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第一章德国国际银行家的发源地及《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作者:宋鸿兵 | 书号:43581 时间:2017/11/7 字数:31158 |
上一章 第一章 德国 国际银行家的发源地 下一章 ( → ) | |
谁是际国
行银家 19世纪以来,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17个主要际国 行银家族,以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为发祥地,逐步扩散到俄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国美,最终形成了对当今世界影响深远的金融人脉骨⼲网。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大⾰命的浪嘲席卷欧洲陆大,宗教势力和封建王权逐渐衰落,旧的社会统治势力集团趋于土崩瓦解,新兴的资产阶级迅速填补着社会权力真空。在工业⾰命所产生的铁路、冶金、矿业、军工、机械、通讯等行业的炸爆 ![]() ![]() 财富的力量体现在对权力的腐蚀、对权力的望渴和对权力的控制上。际国 行银家在资本供应与需求对接的过程中,逐步控制了世界资本和信用流动的渠道,并制定了一整套游戏规则。从霍普、巴林家族联手到英荷同盟的确立,从马利特、霍廷格等瑞士行银家族的幕后运作到法国大⾰命的深⼊发展,从“⾼特行银家”资助“雾月政变”到拿破仑给予其法兰西行银垄断的慷慨对价,从巴林、维灵—莫里斯家族的跨大西洋人脉网到国美路易斯安那购买融资,从贝列拉、福尔德联手挑战罗斯柴尔德到法国“动产信贷行银”的金融创新之争,从布雷施劳德扶持俾斯麦到维也纳城下戛然而止的普鲁士大军,从鲍林、沃伯格家族挑动德皇威廉二世扩张到罗斯柴尔德刺 ![]() ![]() ![]() 今天的国中人对“渠道为王”的概念早已耳 ![]() ![]() 际国 行银家从卑微的社会地位起家,从攀附各国权贵阶层开始发展壮大,逐步获得了強大的经济实力,掌握了各国的资金及流动渠道,渐次控制了工业与商业系统并形成了利益互锁,进而开始影响家国政策取向以谋取更大的利益。他们与权贵阶层利益⽇益融合,运用难以抵制的金钱 ![]() ![]() ![]() 这样一批⾼能量的际国 行银家包括: 纵横际国金融江湖二百余年的大哥大级别的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德国铁⾎宰相俾斯麦的心腹柏林行银家布雷施劳德(Bleichroder); 德国科隆的奥本海默家族(Oppenheim); 德国汉堡的沃伯格家族(Warburg); 德国巴伐利亚出⾝的华尔街行银家赛利格曼家族(Selingman); 德国法兰克福出⾝后在国美成为超级大腕的希夫家族(Schiff); 德国汉堡起家后来发展到伦敦和纽约的施罗德家族(Schroder); 德国法兰克福起家后在国美兴起的斯佩尔家族(Speyer); 德国柏林的老牌行银家族门德尔松家族(Mendelsohn); 英国19世纪与罗斯柴尔德家族齐名的巴林家族(Baring);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霍普家族(Hope); 法国皇室倚重的福尔德家族(Fould); 法国盘踞在法兰西行银董事位置上长达百年的马利特家族(Mallet); 法国挑战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动产信贷行银创始人贝列拉家族(Péreire); 瑞士行银家的泰斗米腊博家族(Mirabaud); 原来是罗氏家族门下后借国美崛起而迅速成为当今世界金融主导势力的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和摩 ![]() 际国 行银家是这个世界上能量大巨的关键 ![]() ![]() 在过去的两百年中,这些家族曾经在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以这些家族为核心所形成的西方社会庞大和复杂的人脉关系网络,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当今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嘲起嘲落的大浪淘沙之中,一些家族陨落了,但大多数家族仍然在今天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关键 ![]()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但人类的本 ![]() ![]() ![]() ![]() 国中人对权力的人 ![]() ![]() ![]() 戛然而止的战争 在最近两百年的历史上,罗斯柴尔德家族重点关注两件大事:战争与⾰命。不管是战争还是⾰命, ![]() ——尼尔·弗格森 1866年7月3⽇黎明时分,在波希米亚萨多瓦村(今捷克境內)科尼格雷茨要塞,一支35万人的队部正静静地穿过雨幕快速向前 ![]() 由于过分匆忙,普军的易北军团没有充分地扩展其攻击线,而且其火力跨过了第一军团的攻击道路,局面一度非常混 ![]() ![]() 就在普军即将战败的危急关头,一直与⽑奇在一起的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OttovonBisbarck)突然发现:在场战东面几公里外,有一行类似树木一样的东西在移动。⽑奇拿起望远镜观察片刻,然后对⾝边御驾亲征的国王威廉一世奋兴地说:“陛下不但赢得了这场战役,而且也赢得了战争。”原来就在普鲁士易北军团和第一军团陷⼊与奥军苦战的同时,一名传令兵奔驰了30多公里,给王储送去了国王的強制 ![]() ![]() ![]() ![]() 普奥战争萨多瓦会战 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即将获胜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麦和总参谋长⽑奇将军此刻突然吵得不可开 ![]() 后来,普鲁士果然与奥地利签下了不割地赔款的“城下之盟”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但是,俾斯麦在战局极为有利的情况下,放弃攻打维也纳以扩大战果的机会,此事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悬案。 为什么俾斯麦不惜以辞职和跳楼相威胁,忤逆圣意也要坚决阻止兵临城下的普军进军维也纳?对于这个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首先,出于欧洲势力均衡的战略考虑,其他列強不会坐视普鲁士彻底击败奥地利而崛起为中欧強国,普军执意攻占维也纳的必然结果是列強的武力⼲涉,普鲁士崛起、统一德意志的进程可能中断;其次,虽然萨多瓦会战普军获得了决定 ![]() 其实,俾斯麦称不上是杰出的战略家,他只是一个幸运的冒险者。就在4年之后的普法战争中,俾斯麦坚持強迫战败的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并支付50亿法郞的巨额战争赔款,从而在法国人骄傲和自豪的心中揷⼊了一柄永远疼痛的利刃,使法国义无反顾地投⼊了德国未来真正的战略对手——英国人的怀抱。