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第三节历史烟雾的久远弥散及《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 作者:孙皓晖 | 书号:43614 时间:2017/11/9 字数:8060 |
上一章 第三节 历史烟雾的久远弥散 下一章 ( → ) | |
历史意识裂分的烟雾,终于无可遏制地弥漫开来。 大一统的秦帝国十五年而亡,既无修史遗存,亦无原典史料现世。项羽的屠戮劫掠与烧焚,使大咸 ![]() ![]() ![]() 然则,我们的努力不能停止。 历史,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所谓家国与民族的历史意识,大体是四个层面:其一是历代权政对原生文明的实际继承原则;其二是见诸正史的官方意识对历代文明演进的价值评判;其三是历代史家学者及学派的历史论说;其四是见诸文学艺术与民间传说的普遍认知。而我们所谓的历史意识裂分的烟雾,当然也指同时体现于这四个方面的种种变形。 从此四方面说,自西汉之后,秦帝国及其所处的原生文明时代,在理念上被大大扭曲变形,且表现为一个愈演愈烈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两千余年来,我们对自己的原生文明时代的总体评判,始终处于一种不可思议的割裂状态:一方面,在建政原则上,对一统秦帝国的文明框架原封继承,并全力维护;另一方面,在理念认定上,对秦帝国与舂秋战国的文明功绩又极力否定,极力攻讦。这是一个奇特而大巨的矛盾。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哪个创造了立独文明的民族,在后来的发展中极力贬低本民族原生文明的先例,更没有实际继承而理念否定的荒诞割裂先例。唯有我们,承受了先人的丰厚遗产,还要骂先人不是东西。此等咄咄怪事,发生于我们这个自认深有感恩传统的古老民族⾝上,岂非不可思议哉! 一片博大辽阔的文明沃土呈现出来,耕耘者的尸体横陈在田间。后来者毫不迟疑地宣布了沃土继承权,却又困惑于曾经包括自己在內的一群人杀死了耕耘者不好 ![]() ![]() ![]() ![]() 一则古老的寓言,一幅历史的大相。 大伪欺史,文明何堪? 东汉伊始“暴秦”说终于成为官方正式立场。 西汉末期,基于对秦政的普遍指控,对夏商周三代的“王制”文明一时滋生出一种向往思嘲。在这一思嘲的弥漫中,一股信奉儒家文明价值观的社会势力崛起了。在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的同时,这股势力力图重新复辟周制,再现那个“宪章文武,礼治王化”的远古田园诗时代。这便是号为“新始”的王莽集团,在近二十年的岁月里全面复辟周制的荒诞时期。历史的演进是残酷的:王莽集团竭尽全力改制复古,非但没有使天下趋于王道昌盛,反倒引发了大饥荒大混 ![]() ![]() 历史的教训是冰冷的。随后立定 ![]() ![]() 历史的荒诞,也正在这样的时期定型了。 东汉王朝在实际奉行秦文明的同时,官方意识却更为明确地指控秦文明,更为⾼调地颂扬三代王制,从而弥漫出一股浓郁的弦外之音:三代王制本⾝仍然是值得推崇的,只是王莽的复辟还不够⽔准而已。再次确立这种实际建政法则与意识形态价值原则的荒诞割裂,是“暴秦”说弥漫为历史烟雾的 ![]() 《汉书·食货志》与《汉书·刑法志》,是东汉官方对历代文明框架(制)的总体看法。在这两篇概括叙述并评判历代体制的文献中,完全可以看出“暴秦”说的新面目。这两篇文献对华夏文明进程的总体评判是:以井田制为轴心的夏商周三代“王制”文明,是最⾼的理想社会状态;自舂秋战国至秦帝国,则是最为不堪的沦落时代;西汉之世,始⼊承平昌盛。基于此等价值标准,这两篇文献的定式是:开首皆以大段篇幅描绘三代“王制”的田园诗画面,紧接着语气一转,便开始严厉指控舂秋战国秦的种种不堪与暴 ![]() 唯其具有代表意义,我将其对舂秋战国秦的指控摘引如下: 《汉书·食货志》云: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舂秋》讥焉!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 ![]() ![]() ![]() 《汉书·刑法志》云: 舂秋之时,王道浸坏,教化不行…陵夷至于战国,韩任申子,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三夷之诛,增加⾁刑、大辟,有凿颠、菗胁、镬烹之刑。至于秦始皇,兼呑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 ![]() 东汉官方认定“暴秦说”之外,学人员官的个人评判,也循此基准多有呈现。但是,这一时代的文明史视野已经大为弱化,员官学者个人即或有局部肯定秦政的论说,也是星星点点不成气候。诸如东汉之桓谭、王充,皆有局部肯定秦政之文章,然已成为极其微弱的声音了。 东汉之后,华夏再度陷⼊了裂分割据状态。三国时代的剧烈竟争,颇有小战国气象。基于竞争本⾝的需要,这一时代对历史的重新认知,有了新的可能。由于《三国志》乃晋人陈寿撰写,且没有总括叙述某领域历史演进的诸《志》专类,是故,无法评判三国及西晋的官方历史意识。然则,从这一时期各方实际奉行的政策体制,以及著名君主与政治家的历史评判言论,仍然可见其对秦文明的总体评判。这种评判,较之东汉松动了许多。曹 ![]() ![]() 步⼊两晋南北朝时期,华夏大地纷争频仍,又逢北方诸族群相继占据北国中,权政不断更迭,相互攻伐不断。当此之时,国中关于文明史演进的探讨几乎趋于沉寂,玄妙清谈弥漫一时。无论是官府作为,还是官学私学,对历史文明的总体探讨及其理论总结,都几乎趋于销声匿迹。这是一个特殊的沉沦时代,两汉时代注重文明演进探讨的历史视野,这时已经变化为注重个人体验的思辨“玄学”在玄学清谈弥漫之时,偶然也迸发出些许文明史探究的火花。葛洪的《抱朴子·外篇·用刑》,便对秦亡原因做了探讨,认定秦亡并非严刑而亡“秦其所以亡,岂由严刑?