693 |
上一章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1〕-1 下一章 ( → ) | |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1〕 《古镜记》见《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改题《王度》,〔2〕注云:出《异闻集》〔3〕。《太平御览》(九百十二)引其程雄家婢一事〔4〕,作隋王度《古镜记》,盖缘所记皆隋时事而误。《文苑英华》(七百三十七)顾况《戴氏广异记》序〔5〕云“国朝燕公《梁四公记》,唐临《冥报记》,王度《古镜记》,孔慎言《神怪志》,赵自勘《定命录》,至如李庾成张孝举之徒,互相传说。”则度实已⼊唐,故当为人唐。惟《唐书》及《新唐书》皆无度名。其事迹之可藉本文考见者,如下: 大业七年五月,自御史罢归河东;六月,归长安。八年四月,在台;冬,兼著作郞,奉诏撰国史。九年秋,出兼芮城令;冬,以御史带芮城令,持节河北道,开仓赈给陕东。十年,弟勣自六丞弃官归,复出游。十三年六月,勣归长安。 由隋⼊唐者有王绩〔6〕,绛州龙门人,《新唐书》(一九六)《隐逸传》云:“大业中,举孝悌廉洁,…不乐在朝,求为合六丞。以嗜酒不任事,时天下亦 ![]() ‘罗网在天下,吾且安之!’乃还乡里。…初,兄凝为隋著作郞,撰《隋书》,未成,死。绩续余功,亦不能成。”则《新唐书》之绩及凝,即此文之勣及度,或度一名凝,或《唐书》字误,未能详也。《唐书》(一九二)亦有绩传,云:“贞观十八年卒。”时度已先殁,然不知在何年。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十四)类书类有《古镜记》一卷,云:“右未详撰人,纂古镜故事。”或即此。《御览》所引一节,文字小有不同。如“为下邽陈思恭义女”下有“思恭 ![]() 《补江总⽩猿传》〔7〕据明长洲《顾氏文房小说》〔8〕覆刊宋本录,校以《太平广记》四百四十四所引改正数字。《广记》题曰《欧 ![]() 此传在唐宋时盖颇流行,故史志屡尽著录: 《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补江总⽩猿传》一卷。 《郡斋读书志》史部传记类:《补江总⽩猿传》一卷。右不详何人撰。述梁大同末欧 ![]() ![]() 《直斋书录解题》子部小说家类:《补江总⽩猿传》一卷。无名氏。欧 ![]() 《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集补江总⽩猿传》一卷。 长孙无忌嘲欧 ![]() 盖询耸肩缩颈,状类猕猴。而老窃人妇生子,本旧来传说。 汉焦延寿《易林》(坤之剥)〔12〕已云:“南山大,盗我媚妾。” 晋似张华作《博物志》,说之甚详(见卷三《异兽》)〔13〕。人唐或妒询名重,遂牵合以成此传。其曰“补江总”者,谓总为欧 ![]() 《离魂记》〔14〕见《广记》三百五十八,原题《王宙》,注云出《离魂记》,即据以改题。“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句下,原有“事出陈玄髆《离魂记》云”九字,当是羡文,今删。玄髆,大历时人,余未知其审。 《枕中记》〔15〕今所传有两本,一在《广记》八十二,题作(吕翁》,注云出《异闻集》;一见于《文苑英华》八百三十三,篇名撰人名毕具。而《人唐说苍》竟改称李泌〔16〕作,莫喻其故也。沈既济,苏州吴人(《元和姓纂》云吴兴武康人),〔17〕经学该博,以杨炎〔18〕荐,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贞元时,炎得罪,既济亦贬处州司户参军。后⼊朝,位礼部员外郞,卒。 撰《建中实录》〔19〕十卷,人称其能。《新唐书》(百三十二)有传。既济为史家,笔殊简质,又多规诲,故当时虽薄传奇文者,仍极推许。如李肇,即拟以庄生寓言,与韩愈之《⽑颖传》并举(《国史补》下)〔20〕。《文苑英华》不收传奇文,而独录此篇及陈鸿《长恨传》〔21〕,殆亦以意主箴规,⾜为世戒矣。 在梦寐中忽历一世,亦本旧传。晋⼲宝《搜神记》〔22〕中即有相类之事。云“焦湖庙有一⽟枕,枕有小坼。时单⽗县人杨林为贾客,至庙祈求。庙巫谓曰:君 ![]() 《太平广记》所收人唐传奇文,多本《异闻集》。其书十卷,唐末屯田员外郞陈翰撰,见《新唐书》《艺文志》,今已不传。据《郡斋读书志》(十三)云“以传记所载唐朝奇怪事,类为一书”及见收于《广记》者察之,则为撰集前人旧文而成。然照以他书所引,乃同是一文,而字句又颇有违异。 或所据乃别本,或翰所改定,未能详也。此集之《枕中记》,即据《文苑英华》录,与《广记》之采自《异闻集》者多不同。尤甚者如首七句《广记》作“开元十九年,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邱舍中设榻,施担囊而坐。”“主人方蒸黍”作“主人蒸⻩粱为馔”后来凡言“⻩粱梦”者,皆本《广记》也。 此外尚多,今不悉举。 《任氏传》〔29〕见《广记》四百五十二,题曰《任氏》,不著所出,盖尝单行。“天宝九年”上原有“唐”字。案《广记》取前代书,凡年号上著国号者,大抵编录时所加,非本有,今删。他篇皆仿此。 右第一分 〔1〕本篇写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最初印⼊一九二八年二月海上北新书局出版的《唐宋传奇集》下册。 《唐宋传奇集》,鲁迅编选,共八卷,收唐、宋两代传奇小说四十五篇,书末为《稗边小缀》一卷。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九二八年二月由北新书局分上、下二册出版。一九三四年五月合为一册,由海上联华书局再版。后收⼊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第十卷。 〔2〕《古镜记》传奇篇名,隋末唐初王度作。记古镜的灵异故事。王度,唐代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原籍太原(今属山西)。 参看《国中小说史略》第八篇。 〔3〕《异闻集》传奇笔记集,十卷,唐代陈翰编。已佚。 〔4〕程雄家婢一事指《古镜记》所述程雄家婢女鹦鹉原系千岁老狐,被宝镜所照,现形而死等情节。 〔5〕《文苑英华》诗文总集,宋太宗时李昉等奉命编集,辑集梁末至唐代诗文,共一千卷。