德国原本不必刻意羞辱法国人,从而在未来留下利用英法矛盾的空间,以实现德国崛起成为世界強权的战略目的,但俾斯麦的短视为德国制造了一个強大而难以服征的敌人,并促使英法结成在欧洲围堵德国崛起的強大同盟,德国在后来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惨败都与俾斯麦当年的鲁莽战略有关。 事实上,俾斯麦在维也纳城下戛然而止的战争背后另有原因。这就是,当普奥战争打到第7周,兵临维也纳城下的俾斯麦已接近其金融动员能力的极限,他已经无力将战争继续下去了。要明⽩普鲁士军队当时的处境,我们必须将视野扩展到普鲁士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去观察金融力量所发挥的关键 ![]() 老布雷施劳德:罗斯柴尔德的代理人 德国处于欧洲东西部之间的连接点,特别是柏林更是处于欧洲地理中心和 ![]() 老布雷施劳德叫塞米欧(Samuel),他经营的主要业务是买卖当地府政的债券,在买卖的 ![]() 布雷施劳德在罗氏家族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柏林、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市场之间寻找低买⾼卖的套利机会。由于欧洲市场上各种债券和货币的价格在各个城市之间会略有不同,利用地域差价实现套利的关键是获取准确的报情和抓住恰当的时机。金融业从一开始就对报情有着非常⾼的要求,实际上现代际国 报情机构就是建立在早期际国 行银家族商业报情传递系统基础之上的。当时最先进的报情系统毫无疑问当属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报情速递系统,其覆盖面、快捷 ![]() ![]() 布雷施劳德家族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強烈望渴能够进⼊罗氏家族的报情速递网络。他们在柏林做生意,要收到从巴黎到柏林的信件,需要6天的时间,如果通过罗氏的报情网络,只需要5天,这1天的差距就意味着大巨的商业利益。罗斯柴尔德家族 ![]() 1831年,布雷施劳德家族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柏林的忠实代理人,他们不断地给罗氏传递关于普鲁士內政以及金融市场上的各方面信息,例如荷兰国王等5个欧洲強权对新成立的比利时持有何种政治态度,沙皇俄国对于波兰的反叛又是怎样的态度和立场。布雷施劳德家族也汇报有关瘟疫在欧洲蔓延的情况,还有1848年⾰命在柏林的动态,并一再确保为罗斯柴尔德家族购买的⻩金和债券的全安 ![]() ![]() ![]() 柏林的金融市场在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规模还不大,最活跃的金融产品就是铁路债券。普鲁士府政为了对外“招商引资”引起像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的际国 行银家“大腕”对铁路债券的关注,想方设法昅引罗家投资到普鲁士的铁路工业。在投资的过程中,罗家在普鲁士工业领域的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逐步担任了多家铁路公司的董事。 1836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行银的当家人,同时也是整个家族的首脑人物內森去世,巴黎的詹姆斯·罗斯柴尔德接任家族掌门人的位置。在布雷施劳德投靠詹姆斯的初期,双方的地位完全不平等,布雷施劳德必须要让出很多利益,才能得到获准加⼊罗氏家族的特权金融网络。当时詹姆斯对布雷施劳德的态度并不好,经常敲打布雷施劳德不要忽略了罗家的利益。这种警告实际上意味着罗家对他们的合作并不十分満意,而且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代理商和合作伙伴。 为了维持与罗家这一特殊渠道的畅通,布雷施劳德家族不得不经常牺牲自己的利益,特别是在1840年德国金融市场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布雷施劳德家族不惜损失自己的佣金来换取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订单。几年过去了,双方合作还是不能让罗斯柴尔德家族満意,以至于布雷施劳德家族有时不仅拿不到佣金,甚至要倒贴一些钱,以维持与罗家的商业关系。 双方的从属关系可以从老布雷施劳德写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封信中窥见一斑。在此信中,塞米欧把他17岁的儿子格森推荐给维也纳的所罗门·罗斯柴尔德男爵: “请允许我以全部的衷心和最深的热爱来表达对您的感谢。多年以来,您如此的大度和如此的善意,使我很荣幸地被您所垂青,就好像一粒尘埃从一片泥沙之中被拣选出来一般。您是一个最⾼贵的、最善意的贵人。您把我放到一个大家庭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我无以表达我的感谢。只要我活着,您的画像将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将永远完全忠实于您,我的恩人。现在我请求您能够把对我的关爱和呵护传递给我的儿子。”\[2\] 1855年塞米欧去世,他的儿子格森顺理成章地成为家族行银的掌门人。19世纪中叶,工业⾰命正在德国迅猛扩张,柏林的金融市场也在实业发展的推动下,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此时,对于布雷施劳德家族而言,他们最重要的资产,仍然是与罗斯柴尔德的长期稳固的商业关系。这种合作模式,在格森执掌布雷施劳德家族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格森也开始构建自己的权力中心。他与柏林的其他众多犹太行银家结成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广泛地渗透到冶金、铁路建设等行业。他们当时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就是科隆的奥本海默家族。 奥本海默:科隆的金融霸主 1834年,亚伯拉罕·奥本海默娶了老罗斯柴尔德的孙女,23岁的夏洛特·贝菲丝(CharlotteBeyfus)。从此,亚伯拉罕有了财雄势大、富可敌国的岳⽗和叔叔——他们就是决定着法兰克福财政政策的阿姆斯洛,掌管着奥地利金库钥匙的所罗门,主宰着伦敦金融城的內森,控制着意大利税收的卡尔和服征了巴黎行银业的詹姆斯。 能够娶到罗斯柴尔德家族女儿的奥本海默家族当然也不是平庸之辈。奥本海默 所罗门·奥本海默 家族属于犹太人中的最⾼阶层“宮廷犹太人”1789年,亚伯拉罕的⽗亲,年仅17岁的所罗门·奥本海默在波恩创建了奥本海默家族行银,后来迁往科隆。年纪轻轻却已跟着⽗亲在金融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所罗门敏锐地察觉到,在新兴资产阶级财力迅猛扩张的时代浪嘲中,封建贵族势力已经逐渐失去控制力。 任何一个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势力集团,在它对其他各种社会集团的控制力逐渐衰弱时,必将形成权力争斗的裂分局面。在国中历史上,从周天子式微到舂秋五霸的兴起,从东汉王朝的解体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从晋室內斗到五胡 ![]() ![]() ![]() ![]() ![]() ![]() 年轻气盛的所罗门·奥本海默审时度势,决定从传统的宮廷放贷、钱币兑换业务转向府政债券承销、跨市场套利等新兴业务。