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第七节方块字者华夏文明旗帜也及《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作者:孙皓晖 | 书号:43613 时间:2017/11/9 字数:15806 |
上一章 第七节 方块字者 华夏文明旗帜也 下一章 ( → ) | |
程邈没有料到,他的出狱比⼊狱更加的不可思议。 十年前,程邈是下邦县①的县丞。其时,秦国刚刚开始筹划灭韩之战。灭韩没有动用蓝田大营即将练成的主力新军,而以內史郡的几万守军出战,统兵将军是內史郡郡守嬴腾。既为郡守,內史腾自然通晓关中各县治情,于是选定了关中东部官吏最整肃的下邦县,以为后援大营所在地。那时,程邈由县署被派⼊后援大营,职任粮秣司马,专一执掌粮草进出。程邈知道,自己之所以被选中⼊军,除了军政才⼲尚可,是因了他有一样难得的长处,字认得多写得快,且对各国文字与各种书体都能辨认出来。可刚刚⼊军一月,程邈便被下狱了。 程邈的罪名,特异得连廷尉府的勘审官也瞪大了老眼——错书地名! 廷尉府勘审官问程邈,错书了何字?程邈一笔一画,公正地写下了两个字:宜 ![]() ![]() ![]() ![]() ![]() 宣刑之⽇,程邈不服,当庭质询老廷尉:何谓官定书体?秦国有文字以来,国府几曾明定过书体写法?遍查官署公文,天下八书皆有,何独以在下之隶书定罪?老廷尉素称铁面执法,思忖半⽇,遂将判罚书中的“非官定书体”磨去,改成了“非公认书体”程邈还是不服,气昂昂辩称:秦政求实效,有用便得公认,既往隶书皆得官府认同,我书便何以不是公认?老廷尉左右思忖,最后索 ![]() ![]() 秦法素称缜密,以山东六国的揶揄说法,是凡事皆有法式。可程邈案竟成了无法可依的奇案,一时便在朝野传开了。得此缘由,程邈在云 ![]() ![]() 程邈没料到自己竟能出狱,且还是皇帝特诏开释,奉常大人亲车来接。 如同云里雾里,当程邈看见満头霜雪的奉常胡毋敬时,惊讶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一路之上,⾝居九卿⾼位的胡毋敬,对程邈礼敬有加,说皇帝已经知道了他的事,特意下诏开释的,皇帝说程邈是才具之士,要他为家国做一件大事。程邈已经无心官权之事了,一路没说一句话,木然如同泥雕。胡毋敬也不勉強,只兀自说着该说的话。到了咸 ![]() 当程邈醒过来的时候,驿馆令正惶恐不安地守在榻前。驿馆令说,他已经睡了五⽇五夜没吃没喝没如厕,皇帝都出派太医来守护了。程邈哈哈大笑,太医?老夫?海外奇谈也!笑声尚未落点,外厅走进了一位须发雪⽩的老人,手中那只精美的医箱显露着久远的磨拭痕迹,任谁也不会否认他是医者。程邈局促地笑着,接受了老人的诸般检视。老人说,⾜下心气沉静,幸无大事,只调养歇息大半年自当恢复。于是,驿馆令派一精⼲官仆⽇夜侍奉,程邈过上了想也不敢想的大人⽇子。然则,真正使程邈清醒过来的是,一月之后的一个⻩昏,皇帝的六马⾼车驶到了驿馆门前。驿馆令疾步匆匆赶来,进门便⾼喊了一声,皇帝⾼车来接大人!那一刻,程邈终于从震撼中清醒了过来,一句话没说出口,号啕大哭起来。 程邈知道,自己的那点长处终于要派上大用场了。 这是一次最为特异的小朝会,五人⾝份差异极大。 嬴政在东偏殿廊下亲自 ![]() 皇帝重新就座,叩着书案开宗明义道:“改制文字,书同文,原本丞相首倡。今⽇小朝,专议此事。唯丞相领国,政事繁剧,文字改制事由丞相总揽决断,以奉常胡毋敬、中车府令赵⾼、御史程邈三人副之。尤以程邈为专职专事,领文字改制之⽇常事务。”四人一齐拱手领命之后,皇帝便向李斯一点头,将会商事 ![]() “三位都是天下书家,书文异制之害,当有切肤之痛。” 思谋已久的李斯,一开口直奔要害,侃侃而言道“方今天下,华夏文字至少有七种形制,官民写法至少有八种。是谓‘言语异声,文字异制,书体异形’。言语异声者,世间最难一致之事也。即或有官定雅言,亦难一统天下万千百种地方言语。故此,言语一统暂不为论。当此之时,文字若再不能一制,则华夏文明将无以融合沟通!文字若同,言语异声便不⾜以构成 ![]() ![]() ![]() “丞相之论大是!”