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其人其文》双重视角下的人观照及《严歌苓其人其文》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严歌苓其人其文 作者:严歌苓 | 书号:44773 时间:2017/12/12 字数:9001 |
上一章 双重视角下的人性观照 下一章 ( → ) | |
——浅析严歌苓小说 佚名 叙述视角是叙述者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从而使文本通过一定的透视角度,把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叙述视角作为文学作品中叙事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一个人对情境和事件的特定感知、观点立场和感情态度。小说的叙事视角一般分为三种:“零聚焦”的全知视角、“外聚焦”的限制外视角和“內聚焦”的限制內视角。而传统作家的叙事模式多使用全知全能的全知视角:作者本人作为叙述者,居⾼临下地纵观洞悉一切,所述著的事件和人物情况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都多。这类视角的运用,可以全面展示事物的发展,立体化地塑造人物,为作者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和便利。 严歌苓是国中当代文坛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最有影响力的旅美作家之一,也是当代国中“移民文学”的代表人物。她先后创作了《⽩蛇》、《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等几十部小说,多年来几乎囊括所有湾台文学大奖,受到了海內外读者和理论家的⾼度重视和关注。在內地,著名评论家陈思和评论严歌苓的小说“总是弥漫着阐释者的魅力”[1]作为一位杰出的汉语作家,严歌苓的小说语言奇异纯净、思想和文化视野广阔,叙事栩栩如生又凝练精湛,尤其对人物的心理和人 ![]() ![]() ![]() 一、严歌苓小说中的女 ![]() 女 ![]() ![]() ![]() ![]() ![]() ![]() ![]() ![]() 作为小说家的严歌苓,很大程度上都在进行着以女 ![]() ![]() ![]() ![]() ![]() ![]() ![]() ![]() ![]() ![]() ![]() ![]() 小说《少女小渔》就描写了一个⾝为海外华人的女 ![]() 如果说小渔所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救赎了他人的影响力,那么在长篇《第九个寡妇》中,女主人公王葡萄所呈现出情感救赎的范围则更加广泛。我们显而易见的是,公爹孙怀清的生命在她的掩蔵和照料下得以苟且多生得20余年。而跨越长长的时代鸿沟,作者的详尽的笔触从葡萄的17岁开始行走了大约30余年:抗⽇、土改、跃进、饥荒、文⾰;铁脑、孙少勇、舂喜、冬喜,老朴…葡萄逾越了几个跌宕的年代、也逾越了几个在⾝边游走而过的男人。在这30余年中,她忘我地照料公爹,也死心塌地爱着每一个和她相处的男人。她在救赎孙怀清的无数难处中也救赎着自己,在救赎着自己爱情的同时也救赎着每一个男人的感情。她叫自己懂得如何捱过困窘、又如何追求生活;教他人懂得如何衷心于感情、又如何享受人 ![]() ![]() 有别于前两部小说中主人公本真的善意,一部再现一段南京大杀屠历史的小说《金陵十三钗》,呈现了一段处在社会最肮脏一角的女人们对于一段历史和民族救赎。主角“金陵十三钗”是灾难中避难于教堂的十三个窑姐,她们⾝上延续着不胜枚举的恶习:菗香烟、讲耝话、轻薄风 ![]() ![]() 二、严歌苓小说中的儿童视角 所谓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3]儿童视角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儿童的所见所闻和语言、思维、意识,来观察理解令人物有所困惑不解的成人世界。 《穗子物语》[4]是严歌苓以儿童视角书写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作为作者化⾝的印象派中的少女穗子在“文⾰”中的成长经历。严歌苓在其自序中说到:“穗子是‘少年的我’的印象派版本。其中的故事并不都是穗子的经历,而是她对那个时代的印象,包括道听途说的故事给她形成的印象。”[5]所以隔着漫长光 ![]() 篇章《老人鱼》里的童年穗子作为一个参与故事的主角,远离⽗⺟,和一个没有⾎缘关系“名不副实”的“外公”生活。她对外公有着极大的依赖,包括依赖外公的老兵补助享受着不间断的零食,和外公不带任何私心的呵护和娇惯;在生活过程中的任 ![]() ![]() 穗子作为一个收拾残局的不完全介⼊者出现在《角儿朱依锦》中,这是作者在这部文集中唯一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篇章。整篇叙述控制在童年“我”的视角见闻感受之內,历史成为“我”反匮和审视所经历的各种事象和是非的过程,这也许是作者为了更加贴近地叙述“我”的內心和经历而独具的匠心。孩童的“我”对童年偶像朱依锦从开始被批斗、被羞辱的关注,直到后来对她不计缘由地照看、维护她自己已经无力顾及的冷暖和尊严。这些“不自量力”和“声嘶力竭”的努力,力求保全朱依锦这样一个被****的“我”的精神理想,所流露出的是儿童善意的真纯和一种未成 ![]() 在另一篇借以儿童眼光的小说《乖乖贝比》中,七岁半的⻩⽑小女孩成为一个生活在成人世界,却在精神上独自孤立完全不介⼊灰⾊环境的昭示者。作家的笔墨并不局限于透过儿童的感知叙述故事,而是恰时地在文本最后以儿童的行为出场,明示寓意使故事达到⾼xdx嘲。跟从杀人嗜⾎邱阿鹏的弱小女孩“乖乖”目睹了姐妹们一个个被害致死和阿鹏劣迹斑斑的恶行,生 ![]() ![]() 三、双重视角下的人 ![]() “观照”来源于国中传统美学,是审美主客体之间发生实践 ![]() 严歌苓的这种观照更多的运用于边缘人物。