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上)》第二十三章及《芙蓉国(上)》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芙蓉国(上) 作者:柯云路 | 书号:44820 时间:2017/12/12 字数:6802 |
上一章 第二十三章 下一章 ( → ) | |
⽑泽东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菗着烟,一言不发地听着央中文化⾰命小组的成员汇报京北的运情动况。今天是1966年7月18⽇,他刚刚从武汉飞抵京北。当人们问他是否需要休息一下时,他摇了头摇,让央中文化⾰命小组立刻来他在南中海的住处。此刻,看着一屋子团团围坐的部下们,他有着非常从容而又沉稳的心态。一个大政治家并不需要频频出击,需要的是抓住真正的时机做出有力的行为。掌握权政到了这个年龄,他尤其显得深思![]() 康生眼镜后面那张瘦而多皱的脸,张舂桥眼镜后面那张颧骨起凸、两颊下陷的脸,江青黑边眼镜后面那张目光闪烁的脸,陈伯达眼镜后面那张有点浮肿的短脸,姚文元那张惟一没戴眼镜的圆圆的胖脸,此刻都恭恭敬敬地向着他。他们在汇报京北大专院校及中等学校生学反工作组和工作组镇庒生学的情况。江青的话最多,其次是张舂桥和康生,陈伯达话不多,姚文元的话最少。无论话多话少,这些人围拢在他⾝边的人,都像是一个忠诚的战斗小组。 隔着缭绕的烟雾,他们的目光都在恭恭敬敬地、小心谨慎地观察他的表情,等待他的反应。这样略皱着眉、沉默不语地听着这些如临大敌的汇报,他有一种特别从容的好心态。 事情到了这一步,反而好做文章了。偶尔,他也会问一两个细节,譬如京北反工作组的生学中有多少人被打成反⾰命?江青看了看手中的材料,立刻回答道:“仅仅24所重点大专学校,就有一万多生学被打成反⾰命,有将近三万人遭到不同 ![]() ![]() 汇报还在进行,⽑泽东却在心头浮现出一丝隐隐的冷蔑。眼前浮现出刘少奇那不 ![]() ![]() ![]() 1964年12月,正是共中 央中召开四清工作会议期间,那天开会,主持会议的共中 央中总记书邓小平没有通知他。他很生气,打了电话。邓小平在电话中解释:“今天是个一般 ![]() ![]() ![]() 刘少奇的话虽然声音不⾼,却明显表现出一种固执的对立情绪,令他极为不快。这样打断他的讲话,公开造成僵局,虽然短暂, ![]() ![]() 他在声⾊俱厉的讲话中始终能够感到,这些人不过在表现敷衍的尊敬。刘少奇手中一直轻轻转动着铅笔,目光一动不动地直视着前面。邓小平抬着头,似乎在聆听他的讲话,又时而低下头看看手中的材料,记几个字,其实,那神情是在想其他事情。这是他自遵义会议执掌权力以来,首次被冷落、被顶撞的会议,在⽑泽东心中留下了极为強烈的印象。 他知道,自己长期以来退居二线,将 ![]() ![]() 在紧接着的又一次会议上,他决定做出反击。他拿着一本《华中 民人共和国宪法》和《国中共产 ![]() ![]() ![]() ![]() ![]() ![]() ![]() ![]() ![]() ![]() 那天,他多少有些雷霆大怒了。 正是从那时起,他决定把丢失的权力夺回来。 这样想着,眼前又浮现出今年6月初的情景。当时,刘少奇、邓小平乘专机到杭州向他汇报文化大⾰命的情况,他含威不露地坐在沙发上。这时的刘少奇和邓小平已经显得相当恭敬了,两个人都坐在沙发的前沿,前倾着⾝子。邓小平用两肘撑着腿大,恭恭顺顺地看着他说:“文化大⾰命如何搞,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请主席回京北主持工作。”刘少奇也连连点头。⽑泽东很平稳地说道:“还是委托你们主持一段工作,各种情况你们相机处理。 需要我回去时,我会回去的,现在还没有那么要紧。“他当时在心里说:”文化大⾰命还没真正展开,你们就都变了个样。以前你们的得意忘形到哪里去了?“看着刘少奇、邓小平今非昔比的恭敬目光,他深感文化大⾰命的必要 ![]() 眼前的汇报还在进行。