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人格》俄狄普斯情结及《童话人格》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童话人格 作者:柯云路 | 书号:44822 时间:2017/12/12 字数:11731 |
上一章 俄狄普斯情结 下一章 ( → ) | |
俄狄普斯(Oedipus)是传说中希腊底比斯的英雄。有关俄狄普斯的神话传说曾在公元前五世纪被索福克勒斯改编为伟大的悲剧《俄狄普斯王》。在近代文学中,俄狄普斯的形象也曾使⾼乃依、伏尔泰、雪莱、普希金等人获得创作灵感。 这是一个有着強烈艺术魅力的神话故事,由于弗洛伊德对它做出的精神分析,并提出了所谓“俄狄普斯情结(Oedipuscomplex)”它在现代就更加广为人知了。俄狄普斯的神话 以及弗洛伊德有关“俄狄普斯情结”的分析,将使我们在透视人格的探索中找到新的启示。 相传俄狄普斯是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和皇后伊娥卡斯忒的儿子。国王拉伊俄斯听到预言说,自己将死于亲子之手,因此,当俄狄普斯出生后,就刺穿了他的双脚(俄狄普斯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肿脚的”),并命令一个奴隶把俄狄普斯扔去喂野兽。这个奴隶可怜孩子,把他送给了科林斯国王波吕玻斯的牧人。后来,又被波吕玻斯收养下来。俄狄普斯渐渐长大,从未怀疑过国王波吕玻斯是他的生⽗。俄狄普斯成人之后得到得尔福神示所的预言:他将弑⽗娶⺟。怵于神示,他决定永远离开国王波吕玻斯及皇后墨洛珀。在漂泊和漫游中,他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遇见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在一场冲突中杀死了国王。国王的侍从除一人逃走外,也全被杀死。神示的前部分就这样应验了:他成了弑⽗的凶手。 在前往底比斯的途中,他遇见了怪物斯芬克斯。守在通往底比斯城的十字路口的斯芬克斯,让过路人猜一个谜语:“是谁早晨用四条腿走路,⽩天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猜不出的人就会被吃掉。俄狄普斯猜出了这个谜语后,怪物斯芬克斯立刻堕下深渊,通往底比斯的道路从此太平无事。底比斯人感 ![]() ![]() ![]() 俄狄普斯当了几年治国有方的国王以后,底比斯发生饥荒和鼠疫。得尔福神示所预言,只有放逐杀害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灾害方能消除。俄狄普斯忧国忧民,全力缉捕罪犯。最后,他找到了那个惟一脫险的老国王的侍从,才知道杀害底比斯老国王的凶手竟然是自己。凶杀案的见证人恰恰又是曾把婴儿时的俄狄普斯 ![]() 俄狄普斯弄瞎了自己的双眼,其⺟伊娥卡斯忒杀自⾝死。关于他的残生众说纷纭。最古老的神话说,双目失明的俄狄普斯在底比斯渡过余年。后来的神话说他遭到儿子们的放逐,他离开底比斯时,曾诅咒儿子,⽗亲的诅咒竟成了兄弟不睦和死亡的原因。 对于这个神话还能够做的简单说明是,在许多民族中都曾广泛流传着一个带来不幸的孩子的传说,俄狄普斯的神话是这种传说的一种。噤止⽗⺟同子女通婚起源于远古时代,俄狄普斯遭受惩罚就是这方面的反映。俄狄普斯可能是希腊时代以前的神。希腊南部和中部还保留着古典时代对他崇拜的遗迹。(参看《神话辞典》【前苏联】M·H·鲍特文尼克等人编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中文版) 俄狄普斯的神话以及 ![]() 弗洛伊德在《释梦》一书中曾经对俄狄普斯的故事做出分析,他指出,索福克勒丝所著的悲剧《俄狄普斯王》之所以对古人、今人都有同样強烈的震撼力,并不在于它在揭示神的意志所代表的命运与个人意志之间的悲剧 ![]() 所谓悲剧都没有产生过像《俄狄普斯王》这样震撼心灵的力量。他认为,这个悲剧的震撼力是由于它触发了人类社会每个成员都有的一个深刻心理情结,这就是儿子的“恋⺟憎⽗情结”或者更尖锐地说是“弑⽗娶⺟情结”弗洛伊德把这个情结称为“俄狄普斯情结”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內精神分析学的通用概念。 