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金缕曲及《当时只道是寻常》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安意如 | 书号:44743 时间:2017/12/10 字数:14565 |
上一章 金缕曲 下一章 ( → ) | |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世悠悠何⾜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心期千劫在,后⾝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君须记】 除了哀婉,容若也深沉,大约是⾝陷官场覆雨翻云的事看多了,免不了"昑罢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的消沉,就少了几分任侠江湖气,唯一例外的是答顾贞观的一阙《金缕曲》。这一首看似信笔拈来,数个"君"字,又两个"⾝"字,全抛开词家死规矩,情感若红⽇噴涌而出,叫人读了大呼痛快,是可以佐酒忍不住⼲一大浮⽩那种痛快! 容若似被风吹落错地方生长的种子,感慨着"偶然间、淄尘京国,乌⾐门第"。仿佛这荣华是老天硬塞给他的。他终其一生不识命运安排的轨迹,桀骜不驯,內心做困兽之斗。同是"乌⾐门第",容若昑出这句话⾝世之叹甚重,没有"乌⾐巷口夕 ![]() ![]() 梁汾,是顾贞观的号。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顾贞观应明珠之聘,为纳兰家西宾,容若与他一见如故引为挚友。 这阕《金缕曲》即是容若认识他不久后在《侧帽投壶图》上题的词,既为自己写照,也为其 ![]() ![]() 我个人最喜当中"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几句,直抒 ![]() ![]() ![]() ![]() ![]() 古人说,得⻩金百两,未若得季布一诺。人生得友如纳兰容若,何止胜却⻩金百两?要不是顾贞观走了纳兰的门路,恐怕就有个⻩金千两也未必能把吴汉槎从塞外救回来。倒是纳兰说道有酒唯浇赵州土,大话罢了:他也不过是个赌书泼茶的主儿。以他当时的地位,倘要效法平原君,估计等不及食客盈门,就被御史参了。 关于这阕词,有很多附会之说,有人说,"后⾝缘、恐结他生里"之语不祥,而后来容若果然壮年而卒,仿佛词谶。谶的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大约由唐开始,唐以后说法更甚,人们开始相信诗文是一个人的心气所致,照应他一生的命运,像擅作"鬼语"的李贺,不但一生命途乖觉,而且短寿,二十七岁即亡故。 《炙砚琐谈》里有一段附会更是好玩:写容若与梁汾 ![]() 注:西宾 得⻩金百两,未若得季布一诺:季布,汉初楚人。楚汉战争中,为项羽部将。后归汉,任河东守。布以任侠著名,重然诺,楚人有"得⻩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谚。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季布一诺"为重然诺而不失信用之典。 金缕曲简梁汾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 ![]()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吴季子】 因为梁羽生先生太喜 ![]() 另一部笔记中还说他一件逸事:有一次他与几位朋友同出吴江县东门,路上忽对汪钝翁说:"江东无我,卿当独秀!"(为刘宋时袁淑语)旁人为之侧目。 吴兆骞虽然狂放,也确实颇有点才气,对朋友也很热情。吴梅村把他与陈其年、彭古晋三人合称,名之为"江左三凤凰"。 吴兆骞是当时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风格遵劲,当时传诵的名句有"山空舂雨⽩,江迥暮嘲青"、"羌笛关山千里暮,江云鸿雁万家秋"等。他的诗集叫做《秋茄集》,袁枚《随园诗话》中说他原本七子而自出精神。 至于他所以获罪,是为了科场事件。顺治丁酉年,他去应考举人,考中了。后来发现这一场试考大有弊端,于是皇帝命考中的举人们复试一次。他学问和才气都很好,本来不成问题,大概因为复试时气氛十分紧张,心理上大受影响,竟然不能把文章写完,结果被判充军宁古塔。这是一件株连极广,杀人甚众的科场大案。清人⼊关伊始,主要是借此大杀江南人士立威。吴兆骞完全冤枉,当时名士们都很同情他,写了许多诗词给他送行,吴梅村的《季子之歌》是其中最有名的。当中有"山非山兮⽔非⽔,生非生兮死非死"之句被容若化用在《⽔龙昑》里。 顾贞观(梁汾)当时与他齐名,他被充军时曾承诺必定全力营救,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顺治换了康熙,一切努力始终无用。顾贞观自己也是郁郁不得意,在太博纳兰明珠家当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于是寄了两阙词给他,那就是有名的两阙《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捉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透。数天涯团栾骨⾁,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其一)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恭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郞孱愁。