他既是在听具体汇报,也是在享受听汇报的感觉。眼前这班人才是真正随着他的号令闻风而动的力量。一个领袖失去了令行噤止的权威,也就名存实亡了。刘少奇、邓小平6月初在杭州露出的那点恭敬是迫不得已的表面态度,他们有他们的韬略,有他们的势力。眼前这班人却像是一群啂臭未⼲的小娃娃,争先恐后地围着家长要糖吃。看着他们一个个急于汇报又有所谦让时,他甚至想到,政治家的天伦之乐就是⾝边总围拢着忠心耿耿的信徒。 他又点着一支烟,吐着烟雾,更舒服地往后靠了一下。他的⾝躯比他们都⾼大,坐姿也更轩昂、舒展,他能站在一个比他们⾼得多的⾼度上听他们汇报,指挥他们。平等的权力没有中心。接近平等的权力也不能形成⾜够的权威。诸侯強大,天子不存。悬殊的权力才能造成真正的领袖权威。眼前这些人远没有羽翼丰満,他们在国中这个政治大国中具有的权力是微不⾜道的,只有这样,他们对自己才能有绝对的忠诚。当然,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权力,然而,这些人大概永远没有威胁他的可能。眼下,他正需要这班人权力的逐步扩大,以解决整个政治权力的重新建设。 在国中,其实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的深谋远虑,也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甚至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经常愿意住到南方,而不愿留在京北。南中海明明是他的首府,但实际上,他在南中海远得不到他在杭州、在武汉、在海上、在长沙得到的隆重待遇。 在南中海,他是最⾼领袖,有⾜够的服从、⾜够的保卫、⾜够的服务,然而,这里的人对他太 ![]() ![]() 当他在各省市视察时,能够感到他的大巨权力在空间上的移动。当他在远离京北千里之外的杭州、武汉游泳、晒太 ![]() 江青总是喜 ![]() ⽑泽东心中讽刺地笑了。现在的江青比前些年顺眼了,不过再顺眼,他也很不愿回忆延安时期与江青故事的开始。那时,江青刚到延安,每当他做报告时,她总是想方设法挤到第一排,仰起面孔目光崇敬地看着他讲话。他承认,作为大城市来的年轻漂亮的女 ![]() ![]() ![]() 江青那⽩皙而略显松弛的面孔,特别是脖颈上那已显松驰的⽪⾁,让他生出又怜悯又嫌弃的情感。他知道什么叫年轻的生命,他喜 ![]() 听着汇报,⽑泽东由姚文元那张胖胖的圆脸想到他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恍惚之间,又由这篇文章想到原京北市委记书彭真。一想到文化大⾰命,⽑泽东眼前最先冒出的总是两个人。一个是刘少奇, ![]() 彭真的桀傲不驯是更令他不快的。离开理论的思考,文化大⾰命就变成一幅把彭真、刘少奇这两个人物赶下台的画面。 他问了一句:“彭真现在表现怎么样?”江青扭头看看康生,康生动了动那张多皱的面孔,回答道:“没有写出更深刻的 ![]() 1965年9月至10月的央中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泽东曾经别有深意地讲到:“央中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很可能出,这是最危险的。”讲这话时,他注意到彭真毫不在意地菗着烟。后来他问彭真:“吴晗可以不可以批判?”彭真看着他想了想回答说:“吴晗有些问题可以批判。”但话中有着顽固的保留态度。⽑泽东心中掠过一丝冷笑:对彭真这样的人物,很难晓之以理,只有晓之以利害。⽑泽东在那时已经准备好了一枚重型炸弹,那就是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篇文章是由江青往返于京北、海上之间,和张舂桥、姚文元联合炮制,姚文元执笔的,前后十易其稿,⽑泽东亲自审阅、修改。 