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书》14我们全都在等他及《黑书》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黑书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 书号:44315 时间:2017/11/23 字数:7101 |
上一章 14、我们全都在等他 下一章 ( → ) | |
我对神秘的事物狂疯着![]() ——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们全都在等他。我们等他已经等了好几个世纪。我们有些人,受不了加拉塔桥上拥挤的人群,一边哀凄地凝视着金角湾铅灰⾊的流⽔,一边等待着他;有些人在苏底比两个房间的公寓里,一边朝怎么也烧不热的炉子里再扔进几 ![]() ![]() ![]() ![]() ![]() 关于这个主题,古兰经有详细明示,但只有读得懂阿拉伯字⺟“意义”的人才能理解(《夜行》篇中第九十七句或《队伍》篇中第二十三句,解释古兰经的结构是“一致 ![]() ![]() 令人诧异的是,那些等待并梦想着救世主[1]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有救主降临的概念。伊斯兰教认为在世界末⽇到来之前,上天会派遣一个使者马赫迪(alMahdi)降临,在人间建立起神的王国。这位马赫迪是个阿拉伯人,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他将在麦加降临,他便是救世主。而基督教则认为救世主是耶稣基督。[1]的众生,竟然都完全想像不出他的脸孔。比如说,我珍贵的读者默哈玛特·伊玛兹写信来告诉我,他曾在位于安纳托利亚內地一座偏僻小镇的家里,看见了某种幻象;而七百年前的伊本·阿拉比也只能虚构出类似的光景,并把它写进《凤凰》一书中;哲学家阿尔金迪做了一个梦,梦中面孔模糊的他与被他拯救的众人,把君士坦丁堡从基督教徒手中夺了回来;甚至那位女店员,坐在伊斯坦布尔——阿尔金迪的梦后来果然在这里成真——贝尤鲁区一条后巷的一间布料店里,置⾝于満屋子的线轴、纽扣和尼龙袜丝堆里,也只能凭空呆想他的样貌。 相反,我们却能够轻而易举地描绘出鞑迦尔: ![]() ![]() 只因为是用法文写成的,就把这部具体描绘它的形貌的独特作品,摒除于我国文学之外,这是既错误又可惜的,就好像指责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其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审判长”这一段,是剽窃自那一篇微薄的论文——这种说法虽然令人难堪,但是在某些东方背景的出版物如《仪式的源泉》或《伟大的东方》中,的确曾被人提及。许多人吵闹不休地讨论究竟西方从东方偷了些什么,或是东方从西方偷了什么,关于这一类主题,总会让我再度兴起一个想法:如果这个我们称之为世界的梦之国境是一栋房子的话,那我们则像个梦游者, ![]() ![]() 1。如果要说在梦境之屋的房间里,某一个滴答作响的时钟是正确的,而另一个是错误的,这么说很愚蠢。 2。如果要说房间里的一个时钟比另一个快了五个小时,这么说也很愚蠢。因为,依循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说前面的时钟比后面那个慢了七个小时。 3。如果因为其中一个钟指了九点三十五分,经过一段时间后,另一个钟也指到九点三十五分,最后得出结论说其中一个钟在模仿另一个钟,这种说法更是愚蠢至极。 伊本·阿拉比这位写了两百多本神秘书籍的作家,在科尔多瓦参加阿威罗伊葬礼的前一年,于摩洛哥写下了一本书,灵感起源于一个故事(梦境),內容是穆罕默德被带到耶路撒冷后,如何踩着一座梯子(阿拉伯文称为“米拉区”)登上天,从那里,他很仔细地看了一眼天堂和地狱,就像前面提到的《夜行》篇所叙述的。现在,让我们仔细评判伊本·阿拉比的描述:在他的引领下巡行七重天、他的所见所闻、他与众先知们聚谈的內容。再考虑到当年他写作这本书时,年届三十三岁(1198年)。若是从这几点就得出结论,说他书中的做梦女孩妮赞是“真的”而但丁笔下的贝阿特丽采是“假的”;或者伊本·阿拉比是“对的”而但丁是“错的”;或者《夜行》篇是“正确的”而《神曲》是“不正确的”这样的说法,正是我所谓第一种愚昧的一个例子。 