胡毋敬程邈异口同声,赵⾼红着脸连连点头。 “文字改制,三大轴心。”李斯开始了具体部署“其一,核定七国文字总量,一一确定每个字是否进⼊新制文字。此间尺度,需慎重考量。其二,确定一国文字为基准,统一改制其余六国文字。此间尺度,即是否以秦国文字为本,须考量诸多方面。陛下之意,无论以何国文字为准,必得使天下人心服。” “正是此理。”嬴政道“秦人蛮夷,文明个样子出来教天下人看!” 一言落点,在座四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改制文字而不求以秦文字为 ![]() ![]() ![]() ![]() “其三,确定一种清晰无误之书体,使任何字,都能看清间架笔画。”李斯精神分外振作,继续着改制部署“也就是说,人可以不认识这个字,然一定能看清这个字!程邈当年获罪,正是字有连笔而大形相近,以致被辎重营将军错认宜 ![]() ![]() “如此三事,件件至大,须得有个分工领事。”资望最深的胡毋敬说话了。 “我意,三件大事实为两面,前两件一面,后一件一面。”李斯笑道“奉常胡大人执掌举国文事,可领前两事;太仆赵⾼、御史程邈可领书同文一事。诸般实施,一体由程邈执掌。凡事不能决者,到丞相府会商方略,而后报陛下定夺。” “其实,最大书家是丞相!”赵⾼猛然揷了一句,额头渗出了涔涔汗⽔。 “太仆之书,亦工稳严谨也。”胡毋敬倒是破例赞赏了赵⾼一句。 “小⾼子多大才具,得他做完事,由你等说了算。”嬴政突然喊出已经很少出口的对赵⾼的 ![]() ![]() ![]() 小朝会之后,胡毋敬的奉常府立即忙碌了起来。 两件事各有繁难。全面勘定七国文字,相互参补而最后确定华夏总字数,这件事难处在数量大活路细,稍不留神便有脫漏。胡毋敬原是太史令,几乎 ![]() 一个月后,六位博士一致认为:华夏文字的正统传承,乃是秦国文字,而不是山东六国文字。胡毋敬大是惊喜,却丝毫未显于形⾊,反倒是黑着脸道:“文字基准要服天下之口,诸位且说其理何在?”这六位博士是李克、伏胜、东园公、绮里季、夏⻩公、用里先生,后四人后来成为西汉初的“商山四皓”六人皆不善言谈论战而学问扎实,在博士中别具一格,治学正当其任。六博士人各阐发论据,整整说了两⽇。六博士论证被全数整理出来后,胡毋敬参以自家见解,写成了长长一卷《华夏文字流变考》,这才来到丞相府。 李斯浏览一遍,不噤拍案感喟:“华夏正字居然在秦,天意也!” 列位看官须知,华夏文字历经数千年,至舂秋战国经五百余年多头散发,其流变传承已经鲜为人知了。就其本原说,华夏文字产生的 ![]() 滤去漫漶神秘的传说⾊彩,这一历史大过程的实真面目是: 最初,人们基于种种需求,开始有了最简单的直线刻划符号。后来,开始画出某物之形,而使对方能够辨识。这是最初始的象形,实际便是简单图画。远古人们画的物事⽇渐增多,画法便有了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则。随着规则的渐渐普及,对物事的画法也越来越简练,大体具有菗象特质的象形字便出现了,只不过依然带有画的底⾊。后来,人们在直面 ![]() ![]() 自有了最初的一批文字,华夏文字便以书写刻划材料的不同,而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原因很简单,在不同材料上书写刻划文字,需要不同的工具,书写刻划出来的字形也不尽相同。于是,⻩帝之后的文字,有了陶文、甲骨文、金文、史籀文(石鼓文)四大阶段。 陶文者,刻划于陶器上之文字也。这应当是字画成为文字的最早形式。大禹立国,始有夏代,其时的文字大多刻划在陶器上。当然,或可能也在甲骨上镌刻文字,或可能也在青铜器上镌刻文字。因为,有禹铸九鼎而镌刻九州之图并物产贡赋的说法。然则,这两种有可能的书写形式,都不是夏文字的主流形式。是故,夏代文字之实真面目,到战国末世已经无从确指了。 甲骨文,是殷商初中期的文字,因大多刻于⻳甲之上,后世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真正成 ![]() ![]() 金文,是殷商中后期与周代的文字,因大多刻铸于青铜器之上,世称金文。