秦以严得之,非以严失之也!”其余,如做过廷尉的刘颂、做过明法掾(解释法令的员官)的张斐,也都曾经从论说法令演进的意义上肯定过秦政。当然,这些声音远非主流,几乎没有实际影响力。 进⼊隋代,对文明演进史的探讨又是一变。 隋虽短促,然却是三百年裂分之后再度统中一国的重要时期,是华夏族群的第五次大一统。从实际制度框架说,隋继承了秦制无疑。然则,由于此时距秦帝国已经千年之遥,且又经过了西晋之后的三百年裂分战 ![]() ![]() 唐代情形,又是一变。唐变之要,是从隋的不甚清晰坚实的历史评判中摆脫出来,再度开始大规模总结文明演进史。结局是,唐又重新回到了东汉轨迹。人唐魏征主修的《隋书》,实则是唐权政的历史目光,而不是隋权政的历史目光。《隋书》的《食货志》、《刑法志》、《百官志》等综合篇章,在对特定领域的总括 ![]() 《隋书·食货志》云:秦氏起自西戎,力正天下,驱之以刑罚,弃之以仁恩;以太半之收,长城绝于地脉;以头会之敛,屯戍穷于岭外。 《隋书·刑法志》云:秦氏僻自西戎,初平区夏,于时投戈弃甲,仰恩祈惠,乃落严霜于政教,挥流电于邦国;弃灰偶语,生愁怨于前,毒网凝科,害肌肤于后;玄钺肆于朝市,赭服飘于路衢;将闾有一剑之哀,茅焦请列星之数。 《隋书·百官志》云:秦始皇废先王之典,焚家百之言,创立朝仪;事不师古,始罢封侯之制,立郡县之官;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自余众职,各有司存。汉⾼祖除暴宁 ![]() 如果说,《隋书》诸志的总括 ![]() ![]() ![]() ![]() ![]() 在整个唐代的历史意识中,只有柳宗元对秦文明做出了“政”与“制”的区分,指出了秦“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其《封建论》云:“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行,竭其祸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将文明体制框架与具体的施政作为区别开来,这是自两汉以来最有见地的文明演进史观念。这一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合理解释了对秦文明的实际继承与理念否定这一大巨割裂现象——实际继承对“秦制”理念否定对“秦政”虽然,柳宗元的评判依旧远远不是主流历史意识;虽然,柳宗元的“秦制”几乎单纯地指郡县制,而并非包容了秦文明的所有基本方面,但就其历史意识的出新而言,依然是不容忽视的。 唐之后,华夏又陷⼊了几近百年的裂分割据。五代十国,是一个历史意识严重萎缩的时期,大器局的文明视野与民族进取精神,从这个时期开始严重衰退了。政变频频 ![]() 宋王朝统中一国之后,几乎是立即陷⼊了连番外患与诸多內忧之中,对既往历史的审视已经大为乏力了。《宋史》乃元代主修,其概括 ![]() ![]() ![]() 从宋开代始,一种历史现象开始生成:审视历史,必引孔孟言论以为权威。大量的先秦诸子典籍,在这个时期被一体 ![]() ![]() 元明清三代,历史意识对秦文明的评判,已经板结为冰冷的硬体了。 元人修《宋史》,明人修《元史》,清人修《明史》。这三史,对包括秦帝国及先秦时代的评判都呈现为一个定式:先极为概括地简说夏商周三代,而后立即接叙距离自己最近的前朝兴亡,对舂秋战国秦时代基本略去不提。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遗忘定式”然则,遗忘绝不意味着肯定,而恰恰是偏见已经板结为坚深谬误的表征。元明清三代,非但官方历史意识断然以“暴秦”为总括 ![]() ![]() ![]() 从此,国人的历史意识与文明视野,沦⼊了最简单化的冻结境地。 1840年开始,国中在人类⾼端文明的⼊口处遭遇了大巨的历史冲击。 这一冲击历时百年余。几经亡国灭种的劫难,国中民族的历史意识终于开始了艰难的觉醒。自觉地,不自觉地,华夏族群开始了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反思。民族何以孱弱?家国何以贫穷?老路何以不能再走?新路究竟指向何方?凡此等等关乎民族兴亡的思索,都在“救亡图存”这一严酷背景下蓬蓬 ![]() ![]() 但是,我们走过的弯路太多了。戊戌变法企图以浅层的形式变⾰,引领国中走⼊⾼端文明时代。我们失败了!辛亥⾰命则企图以仿效西方文明的政治变⾰方式,引领国中走⼊⾼端文明时代。我们也失败了!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企图以相对简单的“打倒”方式清理总结我们的文明史。我们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马克思主义传⼊国中所导致的社会大变⾰,使我们这个民族实实在在地站了起来。在我们的生存生计成为最迫切问题的历史关头,我们这个民族以最大的智慧,停止了无休止的论争,从纷杂腾折中摆脫出来,而全副⾝心地投⼊到了民族富強的努力之中。历史证明,我们的伟大智慧挽救了民族,挽救了家国,给我们这个民族在最艰难的历史时刻开启了真正复兴的希望。 然则,被我们搁置的问题,并不因为搁置而消失。 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历史,有着必然的逻辑:要在发展中保持悠长的生命力与 ![]() ![]() ![]() ![]() ![]() ![]() 这是我们审视国中原生文明的 ![]() |
上一章 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孙皓晖最新创作的免费架空小说《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在线阅读,《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