弗洛伊德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俄狄普斯情结见于三至五岁的儿童,在这个年龄段的男孩都有过这样或那样“弑⽗娶⺟”的梦想,它成为一个情结潜蔵于儿童的深层意识中。同样,这个年龄的女孩则是“恋⽗憎⺟”的,有着恋⽗憎⺟的本能愿望,弗洛伊德把它称为“埃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complex)”这名字来缘于参与杀死自己生⺟的希腊神话人物埃勒克特拉(Electra)。 弗洛伊德认为,三至五岁儿童的俄狄普斯情结(以及埃勒克特拉情结)通常结束于儿童与同 ![]() ![]() ![]() ![]() 弗洛伊德对俄狄普斯情结的发现是破天荒的,虽然随后的精神分析学家以及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曾指出弗洛伊德的描述并不完全精确,在某些方面仍有局限,但这并不能抹杀弗洛伊德这一伟大发现的光辉。 俄狄普斯情结的发现是人类探索自⾝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果。那个守候在通往底比斯王国十字路口的怪物斯芬克斯给出的谜语正隐喻着人类必须认识自己: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 走路?是人生的早晨即童年阶段手脚并用地四肢爬行;同样,又是人生的中午也即成年阶段用两条腿走路;最后,到了人生的夜晚也就是晚年拄上拐 ![]() 现在,我们不仅要抓住弗洛伊德的发现,还要从此出发,克服弗洛伊德的局限,做出更深刻的发现。我们要在对俄狄普斯神话的分析中,在对我们自⾝经历与耳闻目睹的观察中,更透彻地发现俄狄普斯情结在人类社会中的表现。 让我们首先探究俄狄普斯情结在人类社会的一般 ![]() 作为生命的萌芽,可以断言,一个人在其胎儿时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 ![]() ![]() ![]() 就理生而言,他(她)以一个确定的 ![]() ![]() ![]() 当⽗⺟及所有相关的环境把他看成一个男孩时,他们的整个态度体系从孩子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给了他一个特定的心理环境。这时,他的 ![]() 孩子成长在 ![]() ![]() ![]() ![]() ![]() ![]() ![]() ![]() ![]() 当人类没有得到弗洛伊德的告诫时,当一般社会民众缺乏心理学常识时,这一切不仅在小男孩本⾝是不自觉的,在他的⽗⺟及周边的成年人中也是蒙昧的。当一个小男孩在嬉戏中举起玩具手 ![]() ![]() 在儿童的那个年龄段,这种恋⺟憎⽗甚至可能变为幼稚而痴憨的娶⺟弑⽗妄想,这一现象曾被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屡屡在精神个案中发现。这一阶段小男孩的俄狄普斯情结表现得十分強烈,特别是某些家庭环境,尤其会使这个情结滋长壮大。 如果不是男孩而是女孩,俄狄普斯情结便成了埃勒克特拉情结。除了比较特殊的情况以外,几乎没有例外。正视这个事实是认识自我的必要环节,是人类战胜斯芬克斯怪物必须有的智慧。 俄狄普斯情结在儿童的某个年龄段可以说是最有力的情结,它控制着这个年幼的生命。也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人类的文化对他实施规范,使他开始了对抗和克服自⾝俄狄普斯情结的漫长过程。 这个过程最初可能是从意识到了恋⺟的羞聇开始的。当⺟亲不再与他一起洗浴时,当⺟亲不再搂着他同 ![]() 去女浴室一同洗浴,而在今天这个享受就被剥夺了,他只能不情愿地跟着⽗亲走进男浴室;也许昨天晚上他还睡在⺟亲的怀抱中,今天他就必须习惯独自躺在自己的小 ![]() 他也便渐渐意识到了⽗亲与⺟亲关系的真正含义,也意识到了⽗⺟同 ![]() ![]() ![]() ![]() 在⽗⺟得当的规范下,小男孩逐渐适应着自己一天天长大的事实。他也便不仅看到了⽗⺟之间的特定关系,也看到了世界上所有一男一女的夫 ![]() 当他活动的半径逐渐扩大之后,他便在与同龄女孩的 ![]() ![]() 这样,他有了对⽗亲的某种认同。他开始以⽗亲为榜样。