西周时期,金文已经大大超越了甲骨文,成为基本成 ![]() ![]() 史籀文,大体是西周中后期与东周前期(舂秋早期)的文字。周宣王时,叫做籀的太史奉命整理出大约九千字的官方制式文字,是以世称史籀文。史籀文的实际意义在于:这是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字整理,在华夏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形式公布标准文字。应该说,周室太史令的九千余字便是当时的正统文字。因后世唐代发掘出十个鼓形的石块,每个石鼓上都刻着一首《诗经》风格的四言诗,记述秦国国君的狩猎状况,文字形制便是早已失传的舂秋早期的史籀文,故而后世将史籀文也称为石鼓文。 西周末期,秦人救周于镐京之 ![]() 然则,自舂秋开始,山东诸侯的文字却有了另外一番变化。由于天子威权松弛,由于诸侯自治不断扩大,由于整个天下⽇渐活跃,由于文字书写材料不断丰富,由于蓬 ![]() ![]() ![]() ![]() 基于上述流变,到了始皇帝推行文字改制之时,与秦国奉行的正统文字相比,山东六国文字的最大特异之处在于两处:一是中原文明长期兴盛,名士学人灿若群星,以至文字量之增加程度远远大于秦国文字;二是书写形式大为简约,体现出极大的书法艺术 ![]() ![]() ![]() ![]() “若以秦文字为准,表意缺憾能否弥补?” 嬴政备细看完了《华夏文字流变考》,又听完了胡毋敬与六博士的禀报,第一句话便不遮不掩直奔要害“若天下士人文不能表意,秦字岂非遗祸天下哉!” “陛下毋忧,断无此理。”胡毋敬慷慨道“六国新造文字而秦国文字所无者,勘字署业已一一列出,全部补⼊秦文字。经勘字署反复计数勘合,七国文字情形是:魏国常用字两千一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六千一百余个;赵国常用字一千三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一千三百余个;韩国常用字两千一百六十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三千九百余个;燕国常用字一千八百多个,总共有字一万八千余个;楚国常用字一千九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一千余个;齐国常用字两千一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一千余个。” “秦国如何?” “经勘字署详查:自商君变法之后,秦字亦渐渐增多,常用字增至一千三百五十个上下,总共有字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二个。” “秦无他有之新字,大体几多?” “合六国新字,总计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余个。” “两方互补,华夏文字总计近三万!”博士夏⻩公慨然补充。 “书文表意,⾜堪天地四海之宏论也!”博士李克也奋然呼应。 “好!以秦补新,而成天下一统文字,不失为既承文明大统,又保文明创新之最佳应对!”皇帝拍案决断,显然很是⾼兴“然则,秦字形制繁复,六国文字简约。繁简失衡,必不能流传久远。此间要害,是要创制出一种新书体,不致多生歧义。否则,依然无法通用。” “陛下明断!”胡毋敬与博士们异口同声。 文字基准一定,程邈顿时吃重了。 所谓文字改制,要害是书同文。何谓书同文?就是要给所有的字一个统一明确的写法,以利辨认。程邈在狱中十年,潜心于写字,消磨之余也从自⾝坎坷中悟透了其中奥秘。大凡天下文字,难写不打紧,关键是要好认,好认的关键,则是要有统一的公认的写法。只要写法有公认法度,再难认的字,也会有确定不移的所指。届时,除非你不认识那个字,便只有写错的字,而没有认错的字。譬如那个“南 ![]() ![]() ![]() 反复思谋,程邈确定了一个书同文方略,呈给了李斯。 程邈的方略是:小篆为本,隶书为辅;其余各书,民人自便。