边缘人是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他们作为不为主流群体所认同,处在种族、政治、文化边缘的弱势地位,相对于強势者的威慑和博大,生活氛围的寒酸和局促更加显眼。严歌苓曾说:“边缘人多半处于非常态的环境下,在被 ![]() ![]() ![]() ![]() ![]() ![]() ![]() 关于“地⺟”张爱玲在散文《谈女人》中的引用,似乎要比奥涅尔《大神 ![]() ![]() ![]() ![]() ![]() ![]() ![]() ![]() ![]() ![]() ![]() ![]() ![]() 相同于地⺟的形象,王葡萄在乡土境遇中的感恩与仁爱也是无私和不计回报的投放。小说将王葡萄生命中的人划分为几类:以孙怀清为代表的⽗亲、有关于 ![]() ![]() ![]() ![]() ![]() ![]() 不同的女主角、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代,但《少女小渔》中的感染力呈现出相同的情感况味。这则故事里的所有人物中小渔无疑是受伤害最大的,但她却最少体现出屈辱的感受,她自己的行为选择展示出一种从女 ![]() ![]() ![]() ![]() ![]() ![]() ![]() 解析完严歌苓从女 ![]() ![]() ![]() 人的天 ![]() ![]() ![]() ![]() ![]() ![]() ![]() ![]() ![]() ![]() 像《穗子物语》里作者以幼年穗子的“叛变”树立了其最令人不堪的“墙头草”形象:喜新厌旧、嫌贫爱富、见好就收。作者用没有挑剔、没有偏袒的语言冷静陈述:一半在重演、一半在揭示。作者所描写的童年穗子从开始坦⽩地呈现自己的 ![]() ![]() ![]() ![]() ![]() ![]() ![]() ![]() ![]() ![]() ![]() ![]() ![]() ![]() 而《角儿朱依锦》中弱者对于弱者的保全,从侧面反衬出了大环境下人 ![]() ![]() ![]() ![]() ![]() 再一次超脫于穗子不完全介⼊的形象,《乖乖贝比》的弱小女孩的所有举动和经历,都透露着一种无常的冷静:包括把仇恨书写的平静言语一字一字说出来,包括抛弃救世主象征的凯瑟琳。她生活在充満冷⾎的环境,见证人 ![]() ![]() ![]() 四、结论 优秀的文学作品用以陶冶人的 ![]() ![]() ![]() ![]() ![]() ![]() ![]() ![]() 而对于生活中的“丑”的艺术审视,则是属于另一种层次上的审美。一方面“丑”的表现更加从侧面反衬出美的內涵和必要,突出和彰显了它所映衬的美;另一方面“丑”也更加丰富了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使整个人物趋于丰満、文章架构精巧完善。从这一范畴上来说“丑”和美一同构成了整体美的一部分。“丑”往往比“美”更加具有所不能体现的复杂內涵,包含着更多的不确定 ![]() ![]() 作者所渲染的“美与丑”、“⾼尚与卑陋”的二元叙事结构将不同⾝份、不同地位的人推向历史的洪流中考验,在对立和映衬中拷问人 ![]() ![]() ![]() ![]() ![]() ![]() 注释: [1]陈思和,《人 ![]() [2]庄园,《严歌苓访谈》,《华文文学》,2006年第1期,第101页 [3]吴晓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诗域,[J],国中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 [4]严歌苓,《穗子物语》,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5]严歌苓,《穗子物语》自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6]严歌苓,《扶桑》,国中华侨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7]、[8]张爱玲,《张爱玲文集卷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9]舒欣,《严歌苓――从舞蹈演员到旅美作家》,[N],南方⽇报,2002。11。29 [10]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作家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严歌苓《穗子物语》,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2]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作家出版社,2006 [3]朱耀龙《爱情:一种纯真的原生美――对严歌苓小说<扶桑>的情感解读》 [4]庄园《严歌苓访谈》,《华文文学》,2006年第1期,第101页 [5]张爱玲《张爱玲文集卷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6]金岚《唱响人 ![]() [7]舒欣《严歌苓――从舞蹈演员到旅美作家》,南方⽇报,2002.11.29 [8]曾 ![]() [9]王卉《关于早期移民的女 ![]() [10]杭慧《换一种声音叙事――论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的叙事艺术》,前沿,2007年第5期 wWW.bB mXs.cC |
上一章 严歌苓其人其文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严歌苓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严歌苓其人其文》在线阅读,《严歌苓其人其文(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严歌苓其人其文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