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菩萨蛮及《当时只道是寻常》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安意如 | 书号:44743 时间:2017/12/10 字数:11310 |
上一章 菩萨蛮 下一章 ( → ) | |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己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当时月vs异当时】 这词要从唐朝说起,《菩萨蛮》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是唐朝教坊曲名,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贡,其人⾼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不是菩萨也发脾气耍蛮的意思。 唐玄宗时汝 ![]() ![]() 玄宗也善羯鼓,因此对李琎特钟爱之,曾说:"花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见《羯鼓录》)又,玄宗尝于二月初一晨,见宮中景⾊明丽,柳杏将吐,遂命⾼力士取羯鼓临轩纵击一曲《舂光好》,曲终,花已发坼。玄宗笑言:"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玄宗以鼓催花的狂妄自豪和祖⺟则天大帝以诗催花的做法一脉相承。 唐朝人的任 ![]() 容若这首词由离筵写起,用羯鼓催花之典实,花开即落,暗语好景不常。用盛筵将散,离别在即的情景,表达了伤舂伤别的惆怅。下阕承上阕情景情绪再加点染,进一步刻画今⽇空自对月的寂寞凄清。结二句落在了此刻的实处,写月下的痴情思念,无法排解的愁苦幽伤。 容若词集中另一阕《菩萨蛮》曰:"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鴃花飞处。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相思何处说?空对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圞照鬓丝。"立意构思乃至遣词用句,都与此阕雷同。评家多认为可能一是初稿,一是改稿,然改易处甚多,结集时就两首并存。 ⽑泽东《⽑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批为:"悼亡",这两个字点评实在是精刮得很。 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鴂花飞处。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 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圞照鬓丝—— 菩萨蛮(其二) 此阕亦是月夜怀人之作,词情意境同与前阕《菩萨蛮》,凄惋 ![]() 半夜酒醒情意阑珊,此刻耳边偏又传来杜鹃的悲啼之声,伤情益增,愁心逾重。在酒精的放松慰抚下,人怎么能不清泪涟涟?可恨此情此怨又无处可说。当头之明月犹在,却与那时不同。它现在只是照映着孤独一人了。 古代的男文人们很牛,他们可以自如的变换角⾊,揣摩女子的心态,也常通过想象女子对自己的思念展开描写。"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写得伤感彻骨,沁人心脾。即是假借女子对男子的爱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借女人的口来表达难以启齿过于 ![]() 又是借酒浇愁见花落泪对月伤心新恨旧愁百感 ![]() 把这阕《菩萨蛮》词和前阕合起来看,有珠联璧合,互为补益的妙处。因着词境相同,更可由细处看出尘光流转,容若心思的点点差别。本来《饮⽔词》就不是揽天括地的壮书,由此细处一可细观容若心态情绪的迭转,二来,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內写出这么精妙而令人称道的词章,⾜见容若才情⾼绝。 容若的两阕词都提到了当时月。古代没有电,光源惜缺,⽩天靠太 ![]()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张若虚在《舂江花月夜》里关于人生,时光,自然的感慨使人哑然。由月思人,奈何人生短促自然无尽。月在人亡是常有的事。容若"月也异当时,团圞照鬓丝"和崔护在桃花树下徘徊不去感慨人面何处的心境很相似。可惜的是,他与心爱的人之间不及崔护与桃花女的缘分深重。 