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金针度与人》宗教类及《要把金针度与人》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要把金针度与人 作者:李敖 | 书号:43600 时间:2017/11/7 字数:7037 |
上一章 宗教类 下一章 ( → ) | |
孟轲(约前三七三~约前二八九),字子舆,在战国中期,生在邹国(山东邹县)。 孟轲自命是孔丘的传人一"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说: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 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这是十⾜以圣人自命了。所以他的结论是:"如 ![]() 孟轲的地位是累积起来的。到了唐朝,韩愈推崇孟轲是直承道统的人物。到了宋朝,他配享到孔庙。到了元朝,他被封为亚圣。到了明朝,因为明太祖不喜 ![]() 《孟子》一书共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个字,在內容上,理直气壮固多,理不直气壮也不少。国中人推理不合逻辑,受孟轲的影响应该不少。 《孟子》在北宋以前只是子书,宋仁宗后,才升段为经书,真是愈来愈走运了。 《孟子》中最精华的思想,乃是它的政治哲学。孟轲主张义利之辨,此利乃指自私自利,不是民生乐利,孟轲从不反对民生乐利,把两种利混为一谈的,不⾜以知《孟子》。 董仲舒:《舂秋繁露》 董仲舒(前一七六~前一○四),号桂岩子,河北冀县人,是汉武帝时代的博士。他上课时候,要"下帷讲诵",他的生学,甚至要"传以见次相授业"(间接教来教去),"或莫见其面"。早年时候,他的专心,可以"三年不窥园";晚年时候,他"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述为事",很受人尊敬。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一个生学害了他。有一次汉朝祖庙着了火,董仲舒写了稿子,发了议论,主⽗偃偷了这篇稿子,上奏汉武帝。汉武帝拿给大家看,董仲舒的生学吕步舒,不知道这是他老师的作品,大发议论;说这篇东西"大愚"。汉武帝一听,火了,于是把董仲舒关起来,论以死刑。后来虽给特赦了,但他再也不敢谈灾异了。 董仲舒打着儒家的招牌,耍着 ![]() ![]() ![]() ![]() ![]() ![]() ![]() 韩愈:《韩昌黎集》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河北昌黎(唐朝的昌黎是今天的通县)人。他是唐朝进士,官瘾很⾜,可是时升时降,官运却不怎么样。唐宪宗听说凤翔法门寺的护国真⾝塔里有释逸文佛的指骨,特派宮人三十六名去奉 ![]() 韩愈是儒家思想的拥护者,他写《原道》,说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字里行间,严然以道统自任。他是公然主张"抵排异端,攘斥佛老"的,他在思想上的心态,是非常明显的) 韩愈虽然在思想上不过如此,但在文章上,却卓然成家。国中文章自魏晋以后,一作文就是"四六体"——四句六句对偶而成的骈体文,満篇堆砌,矫 ![]() 朱熹:《朱子大全》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人称朱子或朱文公,安徽婺源人。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一方面在理学理论上建立大功夫,一方面在经典整理上施展细功夫,这样巨细不遗的全盘功夫,使他创造了"道统"的布局,而成为继往开来型的大人物。 糟糕的是,他这些经典整理上的细功夫,实际上,并不是科学的、客观的研究,而是玄学的、主观的武断。他的许多著作,目的只是用来武断的以供创造"道统"之需。例如他不加辨别,就硬说《大学》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说《中庸》是子思所作,等等等等,全是没有证据的胡说。但这种胡说,居然以《四书》的形式,挟"道统"以俱下,大大的影响了后代的国中人。对于、孟而言、对后代国中人而言,都给弄错了导向。严格说来,这真是一种罪过;难怪清朝大儒颜元要⾼呼"必破一分程朱,始⼊一分孔盂"了! 朱熹又反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把"道统"延伸到史学方面,又強调正统说。他写了《资治通鉴纲目》六十卷来支援这种说法。总之,此公的头脑,实在有大多的歧途,但他又给后代国中人的头脑输⼊太多的错路,这真是不幸。 僧祐:《弘明集》 僧祐(四四四~五一八),本姓俞,原是江苏彭城人,后世居建业(江苏江宁),他从小就喜 ![]() 在南北朝时候,佛教和反佛教之争,变成了热门,佛教遭到儒教和道教的夹击。僧祐站在佛门弟子的立场,编了一部《弘明集》来卫道、来"为法御侮"。在他编这部书的时候,为了对照,也收了反面的论文,于是这种反面的思想,也跟着借光,保存到今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范缜的《神灭论)。 范缜(四五○一五一五?)字子真,他不信鬼神,写《神灭论》,勇于反对佛教 ![]() 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慧能六三八~七一三),本姓卢,广东新兴人。