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中唐诗人。著有《华 ![]() 〔6〕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初唐诗人。隋末官秘书省正字,唐初待诏门下省,后弃官回乡。著有《东皋子集》。 〔7〕《补江总⽩猿传》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欧 ![]() ![]() ![]() 〔8〕《顾氏文房小说》顾氏,即顾元庆,明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室名“ ![]() 〔9〕欧 ![]() 〔10〕长孙无忌(?—659)字辅机,洛 ![]() ![]() ![]() ![]() ![]() 〔11〕刘餗字鼎卿,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玄宗时官集贤殿学士。著有《国朝传记》等书,皆佚。《隋唐嘉话》为后人所辑,共三卷,多记隋唐时人物故事。 〔12〕焦延寿字赣(一说名赣),梁(治今河南商丘)人,汉代易学家。昭帝时官小⻩令。《易林》,一说崔篆著,利用《易经》进行占卦,每卦的系词都用四言韵语写成。坤之剥,《易林》卷中一的卦名,系词全文为:“南山大,盗我媚妾。怯不敢逐,退然独宿。” 〔13〕张华(232—300)字茂先,范 ![]() 〔14〕《离魂记》传奇篇名,唐代陈玄髆作。写张倩娘热恋王宙,为⽗所阻,因而魂离躯体,与王结为夫妇的故事。 〔15〕《枕中记》传奇篇名,唐代沈既济作。写卢生于邯郸邸舍遇道士吕翁,吕授以瓷枕,鼾然⼊梦,及至醒来,邸舍主人蒸黍未 ![]() 〔16〕《人唐说荟》小说笔记丛书,旧有明代桃源居士辑本,凡一四四种;清代陈世熙(莲塘居士)又从《说郛》等书辑出二十种补⼊,合为一四六种,內多删节和谬误。坊刻本或改名《唐代丛书》。李泌(722—789),字长源,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官至宰相,封邺侯。 〔17〕沈既济(约750—约800)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唐代文学家。按吴兴,唐郡名,治今浙江湖州。武康,旧县名,今属浙江德清。 〔18〕杨炎(727—781)字公南,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人,唐德宗时官至尚书左仆 ![]() ![]() 建中(780—783),贞元(785—804),皆为唐德宗年号,〔19〕《建中实录》记载唐德宗建中年间大事的史书,十卷。止于建中二年(781)十二月沈既济罢史官时。 〔20〕李肇唐宪宗元和年间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他在所著《国史补》中说:“沈既济撰《枕中记》,庄生寓言之类。韩愈撰《⽑颖传》,其文尤⾼,不下史迁。二篇真良史才也。”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 ![]() 〔21〕陈鸿《长恨传》参看本篇第三分。 〔22〕⼲宝字令升,东晋新蔡(今属河南)人,官著作郞。《搜神记》,志怪小说集。原书已佚,今本为后人所辑,共二十卷。 〔23〕乐史(930—1007)宋代抚州宜⻩(今属江西)人。参看本篇第七分。 〔24〕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临川(今属江西)人,明代戏曲作家。官至吏部主事。著有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或《⽟茗堂四梦》;又有《⽟茗堂集》。《邯郸记》传奇,据《枕中记》改编,演吕洞宾度卢生出家故事,一卷。其中以《枕中记》的吕翁为吕洞宾。 〔25〕吕洞宾(798—?)名喦,相传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懿完时两举进士不第,后修道于终南山。宋元以来小说戏曲多写他的神异故事,俗传为“八仙”之一。 〔26〕吴曾字虎城,崇仁(今属江西)人,南宋⾼宗时官工部郞中,出知严州。《能改斋漫录》,笔记集,原本二十卷,已佚。今本为明代人所辑,共十八卷。卷十八有考辨《枕中记》中吕翁非吕洞宾的一段文字:“盖洞宾尝自序以为吕渭之孙,渭仕德宗朝,今云开元中; 则吕翁非洞宾,无可疑者。而或者又以为开元想是开成字,亦非也。开成虽文宗时,然洞宾度此时未可称翁。…《雅言系述》有《吕洞宾传》,云:‘关右人,咸通初举进士不第,值巢贼为梗,携家隐居终南,学老子法’云。以此知洞宾乃唐末人。”开元(712—741),唐玄宗年号;开成(836—840),唐文宗年号。 〔27〕赵与旹(1172—1228)字行之;宋朝宗室。《宾退录》,笔记集,共十卷。书中复述吴曾的观点,并提出为何传说中神仙多为吕氏的疑问。 〔28〕《少室山房笔丛》笔记集,正集三十二卷,续集十六卷,共四十八卷。《⽟壶遐览》是《笔丛》的一种,在该书卷四十二至四十五,多记有关神仙、道术、方士等传说。其中引述吴曾、赵与旹对于吕洞宾的考辨,补列传说中的吕姓神仙多人,并论证吕洞宾当为五代时人。 〔29〕《任氏传》传奇篇名,沈既济作。写狐精任氏与青年郑六爱恋“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的故事。 李吉甫《编次郑钦说辨大同古铭论》〔1〕,清赵钺及劳格撰之《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三)云,见于《文苑英华》〔2〕。先未写出,适又无《文苑英华》可借,因据《广记》三百九十一录其文,本题《郑钦说》,则复依赵钺劳格说改也。文亦原非传奇,而《广记》注云出《异闻记》〔3〕,盖其事奥异,唐宋人固已以小说视之,因编于集。李吉甫字弘宪,赵人,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累仕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元和二年,以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旋复⼊相。九年十月,暴疾卒,年五十七。赠司空,諡忠懿。两《唐书》(旧一四八新一四六)皆有传。