菩萨蛮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 ![]()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青衫 ![]() 最早读到关于青衫的字句,是少年课本上的《琵琶行》。那时老师逐字逐句的解释,虽然有剥⽪拆骨之嫌,不过这种"凌迟"的解法确实让人记忆深刻。"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 ![]() ![]() 现在想起来为当初的单纯失笑。⽩居易四十四岁在长安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六月,首上疏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之贼,为执政所恶。八月,乃奏贬州刺史。王涯复论不当治郡,追改江州司马。元合十年秋夜浔 ![]() 按唐代官制,九品官服为青,州司马为五品,服浅绯。怎么算也轮不到他穿青衫。自言江州司马,可知当晚他穿的是便装,估计为了写出来押韵叫"青衫"却因此骗了后世多少纯情生学。 他⽩居易哪里是为琵琶女的⾝世而伤心,当真是这样尊重女 ![]() ![]() 其实他有什么值得哭的?官场沉浮有什么沦落可言?贬官之后都是五品。王维四十五岁才七品,更别说李⽩了。再说上头你死我活,你跟着搀和,政治上没押错宝贬官也是理所当然。我也质疑他在自序里说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他是否真有那么淡定还怡然?要知道文字最是遮羞布,文人的清⾼自诩向来作不得真,我倒是相信他后面说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为长安故倡女感今伤昔而作,又连绾己⾝迁谪失路之怀。这才符合当时⽩居易的意失文人心态。 然而无论⽩居易当年听曲时落泪的真心有几两。有一点确实不可否认,自他之后,青衫成为时髦的意失装扮,青衫泪更是男儿泪的代称。一个青衫磊落的男人肯为女人哭是难得的。他为你流下眼泪的同时也放低了自尊,臣服于对你的感情。容若虽然敏感却不懦弱,有坚持和原则,所以也算是个磊落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多感一点,女人看了也是喜他多情,越读越有全安感,而不会觉得容若软弱可欺。 此篇写自己舂⽇与伊人别后,秋⽇的苦苦相思。上阕前二句写此时眼前情景,新寒冷雨敲窗时,说明时已浅秋,接下来二句转写自⾝的心理感受。"一痕"两字清切准确,体现出容若工于字句的习惯。下阕承上阕,续写此际心绪无聊,谓自己坐卧不宁,百无聊奈。结二句又转写回忆里分别时的景象,亦景亦情地将无限惆怅尽化在桃红柳绿间了。全词翻转跳宕,直中有曲,曲处能直,将相思之苦表现得至为深细。 这词也是写思念之苦。有"才道莫伤神,青衫 ![]() ![]() 想起与你在舂天分手的情景,噤不住肝肠寸断。韶光易过,却为何我对你思念却依旧清晰如⽔波明镜,毫无裂痕?才对自己说,不要黯然神伤,试着放开怀抱,不要在一味留恋对你的记忆,岂料在不知不觉间又泪 ![]() 弹指为佛家语,指极短极快的时间。《僧祗》云:"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只是有时候,时间快慢长断对某些暗自坚持的事并不具意义。我了解舂光易逝,年华瓣瓣指间飞落,那又怎样呢,我依然看见你。与我在烟柳桃花深处的那场新别。 舂光満地,无处告别。 菩萨蛮 晶帘一片伤心⽩,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桐 ![]()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 ![]() 【问添⾐】 捣⾐,添置寒服是古代女子秋季常做的事。是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 ![]() 子夜秋歌里"风清觉时凉,明月天⾊⾼。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写捣⾐写得风致楚楚。月下捣⾐虽是劳作也是人世风景殊胜。更何况是为意中人制⾐?果真到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声"的时候,就更感觉不到落寞了。自家的砧声合着别家的砧声,声声阵阵,想着不远处也有人在为亲人赶制寒⾐,天下有情人这样多,砧声虽寒⼊耳也温暖。 针线自古是女人的活计, ![]() ![]() 容若此词据考证,应是作于康熙十六年秋,卢氏新亡后不久。小令所截取的,正是生活中"添⾐"这么一件细节小事。自从 ![]() ![]() ![]() ![]() 李⽩《菩萨蛮》词有"寒山一带伤心碧",指⽇暮之时,山⾊转深。伤心是极言之辞。伤心碧即山⾊深碧,伤心⽩即极⽩。后人之词多类于此。在月光的映衬下⽔晶帘看上去一片⽩。⽔晶帘內端坐的美人已然不在。