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五有监督就行吗及《帝国的惆怅》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帝国的惆怅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3 时间:2017/12/12 字数:3897 |
上一章 五、有监督就行吗 下一章 ( → ) | |
败腐确实与权力有关。据我自己的经验,凡是存在着权力关系的地方,就至少同时存在着非典型败腐的可能![]() 诸如此类权力与利益的 ![]() ![]() ![]() 实际上,只要存在着权力,只要这权力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或者造成伤害,权力的拥有者和这权力的受益(或受害)者之间,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权与利的 ![]() 因此有个说法:“没有监督的权力是败腐的 ![]() 国中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监察制度的家国之一,自秦汉始就有了专门的监察部门。它在西汉时叫“御史府”东汉以后叫“御史台”明清改称“都察院”不论御史台,还是都察院,都是直属天子的立独部门。不但不受其他员官和部门的制约,反倒有权监督一切部门和员官。同样,不论叫御史台,还是叫都察院,监察⼲部都叫御史。两汉至元,御史台的员官依次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和监察御史。明清都察院的员官,则依次有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和监察御史。御史大夫和都御史是正长官,御史中丞和副都御史是副长官。清代的巡抚之所以又叫“中丞”就因为他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监察部门的地位很崇⾼。汉代,御史大夫兼任副宰相。元代,御史大夫官居一品,而且例由皇太子或贵戚兼任。当然,官位⾼的,只有御史台或都察院的正长官,其他监察官的品级并不⾼。比如明清的监察御史只不过正七品,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业务进行对口监察的“六科给事中”也是正七品。但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的品级虽然不⾼,职权却很大,地位也很崇⾼。首先是权限大。上至亲王宰辅、重臣勋贵,下至督抚州县、司官道员,甚至包括其他监察⼲部和监察部的导领,都可以弹劾。这些人贪污败腐固然可以弹劾,即便只是疏忽怠慢工作不得力,也可以弹劾。其次是责任轻。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都有一个特权,叫做“风闻奏事”也叫“风闻弹事”就是只要听到风吹草动,甚至流言蜚语,就可以举报,不必负核实的责任,也不受反坐的处分。第三是立独 ![]() ![]() 为了支持御史立独行使监察权,朝廷甚至还规定了严格的程序和隆重的礼仪。但凡重大的弹劾案,御史要头戴一种名叫“獬豸冠”的法冠,⾝穿內⽩外红的法袍,当着皇帝和百官的面在朝堂上宣读“起诉书”被弹劾的员官则必须立即站出来等待处分。所以,上朝的时候,一见有人⾝着这样的冠服昂然而⼊,那些不知情的员官便会心里打鼓,不知这回又有谁要倒霉。 这样的监察力度,不能算小吧? 但是效果如何呢?也不过扬汤止沸,甚至连扬汤止沸都做不到。一任一任的员官依然前“腐”后继。更严重的是,对员官的监察还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败腐。我们知道,监察御史也好,给事中也好,权力是很大的。另外,朝廷还会临时指派一些监察员官,比如巡按御史或者钦差大臣到地方上查案子。这些人的权力也是很大的。将犯事员官就地免职固然不在话下,调动军队来拘捕员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原本是为了保证监察工作的雷厉风行,却使监督本⾝就变成了一种特权,一种更不受限制和监督的权力。这样一种权力是没有人不害怕的。道理也很简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案子没有,小⽑病还挑不出来?介休县那个林县长被挑出来的就是一个小⽑病。结果怎么样呢?乌纱帽丢了。 所以,只要监察员官一来,地方上就会忙成一团 ![]() ![]() ![]() 其实,就算这些监察员官都很廉洁,也很努力,恐怕也只能监察典型败腐,监察不了非典型败腐,因为 ![]() 不过这种办法在国外恐怕就不灵,因为弄不好媒体就会把你们大吃大喝的照片登出来,或者把你写的字登出来,让大家看看是不是价值连城。可见,问题并不在于或不完全在于有没有监督,还要看由谁监督和怎样监督。像历朝历代这样监督肯定不行。因为历朝历代都是员官监督员官,等于是自己监督自己,哪里监督得了?自然是越监督越败腐。如果硬要监督,除了大幅度增加监督成本直至家国无法承担以外,别无出路。但如果 ![]() 不过就连这,我也不敢盲目乐观。国中的老百姓当真能监督吗?且不说他们有没有监督权,也不说我们有没有这样一套可 ![]() |
上一章 帝国的惆怅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易中天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帝国的惆怅》在线阅读,《帝国的惆怅(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帝国的惆怅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