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人格》托尔斯泰情结及《童话人格》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童话人格 作者:柯云路 | 书号:44822 时间:2017/12/12 字数:6239 |
上一章 托尔斯泰情结 下一章 ( → ) | |
我们将目光转向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正像这部作品的开篇引文“伸冤在我,我必报应”那样,托尔斯泰最初想描写的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不爱家庭,没有责任感,为了情爱抛弃了丈夫和孩子,遭整个上流社会唾弃,最终因痛苦走向死亡。但作品问世之后,却被千千万万的读者称之为最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同情女 ![]() ![]() 对于这部俄罗斯名著所包含的社会学、文学及美学意义,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论述。今天,我们只想指出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托尔斯泰情结” 我们知道,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书中存在着两个男主人公,渥伦斯基和列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托尔斯泰将自己一分为二构成的:渥伦斯基代表他人 ![]() ![]() 当他分别用这两面面对安娜和吉蒂时,这里隐含的一层意义,是作者的爱情婚姻观念:他把安娜当做自己真正对之有情 ![]() ![]() ![]() ![]() 正是用安娜和吉蒂这两个女 ![]() ![]() ![]() ![]() ![]() ![]() ![]() ![]() 安娜死了,这或许是现实主义的力量,是生活本⾝的安排,在小说中,这个安排或许是顺理成章的自然逻辑。 然而,我们仍要说,是潜意识决定着一切。当托尔斯泰安排安娜的死亡结局时,不过表明了作者在潜意识中对安娜这类女 ![]() 正是安娜的死,使渥伦斯基产生了忏悔。在这里,与其说是渥伦斯基产生了忏悔,不如说托尔斯泰产生了忏悔。 在托尔斯泰将安娜的命运做了这样的安排之后,作者这一忏悔的潜意识就像图画般展现出来。当安娜在想像中手举蜡烛朦胧走过什么画面的时候,当安娜绝望地卧向铁轨时,作品流露出了作者对女人的深刻忏悔情结。 这一情结在他的另一部文学名著《复活》中以更加完整的方式表现出来:《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依然可以看做托尔斯泰的化⾝。 在《复活》中,依然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依然是一个忏悔的男人。男人之所以忏悔,是因为女人的堕落与他有关,正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死亡与渥伦斯基有关一样。 正是在《安娜·卡列尼娜》与《复活》的联系对应中,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完整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在《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最终未能与玛斯洛娃结婚,也表明了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同样的婚姻观:作为上流社会的体面男人,他只能娶吉蒂为 ![]() ![]() ![]() ![]()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为自己对女 ![]() ![]() ![]() ![]() 这一情结其实与国中的《红楼梦》中贾宝⽟对薛宝钗、林黛⽟、袭人的关系如出一辙。在《红楼梦》的爱情演绎中,终于是宝⽟和宝钗成婚,这表明了正统婚姻观念在《红楼梦》中的胜利。同样,在《红楼梦》中,让林黛⽟作为精神的爱人为他而死,让袭人作为⾁体的情 ![]() 贾宝⽟对女人的怜爱其实也包含着忏悔。在某种意义上,《红楼梦》也是曹雪芹对女 ![]() 当我们用这样的眼光俯瞰伟大的托尔斯泰时,就会清楚地看到在其众多作品中都潜含着的一个基本情结,也便看到了托尔斯泰所处的社会在爱情婚姻上的大巨矛盾──实真情感和顾及利害的理 ![]() 这其实是近代社会中相当多的男 ![]() 当然,关于托尔斯泰的作品,关于曹雪芹的作品,我们还可以做更多的类似剖析,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谓“贾宝⽟情结”、“托尔斯泰情结”不过是这些伟大作品的一个层面。 透过这些伟大作品的表面理 ![]() 最终是聂赫留朵夫不想和玛斯洛娃结婚,所以有了《复活》的安排。 最终是渥伦斯基要把安娜作为包袱甩掉,只有安娜的卧轨杀自是他惟一能够接受的方式──他并不愿意安娜以其他方式,比如又寻到了另外的情人而离开他──他也因为这种结局献出了更多的忏悔。 托尔斯泰对待女人的态度应该说充満了矛盾,也充満了“伪善”这是近代社会中相当多的男人的“伪善” 公平地说,这是不应该原谅和饶恕的“伪善” 人类历史上许多崇⾼道义的行为来源于忏悔,而忏悔来源于道德上的亏欠与罪过感。 这是相当普遍的规律。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与《复活》这两部书中确实体现了一个潜意识情结,他有着对女人的罪恶感,他在为忏悔而写作,为赎罪而写作。 就实质而言,他是在解决自己心理的一个矛盾冲突。这种內心的情结一般看来可能并不显得多么惨烈,考察托尔斯泰的一生,或许很难发现有什么记载在案的強有力事件,使得他对女人产生如此強烈的忏悔和赎罪心理。 然而,人类的心理就是这样,有些看来已经被理智掩盖过去的生活,一些似乎被时光淹没的往事,却深深地沉⼊潜意识。当梦思维和艺术思维展开时,它就滥泛起来。 托尔斯泰正是在艺术的写作中实真地表现出了这个強烈的情结。 一个作家用一生的主要作品写一个相同的故事,写一个相同的旋律,绝非偶然。 他的作品还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把男主人公对女 ![]() ![]() 然而,正因为比这归咎更深刻的潜意识是他的忏悔心理,才使得他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如此痛切的強度。 