全词除却"云鬟香雾"的指代略露 ![]() ![]() ![]() 此词一说是塞上思情之作,一说是"悼亡"。我细读词"只是去年秋,如何泪 ![]() ![]() ![]() 年年秋⽇,你为我添制寒⾐,如斯似是习以为常,总觉得⽇久天长。手中好光 ![]() ![]() ![]() 看得见吗?是一样的秋⾊。秋风虫鸣月⾊深浓,我伫立在桐 ![]() ![]() 此阕是容若小令中的佳作,上下阕折转之间从容淡定,然而于小处极见真情。凄婉动人之处,似是眼前梨花雪舞,宛转细碎散落一地,让人心意黯然。这一阕的最后两句,我每次读到,心里都梗然。外公是在秋天去世,去年秋时人尚在,今年秋时风景不改,人已不在。 擦⾝而过。生死如河,悍然相隔。渡河时辰未至,人,无力穿越,只能观望。 菩萨蛮寄梁汾苕中 知君此际情萧索,⻩芦苦竹孤舟泊。烟⽩酒旗青,⽔村鱼市晴。 柁楼今夕梦,脉脉舂寒送。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嘲。 【情萧索】 很多人知道顾贞观都是因为容若,其实顾贞观在清时,无论才气名望都不逊于容若,甚至隐隐有前辈的风范。他是明代东林 ![]() ![]() ![]() ![]() ![]() 他还受容若所托编订了《饮⽔词》,可知容若对他的才华学识也极为放心佩服。最为难得的是,除了才气,顾贞观还仗义,没有酸腐文人的琐碎和小心算计。他曾为营救诗友吴兆骞,求助于容若,更不惜下求于明珠。容若被他所填的《金缕曲》感动,不避嫌疑地借助⽗亲明珠之力帮他救助吴兆骞。 说起来,世态炎凉锦上添花的数不胜数,真正肯在危难关头为朋友出头的又有几个?容若和梁汾都难得,他们都不势力,愿意做雪中送碳的事。也许正因为看到了梁汾⾝上的侠气,容若才会对他倾心相 ![]() 顾贞观的确也是容若的知己,他读纳兰的《饮⽔词》轻易就明⽩了容若难以明言的心事,相传他自己也曾有过和容若相似的感情经历,只是他的恋人⼊的是候门而不是宮门。所以他能发出"家家争唱饮⽔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感慨。人和人之间的 ![]()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回无锡为⺟丁忧,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人在苕中。苕中是今浙江湖州有一带。因有苕溪,故称。容若寄词给他,全篇都从想像落笔,化虚为实,颇有浪漫⾊彩。上阕设想梁汾此刻正于归途中,心情萧索,颇似当年被贬的⽩居易。但途中停泊处却是⽔村鱼市,烟⽩旗青,一派平静安详,下阕进一步想像夜间他在舟中作着孤寂轻梦的情景。但最后两句容若却由萧索转为慰藉,以"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嘲"的谐语慰之,既温情又佻达。全篇立意不无伤感,却在伤感中翻出豁达新意,尤其是最后两句,虽然有同情有隐怨,却又令人宽慰解颐。无怪有评家极口称赞结⽳两句:"笔致秀绝而语特凝练。"我是深爱这一阕,不同与容若词中别的送别赠友词。虽以萧索起笔,却不再是铺天盖地普天万物同愁,而是有豁达的劝慰和祝福。 顾贞观有咏六桥之自度曲《踏莎美人》,谓自删后所留"其二"中有句云:"双鱼好记夜来嘲,此信拆看,应傍画眉桥。"自注:"桥在平望,俗传画眉鸟过其下即不能巧啭,舟人至此,必携以登陆云。"但平望在江苏吴江县南运河边,并不与苕溪相通,可能是梁汾搞错了。容若此处写到画眉桥,一是代指梁汾故乡,二来暗用汉张敞为 ![]() 许我是江南人,所以格外喜爱词中"烟⽩酒旗青,⽔村鱼市晴。"这两句,清淡疏朗,褪淡全词的悲⾊,更绰绰有杜牧诗中"⽔村山郭酒旗风"的气象。比起悲情 ![]() ![]() ![]()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残星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这是不争的事实。唐朝搞什么都有一股生猛的劲头。边塞诗或写景或摹情,或昑古或谈今,开阖呑吐气象极盛。唐以后就不行。一样有战争,可是边塞题材的诗词就像得了软骨病似得每况愈下。北宋初还有欧 ![]() 元明时,读书人八股文章做得稳如泰山,人却做地越发亵猥不堪,民间的文学倒在夹 ![]() ![]() ![]() 我不也觉得饮⽔词有评家拔的那么⾼,容若也只是意境通于北宋而已。他的用典仍显多,虽然不至于累赘,但是频频化用前人句,能量上又达不到北宋诸家用典的挥洒自如,读久了会有 ![]() 这阕边塞词写得刚劲中仍露香 ![]() ![]() ![]() 这阕《菩萨蛮》为人称道的是"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一句。可见慷慨沉凉用得好始终比曲意委婉更让人欣赏。过于繁复华丽的雕饰,对于意旨的表达会有害处。这首词除了"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的亮点,还有一点妙处,就是它的词旨有一点朦胧 ![]() 我是喜 ![]() 词意只要准确到位,多解是无妨的,如人心能够开拓舒展是上乘。