郑钦说则《新唐书》(二百)附见《儒学》《赵冬曦传》中。云开元初繇新津丞请试五经擢第,授巩县尉,集贤院校理,右补阙,內供奉。雅为李林甫〔4〕所恶。 韦坚〔5〕死,钦说时位殿中待御史,尝为坚判官,贬夜郞尉,卒。 《柳氏传》〔6〕出《广记》四百八十五,题下注云许尧佐撰。 《新唐书》(二百)《儒学》《许康佐传》云:“贞元中,举进士宏辞,连中之。…其诸弟皆擢进士第,而尧佐最先;又举宏辞,为太子校书郞。八年,康佐继之。尧佐位谏议大夫。” 柳氏事亦见于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7〕,自云开成中在梧州闻之大梁夙将赵唯,乃其目击。所记与尧佐传并同,盖事实也。而述翃〔8〕复得柳氏后事较详审,录之: 后罢府闲居,将十年。李相勉镇夷门,又署为幕吏。时韩已迟暮,同列皆新进后生,不能知韩。举目为“恶诗”韩邑邑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韦巡官者,亦知名士,与韩独善。一⽇,夜将半,韦叩门急。韩出见之,贺曰:“员外除驾部郞中,知制诰。”韩大愕然曰:“必无此事,定误矣。”韦就座曰: “留邸状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御笔不点出。又请之,且求圣旨所与。德宗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笔复批曰:‘舂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暮汉宮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又批曰:‘与此韩尗。’”韦又贺曰:“此非员外诗耶?”韩曰:“是也。 是知不误矣。”质明,而李与僚属皆至。时建中初也。 后来取其事以作剧曲者,明有吴长孺《练囊记》〔9〕,清有张国寿《章台柳》〔10〕。 《柳毅传》〔11〕见《广记》四百十九卷,注云出《异闻集》。 原题无传字,今增。据本文,知为陇西李朝威作,然作者之生平不可考。柳毅事则颇为后人采用,金人已摭以作杂剧(语见董解元《弦索西厢》〔12〕);元尚仲贤有《柳毅传书》,翻案而为《张生煮海》〔13〕;李好古亦有《张生煮海》〔14〕;明⻩说仲有《龙箫记》〔15〕。用于诗篇,亦复时有。而胡应麟深恶之,曾云:“人唐小说如柳毅传书洞庭事,极鄙诞不 ![]() 《李章武传》〔16〕出《广记》卷三百四十。原题无传字,篇末注云出李景亮为作传,今据以加。景亮,贞元十年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擢第,见《唐会要》〔17〕,余未详。 《霍小⽟传》〔18〕出《广记》四百八十七,题下注云蒋防撰。 防字子微(《全唐文〔19〕作微),义兴人,澄之后〔20〕。年十八,⽗诫令作《秋河赋》〔21〕,援笔即成。于简遂 ![]() 李肇(《国史补》中)云:“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传谓小⽟死后,李益乃大猜忌,则或出于附会,以成异闻者也。 明汤海若尝取其事作《紫萧记》〔29〕。 右第二分 〔1〕李吉甫(758—814)唐代赵(今河北赵县)人。《编次郑钦说辨大同古铭论》,写郑钦说为任昇之辨释其先祖所得大同古铭事。 郑钦说,荥 ![]() 〔2〕赵钺(1778—1849)字雩门,清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泰州知州。著《唐郞官石柱题名考》、《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因年老未成,委托劳格续完。劳格(1820—1864),字保文,号季言,清代仁和人。《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三卷, ![]() 李吉甫有《编次郑钦说辨大同古铭论》文,称钦说自右补阙历殿中侍御史,为时宰李林甫所恶,斥摈于外。(《文苑英华》)”按今本《文苑英华》未见收有《编次郑钦说辨大同古铭论》。 〔3〕《异闻记》疑即陈翰《异闻集》。 〔4〕李林甫(?—752)唐朝宗室。玄宗时任宰相,人称其“口有藌,腹有剑” 〔5〕韦坚(?—746)字子全,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玄宗时官陕郡太守、⽔陆转运使。天宝五年(746),李林甫诬其谋立太子,流放岭南,被杀。 〔6〕《柳氏传》传奇篇名,又作《章台柳》。写诗人韩翊 ![]() 〔7〕孟棨一作孟启,字初中,唐末人,官至司勋郞中。《本事诗》,一卷,分《情感》第七类,记述有关人唐诗歌的本事。 〔8〕翃斡翃,字君平,南 ![]() 〔9〕吴长孺名大震,别署市隐生,明代休宁(今属安徽)人。 《练囊记》,传奇剧本,吴长孺、张仲豫合著,演《柳氏传》故事。未见传本。 〔10〕清有张国寿《章台柳》“清”当为“明”张国寿,当为张国筹,明代章邱(今属山东)人,穆宗时官行唐知县。所著《章台柳》杂剧,演《柳氏传》故事。未见传本。 〔11〕《柳毅传》传奇篇名,写书生柳毅为洞庭龙女传书,使她得以摆脫丈夫 ![]() 〔12〕董解元金代戏曲作家,名字、生平不详。(解元为当时对读书人的敬称。)《弦索西厢》,八卷,以诸宮调合成套数的形式说唱《莺莺传》故事,改悲剧结局为团圆。卷一《桮枝令》中有“也不是双渐豫章城,也不是柳毅传书”等语。 〔13〕尚仲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元代戏曲作家,曾任江浙行省员官。所著杂剧《柳毅传书》,一卷;《张生煮海》,已佚,但情节当与下文述及的李好古本相同,所以称其为《柳毅传》的“翻案” 〔14〕李好古保定(今属河北)人,元代戏曲作家。所著《张生煮海》为杂剧剧本,一卷,写东海龙王之女与书生张羽相爱,张得仙女相助,煮沸海⽔,迫使龙王允婚的故事。其情节与《柳毅传》中龙王主动以女许配柳毅相反。 〔15〕⻩说仲有《龙箫记》“箫”当为“绡”⻩说仲,名维辑(一作维楫),明代天台(今属浙江)人。所著传奇剧本《龙绡记》,亦演柳毅传书故事。未见传本。 〔16〕《李章武传》传奇篇名,写李章武与王氏妇相恋,妇死后魂魄仍来与其私会的故事。 〔17〕《唐会要》史书,一百卷,宋代王溥著。记述唐代制度沿⾰,保存正史不载的资料颇多。关于李景亮的史料见该书卷七十六,〔18〕《霍小正传》传奇篇名。