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了》我辈看起义似甚简单及《民国了》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民国了 作者:杨早 | 书号:49742 时间:2020/2/7 字数:2663 |
上一章 【“我辈看起义似甚简单”】 下一章 ( → ) | |
十七岁的草桥中学五年级生学叶圣陶(这是他刚给自己取的号),隔了两天才知道武昌事变的消息。苏州本地没有大的报纸,《申报》、《新闻报》、《时报》从海上送到苏州,总要晚上那么半天一天。 而且他得到的消息也不那么准确,比如“武昌已为⾰ ![]() 这位喜读《民立报》、为蹈海英伦的杨笃生写过挽诗的中生学,家里很清苦“无半亩田一间屋”⽗亲给别人当账房,下乡收租。然而少年热⾎,不因家境而改变,同班同学顾颉刚回忆当时他们怎样地爱读于右任主编的⾰命系“三民报”(《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我们非常的爱它能给与我们一种新⾎ ![]() 江苏是立宪派大本营,苏州尤其平静。苏州少年的热爱⾰命,甘为牺牲,更多是出自对家国的忧虑,因此“三民报”是他们拥戴的,而《国粹学报》、《东方杂志》也是他们喜爱的读物。叶圣陶非常望渴能自己办一份报纸。他在1911年3月10⽇的⽇记中写道:“如吾等者,居此似乎稍安之地,边虞之危难实不得知,全赖报纸为之探听,为之警醒,使吾人得有以为之备,有以为之挽回。”至于如何挽回,未必有什么定见,所以⾰命 ![]() 后来叶圣陶重看自己辛亥⽇记,感慨“我辈看起义似甚简单,而关心殊甚”而顾颉刚的回忆更为形象:“我们在学校里再也无心读书了,天大的一个任务是看报。海上各报,每天下午一时车运到苏州,我们就推定同学,在下午二时下课休息的十分钟里,赶快跑到宮巷桂芳阁茶馆里,向卖报人买了几份报纸,飞步回到学校,⾼声宣读。”(《辛亥观感》) 海上报界,当时大都倾向⾰命,受众亦是如此,《申报》曾登载武昌⾰命军失败消息,被读者堵门质问,直到编辑拿出电文原稿才解释清楚。从海上报纸得来的消息,自然会在原本就倾心⾰命的少年人心中,构建一出“想象的⾰命”如“各国对此事颇赞美之,谓少年之国中方 ![]() ![]() 基于这种乐观,他对江苏⾰命 ![]() ![]() 在叶圣陶看来,⾰命军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盖如此正正堂堂之师,本当胜也”一听到不利的消息,则“闷郁特甚”他也想到过⾰命军一败再败,终至于消灭的可能,但一想到这点,就觉得“不堪设想”那样的话,我们这样的人,还怎么活得下去!他整天想着这件大事,上课“充耳而未有所闻”回家后也无心温课,一定要报上又登载了⾰命军胜利的消息,才得了大 ![]() ![]() 外省⾰命形势越好,叶圣陶就越愤愤于江苏的无动静。仅仅在⽇记发怈已经不⾜于平息他的愤懑了,11月2⽇,海上光复的前一天,叶圣陶在学校里写了一篇作文,题为《秋风辞》,文章里说“推翻清府政”是国中同胞的天职,可是江苏呢? “鄂省同胞首先倡义,可尊也;各省响应,⾼举义旗,亦可尊也。然细思之,亦不过能尽天职耳。而我省则默然无闻,素称文教之邦,而乃若此,聇矣。且苟闻鄂事而遽起应之,犹有聇也…我苏省则见人之所为而不能学步,是明明放弃其天职。放弃天职者将不聇于人类,则我苏省人犹得腆然人前乎?” 所以当三天后,11月5⽇,起 ![]() 苏州光复真可称得上匕鬯不惊,最脍炙人口的说法,当然是因为没有破坏太不像⾰命的样子,前江苏巡抚现江苏都督程德全吩咐人将抚台衙门檐上的瓦片捅落了几块,以示⾰故 ![]() 看到的这些景象不⾜以慰藉少年的狂热,好在草桥中学成立了学团,协助巡防,这就有些投笔从戎的意思了。 晚饭后,叶圣陶立即装扮起来,黑⾐⻩ ![]() ![]() ![]() ![]() ![]() 从此叶圣陶便夜夜参加学团活动,煞是神气“佩新式五响⽑瑟 ![]() ![]() 几天过去,叶圣陶惊异地发现,光复后的苏州人仍然是苏州人,比如,有人仿照海上,发起生学军与生学北伐队,学校里居然没有一个人肯去报名。而维护治安的学团,本来有三十六人,11月12⽇,有消息说学团还要扩充,因为一旦南京方面发兵来攻,学团也许要临阵杀敌——哄地一声,这群早些⽇子还盼着⾰命军胜利盼着苏州加⼊反清阵营的生学“皆惊骇”连忙找负责人,要索回早前加⼊学团的签名单。有人大嚷,说要解散学团,别人问为什么,又说不出来,便换种说法,讲早前不知道学团要打仗,现下要重新签名。于是闹哄哄重签名,人数一下子减了一大半。 叶圣陶自然是重签了的。到了晚饭八点钟,又是学团巡街的时分,今天列队出校者,骤减至十六人。 WwW.BbMxS.cc |
上一章 民国了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杨早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民国了》在线阅读,《民国了(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民国了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