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后。言不尽,观顿首—— (其二) 《⽩雨斋词话》评这两词说:"二词纯以 ![]() 纳兰容若见了这两首词后,不噤感动得流泪。认为古来怀念朋友的文学作品中,李陵与苏武的《河梁生别诗》,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与此鼎⾜而三。他知道这事不容易办,立誓要以十年的时间营救吴兆骞归来。当时也写了一阙《金缕曲》给顾,这词结尾说:"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事是尽力营救吴,这就是《金缕曲-简梁汾》的由来。这里还有个小揷曲,容若答应梁汾十年之间必定救吴汉槎回来。梁汾还不満,说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你要救就要快点。容若不以为忤,反而认为他说的在理,想了想,就请给我五年时间吧。 不久容若在适当的时机中去求他⽗亲设法。有一次明珠请客,明珠知道顾贞观素不喝酒,就斟了満満一大碗酒对他说:"你饮⼲了,我就救汉槎。"顾贞观毫不踌躇地一饮而⼲。明珠笑道:"我跟你开玩笑的,就算你不饮,难道我就不救他了么?"明珠出一点力,朋友们大家凑钱,终于把吴兆骞赎回来。当时的人把顾贞观的两阙词称为"赎命词"。一个名叫顾忠的人写诗记这事道:"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吴兆骞终于在康熙二十九年(1681)从宁古塔归来。吴兆骞释放后,到明珠府上致谢,在屋內墙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感慨落泪。那题字今⽇看起来不免做作,然而在古时却是郑重之举,气节从来为清⾼文人看重.以顾贞观狂傲不屈的 ![]() 这阕《金缕曲》慷慨淋漓地表现容若率 ![]() ![]() 金缕曲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意失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 ![]()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添凝咽】 纳兰词,多愁苦之作,几乎十首中有七八首都有个"愁"字。容若多愁,却不完全是个消极颓废的词人。他的"愁",其实是在现实庒力下,精神苦闷无处抒解的表现,透出丁香花般无可奈何的忧伤。今之女子感慨"嫁人当嫁纳兰君"以今天这些钢筋⽔泥森林里打磨出来的⽩骨精们犀利精刮的眼光,光是有"工愁善恨"的一面。而看不见其男儿⾎ ![]() 《金缕曲-慰西溟》有"悲慷气,酷近燕幽"的感觉!此作是他写给一位叫姜宸英的好友的。姜宸英(1638~1699年),字西溟,又字湛园,浙江慈溪人。擅词章,工书画。生 ![]() 康熙十七年(1678年)西溟到京参加"博学鸿词"试考,在京时曾寓萧寺。萧寺即佛寺。相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书飞⽩大字"萧寺"所以后世遂以萧寺为佛寺之称谓。试考的结果是西溟未能中选。容若对他深表同情,并不以之狷介为异,留西溟居于府邸,与其 ![]() 康熙十八年(1679年)西溟又遭⺟丧,其不如意,痛苦忿闷可想而知。秋后西溟决计南归奔丧,容若赋词慰勉之。这阙《金缕曲》词,是在为有才能的人抱屈,也对庒制人才的社会现状表示了不満。 当中最精彩是"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一句。大丈夫不应因求官不成而急躁。弃功名不取,又是何等的⾼傲,容若在称美西溟"不肯因人热"的"丈夫气概"中也表现了自己!"因人热"的典故出自梁鸿,语见东汉班固等撰《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梁鸿少孤…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梁鸿是个孤介有信念的男人,虽然有时候的行为显出做作刻意的姿态,比如当生学时不跟同学一起生火煮饭,非另起个炉灶才显得自己清净, ![]() 舂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果断辞官浮舟太湖,易名鸱夷子⽪,陶朱公。后人欣赏他的睿智,不但史书上以他人品才智为重,更在民间传说里把下落不明的绝⾊美女西施赐回给范蠡,叫他们二人泛舟太湖,做一对神仙美眷。容若以此典故安慰姜西溟,说你求官不成,又不屑依附权贵,那不如学范蠡泛舟五湖,隐居自乐。愿望是好的,可惜又有几个人有范蠡的才智和果断?姜宸英书法之道精绝,在清代也算横绝一代。可叹的是功名之念始终不息。內心不同于表面装出的淡泊名利。 世事往往这样狠毒可笑,越想得到的人越得不到,那道墙眼看着翻过去了,最后一脚还踏空,掉下来前功尽弃。反而是无所谓的,像弯 ![]() "博学鸿词"科后,姜西溟为人举荐修《明史》,年七十方成进士,在官场中半世浮沉,始终浮不上去,最后以主持顺天乡试案被牵连丢了官而死狱中。容若叹"福因才折"竟是一语成谶。 容若是聪明人,或许聪明到剔透的地步,一眼洞穿富贵功名的假象,了然天意。如同皆站在 ![]() ![]() ![]() 他萧壮起来也萧壮。"独卧藜 ![]() 藜 ![]() ![]() ![]() ![]() ![]() 看到"福因才折!"四字,我竟失语。这是劝慰姜西溟,但何尝不是容若的自警自怜自伤。自古佳人多难才子短命。生来比别人多点能力的人就注定了要多承受点考验磨折,天意公平。 金缕曲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雁哀鸣去。