写进士李益遗弃情人霍小⽟,后受到霍的冤魂报复,终生疑妬其 ![]() 〔19〕《全唐文》唐代散文总集,一千卷,清嘉庆时董诰等编。 收录唐、五代作者三千余人的文章,附有作者小传。 〔20〕蒋澄字少明,汉代人,官至刺史。义兴,即今江苏宜兴。 〔21〕《秋河赋》《文苑英华》、《全唐文》皆未收此赋。《古今万姓统谱》引有两句:“连云梯以迥立,跨星桥而径渡。” 〔22〕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穆宗长庆三年(823),由御史中丞贬为户部侍郞,次年又贬端州司马。武宗时官至宰相。著有《追昔游集》。 〔23〕《鞲上鹰》诗全诗未见,《古今万姓统谱》引有两句: “几 ![]() 〔24〕凌迪知字穉哲,号绎泉,明代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宗时官至兵部员外郞。《古今万姓统语》,姓氏谱录,一四六卷,依姓氏分韵编次,记载各姓著名人物的籍贯、事迹。 〔25〕李益(748—约827)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中唐诗人,有《李益集》。《新唐书》本传称其“少痴而忌克,防闲 ![]() 〔26〕《二酉堂丛书》所收李益集,题作《李尚书诗集》,一卷,附《李氏事迹》一卷。 〔27〕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 ![]() “蒋防作《霍小⽟传》,书大历中李益事,…老杜有《少年行》二首,一云:‘巢燕引雏穉去尽,江花结子已无多,⻩衫少年宜来数,不见堂前东逝波。’考作诗时大历间,甫政在蜀,是时想有好事者传去,作此诗尔。” 〔28〕书夏卿(743—806)唐德宗贞元年间官至吏部侍郞、太子少保。《霍小⽟传》中述及他对于李益遗弃小⽟的行为有所规劝。 〔29〕汤海若即汤显祖。《紫萧记》为其早期所著传奇剧本,写《霍小⽟传》故事,成四十三出,未完。按汤后又写传奇《紫钗记》,全本二卷,办演霍小⽟故事,除结局改为团圆外,基本情节与原传相同。 李公佐所作小说,今有四篇在《太平广记》中,其影响于后来者甚钜,而作者之生平顾不易详。从文中所自述,得以考见者如次: 贞元十三年,泛潇湘苍梧。(《古岳渎经》)十八年秋,自吴之洛,暂泊淮浦。(《南柯太守传》)元和六年五月,以江淮从事受使至京,回次汉南。(《冯媪传》)八年舂,罢江西从事,扁舟东下,淹泊建业。(《谢小娥传》)冬,在常州。 (《经》)九年舂,访古东吴,泛洞庭,登包山。 (《经》)十三年夏月,始归长安,经泗滨。(《谢传》) 《全唐诗》末卷有李公佐仆诗〔1〕。其本事略谓公佐举进士后,为钟陵从事。有仆夫执役勤瘁,迨三十年。一旦,留诗一章,距跃凌空而去。诗有“颛蒙事可亲”之语,注云:“公佐字颛蒙”疑即此公佐也。然未知《全唐诗》采自何书,度必出人唐杂说,而寻检未获。《唐书》(七十)《宗室世系表》有千牛备⾝公佐,为河东节度使说〔2〕子,灵盐朔方节度使公度弟,则别一人也。《唐书》《宣宗纪》载有李公佐,会昌初,为杨府录事,大中二年,坐累削两任官,却似颛蒙。然则此李公佐盖生于代宗时,至宣宗初犹在,年几八十矣。〔3〕惟所见仅孤证单文,亦未可遽定。 《古岳渎经》出《广记》四百六十七,题为《李汤》〔4〕,注云出《戎幕闲谈》,《戎幕闲谈》乃韦绚〔5〕作,而此篇是公佐之笔甚明。元陶宗仪《辍耕录》〔6〕(二十九)云:“东坡《濠州涂山》诗‘川锁支祁⽔尚浑’注,‘程演曰:《异闻集》载《古岳渎经》:禹治⽔,至桐柏山,获淮涡⽔神,名曰巫支祁。’”其出处及篇名皆具,今即据以改题,且正《广记》所注之误。 《经》盖公佐拟作,而当时已被其淆惑。李肇《国史补》(上)即云:“楚州有渔人,忽于淮中钓得古铁锁,挽之不绝。 以告官。刺史李汤大集人力,引之。锁穷,有青猕猴跃出⽔,复没而逝。后有验《山海经》云,⽔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祁。”验今本《山海经》〔7〕无此语,亦不似逸文。肇殆为公佐此作所误,又误记书名耳。且亦非公佐据《山海经》逸文,以造《岳渎经》也。至明,遂有人径收之《古逸书》〔8〕中。胡应麟(《笔丛》三十二)亦有说,以为“盖即六朝人踵《山海经》体而赝作者。或人唐滑稽玩世之文,命名《岳渎》可见。以其说颇诡异,故后世或喜道之。宋太史景濂亦稍隐括集中,总之以文为戏耳。罗泌《路史》辩有无支祁;世又讹禹事为泗州大圣,皆可笑。”所引文亦与《广记》殊有异同:禹理⽔作禹治淮⽔;走雷作迅雷;石号作⽔号;五伯作土伯;搜命作授命;千作等山;⽩首作⽩面;奔轻二字无;闻字无;章律作童律,下重有童律二字;鸟木由作乌木由,下亦重有三字;庚辰下亦重有庚辰字;桓下有胡字;聚作丛;以数千载作以千数;大索作大械;末四字无。颇较顺利可诵识。然未审元瑞所据者为善本,抑但以意更定也,故不据改。 朱熹《楚辞辩证》〔9〕(下)云:“《天问》,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特战国时俚俗相传之语,如今世俗僧伽降无之祁,许逊斩蛟蜃精之类。本无依据,而好事者遂假托撰造以实之。” 是宋时先讹禹为僧伽〔10〕王象之《舆地纪胜》(四十四淮南东路盱眙军)云: 〔11〕云:“⽔⺟洞在⻳山寺,俗传泗州僧伽降⽔⺟于此。”则复讹巫支祁为⽔⺟。褚人获《坚瓠续集》〔12〕(二)云: “《⽔经》载禹治⽔至淮,淮神出见。形一猕猴,爪地成⽔。 禹命庚辰执之。遂锁于⻳山之下,淮⽔乃平。至明,⾼皇帝过⻳山,令力士起而视之。因拽铁索盈两舟,而千人拨之起。 仅一老猿,⽑长盖体,大吼一声,突⼊⽔底。⾼皇帝急令羊豕祭之,亦无他患。”是又讹此文为《⽔经》,且坚嫁李汤事于明太祖〔13〕矣。 《南柯太守传》〔14〕出《广记》四百七十五,题《淳于棼》,注云出《异闻录》。《传》是贞元十八年作,李肇为之赞,即缀篇末。而元和中肇作《国史补》,乃云“近代有造谤而著者,《 ![]() 《庐江冯媪传》出《广记》三百四十三,注云出《异闻传》〔17〕。事极简略,与公佐他文不类。然以其可考见作者踪迹,聊复存之。《广记》旧题无传字,今加。 《谢小娥传》〔18〕出《广记》四百九十一,题李公佐撰。不著所从出,或尝单行欤,然史志皆不载。唐李復言作《续玄怪录》,亦详载此事〔19〕,盖当时已为人所 ![]() 贞元十一年,太原⽩行简作《李娃传》〔24〕,亦应李公佐之命也。是公佐不特自制传奇,且亦促侪辈作之矣。《传》今在《广记》卷四百八十四,注云出《异闻集》。元石君宝作《李亚仙花酒曲江池》〔25〕,明薛近兖作《绣襦记》〔26〕,皆本此。