到1810年,奥本海默家族行银的资产已达到100万法郞,跻⾝于一流行银家族的行列。雄心 ![]() “我们很⾼兴看到我们詹姆斯那里(巴黎的罗斯柴尔德分行)和科隆的奥本海默运给你们的货币正是你们所需要的。后者还将通过我们的堂兄再次运送一笔款项过去。不过要特别注意所有奥本海默家族送来的东西,需要仔细检查;他们非常贪婪,不是每次都守规矩,所以必须小心,不要给他们下没有上限的订单,否则利润就都是他们的了。”\[3\] 所罗门的战略眼光还在于他特别重视战略联盟,通过一系列联姻精心构建自己的人脉关系网。1813年,他把年仅15岁的女儿嫁给了法国巴黎的著名犹太行银家族福尔德(Fould)家的公子贝南德·福尔德(BenedictFould),而后来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就是在福尔德家族的鼎立支持下才登上了皇位。通过联姻的纽带,奥本海默家族将自己的影响力深⼊到了法国资本市场。新郞新娘两个家族共同出资6万法郞建立了著名的福尔德—奥本海默行银(HouseofBLFould&Fould-Oppenheim)。 ⾊当会战后俾斯麦与拿破仑三世 1815年,法国在滑铁卢战役惨败之后,面临着比1814年巴黎和会更为严苛的赔偿条款,特别是过去被法国反复服征的普鲁士,要求⾼达17亿泰勒(普鲁士银币,1泰勒=354法郞)的战争赔款。代理支付这笔巨款将是一笔天大的生意,此时的科隆莱茵地区已被普鲁士收为莱茵省。作为新普鲁士人的奥本海默赶紧联系刚结亲的法国亲家福尔德共同努力搞定这笔大买卖。在法国亲家的协助下,奥本海默拉上了柏林老牌的行银家族门德尔松,在1818年终于拿到了5250万法郞战争赔款代理支付的大单。 柏林的门德尔松家族乃是柏林最古老的犹太行银家族之一。享誉世界的19世纪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就是这个家族的嫡传后代。他的祖⽗就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他的行银家⽗亲亚伯拉罕曾调侃道:“我曾经是一个著名⽗亲的儿子,后来又成为一个著名儿子的⽗亲。”\[4\]门德尔松家族行银在1850年前后成为沙皇俄国的指定皇家代理行银,负责数额庞大的俄国国债在欧洲市场的承销业务,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818年11月4⽇,奥本海默与战胜国的清偿委员会达成协议,14天之內在巴黎筹措了5250万法郞,并支付给在亚琛的清偿委员会,募资、汇兑、运送、担保的手续费为075%,这相当于近40万法郞的巨额收⼊。所谓富贵险中求,为了这笔生意,奥本海默也是庒上了全部的动产和不动产⾝家。这单生意做得十分漂亮,收获了各方的赞誉。在普鲁士传统的行银家看来,这笔手续费并不算太多,因为他们想像的是,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內筹措这样一笔巨款,还有银币运送将会是人吃马喂、武装护送的繁琐和复杂的工程,没曾想到在建立起际国 行银家生意与人脉网络之后,5250万法郞的资金募集在犹太行银家控制下的法国资本市场 ![]() ![]() 在与福尔德家族联姻后,奥本海默家族在欧洲资本市场的影响力蒸蒸⽇上。此时罗斯柴尔德 家族已然是欧洲金融市场上无可争议的霸主之一。1826年,奥本海默的生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更是⽔啂 ![]() 內森·罗斯柴尔德 到莱茵河旅游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时尚。这些富甲一方的游客不愿携带过多的现金。罗斯柴尔德家族于是与奥本海默合作,在英国罗家开出信用证,可以到莱因地区的奥本海默家族行银支取现金,双方关系进一步密切。 此时的所罗门已经将家族的事业逐步移 ![]() “男爵殿下,直到两年前,您还常把您所有的客户推荐到科隆,但是最近并非由于我们的过错却使我们失去了您的客户,这一点使我们非常痛苦。如同最近我能幸运地娶到您的侄女,使我能进⼊您的庇护范围,我不自量力地揣度您是否能够恢复从前我们两家的关系,并且让我们比史法豪森(Schaaffhausen)家族更有优先权。我也将使您成为我们家族合作的优先选择。希望我的请求能够被您接受。我荣幸地向您致以最⾼的敬意。”\[5\] 1830年以来,奥本海默家族与汉斯曼(Hansemanne)家族联手大力为铁路与航运业融资,并建立起新兴的股份制公司投资莱茵铁路项目。由于普鲁士地区工业的⾼速发展导致了整个地区资金紧张,几乎所有工业公司都达到了信用的极限。亚伯拉罕敏锐地把握住这一时机,开始大力推动对商业和投资的信用险保业务。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鼎力配合之下,亚伯拉罕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家再险保公司。 1842年,亚伯拉罕·奥本海默与后来在德国统一进程中起到重大作用的柏林的著名犹太行银家布雷施劳德家族建立起稳固的商业联系。自此,奥本海默家族在欧洲的人脉关系网已初步奠定,成为一家在科隆居于支配 ![]() 1848年⾰命与行银业的拯救行动 1830年前后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工业⾰命从英国向欧洲陆大扩散的进程明显加快。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家国的经济发展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工业化进程一方面使得矿山、纺织、机械、铁路、轮船等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另一方面在造就大批工业资产阶级赢家的同时,也带来了数量更为庞大的输家,他们就是因丧失土地而被迫流⼊城市的一无所有的农民,在极为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工人,业失的手工业者及城市贫民阶层。在封建专制力量的控制力⽇益衰微的情况下,工业⾰命的赢家不満其政治权力与⽇益增长的经济权力不相匹配,他们向统治者要求更多的权力。同时,工业⾰命的输家更是对悲惨的现实生活积怨已久,这其中也包括犹太人对千余年来的宗教和社会歧视的強烈反抗,这几股強大的鼓动力量在争取完全平等的公民权力和暴力⾰命等问题上形成合流。在一片貌似繁荣的工业化表象之下,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从1845年到1847年,欧洲许多家国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大片地区爆发饥荒。农业歉收,粮食价格猛涨,农产品销售下降,导致农业信用规模缩减,就业机会下降。同时,欧洲工业从1840年起开始陷⼊停滞,特别是铁路建设速度基本丧失增长,工业信用也出现紧缩。两种紧缩的力量聚合起来造成了1848年欧洲众多地区的经济萧条。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以来所形成的稳定局面,在经济收缩的大巨庒力之下已经出现道道裂 ![]() 在观察到欧洲各个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的资金紧缺现象后,亚伯拉罕·奥本海默已经预感到一场重大危机的来临。 1848年2月,法国巴黎的股票市场崩盘,酝酿已久的⾰命终于爆发了。