人的心理常常会以转换的形式表现出来,托尔斯泰及其小说中的主人公,正是因为忏悔的心理需要(以淡化自己的罪恶感),所以尤其要在批判罪恶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正义凛然。 批判了社会,就能在精神上解脫自己。 小说中的这个逻辑非常像生活中的实真逻辑:一个男人,处在聂赫留朵夫、渥伦斯基的境地,只有在对社会做出批判的同时获得凛然正义感,才能够使自己的罪恶感减轻,得到心灵上的平衡。这是《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两部书表现出的文学面貌的 ![]() 可以说,《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使得一大批具有“聂赫留朵夫情结”的男人在作品中得到一次解决人生矛盾的満⾜。 在这个世界上,相当多的男人有着聂赫留朵夫情结。他们超越道德规范与约束,去追求、引勾、占有着女人;又由于功利的考虑、道德的庒力或者其他种种社会规范,做出了伤害女人的行为。由此,他们产生了深刻的、不一定为自己所觉察的罪恶感、忏悔心理和赎罪的需要。 托尔斯泰的作品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矛盾。使他们既重温了追逐女人的幸福与感快,又释放了对女人的忏悔心理;一旦把责任加给社会,对社会实行义正辞严的审判,便解脫了自己。 托尔斯泰的小说让许许多多的男人“经历”了一回聂赫留朵夫的故事,使他们在艺术的梦幻中解决了內心的冲突。 即使对于那些还没有经历过这种人生故事的男人,他们內心的感情结构也很容易和聂赫留朵夫相共鸣。这是近代社会文化造成的共同结构。因此,对这部分男 ![]() “托尔斯泰情结”或者说渥伦斯基、聂赫留朵夫情结,本质上是男人的忏悔情结。这是近现代相当一些在女人世界中得到成功的男人经常会产生的情结。 它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人文景观。 考察这种情结的发生,我们大都可以看到如下原因: 一,男人对女人的歉疚首先是由⺟爱铸造成的,它 ![]() ⺟亲给予了儿子很多爱,儿子对⺟亲却少有报答。这种报答在童年因为无力而不曾做到,长大以后又因为无意没有⾜够地做到。倘若⺟亲的爱格外博大无私,儿子在从小到大的生活中又对⺟亲有过很多任 ![]() 这种歉疚常常可能是不自觉的,特别是当⺟亲始终幸福地面对着儿子毫无怨言时,儿子表面上似乎也在安然领受这一切。然而,在潜意识中却可能深深埋蔵了对天下第一个女人⺟亲的歉疚。 这个世界应该是对等 ![]() 作为对这个真理的反证,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个案:倘若一个男孩从小没有得到必要的⺟爱,甚至遭到毫无道理的遗弃,那么,他不但很难形成对女人歉疚的“托尔斯泰情结”甚至可能相反,认为女 ![]() 二,一个在充分⺟爱下成长起来的男孩,后来又得到了更多的女 ![]() ![]() ![]() ![]() ![]() ![]() 就像安娜·卡列尼娜给了渥伦斯基很多,渥伦斯基却远没有等量地回报。就像玛斯洛娃将自己的一切献了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却在夜一情 ![]() 被女人爱恋的男人,却亏欠了女人。 在女人面前成功的男人,有可能是掠夺了女人的男人。 这种感情上的“不平等 ![]() 这时,成功的男人是很少明确地忏悔的,他们还在我行我素地生活。 然而,平等 ![]() ![]() 最终,形成了“托尔斯泰情结” 这是对女人忏悔的情结。 它可能长久地隐蔽在心灵深处,一遇机会就会不可遏制地流露出来,产生忏悔和赎罪的行动。 三,怀有对女 ![]() ![]() ![]() 当一个所谓“成功”的男人在掠夺女 ![]() 这是近现代社会中也经常看得见的生活图画。 四,男人对女人的歉疚心理,本质上是道德伦理的自责。 “托尔斯泰情结”所概括的忏悔心理,是离不开近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的。 在一个绝对轻视女 ![]() ![]() ![]() ![]() ![]() 然而,近现代形成的新文明使女 ![]() ![]() 这种亏欠心理磨折着男人的心灵,他们必然忏悔。 他们开始了忏悔行动。他们不一定自觉,也不一定被社会明究底细。 他们往往会成为歌颂女 ![]() 女 ![]() ![]() ![]() ![]() ![]() 怀有“托尔斯泰情结”的男人,必定又对女 ![]()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在何种领域、何个课题上,只要涉及到对女 ![]() ![]() 倘若遇到女人堕落的现象,他们常常坚定地把堕落的原因更多地归咎于加害她们的男人,归咎于这个男人统治的社会。当社会一般舆论发出对这些“堕落”女子的批判时,他们则会发出更深刻的声音,指出这些堕落现象背后的社会 ![]() 更进一步,对于那些歧视女 ![]() 他们不一定是女权主义者,却可能成为批判畸形男权的先知先觉。社会给予女 ![]() ![]() 在文化思想领域乃至现实生活中,怀有这种情结的男人还常常尖锐揭露男子在爱情上的伪善表现。他们对男 ![]() ![]() ![]() ![]() 这样,就出现了一些为现代社会所接受、令女 ![]()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现代意义的“护花神情结” 对女人忏悔的“托尔斯泰情结”与贾宝⽟的“护花神情结”是两个不同的情结,形成的心理机制也有所不同,然而,它们之间有着连通,在“托尔斯泰情结”的基础上,很容易产生贾宝⽟的“护花神情结” “托尔斯泰情结”是在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在特殊的童年经历基础上形成的成年人的情结。 这是一个強有力地支配着为数不算很少的男人的人生行为的情结。认清这个情结,是认清很多人格面貌、洞察很多社会文化现象所必须的。 wWw.bBmXs.cC |
上一章 童话人格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柯云路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童话人格》在线阅读,《童话人格(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童话人格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