胡应麟(《笔丛》四十一)论之曰:“娃晚收李子〔27〕,仅⾜赎其弃背之罪,传者亟称其贤,大可哂也。”以《舂秋》决传奇狱,失之。行简字知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字退之),居易〔28〕弟也。贞元末,登进士第。元和十五年,授左拾遗,累迁司门员外郞主客郞中。宝历二年冬,病卒。两《唐书》皆附见《居易传》(旧一六六新一一九)。有集二十卷,今不存。 传奇则尚有《三梦记》〔29〕一篇,见原本《说郛》卷四。其刘幽求一事〔30〕尤广传,胡应麟(《笔丛》三十六)又云:“《太平广记》梦类数事皆类此。此盖实录,余悉祖此假托也。”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之《凤 ![]() 《说郛》于《三梦记》后,尚缀《纪梦》一篇,亦称行简作。而所记年月为会昌二年六月,时行简卒已十七年矣。疑伪造,或题名误也。附存以备检: 行简云:长安西市帛肆有贩粥求利而为之平者,姓张,不得名。家富于财,居光德里。其女,国⾊也。尝因昼寝,梦至一处,朱门大户,棨节森然。由门而⼊,望其中堂,若设燕张乐之为,左右廊皆施帏幄。有紫⾐吏引张氏于西廊幕次,见少女如张等辈十许人,花容绰约,花钿照耀。既至,吏促张妆饰,诸女迭助之理泽傅粉。有顷,自外传呼“侍郞来!”自隙间窥之,见一紫绶大官。张氏之兄尝为其小吏,识之,乃言曰:“吏部沈公也。”俄又呼曰: “尚书来!”又有识者,并帅王公也。逡巡复连呼曰: “某来!”“某来!”皆郞官以上,六七箇坐厅前。紫⾐吏曰:“可出矣。”群女旋进,金石丝竹铿鍧,震响中署。酒酣,并州见张氏而视之,尤属意。谓之曰:“汝习何艺能?”对曰:“未尝学声音。”使与之琴,辞不能。曰:“第 ![]() “恐汝或遗。”乃令口受诗:“鬟梳闹扫学宮妆,立独闲庭纳夜凉。手把⽟簪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张曰:“且归辞⽗⺟,异⽇复来。”忽惊啼,寤,手扪⾐带,谓⺟曰:“尚书诗遗矣!”索笔录之。问其故,泣对以所梦,且曰:“殆将死乎?”⺟怒曰:“汝作魇耳。何以为辞?乃出不祥言如是。”因卧病累⽇。 外亲有持酒肴者,又有将食味者。女曰:“且须膏沐澡渝。”⺟听,良久, ![]() 二十年前,读书人家之稍豁达者,偶亦教稚子诵⽩居易《长恨歌》。陈鸿所作传因连类而显,忆《唐诗三百首》中似即有之。 〔32〕而鸿之事迹颇晦,惟《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有陈鸿《开元升平源》〔33〕一卷,注云:“字大亮,贞元主客郞中。”又《唐文粹》〔34〕(九十五)有陈鸿《大统纪序》云:“少学乎史氏,志在编年。贞元丁(案当作乙)酉岁,登太常第,始闲居遂志,迺修《大统纪》三十卷。…七年,书始成,故绝笔于元和六年辛卯。”《文苑英华》(三九二)有元稹撰《授丘纾陈鸿员外郞制》〔35〕,云:“朝议郞行太常博士上柱国陈鸿,坚于讨论,可以事举,可虞部员外郞。”可略知其仕历。《长恨传》则有三本。一见于《文苑英华》七百九十四;明人又附刊一篇于后,云出《丽情集》及《京本大曲》,文句甚异,疑经张君房〔36〕辈增改以便观览,不⾜据。一在《广记》四百八十六卷中,明人掇以实丛刊者皆此本,最为广传。而与《文苑》本亦颇有异同,尤甚者如“其年复四月”至篇末一百七十二字,《广记》止作“至宪宗元和元年,盩厔⽩居易为歌以言其事。并前秀才陈鸿〔37〕作传,冠于歌之前,目为《长恨歌传》”而已。自称前秀才陈鸿,为《文苑》本所无,后人亦决难臆造,岂当时固有详略两本欤,所未详也。今以《文苑英华》较不易见,故据以⼊录。然无诗,则以载于《⽩氏长庆集》者⾜之。 《五⾊线》〔38〕(下)引陈鸿《长恨传》云:“贵妃赐浴华清池,清澜三尺,中洗明⽟,既出⽔,力微不胜罗绮。”今三本中均无第二三语〔39〕。惟《青琐⾼议》(七)中《赵飞燕别传》〔40〕有云:“兰汤滟滟,昭仪坐其中,若三尺寒泉浸明⽟。”宋秦醇之所作也。盖引者偶误,非此传逸文。 本此传以作传奇者,有清洪昉思之《长生殿》〔41〕,今尚广行。蜗寄居士有杂剧曰《长生殿补阙》〔42〕,未见。 《东城老⽗传》〔43〕出《广记》四百八十五。《宋史》《艺文志》史部传记类著录陈鸿《东城老⽗传》一卷,则曾单行。传末贾昌述开元理 ![]() ![]() ![]() 《资治通鉴考异》〔45〕卷十二所引有《升平源》,云世以为吴兢〔46〕所撰,记姚元崇〔47〕藉 ![]() 司马光〔48〕驳之曰:“果如所言,则元崇进不以正。又当时天下之事,止此十条,须因事启沃,岂一旦可邀。似好事者为之,依托兢名,难以尽信。”案兢,汴州浚仪人,少励志,贯知经史。魏元忠〔49〕荐其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私撰《唐书》《唐舂秋》〔50〕,叙事简核,人以董狐目之。有传在《唐书》(旧一百二新一三二)。《开元升平源》,《唐志》本云陈鸿作,《宋史》《艺文志》史部故事类始著吴兢《贞观政要》〔51〕十卷,又《开元升平源》一卷。疑此书本不著撰人名氏,陈鸿吴兢,并后来所题。二人于史皆有名, ![]() 右第三分 〔1〕《全唐诗》唐代诗歌总集,九百卷,清康熙时彭定求等奉诏编辑,收唐、五代作者二千二百余人的诗歌。李公佐仆诗,见该书卷八六二。按此诗原出五代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卷三。 〔2〕说李说(740—800),字岩甫,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唐德宗时官至河东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其次子公度,宣宗大中六年(852)任义武节度使;懿宗咸通(860—873)初年调任灵盐朔方节度使。 〔3〕关于杨府录事李公佐,《旧唐书·宣宗纪》:大中二年(848)审判武宗会昌四年(844)李绅诬奏江都县尉吴湘赃罪一案,关连人中有“前杨府录事参军李公佐”宣宗敕:“李公佐卑吏守官,制不由己,…削两任官。”按此时距《古岳渎经》中李公佐自称泛于苍梧的贞元十三年(797)已五十二年。 〔4〕《古岳渎经》传奇篇名,唐代李公佐作。作者自述元和九年在洞庭包山石⽳中得《岳渎经》第八卷,內载夏禹擒获⽔神无支祁,把它锁在淮 ![]() 〔5〕《戎幕闲谈》笔记集,一卷,唐代韦绚著。记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时所述古今异闻。