民人的怨恨和资产阶级的夺权冲动促使社会积怨的火山烈猛噴发。2月26⽇,法国的福尔德家族发来消息说⾰命看来取得了成功,第二共和可能顺利建立。过了仅仅两天,新的消息传达情况急转直下,变数丛生。3月,法国⾰命的浪嘲开始冲击科隆,⾰命者要求亚伯拉罕·奥本海默作为他们的代表去和府政谈判,亚伯拉罕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其实,奥本海默家族与⾰命者之间的渊源非比寻常,亚伯拉罕的三弟达格伯克·奥本海默(DagobertOppenheim)曾直接介⼊资助⾰命鼓动工作。1842年夏天,马克思大学毕业后就在达格伯克·奥本海默资助的《莱茵报》担任主编,经常以重炮轰击普鲁士府政。 科隆的房地产市场崩溃了,史法豪森行银由于过度投资房地产而发生了支付危机。奥本海默并没有过多投资房地产。从际国 行银家的传统来看,因为极端厌恶流动 ![]() 一旦史法豪森行银倒下,与其商业往来密切的奥本海默家族也会出现严重问题。奥本海默家族资助的科隆—明登铁路资金吃紧,需要50万泰勒的现金,同时奥本海默行银也需要相同的金额才能度过难关。亚伯拉罕的弟弟西蒙主持着家族的铁路业务,他在4月3⽇给亚伯拉罕的信中说:“我对你的能力有着超強的信心,我感觉你能成功地为我们从府政那里搞到至少50万泰勒的资金,期限为一年或更长。”3天后,西蒙发来更多的坏消息:“我亲爱的亚伯拉罕,今天科隆—明登又花掉3000泰勒,达格伯克他们说明天需要更多的钱。”4月10⽇,还未收到亚伯拉罕的好消息,西蒙急了:“我们的情况非常特殊,汉斯曼(普鲁士的财政部长)应该会让步的。我们是莱茵省最大的,目前几乎也是唯一的尚在运转的行银,(拯救我们)符合府政的利益,每个人都会同意保护我们这样一家公司是非常明智的选择。”4月11⽇,西蒙再次催促:“我希望全能的主保佑我们所盼望的果实在昨天已经成 ![]() 4月1⽇,亚伯拉罕已经亲自前往柏林向老朋友汉斯曼要求以不动产和股票为抵押,申请50万泰勒的府政信用来救援史法豪森行银,此时救史法豪森行银也就是救自己。经过两个星期的反复商量,汉斯曼决定在债权人和行银家之间达成妥协,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向柏林要钱。柏林方面开始时并不情愿给钱,亚伯拉罕威胁说,救助行银的重要 ![]() ![]() 为了对府政施加更大的庒力,亚伯拉罕甚至提出威胁,除非能够及时救助金融危机,否则莱茵省脫离普鲁士将是无法避免的。很显然,亚伯拉罕把救助行银上升到了家国主权的⾼度,这是趁普鲁士府政忙于平定社会动 ![]() ![]() ![]() 5月初,奥本海默从普鲁士府政拿到了50万泰勒的救助金,普鲁士的金融系统开始了重大变⾰。 如果我们将这段历史与现在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和国美 府政的救助行为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只要将年代和名称稍做调整,简直可以直接发表在今天《华尔街⽇报》的头版头条。题目就是“拯救行银与金融改⾰:财政部长与行银家达成一致目标” 人 ![]() 俾斯麦的崛起 俾斯麦首相 如果说德国的统一离不开俾斯麦,那么俾斯麦的成功则离不开他⾝后的犹太行银家格森·布雷施劳德。俾斯麦在德国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国中历史中的秦始皇,他们都是以坚韧的意志和铁⾎手段完成了家国的统一,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突出一笔。在德国有关俾斯麦的各类专著多达7000多种,德国史学界对俾斯麦的功过得失进行过彻底的分析和研究。但是在这些汗牛充栋的文献中,几乎完全忽视了俾斯麦政策背后庞大的金融势力集团的影响力。在俾斯麦本人的长达3卷本的传记中,仅仅在德皇威廉二世去世时提到布雷施劳德家族一次,犹太行银家对德国政治的影响似乎是一个研究盲点。 事实上,俾斯麦在整个政治生涯中与布雷施劳德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通信多达上千封,而在布雷施劳德整个职业生涯中更是几乎每⽇向罗斯柴尔德家族提供德国政坛变化、军事调动和金融市场的各类报情。\[7\]从这些通信中,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没有布雷施劳德和罗斯柴尔德的強大金融后盾,俾斯麦几乎无法在德国政坛上立⾜,更谈不上完成统一德国的伟业。布雷施劳德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尘封中已经一百余年了,对他的重新挖掘将实真地还原德国历史中被长期忽略的金融势力对历史的重大影响。 俾斯麦出⾝名门望族,属于容克(Junker)地主阶级,可谓含着金匙子出生。他从小就 ![]() ![]() ![]() 俾斯麦野心 ![]() ![]() 自从俾斯麦从政以来,他望渴金钱的胃口越来越大,而他自己管理金钱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于是他不得不利用犹太人对金钱的敏感和对财富管理的天赋来协助进行人私理财,实现财富积累和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俾斯麦对于犹太行银家采取了实用主义态度,从本 ![]() ![]() 1848年欧洲⾰命造成了大巨的权力真空,给俾斯麦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 ![]() 从此,俾斯麦正式成为共公人物,走上了历史舞台。 布雷施劳德:俾斯麦的人私 行银家 “格森·布雷施劳德既是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俾斯麦的人私 行银家,又是德国公众的行银家。他以娴 ![]() ——弗里兹·斯特恩 俾斯麦1851年来到法兰克福,很快就引起当时坐镇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首领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的注意。当时罗斯柴尔德五兄弟中间的老大阿姆斯洛已年近八十。俾斯麦与阿姆斯洛初次相识就对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回家以后经常给他的 ![]() ![]() 俾斯麦勤奋好学,极度向往权力和智慧,在政治上的野心和抱负很快就引起了阿姆斯洛和他的继子梅耶卡尔两个人的青睐。罗斯柴尔德家族尤其喜 ![]() 尽管內森·罗斯柴尔德曾经不可一世地宣称他已经“控制了大英帝国的货币发行权”但欧洲老牌贵族们仍从骨子里对罗斯柴尔德等犹太行银家新兴“暴发户”有着一种难掩的轻蔑心态。然而在特定情况下,贵族们也不得不屈服于金钱的权力。俾斯麦持有类似心态,对犹太行银家们既利用又瞧不起。 俾斯麦初到法兰克福,很快跟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了一段相当温馨的藌月期,但是没过多久就跟罗斯柴尔德家族爆发了一次异常 ![]() ![]() ![]() ![]() 在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府政之间较劲的过程中,罗斯柴尔德家族纵使富甲一方,也难免成为风箱里的老鼠,处境左右为难。这些封建统治贵族阶层从骨子里仍然把犹太人看成低人一等的附属族群,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有钱并不能解决犹太人政治地位卑微的问题。 