因为他要面对同龄的女孩,他要面对世界,他要扮演一个男人的角⾊,这时,⾼大的⽗亲便是他人生的第一个楷模。对⽗亲的认同和模仿是男孩在儿童阶段特别重要的心理成长。 倘若他的⽗亲強大而慈爱,这个成长就会顺利。如果他的⽗亲无能且又凶恶,成长自然会比较困难。在这个发展阶段的男孩,⺟亲依然是他最为爱恋的对象,然而这种爱恋会被逐步抑制起来,更多地成为一个温暖可靠的源泉。而⽗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则是复杂的:在人类文化的规范下,他逐渐将对⽗亲的敌视克制下来,变为一种越来越不自觉的潜意识,同时又滋长起对⽗亲越来越多的崇拜。⽗亲的权威是最不可渺视的大巨存在,如神像一般⾼⾼矗立,成为必须遵守的秩序的象征。这种崇拜自然含着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可能成为一个人通往宗教信仰的心理基础。 五岁以后,孩子的活动半径逐渐超出了家庭,⽗⺟在他生活中的比重下降了。特别是当他背上书包走向学校时,与⽗⺟的关系进一步松弛了,他有了独自的社会生活。他不仅要和同龄的男孩女孩 ![]() ![]() ![]() ![]() 通常的严⽗慈⺟的家庭中,成长起了一个顺应这个家庭体制的正常的儿子。 十七八岁后,儿子逐渐成年。这时,他与⽗⺟的关系又开始了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变化。对⽗亲依然是尊敬的,然而,他可能会对⽗亲的指示有更多的商榷与保留。而真正明显的变化是对⺟亲的态度。不知不觉中,他变得比较经常地指导⺟亲。因为他的知识,还因为他的主见,使得他越来越多地发出了训导⺟亲的声音。⺟亲这时常常显示出甘于接受儿子的教导,并且由于这种来自男 ![]() 儿子的男 ![]() ![]() ![]() ![]() ⽗亲的心理反应注释了儿子行为的潜在意义,那就是他在不自觉地争夺着⽗亲的位置。他之所以对教导⺟亲有如此大的热情,不仅因为对⺟亲的爱,不仅是表现自己的成 ![]() ![]() 当⺟亲听从地仰视着⾼大英俊的儿子滔滔不绝的训导时,这时的⽗亲也便在人类文化的规范下逐渐消化了自己受到的刺 ![]() ![]() ![]() 新的一页开始了。儿子走出了家门,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与儿子的关系终于圆満地渡过了共同生活的历史。 再往下,儿子将成为⽗亲,他同自己的⽗亲一样,也将面对生新的儿子。新的俄狄普斯情结又将从一个生新命的胎儿时期开始其萌芽、生长的历程。 我们看到,俄狄普斯情结是普遍的、強有力的情结,它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儿童⾝上,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一生人格的重要情结。我们也看到,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秩序等文化可能是更強有力的,在它的规范下,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个抑制和克服儿童时代形成的俄狄普斯情结的过程。 对于多数人来讲,这个过程会比较顺利地完成。他们在人生中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 ⽗⺟,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子女。我们在上一节中描述的男孩成长历程,就大致代表了这种正常情况。 然而,深⼊研究各种心理现象,我们不得不指出,每个人在抵抗和克服俄狄普斯情结时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抵抗和克服的结果不同,会造成人格的大巨差异。由于条件的缺陷,非健全人格和病态人格也是并不鲜见的社会现象。 弗洛伊德在《释梦》一书中曾经讲到一个俄狄普斯情结造成的典型病例:“在另外一次机会里,我对一个年轻男子的潜意识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他因患強迫 ![]() ![]() “ ![]() “我并不相信精神神经症患者在这方面与正常人有多大的差别,即他们可以创造出新的特殊东西来。