韦绚,字文明,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懿宗咸通年间官至义武军节度使。 〔6〕陶宗仪参看本卷第17页注〔6〕。《辍耕录》,笔记集,三十卷。杂记元代文献掌故,兼及史地文艺。此书所引“东坡《濠州涂山》诗”即宋代苏轼《濠州七绝·涂山》“川锁支祁⽔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樵苏已⼊⻩能庙,乌鹊犹朝禹会村。”濠州,州治在今安徽凤 ![]() 〔7〕《山海经》十八卷,作者不详,晋代郭璞注。主要记述各地山川、异物的传说,保存了许多古代神话。 〔8〕《古逸书》明代潘基庆编《古逸书》三十卷,选录自秦至宋的文章,其中未收《古岳渎经》。 〔9〕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今属江西)人,宋代理学家。著有《四书集注》、《楚辞集注》等。《楚辞辩证》为《楚辞集注》附录,二卷。 〔10〕僧伽(628—710)唐代西域僧人,⾼宗龙朔至中宗景龙年间,居楚州(今江苏淮安)龙兴寺。生前即多神异传闻,后人遂以禹降无支祁故事附会于其名下,流传过程中又将无支祁讹传为⽔⺟。 按上文所引胡应麟语中的“泗州大圣”当亦指僧伽,元代⾼文秀著有杂剧《泗州大圣锁⽔⺟》,明代须子寿著有杂剧《泗州大圣渰⽔⺟》,今皆不传。 〔11〕王象之南宋金华(今属浙江)人。《舆地纪胜》,地理总志,二百卷。记载当时各行政区域沿⾰及风俗、人物、名胜等。淮南东路,宋行政区域名,治所在今扬州,辖今淮河流域东部地区。盱眙军,治所在今江苏盱眙。按《舆地纪胜》卷四十四所载盱眙军有关无支祁传说的古迹共四处:圣⺟洞(即⽔⺟洞)、圣⺟井、⻳山、百牛潭。 前二处实为一处,与僧伽降⽔⺟故事有关;后两处则与李汤获无支祁故事有关。 〔12〕褚人获字石农,清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坚瓠集》、《隋唐演义》等。《坚瓠续集》,笔记集,四卷。 〔13〕明太祖即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的建立者,一三六八年至一三九八年在位。即《坚瓠续集》文中的“⾼皇帝” 〔14〕《南柯太守传》传奇篇名,唐代李公佐作。写淳于棼梦中被槐安国王招为驸马,出任南柯太守,亨尽荣华,梦醒方知槐安国是古槐树上的蚂蚁⽳。 〔15〕《广陵行录》按《舆地纪胜》引作《广陵志》。 〔16〕《南柯记》明代汤显祖据《南柯太守传》改编的传奇剧本,二卷。末尾添加了淳于棼梦觉后建道场普度大槐,自己也立地成佛的情节。 〔17〕《庐江冯媪传》传奇篇名,写庐江冯媪夜间投宿,遇桐城县丞董江亡 ![]() 〔18〕《谢小娥传》传奇篇名,写谢小娥⽗亲、丈夫遇盗被杀,小娥为其报仇的故事。 〔19〕《续玄怪录》亦详载此事《太平广记》卷一二八有辑自《续玄怪录》的《尼妙寂》一篇,故事与《谢小娥传》相同,但称女主人公为“叶氏”女,出家后道号“妙寂”末云:“…公佐大异之,遂为作传。太和庚戌岁,陇西李复言游巴南,与进士沈田会于蓬州,田因话奇事,持以相示,一览而复之。录怪之⽇,遂纂于此焉。”李复言,唐代陇西(今甘肃东南)人,玄宗时官彭城令。所著《续玄怪录》,宋代改题《续幽怪录》,笔记小说集,原本已佚。今有后人辑本四卷,內无《尼妙寂》篇。 〔20〕临江军治所在今江西清江。 〔21〕霸滩《舆地纪胜》作萧滩,在今江西清江萧⽔河边。 〔22〕李邈字彦思,北宋末清江(今属江西)人。知真定府,金兵进犯,守四旬,城破被害。傅雱,北宋末浦江(今属浙江)人,南宋⾼宗初年曾出使金国。 〔23〕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代作家,崇祯时官徐州通判。著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初、二刻各四十卷,初刻卷十九有《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一篇。 〔24〕⽩行简(776—826)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唐代文学家。有《⽩行简集》,已佚。《李娃传》,传奇篇名,写荥 ![]() ![]() 〔25〕石君宝平 ![]() ![]() 〔26〕薛近兖明代戏曲传奇作家,万历年间人。《绣襦记》,传奇剧本,二卷,情节较《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有所发展。清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四以为薛近兖作(又有正德间徐霖、嘉靖间郑若庸作二说)。 〔27〕李子当系“郑生”之误。 〔28〕居易⽩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诗人。官至刑部尚书。有《⽩氏长庆集》。 〔29〕《三梦记》传奇篇名,⽩行简作。写异地同梦或所梦与实事相符的三个故事。 〔30〕刘幽求一事刘幽求(655—715),唐代冀州武強(今属河北)人,官至尚书左丞相。“一事”《三梦记》中故事之一,写刘幽求所见的事与其 ![]() 〔3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著有《聊斋志异》。 《凤 ![]() ![]() ![]() ![]() 〔32〕《长恨歌》长篇叙事诗,⽩居易作,写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环的爱情故事。陈鸿所作传,即《长恨传》,又作《长恨歌传》。《唐诗三百首》,唐诗选集,清代蘅退居士(孙洙)编。通行版本于《长恨歌》后附有《长恨歌传》。 〔33〕《开元升平源》即《升平源》,传奇篇名,写姚元崇于唐玄宗行猎之时进谏十策的故事。 〔34〕《唐文粹》唐代诗文选集,一百卷,北宋姚铉编。 〔35〕元稹撰《授丘纾陈鸿员外郞制》元稹为皇帝所起草的诏令。元稹(779—831),字微之,洛 ![]() 〔36〕《丽情集》笔记集,宋代张君房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二十卷。原书已佚。《京本大曲》,大曲集,现无完整传本。大曲,宋代的一种歌舞戏。张君房,宋代安陆(今属湖北)人。真宗时进士,官至度支员外郞、集贤校理。 〔37〕秀才唐初科举有秀才科,品第⾼于进士科,⾼宗永徽二年(651)停止举行。