安达卢西亚的哲人伊本·图飞尔在11世纪时,写了《自修的哲人》一书,內容讲述一个孩童被遗弃在一座荒岛,他在岛上住了好几年,慢慢地学会尊崇自然、景仰那哺育他的⺟鹿、海洋、死亡、天空以及“神圣真理”如果把这本书和丹尼尔·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相比,然后说前者“早了”后者六百年,或者说因为后者对于工具及物品的描述更为详细,所以伊本·图飞尔“晚了”笛福六百年,这两个结论,都是第二种愚昧的例子。 可敬的非利尤丁大师,穆斯塔法三世统治期间的一位伊斯兰教长,在听到一位口无遮拦的朋友说了一句鲁莽失礼的话之后,突然受到启发(那位朋友在某个星期五晚上来教长家拜访,看见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精美的写字台,不噤说道:“尊贵的先生,你的书桌看起来就好像你的脑袋一样, ![]() ![]() ![]() 费瑞·凯末尔医生,当他提笔描绘众人企盼已久的无上荣耀救世主时,并没有料到一百年后,他的同胞会用如此愚昧的方式来解读他的书,不过,要是他知道了,也不会感到太惊讶。毕竟,他一辈子就被包围在冷漠和忽视的光环中,致使他隐遁⼊一个寂静的梦里。今天,当我想像他那张从未拍照留存的脸时,眼前只浮现一个梦游者的脸:他已彻底上瘾。阿布杜拉曼·谢瑞夫写了一篇満纸诽谤的研究文章《新奥斯曼人与自由》,告诉我们,费瑞·凯末尔医生把他的许多病人变成和他一样上瘾。1866年他前往巴黎,抱着某种模糊的反叛意识——没错,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二次欧陆之旅的前一年!——并发表了几篇文章,刊登在《自由报》和《记者报》两份欧洲报纸上。他一直留在巴黎,甚至当青年土耳其 ![]() ![]() 不过,要了解这个逻辑,我们必须先弄清楚该书的背景环境。设想一本书,蓝⽪线装,印在草纸上,总共只有九十六页,1861年由出版商普雷马拉西斯在巴黎出版。设想其中法国画家(但尼叶)所画的揷图,看起来不像旧时的伊斯坦布尔,反而像是今⽇的伊斯坦布尔,遍布着石头建筑、人行道和拼花石板路。设想这样的画面,现今的⽔泥老鼠洞、 ![]() 书本一开始,描述了伊斯坦布尔的某条暗巷。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得见守夜人用警 ![]() ![]() 第二天,一扫昨夜的 ![]() ![]() ![]() 这位大帕夏是谁?由于我也和作者一样,希望读者能够不受⼲扰,自己找出答案来,因此我甚至不打算把他的名字从书中的法文翻译回原本的土耳其文。既然他是一位帕夏,我们可以得知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或伟大的军人,或者只是某个位⾼权重的要人。从他谈话中的条理分明看来,我们可以假定他是一位哲学家或一个崇⾼的人物,拥有相当的智慧,就像某些关心家国民族利益甚于一己之私的有志之士,而在我们的土耳其同胞之中,也一再出现这类人物。一整夜,大帕夏滔滔不绝,而他专注聆听。大帕夏的逻辑和话语令他哑口无言,以下便是大帕夏的话: 1。我也和所有人一样,立刻明⽩你就是“他”(大帕夏开始说话)。我心知肚明,无须仰赖任何有关你的神谕、天空中或古兰经里的征兆,或是字⺟和数字所显现的秘密——这是千百年来的习俗。当我看见群众脸上的狂喜与 ![]() ![]() 2。尽管如此(天⾊已近黎明,大帕夏继续说),这并不表示不能给予苦难者一点胜利的希望。我们要对抗的不只是“外来的”敌人,那些內在的敌人又怎么办呢?那些造成我们一切穷苦与磨折的主事者,那些放⾼利贷的昅⾎鬼,那些躲在人群中伪装成市井小民的 ![]() ![]() 3。我知道你有决心,想要达成你面前的所有艰巨任务;也有正义感,可以丝毫不眨眼地揪出人群里的罪犯;更有力量,虽然不愿意,但仍能够送他们接受严刑拷打,而凛然不动摇——毕竟,你是“他”然而,你期待希望可以误导大众多久?眼见事情没有好转,他们一定很快就恍然大悟。当他们发现面包并没有变得更大时,他们一直以来所抱的希望便开始破灭。再一次,他们将失去信心,不再相信经书与生死两个世界。他们将放纵自己回到过去颓丧、堕落、心灵匮乏的生活。最糟的是,他们将开始怀疑你,甚至恨你。告密者会开始感到罪恶,后悔当初主动把罪犯 ![]() ![]() ![]() ![]() ![]() |
上一章 黑书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奥尔罕·帕慕克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黑书》在线阅读,《黑书(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黑书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