他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樵夫,因为听人念《金刚经》,有所领悟,就去找禅宗第五祖弘忍,弘忍先叫他打杂八个月,然后发现他有慧 ![]() 慧能是反对繁琐佛经的,他说"世人终⽇口念般若,不识自 ![]() ![]() 他甚至认为习禅打坐、出家修行,都没必要,他说:"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缚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伸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若 ![]() ![]() ![]() 佛经本来就是大量菗象名词的排列组合,本来就缺乏明确的含义。慧能以后的禅宗,在冲破这种汗牛充栋上,很⾰命,但冲到后来,仍是用菗象代菗象,只是简化一点而已。所以,不论是口头禅或野狐禅,其禅则一也。 佚名:《太平经》 道教是纯粹国中的宗教,它托⾝在老子,把老子"太上老君"起来,但老子的思想,实在和它扯不上,真正跟它扯上的,是 ![]() ![]() ![]() ![]() 张陵的孙子是张鲁,"造作道书,以惑百姓。"张鲁以外,张修、张角也都是道教的元勋及人物。他们传教的道书:才能详知,但是一部叫《太平经》的,终于慢慢定形了。 这部《太平经》,来源说是于吉得到的神书,原来只有两卷,后来你也加我也加,变成了一部一百七十卷的大书,成为道教最早的经典。虽然这部经典,并不为后来道教信徒所重视,但它的历史意义,极有价值。从这部⻩巾之 ![]() ![]() 葛洪:《抱朴子》 葛洪(二八四~三四六),字稚川,丹 ![]() 人。他生于 ![]() 葛洪在石冰之 ![]() ![]() ![]() ![]() ![]() ![]() ![]() ![]() 葛洪为人"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噴,析理⼊微"。他自述写《抱朴子》的原因是:"道士弘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今为此书,耝举长生之理。…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葛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之事,名曰內篇,其余驳难通释,名曰外篇。"他在八十一岁时死去,所谓长生,也不过如此。死时虽然"颜⾊如生",但毕竟还是死了。葛洪的死,是国中长理生论家的最大幻灭。 佚名:《山海经》 《山海经》是国中的书里最怪的一部,自古就被看做一部荒诞不经的书,共十八篇,三万多字,传说是夏禹、伯益作的,其实不是一人一时的作品,而是战国后期定形出来的一部国中各地传说。 《山海经》分山经和海经两大类,以河南洛 ![]() 《山海经)在《汉书》艺文志中放在刑法家之首,自汉朝到明朝,都被当做地理类的书,一直到了清朝,才被列⼊小说类,但是从民俗和神话观点上看,它倒有着极大的价值,显然不是什么小说。明朝胡应麟早就说它是"古今语怪之祖",它显然不是地理书也不是小说书。《山海经》中一大特⾊是它的巫术意味,例如佩戴一种鹿蜀怪兽的⽪⽑,可以多生贵子;佩戴一种柬施(反⽝旁)怪羊的⽪角,可以以恶治恶;吃下一种狌狌怪物的⾁,可以健步如飞,都是有趣的例子。这都是民俗和神话的史料。 佚名:《易经》 不论是⻳卜或筮卜,卜出来的结果,累积起来,每在新卜之事与所现之兆相同的时候,就可以就累积的结果来援用,不必再重复了。这种卜的方法,比以前方便,所以叫"易";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 因为《周易)只不过是卜筮手册,所以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原来没有别的。可是,在《周易》本文以外,后来冒出了《易传》,《周易》的本文叫"经",解释"经"的叫"传"。"传"该是帮忙解释明⽩的,但是《周易》的"传"却愈帮愈忙,于是问题就多了。 《易传》有十篇,又叫《十翼》,就是十篇辅翼文章的意思。从汉朝到唐朝,大家对《十翼》都没有异议,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 ![]() 吕才:《 ![]() ![]() 吕才(约六○○~六六五),博州清平(山东聊城)人。他从小好学,"善 ![]() ![]() 唐大宗认为《 ![]() ![]() ![]() ![]() ![]() ![]() ![]() ![]() ![]() ![]() 吕才的多才,还不止此,他又作过"方域图"、"教飞骑战阵图"、"文思博要"、"姓氏录"、"隋记";参与"⽩雪歌词"、"本草"。他真是多方面的专家,在国中古人中,他有点像阿基米德。 赵吉士:《寄园寄所寄》 赵吉士(一六二八~一七○六),字天羽,一字恒夫,晚号"寄园主人",安徽休宁人。他生于明朝崇帧元年,清朝顺治时曾经中过举人。 这是一本笔记,书名五个字中,有三个"寄"字,第一个"寄"字是他住处的名字,第二、三个"寄"字同义,第二个是动词,第三个是动名词做目的语用。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有所"寄",譬如⽇月星辰寄于天、人的五官寄于面,所以他的家叫"寄园",他的笔记叫《寄园寄所寄》。这部笔记,是他人生如寄的一点成果。 笔记是一种 ![]() |
上一章 要把金针度与人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李敖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要把金针度与人》在线阅读,《要把金针度与人(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要把金针度与人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