陈鸿于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及第,这里用“秀才”指称进士。 〔38〕《五⾊线》笔记集,作者不详,当为宋人所辑。明代《津逮秘书》本二卷。內容杂引汉魏晋唐文集和小说中的琐闻奇事等。 〔39〕三本中均无第二三语按明刻《文苑英华》本所附出于《丽情集》及《京本大曲》的《长恨传》中,有“诏浴华清池,清澜三尺,中洗明⽟,莲开⽔上,鸾舞鉴中。既出⽔,娇多力微,不胜罗绮”等句,其第二三语为《广记》本及《文苑》本所无,而与《五⾊线》所引相同。 〔40〕《青琐⾼议》传奇、笔记集,前、后集各十卷,别集七卷,北宋刘斧编著。《赵飞燕别传》,参看本卷第137页注〔8〕。 〔41〕洪昉思(1645—1704)名昇,字桮思,号稗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戏曲作家。《长生殿》,传奇剧本,演《长恨传》故事,二卷。 〔42〕蜗寄居士即唐英(1682—约1755),字隽公,号蜗寄居士,奉天(今辽宁沈 ![]() 〔43〕《东城老⽗传》传奇篇名,《宋史·艺文志》作《东城⽗老传》,题陈鸿作。写东城老⽗贾昌,少时以善斗 ![]() ![]() 〔44〕“生儿不用识文字”四句,又见《全唐诗》卷八七八,题为《神 ![]() 〔45〕《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北宋司马光著。书中考列与《资治通鉴》所载史实有关的不同资料,说明其取舍的原因。 〔46〕吴兢(约670—749)字西济,唐代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官至起居郞。著有《贞观政要》等。 〔47〕姚元崇(650—721)字元之,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等朝宰相。 〔48〕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史学家。官至尚书左仆 ![]() 〔49〕魏元忠(?—707)本名真宰,唐代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官至中书令、尚书右仆 ![]() 〔50〕私撰《唐书》《唐舂秋》《新唐书·吴兢传》:“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舂秋》,未就。”后奉诏赴馆撰录。“兢叙事简核,号良史。…世谓今董狐云。”董狐,舂秋时晋国史官。晋灵公被晋卿赵盾的族人赵穿所杀,他直书“赵盾弑其君”被称为“良史” 〔51〕《贞观政要》史书,十卷。分类辑录唐太宗与大臣的问答,大臣的诤谏、奏疏及贞观年间的政治设施。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內人,以校书郞累仕至中书舍人,承旨学士。由工部侍郞⼊相,旋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兼浙东观察使。太和初,⼊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五年七月,卒于镇,年五十三。两《唐书》(旧一六六新一七四)皆有传。于文章亦负重名,自少与⽩居易唱和。当时言诗者称“元⽩”号为“元和体”〔1〕。有《元氏长庆集》一百卷,《小集》十卷,今惟《长庆集》六十卷存。《莺莺传》〔2〕见《广记》四百八十八。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当时已有杨巨源李绅辈作诗以张之〔3〕;至宋,则赵令畤拈以制《商调蝶恋花》(在《侯鲭录》中)〔4〕;金有董解元作《弦索西厢》;元有王实甫《西厢记》〔5〕,关汉卿《续西厢记》〔6〕;明有李⽇华《南西厢记》〔7〕,陆采亦有《南西厢记》〔8〕,周公鲁有《翻西厢记》〔9〕;至清,查继佐尚有《续西厢》杂剧云〔10〕。 因《莺莺传》而作之杂剧及传奇,曩惟王关本易得。今则刘氏暖红室〔11〕已刊《弦索西厢》,又聚赵令畤《商调蝶恋花》等较著之作十种为《西厢记十则》。市肆中往往而有,不难致矣。 《莺莺传》中已有红嬢及 ![]() 崔小名莺莺。元稹与李绅语其事。作《莺莺歌》。”客中无赵令昫《侯鲭录》,无从知《商调蝶恋花》中张生是否已具名字〔12〕。否则宋时当尚有小说或曲子,字张为君瑞者。漫识于此,俟有书时考之。 《周秦行纪》〔13〕余所见凡三本。一在《广记》卷四百八十九;一在顾氏《文房小说》中,末一行云“宋本校行”;一附于《李卫公外集》〔14〕內,是明刊本。后二本较佳,即据以互校转写,并从《广记》补正数字。三本皆题牛僧孺〔15〕撰。僧孺,字思黯,本陇西狄道人,居宛叶间。元和初,以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条指失政,鲠讦不避权贵,因不得意。后渐仕至御史中丞,以户部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累贬为循州长史。 宣宗立,乃召还,为太子少师。大中二年,年六十九卒,赠太尉,谥文简。两《唐书》(旧一七二新一七四)皆有传。僧孺 ![]() ![]() “贾⻩中以为韦瓘所撰。瓘,李德裕门人,以此诬僧孺”者也。 〔17〕案是时有两韦瓘,皆尝为中书舍人。一年十九⼊关,应进士举,二十一进士状头,榜下除左拾遗,大中初任廉察桂林,寻除主客分司。见莫休符《桂林风土记》〔18〕。一字茂宏,京兆万年人,韦夏卿弟正卿〔19〕之子也。“及进士第,仕累中书舍人。与李德裕善。…李宗闵恶之,德裕罢,贬为明州长史。”见《新唐书》(一六二)《夏卿传》,则为作《周秦行纪》者。 〔20〕胡应麟(《笔丛》三十二)云:“中有‘沈婆儿作天子’等语,所为 ![]() ![]() ![]() ![]() 言发于中,情见乎辞。则言辞者,志气之来也。 故察其言而知其內,翫其辞而见其意矣。余尝闻太牢氏(凉国李公尝呼牛僧孺为太牢。凉公名不便,故不书。)好奇怪其⾝,险易其行。以其姓应家国受命之谶,曰:“首尾三麟六十年,两角犊子恣狂颠,龙蛇相斗⾎成川。”及见著《玄怪录》,多造隐语,人不可解。其或能晓一二者,必附会焉。纵司马取魏之渐,用田常有齐之由。故自卑秩,至于宰相,而朋 ![]() ![]() ![]() 故贮太牢已久。前知政事, ![]() 余读国史,见开元中,御史汝南子谅弹奏牛僊客,以其姓符图谶。