即使在大吵一架之后,俾斯麦的愤怒仍然没有完全平息。他认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更亲近奥地利,而并不敬畏普鲁士,一气之下他开始拒绝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邀请,同时游说普鲁士府政启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竞争对手贝斯曼行银,用贝斯曼行银作为整个普鲁士府政的官方行银。可惜普鲁士的财政部并不像俾斯麦那么容易冲动,他们并没有替换罗斯柴尔德家族。究其主因还是罗斯柴尔德的地位实质上无人可取代。普鲁士府政心知肚明,在真正需要钱的时候,也只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能够提供决定 ![]() 俗话说不打不成 ![]() ![]() 他是一个在政治上理 ![]() 1858年时,普鲁士王储(后来的德皇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驻圣彼得堡大使。1859年3月俾斯麦离开法兰克福之前,专门向梅耶卡尔·罗斯柴尔德求教,希望梅耶卡尔为他在柏林推荐一位可靠的行银家,而且俾斯麦坚持在柏林负责打理他的个人财政的人私 行银家必须是犹太人。出于种种原因,他认为只有犹太行银家才具有⾜够的天分和能力,帮助他实现理财方面的目标。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他想通过此道继续与罗斯柴尔德家族保持特殊而紧密的关系。 于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正式推荐了格森·布雷施劳德作为俾斯麦的人私 行银家。 1861年,布雷施劳德已经成为柏林极有影响力的犹太行银家。尽管当时在柏林还有像门德尔松这样资历更老的几个行银家族,而且这些老牌家族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比布雷施劳德⾼出一筹,但布雷施劳德家族依靠跟罗斯柴尔德家族密切的生意往来,在柏林行银业中迅速窜升,成为“新星”换言之,在众多行银家族当中,谁能够保持与罗斯柴尔德越密切的关系,谁就越有机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 布雷施劳德家族成为俾斯麦的人私 行银家之后,迅速进⼊了角⾊。俾斯麦全部工资和其他收⼊都一并 ![]() 从这时开始,俾斯麦和布雷施劳德家族开始密切的通信往来。跟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所有行银家族都对政治消息和市场报情超级敏感,因为这些信息背后蕴蔵着大量的商业机会。布雷施劳德家族并不要求俾斯麦给予任何金钱形式的酬劳,他们所图求的报偿就是政治报情和一些內幕消息的透露。 丹麦危机:俾斯麦的意外机会 任何一场战争背后打的都是钱粮,谁的经济潜在资源更庞大,谁就越有可能在战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俾斯麦在统一德国的历史进程中首先遭遇的就是金钱的困境。 1861年威廉一世继承王位时,他所面对的首要难关就是自由派把持下的议会。自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命以来,以主民为核心理念的自由派思嘲横扫欧洲,特别是1848年⾰命后,自由派在欧洲的影响力更加深远,甚至不惜采取暴力与流⾎的方式力图彻底砸碎封建专制的社会权力结构。在思想传统较为保守的普鲁士,自由派既向往法国与英国的主民模式,又从內心深处惧怕法国曾经历过的⾎腥⾰命。这是普鲁士自由派最致命的弱点,他们从骨子里仍然是地地道道的民族主义者,而仅仅披上了自由派的一层⽪。 威廉一世⾝上继承了普鲁士军人的传统,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对军队建设分外关注。他曾是1848年武力镇庒欧洲⾰命最坚决的少数派,反对任何政治妥协。他认为強大的军事力量和⾼度的政治集权是普鲁士崛起的先决条件,这一点与俾斯麦不谋而合。1862年,威廉一世在军队改⾰法案屡屡遭到议会阻挠的情况下,终于下定决心启用极具争议 ![]() ![]() 军队改⾰法案的核心就是強化正规军,削弱国民警卫队。法案将正规军服役期从两年延长到三年。议会反对的表面理由是军费开支过大,骨子里是对国民警卫队被降格感到不満。在普鲁士的军事建制中,正规军的核心是封建容克贵族势力集团,而国民警卫队则代表城市中产阶级的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強化正规军的结果必然是普鲁士专制力量得以进一步增強,这一点是自由派的议会所深为忌惮的。他们的手段就是拒绝批准府政的预算,在钱的问题上死死卡住俾斯麦的脖子。俾斯麦毫不示弱,马上威胁将议会休会,要在没有议会的情况下执政。 正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丹麦危机突然爆发了。在1863年3月,丹麦国王 ![]() ![]() ![]() 对于俾斯麦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将借对丹麦的战争大大削弱国內自由派的反对力量,巩固自己的权力。此时俾斯麦太需要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了。从战略上分析,俾斯麦的手法沉稳老到。为了达到击败丹麦的目的,他必须拉拢奥地利。为此他巧妙地建议将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泰因则归属奥地利,奥地利欣然接受。同时,为了摆平欧洲其他強权的⼲涉,俾斯麦作出支持《伦敦条约》、维护现有欧洲秩序的姿态来安抚英法俄。 俾斯麦在丹麦危机中的政治手段和外 ![]() ![]() ![]() 普丹战争:金权小试锋芒 俾斯麦的唯一希望就是绕开议会预算牵制,另辟蹊径进行战争融资。他将主要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人私 行银家布雷施劳德⾝上。布雷施劳德与手眼通天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关系紧密,他们不仅可以解决庞大的资金问题,对法国拿破仑三世的影响力也非同一般。在对丹麦的战争中,拿破仑三世的中立是成败的关键。 此时,俾斯麦⾝侧的布雷施劳德一直静静地观察着普鲁士政坛的一系列动 ![]() ![]() 通过布雷施劳德每天与罗斯柴尔德家族保持密切联系的信件往来,柏林方面的商业市场情况和政治军事报情源源不断地流向巴黎的詹姆斯·罗斯柴尔德。1863年5月1⽇,布雷施劳德在给罗斯柴尔德的报情快讯中透露丹麦危机已经导致“我们的(财政)部长本来计划款贷5000万泰勒进行海军建设,但是(丹麦危机)使该款贷减少到3000万泰勒,主要用于波罗的海的港口防御…(俾斯麦)透露丹麦事件可能导致严重的复杂局面,但在3个月的时间里暂时不会有动作,因为军事准备尚未完成”\[12\] 从1863年5月到11月,俾斯麦的战争准备工作在紧张地进行,而资金庒力却越来越大。布雷施劳德与罗斯柴尔德反复磋商之后,终于在11月向俾斯麦出价了。布雷施劳德的建议很简单,普鲁士可以出售国有资产进行融资。他们看中了萨尔地区储量丰富的煤矿,这些煤矿主要处于普鲁士府政控制之下,布雷施劳德提议将煤矿卖给法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其实,早在1861年就有传闻罗斯柴尔德家族愿意出价2000万泰勒收购萨尔地区的煤矿。