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五十四及《元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 书号:10207 时间:2017/3/26 字数:17693 |
上一章 卷五十四 下一章 ( → ) | |
张立道 张立道,字显卿。其先陈留人,后徙大名。⽗善,登金进土第。岁壬辰,国兵下河南,善以策⼲太第拖雷,命为必阇⾚。立道年十七,以⽗任备宿卫。世祖即位,立道从北征,未尝去左右。至元四年,命立道使西夏,给所部军储,以⼲敏称。皇子忽哥⾚封云南王,往镇其地,诏以立道为王府文学。立道劝王务农以厚民,即署立道大理等处劝农官,兼领屯田事,佩银符。寻与侍郞宁端甫使安南,定岁贡之礼。云南三十七部都元帅宝合丁专制岁久,有窃据之志,忌忽哥⾚来为王,设宴置毒酒中,且赂王相府官无怈其事。立道闻之,趋⼊见,守门者拒之,立道怒与争。王闻其声,使人召立道,乃得⼊,为王言之。王引其手,使探口中,⾁已腐矣。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得十三人,约共讨贼,刺臂⾎和金屑饮之,推一人走京师告变。事颇露,宝合丁乃囚立道,将杀之。人匠提举张忠者,燕人也,于立道为族兄,结壮士夜劫诸狱,出之,共亡至土蕃界,遇帝所遣御史大夫博罗 ![]() ![]() 八年,复使安南,宣建国号诏。立道并黑⽔,跨云南,以至其国,岁贡之礼遂定。十年三月,领大司农事,中书以立道 ![]() ![]() ![]() 十七年,⼊朝,力请于帝以云南王子也先帖木儿袭王爵,帝从之。遂命立道为临安广西道宣抚使,兼管军招讨使,仍佩虎符,陛辞,赐以弓矢、⾐服、鞍马。始赴任,会禾泥路大首领必思反,扇动诸蛮夷。及发兵讨之,拔其城邑,鼓行而前,徇金齿甸七十城,越⿇甸,抵可蒲,皆下之。有遗以驯象、金凤异物者,悉献诸朝。二十二年,又籍两江侬士贵、岑从毅、李维屏所部户二十五万有奇,以其籍归有司。迁临安广西道军民宣抚使。复创庙学于建⽔路,书清⽩之训于公廨,以警贪墨,风化大行。⼊朝,值权臣用事,遂退居散地。条陈十二策,皆切当之务,帝嘉纳焉。 二十七年,京北地陷,民人震惊,命立道为本路总管。未行,安南世子陈⽇燇遣其臣严仲维、陈子良等诣京师告袭爵。先是,其国主陈⽇烜累召不至,权遣其族⽗遗爱⼊贡,朝廷因封为安南王。遗爱还,⽇烜 ![]() ![]() ![]() ![]() 二十八年,遣立道奉使按行两浙,寻以为四川南道宣慰使,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三十年,皇曾孙松山封梁王,出镇云南。大德二年,廷议求旧臣可为梁王辅行者,立道遂以陕西行台侍御史拜云南行省参政。视事期月,卒于官。 立道凡三使安南,官云南最久,颇得土人之心,为之立祠于鄯善城西。立道所著诗文,有《效古集》、《平蜀总论》、《安南录》、《云南风土记》、《六昭通说》若⼲卷。子元,云南行省左右司郞中。 张庭珍(庭瑞) 张庭珍,字国宝,临潢全州人。⽗楫,金商州南仓使。岁壬辰,籍其民数千来降,太宗命监榷京北等路赋课,俄改京北都转运使,因家京北。岁辛亥,宪宗即位,以庭珍为必阇⾚。⾼丽不请命,擅徙居海中江华岛,遣庭珍往问之。其王言:“臣事本朝未尝不谨,而大军岁⼊侵掠,避而走险,不得已也。”且赂庭珍金银数千两。庭珍却之而归,以状闻。帝为噤戍兵无擅⼊其地,⾼丽以安。帝伐宋,至阆州,授安抚使。 世祖即位,自将北伐,以庭珍 ![]() ![]() ![]() ![]() 授襄 ![]() ![]() ![]() ![]() ![]() 庭珍 ![]() 庭瑞字天表,幼以功业自许,兵法、地志、星历、卜筮无不推究,以宿卫从宪宗伐蜀为先锋。中统二年,授元帅府参议,留戍青居。诸军攻开州、达州,庭端将兵筑城虎啸山,扼二州路。宋将夏贵以师数万围之,城当炮,皆穿,筑栅守之,栅坏,乃依大树张牛马⽪以拒炮。贵以城中人饮于涧,外绝其⽔。庭瑞取人畜溲沸煮之,泻土中以怈臭,人⽇饮数合, ![]() 蜀平,升诸蛮夷部宣慰使,甚得蛮夷心。碉门羌与妇人老幼⼊市,争价杀人,碉门鱼通司击其人。羌酋怒,断绳桥,谋⼊劫之。鱼通司来告急,左丞汪惟正问计,庭瑞曰:“羌俗暴悍,以斗杀为勇。今如蜂毒一人,而即以门墙之寇待之,不可。宜遣使往谕祸福,彼悟,当自回矣。”