虽似是,而未合“三麟六十”之数。自裴晋国与余凉国(名不便)彭原(程)赵郡(绅)诸从兄,嫉太牢如仇,颇类余志。非怀私忿,盖恶其应谶也。太牢作镇襄州⽇,判復州刺史乐坤《贺武宗监国状》曰:“闲事不⾜为贺。”则恃姓敢如此耶! 会余复知政事,将 ![]() ![]() ![]() 倘同余志,继而为政,宜为君除患。历既有数,意非偶然,若不在当代,必在于子孙。须以太牢少长,咸置于法,则刑罚中而社稷安,无患于二百四十年后。嘻!余致君之道,分隔于明时。嫉恶之心,敢辜于早岁?因援毫而摅宿愤。亦书《行纪》之迹于后。 论中所举刘轲〔21〕,亦李德裕 ![]() 太牢早孤。⺟周氏,冶 ![]() ![]() ![]() 盖李之攻牛,要领在姓应图谶〔25〕,心非人臣,而《周秦行纪》之称德宗为“沈婆儿”尤所以证成其罪。故李德裕既附之论后,皇甫松《续历》亦严斥之。今李氏《穷愁志》虽尚存(《李文饶外集》卷一至四,即此),读者盖寡;牛氏《玄怪录》亦早佚,仅得后人为之辑存。独此篇乃屡刻于丛书中,使世间由是更知僧孺名氏。时世既迁,怨亲俱泯,后之结果,盖往往非当时所及料也。 李贺《歌诗编》〔26〕(一)有《送沈亚之歌》〔27〕,序言元和七年送其下第归吴江,故诗谓“吴兴才人怨舂风,桃花満陌千里红,紫丝竹断骙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中复云“舂卿拾才⽩⽇下,掷置⻩金解龙马,携笈归江重⼊门,劳劳谁是怜君者”也。然《唐书》已不详亚之行事,仅于《文苑传序》一举其名。幸《沈下贤集》迄今尚存,并考宋计有功《唐诗纪事》〔28〕,元辛文房《唐才子传》〔29〕,犹能知其概略。亚之字下贤,吴兴人。元和十年,进士及第,历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太和初,为德州行营使者柏耆〔30〕判官。耆贬,亚之亦谪南康尉;终郢州掾。其集本九卷,今有十二卷,盖后人所加。中有传奇三篇。亦并见《太平广记》,皆注云出《异闻集》,字句往往与集不同。今者据本集录之。 《湘中怨辞》〔31〕出《沈下贤集》卷二。《广记》在二百九十八,题曰《太学郑生》,无序及篇末“元和十三年”以下三十六字。文句亦大有异,殆陈翰编《异闻集》时之所删改欤。然大抵本集为胜。其“遂我”作“逐我”则似《广记》佳。惟亚之好作涩体,今亦无以决之。故异同虽多,悉不复道。 《异梦录》〔32〕见集卷四。唐⾕神子已取以⼊《博异志》〔33〕。 《广记》则在二百八十二,题曰《邢凤》,较集本少二十余字,王炎作王生。炎为王播弟〔34〕,亦能诗,不测《异闻集》何为没其名也。《沈下贤集》今有长沙叶氏观古堂〔35〕刻本,及海上涵芬楼〔36〕影印本。二十年前则甚希觏。余所见者为影钞小草斋〔37〕本,既录其传奇三篇,又以丁氏八千卷楼〔38〕钞本校改数字。同是十二卷本《沈集》,而字句复颇有异同,莫知孰是。 如王炎诗“择⽔葬金钗”惟小草斋本如此,他本皆作“择土”顾亦难遽定“择⽔”为误。此类甚多,今亦不备举。印本已渐广行,易于⼊手,求详者自可就原书比勘耳。 梦中见舞弓弯,亦见于唐时他种小说。段成式《酉 ![]() ![]() ![]() ![]() ![]() ![]() ![]() ![]() ![]() ![]() ![]() 《秦梦记》〔42〕见集卷二,及《广记》二百八十二,题曰《沈亚之》,异同不多。“击髆舞”当作“击髆舞”“追酒”当作“置酒”各本俱误。“如今⽇”之“今”字,疑衍,〔43〕小草斋本有,他本俱无。 《无双传》〔44〕出《广记》四百八十六,注云薛调〔45〕撰。调,河中宝鼎人,美姿貌,人号为“生菩萨”咸通十一年,以户部员外郞加驾部郞中,充翰林承旨学士,次年,加知制诰。郭妃悦其貌,谓懿宗曰:“驸马盍若薛调乎。”顷之,暴卒,年四十三,时咸通十三年二月二十六⽇也。世以为中鸠云(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翰苑群书》及《唐语林》四〔46〕)。 胡应麟(《笔丛》四十一)云:“王仙客…事大奇而不情,盖润饰之过。或乌有无是类,不可知。”案范摅《云溪友议》〔47〕(上)载“有崔郊秀才者,寓居于汉上,蕴精文艺,而物产罄悬。亡何,与姑婢通,每有阮咸之从。其婢端丽,饶彼音律之能,汉南之最也。姑鬻婢于连帅。帅爱之,以类无双,给钱四十万,宠眄弥深。郊思慕不已,即強亲府署,愿一见焉。 其婢因寒食来从事冢,值郊立于柳 ![]() 崔生赠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深如海,从此萧郞是路人。’”诗闻于帅,遂以归崔。无双下原有注云:“即薛太保之爱妾,至今图画观之。”然则无双不但实有,且当时已极 ![]() 柳珵《上清传》〔50〕见《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九。司马光驳之云:“信如此说,则参为人所劫,德宗岂得反云‘蓄养侠刺’。况陆贽贤相,安肯为此。就使 ![]() 《杨娼传》〔53〕出《广记》四百九十一,原题房千里撰〔54〕。千里字鹄举,河南人,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艺文志》有房千里《南方异物志》一卷,《投荒杂录》一卷,注云: “太和初进士第,⾼州刺史,”是其所终官也。此篇记叙简率,殊不似作意为传奇。《云溪友议》(上)又有《南海非》一篇,谓房千里博士初上第,游岭徼。有进士韦滂自南海致赵氏为千里妾。千里倦游归京,暂为南北之别。过襄州遇许浑〔55〕,托以赵氏。浑至,拟给以薪粟,则赵已从韦秀才矣。因以诗报房,云:“舂风⽩马紫丝缰,正值蚕眠未采桑。五夜有心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重寻绣带朱藤合,却认罗裙碧草长。为报西游减离恨,阮郞才去嫁刘郞。”房闻,哀恸几绝云云。此传或即作于得报之后,聊以寄慨者欤。然韦縠《才调集》〔56〕(十)又以浑诗为无名氏作,题云:“客有新丰馆题怨别之词,因诘传吏,尽得其实,偶作四韵嘲之。” Www.BbMxS.Cc |
上一章 古籍序跋集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鲁迅最新创作的免费经典名著《古籍序跋集》在线阅读,《古籍序跋集(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古籍序跋集的免费经典名著,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