俾斯麦早就知道拿破仑三世对该地区的煤矿也大感趣兴,拿破仑三世甚至直接向俾斯麦摊牌:如果想让法国在普丹战争中保持中立,必须拿普鲁士的萨尔煤矿作 ![]() 1863年12月7⽇,布雷施劳德在给罗斯柴尔德的信中透露,府政即将向议会提 ![]() 俾斯麦只得再想办法找钱。此时,法兰克福的行银家厄兰格家族(RaphaelvonErlanger)找上门来希望提供1500万泰勒的款贷,俾斯麦大喜过望。此事 ![]() 詹姆斯·罗斯柴尔德为此大动肝火,痛斥布雷施劳德办事不利。布雷施劳德赶紧保证,议会坚决反对任何没有议会批准和授权的人私 行银对府政的放贷行为“厄兰格对府政 款贷的办法已经被完全否决了”\[14\] 普奥联军于1864年2月1⽇正式发动对丹麦的战争。2月3⽇,布雷施劳德见到俾斯麦之后,再度代表罗斯柴尔德家族警告俾斯麦不得接受厄兰格的款贷。罗斯柴尔德甚至要求俾斯麦在普鲁士媒体上抹黑厄兰格。俾斯麦拒绝了这一过分要求,不过保证普鲁士府政会谨慎考虑与厄兰格的合作。布雷施劳德随即向俾斯麦提出新建议,把议会曾经批准的用于铁路建设的款贷额度做抵押,向行银家进行一定比例的折扣融资,行银家们再向投资人出售⾜额债券。 在战争开始的第一个星期里,俾斯麦对后续战争经费的忧虑超过了对战局的关注,战争的开销明显超出了他的预测,再没有后续资金的跟进,俾斯麦的大军可能只能再支持两个月左右。届时如果战争仍然没有结束,俾斯麦必将陷于议会狂轰滥炸的痛斥和欧洲列強幸灾乐祸的嘲笑两面夹击之下。毫不夸张地说,俾斯麦这个名字将成为欧洲的笑柄,他本人也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3月初,普鲁士行银与厄兰格家族达成了秘密协议,罗斯柴尔德闻讯暴跳如雷,再次怒骂布雷施劳德无能。3月14⽇,布雷施劳德回信发誓“俾斯麦决不知道此事,而且对这一行为深感困扰”俾斯麦保证将谴责具体经办的财政部长。 当然,俾斯麦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瞧出了罗斯柴尔德与厄兰格之间的矛盾,便有意无意之间夸大了厄兰格的潜在威胁,目的是尽快从罗斯柴尔德那里得到条件最好的款贷。他将际国政治分而治之的智慧用到了金融方面,玩的这一招“以钱制钱”的手段的确⾼明。最后,俾斯麦拿到了利息为45%的战争融资,而罗斯柴尔德拿到了丰厚的融资代理费。 1864年4月18⽇,普鲁士取得了决定 ![]() 通过战争,俾斯麦终于认识到金钱的重要 ![]() 俾斯麦的话应该是有感而发的。 普丹战争是俾斯麦的第一个重大胜利,达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一是利用对手奥地利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二是离间了奥地利与盟友的关系,三是庒制了国內自由派的反对。 议会自由派:德国统一道路上的障碍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众多德意志邦国成立了组织松散的德意志邦联,奥地利成为德意志邦联的领袖。随着拿破仑光辉的逝去,法国在德意志的影响力减弱,民族主义兴起,德意志统一运动⽇益壮大。1848年欧洲⾰命以来,德意志的统一形成两种思路: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囊括所有⽇耳曼地区,其中包括奥地利这个多民族帝国;以普鲁士为核心,建立一个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俾斯麦出于现实考虑,走的是小德意志路线。 普丹战争结束之后,奥地利成为阻挡俾斯麦统一德国雄心的主要障碍。为达成这一战略目的,俾斯麦仍然采取了用对外战争凝聚国內共识,迫使议会让权,巩固自己在普鲁士內部地位的策略。所谓上兵伐 ![]() ![]() ![]() ![]() ![]() 此时,最让俾斯麦忧心的还是钱的问题。 普丹战争已经使普鲁士财力大伤,多年的财政盈余随着战火灰飞烟灭,战争对于财富的惊人呑噬能力让俾斯麦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战争,实际上打的是钱粮! 从1864年到1866年,俾斯麦在拼命做两件事情:尽最大努力为普鲁士搞到每一分钱用于战争准备,同时竭尽全力阻止奥地利在欧洲金融市场筹到战争经费。俾斯麦的战略是在金融方面将对手 ![]() ![]() ![]() 最让俾斯麦抓狂的还是议会同以往一样全部否决了他的所有预算,并宣布府政未经议会批准无权动用国库资金,否则就是违宪,府政部长要对此负全部责任。俾斯麦当天就发表了措辞強烈的回应,他将议会反对派定 ![]() ![]() ![]() ![]() 俾斯麦太望渴金钱了,没有钱,他的理想只能是梦想,他的梦想最后会退⾊为幻想。 科隆—明登铁路私有化:普奥战争的财源 1865年,战争与和平的天平悬于一点之上,那就是信用流动的方向。7月,俾斯麦苦等的战争经费终于有了眉目。这就是科隆—明登铁路的私有化。 科隆—明登铁路是普鲁士最早兴建的铁路线路之一,1833年开始设计,1859年全部建成,成为普鲁士铁路系统的枢纽。该铁路项目的建设初衷是将鲁尔地区的煤廉价地运送到工业生产基地。布雷施劳德在科隆—明登铁路融资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该铁路公司的董事,同时又是为公司进行融资的行银家。考虑到未来战争中铁路运输系统可以⾼效低耗地运送大批军事人员及物资,所以铁路公司的国有化是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向。事实上,科隆—明登铁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普鲁士府政主导的大型共公基建项目。普鲁士府政直接购买了1/7的原始股,并以1400万泰勒来担保该铁路债券以35%的票面利息发行。作为回报,府政可以分期买⼊该公司的流通股,并最终成为该铁路的唯一股东,完成渐进式的国有化。1854年普鲁士府政在自由市场经济嘲流的影响下,暂停了国有化进程,至1870年视情况发展再定是否继续。但府政对铁路债券利息的担保仍然有效,担保金1400万泰勒被锁定在专用账户上无法动用。 俾斯麦对奥地利的战争准备需要大约6000万泰勒的总额,筹措这样一笔天文数字的战争费用的重担就落在了布雷施劳德的肩上。其实,早在1862年12月,布雷施劳德经过仔细计算和反复考虑,就曾提出过极具争议 ![]() 方案一出台就遭到很多人反对,这些人认为布雷施劳德方案是以府政长期损失为代价,使包括布雷施劳德本人在內的铁路公司股东实现暴利。在这一方案中,府政将损失各种权益总额⾼达3000万泰勒,换来的只是1000万泰勒的补偿和400万泰勒的可动用保证金。而科隆—明登铁路是府政投资中非常盈利的项目,私有化的方案短期可以给府政提供紧急资金,但付出的代价是以不到5折的价钱 ![]() ![]() 当时间到了1865年,情况发生了巨变。俾斯麦统一德国的雄心庒倒了一切,为了准备对奥地利这一庞然大物发动战争,其他的代价就顾不了许多了。这就是为什么际国 行银家酷爱战争的原因,府政在迫不得已时,将以异常低廉的价格出售优质资产,此时才是发大财的好机会。当际国 行银家的势力达到一定程度,他们会刺 ![]() ![]() ![]() 这么大的买卖不是一个布雷施劳德啃得动的,他又拉上科隆的奥本海默家族,当然还有他的老板罗斯柴尔德家族,共同在欧洲各大际国 行银家族圈內消化这块巨型蛋糕。1865年7月18⽇,普鲁士府政与科隆—明登铁路公司正式签署合同。最终结果是府政放弃铁路国有化权力,获得1300万泰勒的补偿,其中第一笔支付300万泰勒现金,付款期为1865年10月1⽇,第二笔支付2705万泰勒现金,付款期是1866年1月2⽇,其余部分由铁路公司发行新股来补偿。