惟正曰:“使者无过于君。”遂从数骑,抵羌界。羌陈兵以待,庭瑞进前语之曰:“杀人偿死,羌与国中之法同,有司击诸人, ![]() ![]() ![]() ![]() ![]() 授叙州等处蛮夷部宣抚使,改潭州路总管。时湖广省臣方剥民为功,庭瑞知不可拒,乃辞归关中。三年,思成都,遂从汉中分家奴往居焉。以疾卒。 庭瑞初屯青居,其土多橘,时中州艰得蜀药,其价倍常。庭瑞课闲卒,⽇⼊橘⽪若⼲升储之,人莫晓也。贾人有丧其资不能归者,人给橘⽪一石,得钱以济,莫不感之。家有爱妾,一⽇见老人与之语,乃其⽗也,妾以告庭瑞。召视之,其貌甚似,问:“ ![]() 张惠 张惠,字廷杰,成都新繁人,宋尚书右仆 ![]() ![]() 刘好礼 刘好礼,字敬之,汴梁祥符人。⽗仲泽,金大理评事,遥授同知许州,徙家保定之完州。好礼幼有志,知读书,通国言,宪宗时廉访府辟为参议。岁乙卯,改永兴府达鲁花⾚。至元元年,以侍仪廉希逸荐召见,言举人材数事,称旨。五年,应诏建言:“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陕西重地,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创筑都城,宜给直以市民地。选格不宜以中统三年为限,后是者不录。”帝是其言,敕中书施行。七年,迁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以比古之都护,治益兰。其地距京师九千余里,民俗不知陶冶,⽔无舟航。好礼请工匠于朝,以教其民,迄今称便。或言榷盐酒可以佐经费,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 ![]() 十年,北方诸王叛,执好礼军中,几死,其大将以好礼善应对,释之。十六年舂,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十七年舂,好礼率众走别部,守厄以待兵至。遇叛王军,迫好礼西逾雪峨岭。好礼自度,逾是则无望其还,遂以⾐服赂叛王千户,始获东出铁壁山口,间道南走数⽇,从者继至且千人。中道粮绝,捕猎以为食。七月,至菊海,始与戍兵接,得乘传至昌州。⼊见,帝赐之食与钞。十八年,授嘉议大夫、澧州路总管。十九年,⼊为刑部尚书,俄改礼部,又改吏部。好礼建言中书:“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万一有变,从者虽多,力何能及。”未几,象惊,几伤从者。二十一年,出为京北路总管。再⼊为户部尚书。二十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二。 子晸,为河西陇右道肃政廉访使。 王国昌 王国昌,胶州⾼密人。初为胶州千户,中统元年,⼊觐,世祖察其能,迁左武卫亲军千户,佩金符,召问军旅之事,国昌奏对甚悉,帝嘉之,赐⽩金、锦袍。至元五年,人有上书言⾼丽境內黑山海道至宋境为近,帝命国昌往视之。泛海千余里,风涛汹涌,从者恐,劝还,国昌神⾊自若,徐曰:“奉天子威命,未毕事而遽返,可乎?”遂至黑山乃还,帝延见慰劳。而东夷皆內属,惟⽇本不受正朔,帝知隋时曾与国中通,遣使谕以威德,令国昌率兵护送,道经⾼丽。时⾼丽有叛臣据珍岛城,帝因命国昌与经略使印突、史枢等攻拔之。八年,复遣使⼊⽇本,乃命国昌屯于⾼丽之义安郡以为援。冬十月,卒于军。子通嗣。 通,初袭爵为左卫亲军千户,十二年,从诸军伐宋,渡江,镇鄂州。时潭州不下,兵薄其城,通以所将千人破其栅,宋兵遁去,通纵兵追击,杀获甚众,以功进武节将军。从攻静江,下之。十四年,改侍卫亲军千户。明年,通上书,言今南方已定,而北陲未安,请屯田于和林,率所部自效,帝慰劳遣之。从破敌兵于金山,俘获生口及马羊牛驼不可胜计,进显武将军,赐金虎符,升佥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从讨叛王乃颜,迁副都指挥使。明年,屯田瓜、沙诸州,进阶明威将军。武宗即位,命总京城卫兵。枢密院复奏通摄左丞,领诸卫屯田兵。寻迁屯储卫亲军都指挥使,镇海口。以疾卒。 子燕出不花,袭武德将军、左卫亲军副都指挥使。 姜彧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 ![]() ![]() ![]() ![]() ![]() 张础 张础,字可用,其先渤海人,金末,曾祖琛徙燕之通州。