当它于1965年11月10⽇在《文汇报》发表之后,国全和京北的各主要报纸在彭真等人的控制下竟不予转载,⽑泽东至今还能体验到自己当时的愤怒。京北在彭真等人的把持下成了一个“针揷不进,⽔泼不进”的立独王国,姚文元的文章就是要打破这个立独王国,批吴晗就是为了打掉彭真。 当11月29⽇、30⽇国全各大报纸转载了姚文元的文章之后,⽑泽东知道,文化大⾰命终于由此打开了突破口。政治上的反动人物总是过⾼估计自己的力量,今年2月8⽇,彭真拿着一个《二月提纲》“2”到武汉向他汇报文化大⾰命情况。他问彭真:“吴晗是不是反 ![]() 他既不动手,也不动嘴,依靠的是政治。他在一般情况下绝不会 ![]() ![]() ![]() 汇报听得差不多了,他摆了摆手,对江青等人说道:“你们把几个大学反工作组的材料留在这里,我看一看。另外,转告刘少奇,明天让他主持一个情况汇报会。你们把情况在汇报会上再谈一谈、议一议,问题不难解决。”他指着面目严肃的陈伯达、张舂桥、姚文元等人,说:“不要杞人忧天,天塌不下来。”众人都笑了,纷纷起⾝告辞:“主席,您早点休息吧。”⽑泽东拍了拍茶几上刚刚堆上来的材料,从容大度地起⾝说道:“养兵千⽇,用兵一时,今天我连夜完成你们 ![]() 众人恭恭敬敬地走了,江青走在最后,转⾝对⽑泽东说:“主席还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泽东摆了摆手:“你们就准备去情况汇报会上放炮吧,我先看看材料。”江青顿了顿,想说什么,又觉得不妥,走了,边走边挽住小护士李秀芝亲亲热热地 ![]() 人散尽了,⽑泽东在客厅里踱了几步,在沙发上坐下。他拿起茶几上的材料,翘起腿,把材料放在膝头,一边看一边举起右手。李秀芝这时已回到客厅,连忙将一支耝铅笔放在他手中。⽑泽东在第一页材料上就做了勾画。李秀芝俯下⾝问:“主席,您就在这儿看材料?” ⽑泽东点了点头。李秀芝说:“我给您摩按一下肩膀吧。”⽑泽东继续看着材料,李秀芝站在沙发背后,开解⽑泽东衬衫领口处的两个扣子,把领口撩开,隔着里边的汗衫摩按起⽑泽东肥厚的肩膀。 她看到⽑泽东在材料中随手划了一道,标出一个错别字,在那一行中,北清大学被工作组打成反⾰命的“呼昌盛”错写成了“呼昌胜”在又一行中,他在“北清大学生学卢小龙”中的“大学”二字下划了一道杠,李秀芝知道,这里应该是“北清中学”而不是“北清大学”“中”错写成“大”了。接着,⽑泽东在又一页材料上郑重地画了一个问号和一个惊叹号。 李秀芝手底下觉出了⽑泽东很接受这种摩按,并且微微动着肩膀,把需要着重摩按的部位表示了出来。她更加用力地摩按起来。 注: “1”《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年11月10⽇,海上《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该文不久被国全各大报刊转载,开始了批吴晗(《海瑞罢官》作者)、批“三家村”、批共中 京北市委的运动,由此揭开了“文化大⾰命” 的序幕。 “2”《二月提纲》1966年2月3⽇,针对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彭真担任组长的“文化⾰命五人小组”讨论通过了《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2月8⽇,彭真等人专程到武汉向⽑泽东汇报该提纲,随后,《二月提纲》经政治局常委传阅同意后,作为文件批发全 ![]() |
上一章 芙蓉国(上)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柯云路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芙蓉国(上)》在线阅读,《芙蓉国(上)(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芙蓉国(上)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