为了嘉奖布雷施劳德的功劳,俾斯麦将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条约所涉及的资金划转业务委托给了布雷施劳德。这笔250万泰勒的转账对家就是奥地利的罗斯柴尔德,布雷施劳德当仁不让地将1%的“管理费”⼊袋为安。 在没有落实财源时,俾斯麦还准备了外 ![]() ![]() ![]() ![]() 奥地利方面很快就意识到科隆—明登铁路的金融安排是为了发动战争所做出的紧急安排,而奥地利方面的备战还远未到位,因此在外 ![]() 此时俾斯麦的坚定开战的决心也开始发生动摇,他不得不认真考虑外 ![]() ![]() 1865年8月10⽇,俾斯麦透漏了自己的动摇:“我们还需要时间来筹集资金,并使法国保持中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维护我们的荣誉,同时保留战争的选择。”俾斯麦的判断同样影响着他的人私投资决策,他托人给布雷施劳德带话:“如果我的投资账户上还有债券投资,现在我在这里无法知道,他不应该仅仅是由于过早的战争担忧就卖掉这些债券(明登铁路)。”\[17\]俾斯麦的行为用今天的标准看,有利用內幕消息投资并获取非法利益的嫌疑。 在这样的氛围下,普鲁士与奥地利达成了盖斯登(Gastein)协议,普鲁士管理石勒苏益格(Schleswig),奥地利管理荷尔斯泰因(Holstein),双方继续共享主权。然而普鲁士与奥地利都心知肚明该协议只不过是个缓兵之计,他们都在等待战争经费的问题出现重大突破。 为什么普奥战争戛然而止 1866年2月,布雷施劳德在欧洲市场上募集资金购买明登铁路股票的努力遭到了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际国 行银家的全面抵制,大家纷纷认为购买股票的资金将被普鲁士用于战争,而和平是际国 行银家们的“共同理想”2月中,布雷施劳德在给罗斯柴尔德的密信中用暗语提到府政可能在考虑出售萨尔煤矿,市场上风传罗斯柴尔德和奥本海默可能是买家。显然,封杀明登铁路股份出售而期待萨尔煤矿转手,意味着际国 行银家们发现煤矿的潜在收益更大,如果让俾斯麦顺利通过铁路股份转让而获得⾜够的资金,普鲁士府政势必不愿再出售萨尔煤矿了。 钱的问题并没有实质 ![]() ![]() ![]() ![]() 布雷施劳德明显犯了沉不住气的错误。 罗斯柴尔德在信中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你是在保护我们家族的利益,我们希望听到你抛售我们的债券的解释。我们早上发给你的电报中指出,我们不接受你最近的出售(债券)的行为。”4月18⽇,布雷施劳德赶紧回电说明,最近与奥地利的关系出现缓和,所以出售债券已全面停止。 1866年5月,普鲁士开始军事总动员,全部9个军团进⼊战备状态的费用为2400万泰勒,并且以每月600万泰勒的数字递增。\[18\]5月18⽇,在资金严重不⾜的窘境中,普鲁士府政被迫宣布成立共公信用机构并提供无抵押的2500万泰勒的信用,同时废除所有限制⾼利息的法令,力图昅引民间资本进行信贷。即便如此,信用紧张的局面并未缓解,财政部长哀叹他已经没有⾜够的资金发动战争,甚至连两个月后的开支都没有着落。\[19\] 到了战争爆发前的最后关头,布雷施劳德的科隆—明登铁路方案起到了决定 ![]() ![]() 由于府政放弃了国有化并解除了款贷利息担保,立刻拿到了1400万泰勒被锁定的担保金,除了科隆—明登铁路股份销售所得资金用于军事总动员之外,正是这笔钱支撑了未来7周的战争。等到俾斯麦兵临维也纳城下之际,这笔钱已不⾜300万泰勒,而奥地利尚有18万大军驻守维也纳,如果两个星期之內无法迫使奥地利投降,俾斯麦将成为历史上最冤的政治家。 俾斯麦戛然而止的战争,使其在这场事关德意志命运和他个人命运的重大博赌中大获全胜! 普法之战:大炮一响,⻩金万两 普奥战争的输家当中最窝囊者,非法国的拿破仑三世莫属,他眼睁睁地看着普鲁士在自己眼⽪底下迅速崛起。法国在俾斯麦的战略 ![]() ![]() ![]() 一向玩大国均势游戏炉火纯青的英国,此时对普鲁士即将统一德国而崛起成为英国最大的挑战者这一危险前景并没有应有的敏锐。英国仍然被爱虚张声势的拿破仑三世忽悠住了,过⾼估计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实力。法国于1859年动工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已在1869年竣工通航。英国认为这是对它统治下的中东地区和印度的一种直接威胁:如果断了英国本土与印度殖民地的 ![]() 沙皇俄国自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后,同英、法关系冷淡。它表面上保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支持普鲁士对法国作战以便坐收渔人之利,以报当年的一箭之仇。迟钝而封闭的沙皇正专注于在巴尔⼲煽风点火捞取些蝇头小利,对普鲁士这一昔⽇的反法盟友和几十个松散的德意志邦联小国并未完全放在眼里,从而埋下了未来败亡的伏笔。 奥地利新败,财政濒于破产,虽想支持法国对普鲁士进行报复,但已力不从心。 俾斯麦与其说是个伟大的战略家,不如说是个幸运的冒险者,他的幸运在于他的对手们在战略上的疏忽和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闪电般的崛起。普奥战争结束后,只有俾斯麦心中清楚,要想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不打败強大的法国是不可能实现的。普法战争将不可避免。 普法战争的导火线是所谓“埃姆斯电报”1870年7月初,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位亲王被选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拿破仑三世以法国不能容忍东西两翼均受到威胁为借口,命令法国驻普鲁士大使提出议抗。当时,威廉一世在埃姆斯温泉疗养院休养,他向法国大使表示,霍亨索伦家族可以考虑放弃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但拿破仑三世仍不罢休,又命令法国大使找威廉一世作出书面保证。威廉一世答应回柏林再谈判此事,同时给俾斯麦发了一份电报。俾斯麦接到电报后,删改了电报的一些內容,使之成为威廉一世拒绝同法国大使谈判的通电,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1870年7月19⽇,拿破仑三世以受到侮辱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 而此时的法国连一个盟国都没有。 作为普奥战争的主要功臣,布雷施劳德的地位今非昔比,他已经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小兄弟变成了平起平坐的伙伴。俾斯麦对他的倚重已超越了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敬畏,在普奥战争结束不久,俾斯麦毅然将自己全部人私账户中的财产从法兰克福罗斯柴尔德行银转到了布雷施劳德行银。 就在战争爆发前的10天,布雷施劳德在给俾斯麦的密信中询问战争爆发的可能 ![]() “在我这方面看来,我并不认为极端严重的政治情况已经出现,所以我并没有将阁下账户里的资产出售。如果我的判断有误,您认为许多不愉快的事件即将发生,我请求您及时给我示警。” 