程邈对李斯的说明是:“小篆为公文,为书文,为契约文,效用在便于确认。隶书为辅,效用在快捷便事。至于民人士子人各互书,则听任自便。” 列位看官留意,因小篆距离今世已经非常遥远,故云小篆利于确认,寻常人很难理解。列位看官只以后世之文字比照揣摩,便即豁然:以宋体为 ![]() “好!老夫认同!”李斯欣然拍案了。 三⽇之后,程邈的方略呈到了皇帝案头。由于始皇帝对书法不甚了了,李斯亲自带着程邈觐见了皇帝,分别做了一番备细说明。皇帝听得兴致 ![]() ![]() ![]() 红⽇升上了涿鹿山峰峦,王次仲师徒开始了一如既往的晨书。 山崖下,一个壮实的少年一边费力地搅和着石坑里的红⾊物事,一边⾼喊着:“老师,朱墨好了——”喊声回 ![]() ![]() ![]() ![]() ![]() 少年顶起了陶盆。老人走上了梯架。长大沉重的竹杖大笔伸出,却平稳得没有一丝晃动。老人大笔在⽟⽩石崖上横空一划,一道平直舒展的朱红⾊立即在石崖展开。崖下少年一声⾼喊:“燕头雉尾!简略径直,八分即止!好!”架上老人也不说话,又奋力划得一笔,长大的竹杖笔头便伸到少年头顶的陶盆中昅墨。老人抬笔,少年便飞步取墨,顶来陶盆在木架下等候。如此大笔纵横间歇,堪堪两个时辰,老人才下了木架。 “秦为无道,虎狼残苛,毁弃书道,摧我文明,天道昭彰,安得久长!”少年⾼声念诵了一遍,跳脚拍掌 ![]() “万岁?只怕老夫也是第二个程邈。”老人头摇淡淡一笑。 “老师!这篇石崖文定会传遍天下,得取个名字也!”少年兀自兴致 ![]() ![]() “小子且说,何以能传遍天下?” “字好,八分隶书!文好,言天下之不敢言!” “说得不错,取何名头啊?” “王次仲讨秦檄!” “秦何负天下,得次仲檄文讨之也!”突然,一阵大笑在山⾕回 ![]() “你是何人!”少年一个箭步,横⾝山崖旁边的道口。 “你是…程?程邈!”老人回⾝,直愣愣盯着山道上的来人。 “次仲兄!程邈来也——” 一个老人丢开了竹杖大笔。一个老人丢开了背上包袱。两老人几乎同时惊喜地叫喊着双双扑来,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两人顾不得品评石崖书文,也全然忘记了手边笔墨与行头物事,你拉着我我拉着你便抹着老泪兴冲冲去了。及至少年背着包袱抱着大笔赶回到山崖后的林间茅屋,两位老人已经坐在大树下大碗开饮了。这一饮,从正午到暮⾊,从暮⾊到月⾊,从月⾊到曙⾊,又从曙⾊到月⾊,竟是无休止了。⽇夜唏嘘感慨,到第三⽇暮⾊时分,大树下的两位老人躺倒了,茅屋前的少年也呼呼大睡了… 程邈与王次仲的结识相 ![]() 王次仲是燕国上⾕郡人,祖上曾是燕国王族支脉。燕易王之后,燕国权臣子之当政, ![]() ![]() ![]() ![]() ![]() ![]() 在秦川东部的下邦县城,六辆満载货物的牛车正要进城,王次仲却被莫名其妙地带进了县署。一个黑脸县丞拍下一方竹板说:“⾜下这照⾝帖字迹不法,依秦制不能通行。”王次仲久受山东士风浸染,素来鄙视秦人无文,闻言冷笑道:“秦法有字式,未尝闻也!”黑脸县丞道:“秦法固无字式,然⾜下照⾝帖之字秦人不识,岂非⽩⽩误事?为⾜下计,换帖再来。”王次仲道:“只怕是你自家不识罢了,休以官法塞我之口。”黑脸县丞立即变了脸⾊,便你这般隶书,也敢蔑视于我?当下拉过笔墨⽪纸,提笔刷刷写了几行推了过来,冷笑道:“自家看看,本官隶书如何?”王次仲一看之下,当即深深一躬道:“大人隶书卓然一家,在下敢请师从学书。”黑脸县丞揶揄笑道:“山东商旅求秦吏学书,亏⾜下想得出也。”王次仲再度深深一躬:“在下原本士子,并非商旅,若得大人收为门人,在下愿弃商学书。”黑脸县丞一阵轻蔑大笑:“我秦人不收草包弟子,你若能写得三两个字来,或可再说。”王次仲也不说话,走到公案前,提笔便在县丞写字的⽪纸空余处刷刷刷写下了两行隶书。黑脸县丞脸⾊倏地一变,当即霍然起⾝深深一躬:“先生书体劲健灵动,简约清晰,在下程邈愿师从先生,弃官学书!” 一时之间,两人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程兄钟子期,次仲俞伯牙也!” “因书而知音,奇哉快哉!” 一场痛饮之后,两个年青的书痴结成了意趣相投的挚友。 