⻩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強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世恨,共谁语。 【⾝世恨】 第一次看见"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当中时便惊住了!不过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竟能发出如此慷慨沉凉之语。心中辗转低回不已。时光的流转,一生的光 ![]() 容若化用李义山诗句述说姜西溟与自己 ![]() 老杜是可怜可叹的男子,一生际遇坎坷,却始终不改忧国忧民之心。真正属于容若所说的才命相负的群体的典型代表。老杜写国事悲凉雄壮,写家事却始终温暖中透着清寒。《月夜》里写小儿女是——"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老 ![]() ![]() ![]() 又《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后人以此典形容为功名奔走,其志未遂。容若用此典固然说西溟不第而归,徒自叹息,却也未尝没有鼓励的意思,苏秦⽇后毕竟佩了六国相印,盖世事多变,不全在人意料中。 每一天的 ![]() 秦时明月汉时关,战国是 ![]() ![]() ![]() 处在时代转型期的文人,尤其是所谓的才子,是最心 ![]() 若果真是国士无双,就不该为不第而归这种小事耿耿于心。当有更⾼的眼界 ![]() 果然是绝世的才子,上天即不许以世俗功名成就,也必以另一种方式让他世人需要,被人记取。剩下的,不过是些自以为薄命的普通人。谈不上才命相负! 我又小心眼的揣度,容若的心意,情意可曾真为友人解?比如顾贞观、姜西溟,他们毕竟是在红尘功名中挣扎谪堕的,落泊文人,可曾透晰过容若灵魂里的动 ![]() 朋友之间,解意不如远不如会意。我眉一皱,头一点,弦未响,你当解我曲意,这样的绝⾊聪明才登对。只可惜⾼山流⽔是举世无双。 无论顾贞观、还是姜西溟,他们至多是容若的知己,而非知音。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世恨,共谁语。这四句,很容易叫我想起金庸笔下的杨过。我 ![]() ![]() 或有杨过那样绝⾊亮眼的男儿,湖海断涯边的一遇。际遇如斯,心境如斯,至情狂放如斯,才会得容若词中光明磊落。 金缕曲 生怕芳樽満,到更深、 ![]() ![]() 此情拟倩东风浣。奈吹来、余香病酒,旋添一半。惜别江郞浑易瘦,更著轻寒轻暖。忆絮语、纵横茗碗。滴滴西窗红蜡泪,那时肠、早为而今断。任枕角,欹孤馆。 【欹孤馆】 容若在静夜起相思。酒不但不能排解愁情,反添起惆怅。愁情绵绵不绝,比这舂宵还要长。 心中此际的孤独无聊,比疏花还要寂寞。唯有梦里才可与你一会。人瘦若江淹,拟请东风洗去忧愁不但不能,反倒添愁添恨。为卿相思如瘦花,偏又遇这轻寒轻暖的世界,⾝心竟似不堪其累。原来当年剪烛西窗,对面絮语之时,我们已在为可能到来的离别而伤心了。如今在孤馆独宿,离思撩 ![]() 这一首,有人解做怀友,有人解做悼亡,而我觉得容若此词的⾼妙恰好是这种模糊暧昧。上阕看是怀伊人,下阕读是怀故友,轻易将两种感情拨弄地像两生花亲密 ![]() ![]() 容若独居寓所写出的词心情潋滟,并非不香 ![]() 说起独宿旅寓,⾝世之叹,就总想起柳永的《戚氏》,实在堪为绝唱。宋人有赞誉:"《离 ![]() ![]()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 ![]() ![]() 孤馆度⽇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暮宴朝 ![]() 《戚氏》 《戚氏》调是柳永创立的长调慢词,全词二百一十二字,是长调中最长的体制之一。古代文士对行文句法极其讲究,为了突破以往骈体过于整齐匀称的格局便以散体造就疏密相间跌宕生姿的效果。另一方面为了不致过于松散拖沓,又借骈体穿揷其中加以整合,从而达到疏密相间,红花⽩蓼的效果。《戚氏》写景抒情,叙述骈散 ![]() 为抒情而抒情,因写情而抒情,是为文的两种不同的层次。容若才情虽⾼也还只停留在前一阶段,运笔之间还可以看出转折的痕迹,而且用词也嫌秾丽。语言的过度华美会影响文字的承载力,过了奢华浓 ![]() 天涯羁客,念念功名,夺⾝追逐而又无法甘愿,这样的人茂密如荆棘。生命原质原是不可停留的,自⾝湍流跋涉也许遇上一个险滩就粉⾝碎骨。时间,责任,俗世标准却又时时在其间督促我们力争上游。 容若华丽而落泊,三变落泊而华丽。舂风举国裁宮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是人生的两种形态。 金缕曲 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有限好舂无限恨,没来由、短尽英雄气。暂觅个,柔乡避。 东君轻薄知何意。尽年年、愁红惨绿,添人憔悴。两鬓飘萧容易⽩,错把韶华虚费。便决计、疏狂休悔。但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拚沉醉。天下事,公等在。 【公等在】 看到容若词中"大笑拂⾐归矣"一句,以我丰富的武侠知识,不噤条件反 ![]()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去,深蔵⾝与名。 闲过信陵饮,脫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首太玄经。 这首诗被金庸用在《侠客行》的开篇,叫人记忆犹新。李⽩所歌颂战国时代魏国的两位侠客:侯嬴和朱亥。秦军围困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平原君向魏国的信陵君求救。