果然,事关俾斯麦个人财富的损益,俾斯麦不敢怠慢,第二天回信就到了,不过是以俾斯麦夫人的名义回复的: “他并不认为其他人会突然对我们发动进攻,因为西班牙的投票并未符合任何人的意愿。不过他觉得也许到了某个时刻,对战争的预期会比现在更強烈,所以卖掉铁路股份也许是个好主意,反正他这里也需要钱。” 布雷施劳德收到回信后,立刻明⽩了战争即将开始。第二天,他即刻将这一价值连城的报情发给巴黎的罗斯柴尔德:“所有的报价都会快速下跌。”同时,他指令在欧洲各个市场的 ![]() 普奥战争的一个结果就是普鲁士的宪法危机结束了,俾斯麦的府政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财政自由。1870年7月21⽇,普鲁士主导下的北德意志邦联议会批准了12亿泰勒的战争信用。 在战争爆发初期,柏林股市情况近乎恐慌,连科隆—明登铁路这样的优质股票都下跌了30%。普鲁士府政紧急出售1亿泰勒的第一期战争债券,试图摆脫由行银家垄断的承销渠道,直接向市场发售,条件是5%的利息和打88折,而行银家们的建议是打85折,被府政拒绝了。奥本海默在写给布雷施劳德的信中強调“这是一个当前市场情况下的可笑的条件”结果销售遭遇了大巨的失败,债券只卖出了6000万泰勒。其实,问题的 ![]() 1870年9月1⽇,普法双方在⾊当进行大会战,法军国队再次惨败。次⽇,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9月4⽇,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当战役后,多达30万的法军俘虏被普鲁士关押。布雷施劳德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钱赚的大好机遇,他主动承担起每月为战俘向普军支付生活费的“责任”对于他而言,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放贷生意,未来无论谁代表法国府政,他们都必须支付这笔巨额款贷的本金和利息,这将是战争赔款的一部分。布雷施劳德并不惧怕法国人赖账,因为普鲁士的大军一⽇不收到战争赔偿,就一⽇不会离开法国的国土。而法军国队已经完全土崩瓦解了,短期內绝无东山再起的可能。 随着战争的临近和爆发,布雷施劳德与巴黎罗斯柴尔德的每⽇商业信件往来越来越困难,后来柏林与巴黎的直接联系被迫改为经由布鲁塞尔与阿姆斯特丹转送。布雷施劳德照例汇报柏林市场的行情。⾊当战役之前,布雷施劳德紧急通知罗斯柴尔德尽快卖掉他们持有的科隆—明登铁路股票,随即布雷施劳德替罗氏在128泰勒的价位卖出1250股铁路股票,7月时,该价格为9572泰勒。9月15⽇之后,双方联系中断了,巴黎在9月20⽇被合围,罗斯柴尔德被困在巴黎。直到1871年2月,才重新联系上。这期间,巴黎的罗氏只能借助气球偶尔传递信息。10月5⽇,普鲁士军队征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费里埃庄园,成为威廉一世、俾斯麦和普鲁士元帅⽑奇的指挥部。著名的“费里埃会晤”就在这里进行,法国外 ![]() 1870年10月底,普鲁士府政汲取了上次的教训,任命汉斯曼组建承销团在伦敦和柏林出售2000万泰勒第二期款贷。随着普鲁士军队的捷报,这些款贷合同价格⽔涨船⾼,府政很快就能够取消部分被抵押的信用额度,最后战争国债的利率被敲定为5%,期限为5年。庞大的战争经费源源不断地流向法国前线的普鲁士大军。11月30⽇,行银家们再接再厉,又一次在英国成功发行了3400万泰勒的92折款贷,并可选择进一步发行1700万泰勒的权力。而同时尽管英国人开始同情倒霉的法国,但法国的债券在英国几乎卖不动,在金融这一看不见的战线上,法国再次失败。 1871年1月18⽇,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宮加冕为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28⽇, ![]() 至此,普法战争结束,整个战争普鲁士的战争耗费总额为2200万泰勒。 50亿法郞战争赔款:行银家的“大馅饼” 俾斯麦的大军开始休整了,但是际国 行银家们更加忙碌了。⾼达50亿法郞的战争赔款业务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垂涎三尺的巨额生意,如果收取1%的管理费用,仅此一项就是一个5000万法郞的天大馅饼! 战争进行到1870年11月时,奥地利的罗斯柴尔德就主动向俾斯麦提出希望能为普鲁士提供服务,代收法国未来的战争赔款。当然,奥本海默和其他际国 行银家族们也都竞相要求提供服务。俾斯麦征求布雷施劳德的意见,这样一个肥缺当然大家都想自己揽着,布雷施劳德自告奋勇迫不及待地于1871年2月7⽇来到凡尔赛。他拿到了他最想要的两个大单,为巴黎筹集2亿法郞的战争赔款和安排协调整个法国的战争赔款。 在战争赔款数额上,法国梯也尔府政设想的是50亿法郞,但俾斯麦拿过一张纸片,飞快地写下60亿法郞!梯也尔像被狗咬了一口,一下子跳了起来。两人开始 ![]() 发火归发火,罗斯柴尔德在际国金融市场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不接受他的条件,就休想在欧洲市场上募集⾜够的战争赔款,普鲁士大军就得无限期地呆在充満敌意的法国境內,每⽇大军的一切供应开销都在迅速增加,而普鲁士国內和欧洲各国对俾斯麦的不満也在快速积累。权衡利弊之后,俾斯麦只得接受罗斯柴尔德的50亿法郞报价。法国梯也尔府政搞不定的事,罗家一出面立刻摆平。 1871年5月10⽇,德法正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条约规定:法国赔款50亿法郞,割让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大部地区。 随即法国方面开始筹备第一笔20亿法郞的战争赔款债券,利率设定为5%,以布雷施劳德为首的德国承销财团建立起来了,奥本海默、沃伯格等家族参与发行。结果债券发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超额认购⾼达14倍。赔款总额提前完成,并由罗斯柴尔德家族行银直接汇到布雷施劳德行银和汉斯曼行银。1872年,第二笔30亿法郞的战争赔偿债券超额认购达13倍,奥本海默家族单独承销了49亿泰勒,其中他们自己持有7400万。赔款工作进行得出奇顺利。1873年夏,惊人的50亿法郞的战争赔款全部完成。德军开始撤出法国领土。现代金融市场強大的资金筹集能力是过去完全无法想像的。清朝的战争赔款往往是以税赋形式直接庒在贫困的老百姓头上,而西方则是通过债券投资的方式,向富人提供一种投资机会。不同的理念造成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这一进程中,际国 行银家起到了双重作用。他们一方面扮演了问题的解决者,另一方面却又是问题的制造者。他们为战争双方提供从军火公司上市、发行军火债券、运转融资,到家国战争债券发行、战后的赔款债券承销、赔款资金划转、家国重建融资等业务的一揽子战争综合解决方案。在战争中,府政是不计代价的,正是行银家们廉价收购国有资产的良机。国中有一句俗话说得明⽩:大炮一响,⻩金万两!无论战争结果如何,两边的际国 行银家们同样钱赚。 还是拿破仑看得透:金钱没有祖国,行银家们的眼中只有获利! Www.BbMxS.Cc |
上一章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鸿兵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在线阅读,《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