十年之后,便在两人相约弃官弃商一同游历写遍天下山崖巨石的时候,程邈突然下狱了。得闻凶信,王次仲没有丝毫犹豫便处置了全部商旅事务,携带着多年积累的千余金赶到了下邦,要罄尽全部家财营救程邈。然秦国律法之严远过山东,王次仲连番奔波于下邦咸 ![]() ![]() ![]() ![]() ![]() 大病一场,王次仲终究站起来了。老执事死了,家道凋零了。王次仲将老执事的孙子收作了生学,在一个月黑风⾼的夜晚离开了沉睡的 ![]() “大梦重生,不意程兄竟做了秦国⾼官,天意何其弄人哉!” “尘俗之⾝何⾜道哉!不能割舍者,你我心志也!” “人生已分道,既往心志,过眼烟云耳。” “兄言差矣!心志恒在,人生岂能两分?” 一番痛饮畅叙,一番沉沉大睡,醒来之后,两位患难重逢的老人却生分了。程邈真诚地笑着,王次仲却冷冷地板着脸。程邈反复地诉说着自己的下狱不是暴政陷害,而是确实因写字引发出断粮饿死人,毕竟应该有所承担,一命偿一命,况乎饿死三命?磨叨竟⽇,王次仲郁闷稍减,长吁一声道:“程兄自家业已不恨秦政,夫复何言哉!只说,找老夫何事?”程邈惊讶笑道:“次仲明知故问,除了你我未了夙愿,能有何事?”王次仲硬邦邦道:“秦国文字繁杂紊 ![]() “然则,老夫有个分际?” “说!你要如何?” “只做事,不做官,事罢则去。” 程邈大笑一阵道:“兄弟也,我还没说!这件事做完,我还想做官么?跟你一起,重游四海!你若不放心,我当即辞官,你我一起自⾝做事!” “好!程兄此心,解我千愁也!”王次仲大喜过望,立即⾼喊徒弟收拾行装,转⾝又笑道。“你老兄还是别忙辞官,官⾝好做事。人求人者,心志而已了。” 心意一决,两人与壮实的少年徒弟背着简单的行囊立即出山。程邈的随从车马一直在山口扎营等候,两人一到立即开拔,连夜向南进发了。王次仲感慨于车马随从雄壮整肃。程邈笑答,这是皇帝特意叮嘱太仆署派的,为的是你,不是我这个御史能有的。王次仲默然了。次⽇宿营造饭,王次仲立即拉着程邈开始谋划书体新法。王次仲说,隶书八分求的是实效,快捷方便为本,必须有个 ![]() 李斯将政事 ![]() 总司改制运作的程邈奏请皇帝允准,将一应参与文字改制的官吏都搬进了博士学宮。李斯等创制小篆者一座庭院,程邈等隶书创制者一座庭院,勘字署吏员一座庭院,所有的博士都是后盾,可随时参与会商。程邈一摊进展扎实,与王次仲两人一商定方略,主要的事便是⽇⽇写字⽇⽇议字,可说是⽇有进展。李斯胡毋敬赵⾼这一摊,却卡住了十余⽇没有进境。最要害的难处是三处: 其一,字制之难。战国之世,小篆业已生发为一种流行书体。唯其流行,形制便因国因地因人而异,没有统一形制。要统一形制,必得先定法度,并得先写出若⼲字样范式。而法度范式之难,如何能没有争议? 其二,字数之难。也就是说,是将勘定的天下三万余文字全部写成小篆,还是只写一部分,抑或只写常用字?全部写,数量太大,延误改制期限。部分写,则存在如何分割,写哪些字?凡此等等,亦有争议。 其三,文体之难。也就是说,写成何等样东西?是一个个单字排着写?还是编成某种文体,既利于识字,又利于知识传播?写单字快捷,然却过于简单,对童稚发蒙显得很是枯燥无味。而编订文体,则难免用字重复,起不到增大识字数量的效用。这一难,最费心思。 旬⽇之间连番会商,又广采博士们种种谋划,李斯胡毋敬赵⾼三人又反复议论揣摩。最后议决之⽇,李斯出面,对应上述三难,确定了三条法度。一则,小篆形制,以秦篆(秦国书写的小篆)为本。原因是秦篆形繁,写难识易,不易混淆。为防文字形制过简而不易区别,这次改制须明确数目字写法:凡数目字,文(笔画)单者,取茂密字替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分别写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以利各种书契之明⽩无误。二则,本次改制,小篆书体只写常用字;其余文字,由勘字署吏员在小篆范式确定之后一一写出;如此既不迟延改制,又使所有文字皆有范式。三则,小篆常用字确定为三千,由李斯、胡毋敬、赵⾼各写一千字。此千字不能写单字,必须成文,且必须尽量减少重复用字,以利于初学识字之趣味盎然。