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录》雍正二如此兄弟及《品人录》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品人录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78 时间:2017/12/12 字数:5104 |
上一章 雍正 二 如此兄弟 下一章 ( → ) | |
在康熙的精心安排下当上了大清帝国的第五任皇帝,是为雍正。但他的悲剧![]() 雍正即位之始,人们就怀疑他得位不正。因为康熙的这一决定,不是康熙亲口宣布的,而是隆科多宣布的。据雍正自己回忆,康熙病重之际,他因代祀南郊,在斋所斋戒。奉召到畅舂园后,康熙也只和他谈了病情,没谈继位一事。直到康熙“龙驭上宾”后,隆科多才向他口述“皇考遗诏”雍正因为并无思想准备,竟然“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这就奇怪。康熙既已“天心默定”传位雍正,为什么不当面告诉他,非得要借隆科多之口?如果说是为了保密,弥留之际还保什么密?况且,隆科多都知道了,又有何密可保?隆科多又是什么人,有什么资格代天子宣诏?宣诏大臣只安排隆科多一人,万一矫诏怎么办?这都是问题。当然,雍正的回忆说,在他到畅舂园之前,康熙已接见了允祉、允、允、允、允、允祥和隆科多,宣布:“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也就是说,知道遗命的并非只有隆科多一人,隆科多也不可能矫诏。但其他人都知道谁当皇帝,唯独当事人自己不知道,就有些奇怪。同样奇怪的是,这一过程只有雍正一人在说。 这就难怪人们要起疑心,而疑心是难免要生暗鬼的。雍正心里清楚,他这个皇位,有些“来历不明”:既非汉家礼法,立嫡以长;又非大清传统,立君以贤。立长,该允祉当;立贤,该允当。即便是立爱,似乎也该允当,怎么也轮不到他胤。难怪他听到隆科多所宣遗命后,要“闻之惊恸,昏仆于地”也难怪允礼听说之后,会“神⾊乖张,有类狂疯”了。因为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而雍正自己,也得装作没有思想准备。 雍正当然有准备。但他先前既然一直装作无意于大位(他就靠这个获取信任谋得大位),现在也只好装到底。然而这一下却又引出一个⿇烦:大家都没有想到,当事人自己也没想到,康熙皇帝是怎么想到的?结论只有一个:康熙也没有想过,是隆科多矫诏。隆科多这下可浑⾝是嘴都说不清了。 雍正就更⿇烦了。他不但要证明先帝选定的就是他,还得证明先帝选得并不错。唯一的办法,当然是努力工作,把家国治理好。也许,这正是康熙寄希望于雍正的。他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知道皇帝并不好当,更不希望他亲手打造的江山,会葬送在一个玩忽职守的接班人手里。这就要让他感到江山来之不易,从而不敢松懈,不敢怠慢。康熙的想法,有他的道理。只是他没想到,他的这种安排,却给接班人带来了⿇烦:大家不服。很多人都想不通:凭什么让老四当皇帝?就因为他卖力么? 最不服气的是十四阿哥允。 允当了大将军王后,心思就不同以前了。他和允集团的关系,也掉了个个儿:以前是他支持允,现在是允支持他。允集团的⼲将允公开制造舆论,说允 “才德双全,我兄弟內皆不如,将来必大贵”嘴上说自己不如,其实是抬⾼允,贬低胤。允也和允频频联络,说“皇⽗年⾼,好好歹歹,你须时常给我信儿”表面上关心⽗皇健康,实则是怕一旦⽗皇病重,自己来不及赶回京城抢储位。他在军中,一面指挥战事,希望能以战功积累政治资本;一面招贤纳士,为自己今后登基做组织准备和舆论准备。所以,允与雍正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允这个人,是很有些⾎气的。雍正说他“气傲心⾼”确实不假。当年康熙训斥允,他都要出来打抱不平,现在自己的宝座被老哥抢了,自然更是浑⾝气都不打一处来。 于是他对雍正便十分无礼。康熙驾崩后,雍正下令允回京哭灵。雍正的用意,是要夺他的兵权,以免他在西北拥兵作 ![]() ![]() ![]() 这就是存心寻衅闹事了,雍正当然不能容忍。容忍了允,不但自己体面不存,家国的体统也不存。因此,雍正就毫不客气地取消了允的王爵。 允被削去王爵后,便被派到遵化去为康熙守陵。这一去就是十三年,实际上是被软噤在那里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允是雍正的同⺟兄弟,又是他的死对头,杀不得也用不得。杀了他,舆论上通不过,太后那里也不好 ![]() ![]() ![]() 允被打发到遵化,允则被打发到西北。允请求过了⽗皇百⽇再走,雍正不准, ![]() 雍正对允也毫不留情。元年(公元1723年),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胡土克图到京北拜谒康熙灵堂,不久病死。哲布尊丹巴是⻩教(蔵传佛教)四大活佛之一,这样一位政教合一的民族领袖病故在京,当然要派一位王爷去送行,雍正便派了允。允不去,说是没钱买马。及至出发,走到张家口就不走了。雍正见此光景,便把这个难题 ![]() 现在,允软噤在遵化,允发配在西北,允囚噤在京城“八爷 ![]() 雍正对允的打击,经过了精心的策划。 