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桃花》此心安处是吾乡及《世有桃花》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世有桃花 作者:安意如 | 书号:44737 时间:2017/12/10 字数:2343 |
上一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下一章 ( → ) | |
洒脫与磊落 一个人,若放不开自己的心,即使富有四海,也是徒然困居一隅而已;若放下,即使颠沛流离,⾝无长物,也可挥手自兹去。 李⽩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他诗中很多意态都是动的,连停顿亦 ![]() ![]() ![]() 这首诗,我是当禅诗来读的。虽然禅历来主张不立文字,道破语言是滞障,但是思想许多时候还是需要依靠语言文字来传达。语言文字如摆渡的舟筏,借此接近真理。至于登岸之后舍弃舟筏,那是另一重境界了。 李⽩的诗,天然就生动 ![]() ![]() 他赋予桃花别具一格的意象,以嫣红桃花来比对苍茫碧山,以桃花的热烈来映衬清溪的明净,意蕴却比字面上能够感知的更为清远。桃花落于“然去”象征纷繁热闹的念头消弭于自在本心。与许多人流露出对桃源的渴慕不同,他指出自 ![]() 决意要扶济苍生的人,首先要学习 ![]() 他的等待和自我节制终于有了成效,这绝顶聪明的男子,他不是一个不懂得依照世俗法则去经营自己的人,他很懂得去经营自己的名望。这一点他很类似谢安。天宝年间,他因道士吴筠、⽟真公主、贺知章等朝中权贵的引荐⼊仕。 ⼊仕之初,明皇对他极尽礼遇。到后来君臣之间有了龃龉、不谐。他也明了及时菗⾝远去的道理,被体面地赐金放还,没有与恩主反目成仇,引火烧⾝。 他只是不甘心,不甘心就此了断治世之心。他一直自认是治世之能臣,匡扶天下之才,只可惜不为所用。明皇认为他更好的职业是去做个名満天下的诗人,发发清论也就罢了。 我一直觉得明皇这么做是对的。他洞悉了李⽩天真放诞的本 ![]() ![]() 他不是个政客。说到底,明皇这么处理他,是基于对他的保护,爱惜他百代不遇的才华。 他恢复了自由⾝,回到了山野,携一把锈剑,骑一头青驴游走于红尘,遥望长安一钩残月,月如霜,満心寂寞一⾝风尘。 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 ![]() 李⽩这样的人,你忍心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明不⽩地枉送 ![]() 他的后半生,依旧潇洒却不再逍遥。经历了安史之 ![]() 好在他意失却不消沉,诗风由 ![]() ![]() 他努力过,至死都在坚持。他想到的,做不到;做到的,改变不了。那是悲壮的事实,是命运,再強大杰出的人都必须学会甘心,遵从命运。 我想起另一个人,苏东坡曾写给好友王巩《定风波·常羡人间琢⽟郞》这样一首词: 常羡人间琢⽟郞,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的宾州。王巩南行,歌伎柔奴不计艰险毅然随行。元丰六年(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感受,柔奴不言生活之酸苦,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闻言深受感动,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郞》一首赠给柔奴。 数十年后,东坡被贬岭南惠州,⾝边亦有侍妾朝云追随。朝云对他的情意绝不逊于柔奴之于王巩。想他⾝处岭南,看着相伴在侧的朝云,亦会常常忆起多年之前,那纤弱慷慨的女子含笑应对他的问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回过头看,当年的赠词竟成了他今⽇的自况。王巩经历的,他又来经历一遍。⽇光之下,岂有新事?无非是上演过的桥段,换上不同的人再演一遍。他的柔奴即他⾝边的朝云,是了,道理多年前就有人为他言明,天地为家,此心安处,何惧之有? 一个人,若放不开自己的心,即使富有四海,亦如徒然困居一室;若放下,即使颠沛流离,⾝无长物,也潇洒磊落。这样的人,是乐游原上纵马远游的五陵年少,挥手自兹去。 鬓发染霜,少年弟子终老于江湖。笑送舂归,心无悲戚。 WwW.BbMxs.cC |
上一章 世有桃花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安意如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世有桃花》在线阅读,《世有桃花(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世有桃花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