好词应该经得起剥⽪拆骨的残酷推敲和任人強加放置意念的蛮横无礼,是为气度。 菩萨蛮 ⽩⽇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 ![]() 烧痕空极望,鼓角⾼城上。明⽇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愁未阑】 李颀有一首《古从军行》被某矫情女作家在自己的电视剧里蹋糟地面目全非。因为这一幕闹剧太过幼稚可笑,拜那女作家所赐,使我到现在一读到容若这阕《菩萨蛮》"解鞍正值昏鸦 ![]() 认真回头来看李颀的《古从军行》和容若这阕《菩萨蛮》,推敲之下发现意境思想是可通的。无论是行役之人,还是行军之人,羁愁归思始终是心头萦绕不去的情绪。李颀借行军之人的眼见耳闻心感曲婉深刻的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而容若是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行役的厌倦。 狂风卷折的冬⽇,行在归途之上。⻩昏时乌鸦 ![]() 容若这趟出差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也和战争有关。时清廷准备与罗刹(今俄罗斯) ![]() 然而在真正有良知的人心里。无论是什么样的原由,战争都是不值得赞美和推崇的事。容若是一个望渴建功立业却又很反对战争的人,內心牵扯。这样矛盾的心理导致一方面他尽力尽责的完成康熙 ![]() ![]() 容若词中有另一阕《菩萨蛮》(荆榛満眼山城路)中有"何处是长安, ![]() ![]() ![]() ![]() 菩萨蛮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寂寥行殿锁,梵呗琉璃火。塞雁与宮鸦,山深⽇易斜。 【茂陵秋】 我们安徽人有个歌谣:"说凤 ![]() ![]() ![]() ![]() ![]() ![]() 因为猜忌之心,不肯放权。朱元璋的皇帝做得格外辛苦,据说他每天要看200多份奏章,处理400多件政事。如此君主集权在他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他也成为历史上最专制的皇帝之一。不过,如此⾼度集中的皇权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明代中后期皇帝为所 ![]() 他的后代,大明朝的十六位皇帝,有为的屈指可数,出气包千奇百怪的怪胎倒不少。若不是靠着朱元璋开国及朱棣其后制定了一系列強化君权的政体和严谨稳当的国策,凭着他那些不成器只会胡作非为的儿孙, ![]() 成祖朱棣迁都京北之后,明朝后来的十三位皇帝就被葬于京北昌平县北天寿山的明皇陵,即现在的明十三陵。容若这一阕即是过十三陵的感怀之作。这样的作品《饮⽔》词中颇有几首,像《好事近》有"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采桑子》有"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等句,都是容若过经明十三陵时,对前朝皇陵景象的描绘。 茂陵是明宪宗朱见深的陵墓,朱见深和万氏之间的孽缘令人感慨,万氏比皇帝大十七岁,然而封为贵妃,恩宠隆绝。万氏美貌而 ![]() ![]() ![]() ![]() ![]() 也许,是因为朱见深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妃子死后郁而死的痴情皇帝。他对爱妃的深情暗合了容若对爱 ![]() 读这阕词仿佛赏一幅《明陵⽇暮图》。容若全以景语⼊词,以词境作画,以画意⼊词。将"行人过尽烟光远"的飘渺、"茂陵风雨秋"的沧桑、"寂寥行殿锁"的荒芜和"山深⽇易斜"的感伤溶合在一起。故更婉曲有致,画意幽远,而其不胜今昔之感,兴亡之叹又清晰可见。 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锁住了行宮大门,也将旧时的热闹与繁华锁在了时空深处。只有那些盘旋在宮殿上空的大雁和乌鸦,还像以前那样不停地聒噪着,似乎还想在这深山⽇暮的断瓦残垣里,找寻到旧⽇的荣华记忆。 天寿山暮⾊四合,最后一抹残 ![]() 我知道,现世鼎盛也会有这样荒芜的一天。盛衰兴亡,这一切毕竟无可避免。百年之后,谁知何处埋枯骨? WwW.BbMxs.cC |
上一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安意如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当时只道是寻常》在线阅读,《当时只道是寻常(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