为最大限度避免重复用字,三人书写范式文字的用字领域给予区分,各有命题:李斯《仓颉篇》、赵⾼《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 诸事确定,李斯三人各自离群索居,开始了文体构思。 程邈两头照应,给李斯三人每人各配了一名勘字署吏员、一名博士、一名缮写能吏。勘字署吏员专门职司三方通联,以确定用字不相重复;博士专司会商文体,以出风采;缮写能吏专司誊刻抄写副本。 这夜一月明星稀,庭院沉寂。李斯郑重浴沐了一番,整装束发,来到了庭院大池旁设置好的香案之前。李斯拈起香炷深深一躬,拜倒在地,庄重地祷告:“仓颉书圣在上,大秦丞相李斯奉天子之命,一统天下文字。今 ![]() 河汉璀璨的夜空,滚过了一阵隐隐沉雷。李斯祷告完毕,站起⾝来仰望星空,却没有一丝云迹。李斯心下一热,大袖一甩,毅然走进了书房。李斯在长案前落座,铺展开一方制作精美的羊⽪纸,肃然提起了大笔。便在这万籁俱寂之时,李斯原本并无成文的心田突然泛起了滚滚滔滔的波澜,诗情 ![]() 仓颉篇 仓颉作书文明始成甲骨之刻古奥耝简史籀大篆形繁难辨 及秦壹治新书勘定皇帝立国爱育黔首臣服四海遐迩王土 化被草木人皆更生车涂同轨田畴为亩度量衡齐郡县乡亭 华夏九州兵戈止患封建不再万民康宁… 李斯专注地写着,烛泪不断地流着,烛花不断地爆响着。雄 ![]() 霜降时节,文字改制宣告大成了。 庆功大宴上,始皇帝饶有兴致地亲自昑诵了李斯的《仓颉篇》千字文章,大加赞赏。又教赵⾼胡毋敬分别昑诵了自家写的千字文章。当赵⾼那奇特的嗓音念诵出“天地⽇月,周而复始,寒来暑往,乾坤 ![]() ![]() 君臣一番酬酢之后,程邈命书吏们抬来了连续九方可折叠的大板,一一靠着大殿石柱展开。每板都是拳头大的隶书新字,整肃排列如森森方阵,煞是壮观。嬴政皇帝亲自走到大板前浏览片刻,⾼声赞叹道:“隶书新体,简约清晰,独具神韵,必将有大用!好!程邈、王次仲二位,为天下文明建一大功也!”程邈尚在担心王次仲执拗褊狭,不想这位老友早已经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了。皇帝一声感喟叹息,⾼声下诏道:“自今而后,无论王次仲在朝在野,皆为大秦书监!⾜迹所至,官民俱奉!”王次仲百感 ![]() ![]() 一涉书法,王次仲大见精神,立即答道:“隶书之变,在于将古篆之象形变为笔画。取最简之笔,以直方为形,非但书写快,且易为人识。” “能否取一字例说之?” 王次仲从旁案拿过一支⽑笔一张⽪纸,工整地写成了一字:“陛下且看,此乃大篆的安字,其形为廊下女子与男子相拥。”待皇帝点头,王次仲又写下一字,比方才显然快了一些“陛下,此乃丞相三人的小篆,安字,取屋下女子之形。虽简去男子,然意形仍在:屋柱着地,屋內女子长裙拖曳,犹是象形之体。” “改得好。”皇帝点头“屋下有女,自安也。” “陛下请看隶书的安字。”王次仲提起笔来,几乎瞬间写成了一字“隶书之安,仅取屋顶以为意,女子之形,简为跪坐。这一横,是长案,案下 ![]() “噫——当真神妙也!” 皇帝确实是惊讶了。对于不善书法的嬴政而言,对文字的要求历来是会写能认便可,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个字的改形会有如此大的学问。然则,天纵禀赋的嬴政,却有着常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悟 ![]() “皇帝明察——” “皇帝万岁——” “方块字万岁——” 随着庆功大宴的 ![]() 注释: ①下邦县,战国奏所设,今陕西关中之渭南市地带。 ②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五·史籀篇疏正序》。 Www.BBmxS.Cc |
上一章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孙皓晖最新创作的免费架空小说《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在线阅读,《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