更有可能的,是他们的区别在于他们比其他大多数儿童表现出对⽗⺟更明显以及更強烈的爱和更深切的恨,这在偶尔对正常儿童的观察中便可得到验证。”(《弗洛伊德文集》第一卷457页—458页车文博主编) 一个未被抑制和克服的俄狄普斯情结,就制造了这个看来有些触目的強迫 ![]() 俄狄普斯情结不仅是普遍的情结,而且它得不到正常的克制就将造成心理疾病。有充分的证据说明,类似由俄狄普斯情结造成的心理疾病不胜枚举。但由于各种迂腐的传统观念束缚,今天的社会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忌讳谈论俄狄普斯情结这样的 ![]() 即使在那些完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有关俄狄普斯情结的心理常识也常常被束之⾼阁。也可能是忙于各种现实的钻营与活动,也可能是心理上的本能排斥,有关俄狄普斯情结这样的心理学问题成为很多现代人的盲区。由于俄狄普斯情结没有得到正常的克服,其结果是在⾼楼大厦成堆的现代社会中活动着许多不健全的畸形人格。 这样,我们就必然要研究人类克服俄狄普斯情结所需要的正常条件是什么?是哪些条件的缺陷在制造人格的悲剧? ![]() ![]() 一,在童年时与生⾝亲长(⽗⺟亲)的关系比较亲密而且没有创伤。 这种创伤会因为许多比较特殊的情况发生,譬如⽗⺟离异,譬如⽗⺟一方有精神疾病或其他影响子女基本生活境况的残疾,譬如⽗亲酗酒,耝暴对待子女,譬如⽗⺟中有一人 ![]() ![]() 如果更认真地面对心理疾病案例,可以说相当多的创伤是由一些比上述平常得多的情况造成的。有时候,⽗⺟一次失当的谴责、批评、处罚和冷落都可能造成儿童与⽗⺟关系的创 伤。 二,生⾝亲长(⽗⺟亲)对子女的态度亲密适度,没有过分地抑制与刺 ![]() 倘若儿子得不到⾜够的⺟爱,对⺟爱的求渴受到了过分抑制,那么就会使儿子克服俄狄普斯情结的人格发展受阻。倘若儿子被过分溺爱,使恋⺟感情受到过分刺 ![]() 倘若⽗亲对儿子过分严酷,甚至表现敌视,使儿子在需要认同和模仿同 ![]() 俄狄普斯情结五 当医生学的时候,一天,教授拿着一支新柳走进教室。它嫰绿的枝管上,萌着鹅⻩的叶蕾,大梦初醒的样子。我们正不知一向严谨的先生预备⼲什么,教授啪的折断了柳枝。绿茸茸的端顶顿时萎下来,惟有青⽪褴褛地耷拉着,汁 ![]() 一次,到了大兴安岭。老猎人告诉我,如果 ![]() 我问为什么?老猎人说,舂天柳树最先绿,秋天它最后⻩。柳树成行的地方必有活⽔,⽔往山外流,所以你跟着它,就会找回家。 心中一动,记下了柳树如家。 一位女友向我哭诉她的家庭,说希冀的是家的纯洁,家的祥和。可怕的是最近这一切都濒临破碎,虽是藕断丝连,但她想手起刀落… 我知她家虽已摇摇 ![]() 女友迟疑说,现代的东西,不破都要扔,筷子全变成一次 ![]() 我说,家是有生命的精灵。正因为家是活的,所以会得病也会康复。既然⾼超的仪器会失灵,凌飞的火箭会炸爆,精密的计算机会染病毒,蔚蓝的天空也会厄尔尼诺,婚姻当然也可骨折。 我们是自己家庭的制造者,我们是自己家庭的保健医。每一个家庭,都是男女用感情和双手缔造的,那张家庭的保修单,当然也由双方郑重签发。家是一张木制的椅子,要常常油饰修理。 ![]() ![]() 修补家庭是双方的事情,万万不可一方包办。疗治骨折要⼲净彻底地清洗创面,绝不可留下化脓的细菌。焊接两块钢板,要将那对接的⽑边,打去陈锈,露出洁净的茬口,才能在烈焰下重新融合。如果没有痛切的割舍磨打,哪怕只是粘合一块鞋跟,也会在几步之后再次脫落…退让妥协绝不是修补,那是蔵污纳垢苟延残 ![]() 修补是比丢弃更繁琐的工程。修补是比丢弃更艰苦的跋涉。修补是比丢弃更费时费心的历练。修补是比丢弃更精妙的技艺。 女友听了我的话,半信半疑道,裂了口子连缀起来的家,就像早年间乡下锔过的碗,还会结实吗? 我说,当年我们也曾问过教授,柳枝骨折长好后,当再次遭受重大庒力和击撞的时候,会不会在原位爆开? 教授微笑着回答,樵夫上山砍柴,都知道斧刃最难劈⼊的树瘤,恰是当年树木折断后愈合的地方。 当我们用更宽广的目光考察生活中种种人格个案时,又会发现,那些从小缺乏⺟爱的男孩,成年后常常表现为悲观主义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 ![]() 倘若对这些男孩的家庭环境做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如果⺟爱的缺乏是因为⺟亲的心思放在了⽗亲⾝上,那么,男孩在恋⺟的同时会更加憎⽗;倘若⺟亲是因为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社会上而无暇顾及儿子,儿子在恋⺟的同时,还会憎恨社会。 ⽗亲对于儿子人格的发展同样有着大巨的决定作用。 ⽗亲对儿子施以必要的⽗爱,又适度地坚持原则,这是帮助儿子克服俄狄普斯情结、发展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 倘若儿子很少⽗爱,⽗亲表现得过分严酷时,儿子的俄狄普斯情结就会以十分強烈的形 式表现出与⽗亲的对抗。这种憎⽗现象在很多男孩的儿童时期都鲜明地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亲对儿子还有⾜够而又适度的⺟爱,并且由于 ![]() 倘若⽗亲十分严酷,而慈爱的⺟亲又不⾜以抗衡⽗亲对儿子的过苛态度时,儿童时期形成的俄狄普斯情结就会以又一种类型畸形发展起来。 有的男孩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最终成了被多种精神神经症困扰的人。⽗亲从小到大的严酷训斥,打掉了孩子学习向上的趣兴与自信。对于一个儿童来讲,他在相当程度上是为⽗⺟的奖赏而学习。当⽗亲把接连不断的指责加在他头上时,他也可能有过咬咬牙争口气的对抗情绪,然而,他终于难以承受这种训斥的打击。在学习成绩出现了看来是比较难于扭转的下滑趋势时,他虽然似乎还在努力,但潜意识中已经多少有些破罐破摔,以此报复终⽇训斥他的⽗亲。他对⽗亲可能终生怀有強烈的敌视情绪,同时,又终生为这种情绪产生这样那样的自疚与罪过感。 在家庭中,他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亲,如何正确对待⽗亲。因为当⽗⺟不能正确对待儿子时,也就剥夺了儿子学会正确对待家长的机会了。而一个不会正确对待⽗⺟的孩子,也便失去了正确对待所有人的能力。 倘若在一个⽗亲十分严酷的家庭中,⺟亲不仅不能抗衡⽗亲,而且因为惧怕丈夫而百依百顺,甚或助纣为 ![]() 这种心理逻辑十分便于理解。在儿童梦一般的幼稚思维中,⺟亲曾经是他爱恋的第一个女 ![]() 而这种仇视推广开来,常常表现为对年长女人的极大不信任,⽇后成为他在社会生活中的误区。 这样的男孩在成年之后,在爱情关系上经常表现出一种“蛮不讲理”的专横。他常常会要求 ![]() 倘若相反,⽗爱超出了界限表现为过分的溺爱,这种情况通常是在⺟爱不充分时发生的,或者⺟亲无暇顾及儿子,或者⺟亲离开了家庭,或者⺟亲已经离开了人世,⽗亲单独承担了全部或大部分照料孩子的责任,这种情况也会使孩子的正常人格发育十分艰难。 一个慈祥而又智慧的⽗亲会用种种适度的态度帮助儿子战胜各种困难,发展健全的人格。倘若⽗亲的态度有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情况就会比较严重。 一个从小缺乏或丧失⺟爱的男孩,很难建立起完整的自信,也比较难于建立起生活的乐观态度。至于正确对待异 ![]() 客观地说,这类成功的⽗亲以及成功的儿子绝非罕见;同样,最终失败的⽗亲与失败的儿子也绝非罕见。 在比较个别的情况中,我们还看到,在仅有⽗爱关怀下成长的男孩,有可能被种上同 ![]() ![]() ![]() 有关俄狄普斯情结的全部理论落实到人格成因的研究上,突出地告诉我们,儿童与生⾝亲长(⽗⺟)的关系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健全的人格形成要求健全的童年家庭环境,而不健全的童年家庭环境会造成不健全的人格。有一句格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若把它转译成另一个说法,大概也是成立的: 健全的童年家庭环境都是相似的,不健全的童年家庭环境各有各的不健全。 wwW.bbMxs.cC |
上一章 童话人格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柯云路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童话人格》在线阅读,《童话人格(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童话人格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