康熙刚一去世,雍正就任命允为总理事务大臣,和允祥、马齐、隆科多一起组成看守內阁,旋即将其越级从贝勒晋封为亲王,兼管理藩院和工部。允的儿子弘旺被封为贝勒,在诸皇侄中,地位之⾼,仅次于废太子允之子弘皙(爵位为郡王)。允的⺟舅噶达浑,也被削去 ![]() ![]() 这种策略,只要是玩政治的人,没有不懂的。允当然心里明⽩,而且想得更深。他认为这是 ![]() ![]() ![]() 事实上雍正也一直在找允的茬。比如元年十一月,雍正在讲居丧不用过奢时,便捎带着指责允昔⽇为⺟妃出丧时过于奢靡,是“伪孝矫情”讲丧事从简是对的,但拿一个亲王、总理大臣来做反面教员,就让允在朝臣中很没有面子,实际上是拿他开涮,故意叫他丢脸。更让允感到寒心和伤心的,是在九月份。雍正借口太庙更⾐帐房油味煮蒸,竟然罚主管工部的允在太庙前跪了一个昼夜。这种小事,顶多罚到一个科长,何至于体罚王爷?显然是雍正 ![]() ![]() ![]() 允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我们现在已无法确知允都做了些什么动作,搞了些什么名堂,只知道弄得雍正十分紧张。雍正后来曾对人解释说,他之所以不能像⽗皇那样离京远行,到塞外秋猎,就因为允、允他们“密结匪 ![]() 其实雍正很可能是神经过敏。像他这样猜忌心极重,一点风吹草动都要疑心他人别有用心,些许偶然失误也要视为故意的人,总是神经过敏的,何况他的皇位还“来历不明”!实际上,允对雍正的威胁,倒不一定是有暗杀或政变的 ![]() 显然,在雍正与允的斗争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诸王大臣的心都向着允,只不过敢怒不敢言。敏感的雍正哪能感觉不出来?二年四月,登基才一年半的雍正満腹委屈地下了一道圣旨:“尔诸大臣內,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谓允贤于朕躬,为人⾜重,能有益于社稷家国,朕即让以此位,不少迟疑!”不难想见,如果不是被 ![]() 于是雍正只好祭起手中唯一的法宝———专制特权。四年(公元1726年)正月初五,雍正发出上谕,历数允种种罪恶,声称“廉亲王允狂逆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至于罪恶的具体內容,则很空洞。二月,降允为民王,圈噤⾼墙。三月,下令允改名阿其那,意思是狗。五月,下令允改名为塞思黑,意思是猪。同时,向內外臣工、八旗军民人等宣布允、允、允、允的罪状。允被从西北押至保定,雍正命直隶总督李绂就地“圈住”李绂给允的待遇真正做到了“猪狗不如”以致允常常在酷暑中晕死。八月二十四⽇,允死在看守所。九月初一,允也死于噤所。兄弟俩的死亡,相距不过六天。 允和允死得都不明⽩。当时就有人怀疑李绂秉承君意谋杀了允,因为雍正曾要李绂“便宜行事”雍正则指责李绂没把允的病情讲清楚,害得他背黑锅。李绂有口难辩,里外不是人,只好自认倒霉。 平心而论,雍正和允都够格当皇帝。 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可以为证。这些政绩证明,他至少是一个有才⼲有作为的皇帝,这才使康熙创造的盛世得以延续,以后又在他儿子乾隆手上延续了六十年。允的能力,则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证明。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说过:“允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 ![]() 可惜皇帝只能有一个,也不能轮班。所以他俩的关系,只能是四个字:你死我活。 但我们还是要同情允,因为他实在太冤。 允究竟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该受康熙、雍正⽗子两代皇帝的一再打击和庒制?杀人放火?贪污受贿?谋财害命?弑君篡权?都没有。他唯一的罪过,是德才兼备,以致老王夸赞,群臣拥戴,诸多阿哥爱护,成了皇子中出头的椽子,这才被康熙视为⾁中刺,雍正视为眼中钉。因此,允的罪,无妨叫做“有才有德罪”或曰“德才出众罪” 这并不稀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是这风来自⽗兄,便不免让人伤心;而这一⽗一兄又都是皇帝,就不但让人寒心,更让人惊心了。实际上,无论在康熙晚年,还是在雍正早期,允做人都很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动辄得咎。 雍正和允并非天生是敌。直到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他们的关系还算不错。允得伤寒病时,雍正颇为关切,还因此受到康熙责罚,认为他“亦似 ![]() ![]() |
上一章 品人录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易中天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品人录》在线阅读,《品人录(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品人录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