侯嬴设计帮助信陵君窃取兵符;朱亥随同信陵君从魏将晋鄙手中取得军权,信陵君率领军队,击退秦兵,救了赵国。侯嬴因年老不能随信陵君救赵,于是自刎而死。容若这阕《金缕曲》所赠的不知是谁。不知是什么样的任 ![]() ![]() 《侠客行》和《金缕曲》两诗词一写侠客一写文人,看上去很远,其实是有共通之处的,文人的侠气和侠客的侠气不同又相通。太⽩侠名卓著,"好剑术",遍游蜀中山⽔名胜,二十五岁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文名更是震古朔今,"五岁诵六甲,十岁观家百","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是借咏信陵君门客的事,来表达自己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现实却给了他无情的打击。天宝初,李⽩已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及贺知章推荐,被唐玄宗召⼊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 ![]() ![]() ![]() ![]() 所谓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容若这阕词亦当如是!容若所赞美表达的,正是一个文人在功名进退之间长久等待后最后做出选择,一个文人从长久地无所作为,心有怨愤, ![]() ![]() 容若为人有一种林下风,词就自有一股兰草的清扬,不是一般的落泊文人的寒酸委屈可比。拿这首《金缕曲》来说,这词的落拓潇逸颇似稼轩风骨,字句清练而其词骨沉雄郁 ![]() 容若词中悲句太多,像一场又一场 ![]() 想起了,那夜一,冷月如霜,林间轻啸而过,断崖边,有个人昑出的那几句诗——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从来壶中岁月,梦里功名。但男儿⾝,总被功名累。贪一世英名,追权贵烟云。面对名利,真正能做到"大笑拂⾐去"的洁净人古往今来又有几个? ⾝在富贵而不自矜,悬崖撒手的彻悟,或是看穿浮名后的菗⾝而去。这样的男儿是人海里的出⽔莲花。 金缕曲亡妇忌⽇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清泪尽】 战国时,宋人庄周的 ![]() ![]() ![]() 庄子可谓千古的达观超然第一人,庄生 ![]() ![]() 容若悼亡名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历代悼亡诗看尽,多属嘴上便宜。"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卖弄;"洛妃偶值无人见,相送袜尘微步"是轻薄,"谁复挑灯夜补⾐"的贺铸缺的仿佛只是女仆;即使是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东坡,夜半醒来,还有个朝云随时在侧,慰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对比苏子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満面,鬓如霜",容若的"好知他,年来喜乐,与谁相倚",前者怜的是己,后者念的是她,情之深浅跃然纸上。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容若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自卢氏死后,他对她的思念一直没有停止。容若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 ![]() 据1977年出土的《皇清纳腊(兰)卢氏墓志铭》:"卢氏年十八妇…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卒,舂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容若词中有"三载悠悠魂梦杳"之语,故知此词写于康熙十九年(1680)农历五月五月三十⽇。 卢氏卒于农历五月五月三十⽇。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 ![]() ![]() ![]() 容若他始终学不会忘记,记得亦是有缘。 卢氏离世后,容若陡觉人间无味。词风遽变,由清丽婉约转向哀感顽 ![]() ![]() 读这词,一字一句间似乎有深深的泪泉,低望不可测。忽然之间有落泪的冲动,捺住了,心酸地笑出来,有一个男人如此牵念,那么缘悭薄命的遗憾都可以在他的思念和眼泪中烟消云散了。死亡也不是可怖的事。 死亡,这人世最大的障碍和恐惧。它不仅没有分开我们,反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本来,我是居于我的躯壳之內,我再与你近,也是隔了我的⾝体同你说话。可是,死亡化去了我的形迹,我们之间的再没有任何阻隔,我也再不用恐惧时间,我不会老去,不会病痛,已经消失就不会再消失。在你的记忆,你的⾝体內我如花飞旋,一年一年地轮回再生。 他生他世里,我仍在初见的地方静候你。 我明⽩。即使要续娶。也不损你深情。感情和婚姻本不可一概而论。 WwW.BbMxs.cC |
上一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安意如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当时只道是寻常》在线阅读,《当时只道是寻常(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