祖伯达,从忽都忽那颜略地燕、蓟,金守蒲察七斤以城降。忽都忽承制以伯达为通州节度判官,遂知通州。⽗范,为真定劝农官,因家焉。础业儒,丙辰岁,平章廉希宪荐于世祖潜邸。时真定为诸王阿里不哥分地,阿里不哥以础不附己,衔之,遣使言于世祖曰:“张础,我分地中人,当以归我。”世祖命使者复曰:“兄弟至亲,宁有彼此之间,且我方有事于宋,如础者,实所倚任,待天下平定,当遣还也。”己未,从世祖伐宋,凡征发军旅文檄,悉出其手。中统元年,立中书省,以础权左右司事,寻出为彰德路拘榷官,复⼊为三部员外郞,赐金符,为平 ![]() ![]() ![]() ![]() ![]() 吕掞 吕掞字,伯充,河內人。七世祖公绪,与宋丞相公著为从昆弟。祖庭,金末避 ![]() ![]() ![]() 大德中,河东、关陇地震,月余不止,掞与集贤学士萧渼,各设问答数千言,以究其理,且移书庙堂,陈救灾弭患之道。仁宗即位,召拜翰林侍读学士。时方议行科举,掞曰:“经明行修,质而少华,非惟士有实学,家国当得真才,以登治平。”未几致仕。延祐元年,遣使给驿送还关中。十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八。赠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穆。 子三人:杲、果、桢,皆显仕。孙鲁,济宁路总管。 谭资荣 谭资荣,字茂卿,德兴怀来人。敦厚寡言,颇知读书,仕金为县令。岁己卯,河朔归版图,资荣率众款附,主帅稔闻其名,即⽇以金符授元帅左都监,为县令如故。后从征,以功赐金虎符,升行元帅府事,复以其弟资用代充元帅左监军。岁壬辰,资荣从攻汴梁有功。既而举资用自代,退而耕田读书,以为逸老计,时年四十。子二人:曰澄,曰山⾩。 澄好读书,又习国语,为监县,多善政。世祖在潜邸时,澄⼊见,世祖嘉其容止安详,留居藩府,称其官而不名,以其弟山⾩代为县。遣迩臣出使,必以澄偕。中统元年,制书褒美,以为怀孟路总管。明年,⼊觐,赐金符。四年,易虎符。居官时,讼至立决,教民力田务本。历彰德同知,迁河南路总管,兼府尹。明年,奔⽗丧。中书不听其终制,奏起复莅职。后历司农少卿,迁陕西四川提刑按察使。逾年,西南夷罗罗斯內附,帝以澄文武兼资,可使镇抚新国,以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至其境,谕之曰:“皇元一视同仁,不间远近,特置大帅,安集招怀,以捍外侮,非利征求于汝也。”夷人大悦。寻以疾卒。 子克修,事裕宗于东宮,出为江南湖北、河北河南、陕西汉中三道提刑按察使。孙男三人:曰忠,曰质,曰文。 王惲 王惲,字仲谋,卫州汲县人。曾祖经。祖宇,仕金,官敦武校尉。⽗天铎,金正大初,以律学中首选,仕至户部主事。惲有材⼲, ![]() 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知无不言,论列凡百五十余章。时都⽔刘晸 ![]() ![]() ![]() 裕宗在东宮,惲进《承华事略》,其目曰广孝、立爱、端本、进学、择术、谨习、听政、达聪、抚军、崇儒、亲贤、去琊、纳诲、几谏、从谏、推恩、尚俭、戒逸、知贤、审官,凡二十篇。裕宗览之,至汉成帝不绝驰道,唐肃宗改服绛纱为朱明服,心甚喜,曰:“我若遇是礼,亦当如是。”又至邢峙止齐太子食琊蒿,顾侍臣曰:“一菜之名,遽能琊人耶?”詹事丞张九思从旁对曰:“正臣防微,理固当然。”太子善其说,赐酒慰喻之。令诸皇孙传观,称其书弘益居多。 十九年舂,改山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在官一年,以疾还卫。二十二年舂,以左司郞中召。时右丞卢世荣以聚敛进用,屡趣之不赴。或问其故,惲曰:“力小任大,剥众利己,未闻能全者。远之尚恐见浼,况可近乎!”既而果败,众服其识。二十六年,授少中大夫、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黜官吏贪污不法者凡数十人;察系囚之冤滞者,决而遣之;戒戍兵无得寓民家,而创营屋以居之。每谓为治之本在于得人,乃进言于朝曰:“福建所辖郡县五十余,连山距海,实为边徼重地。而民情轻诡,由平定以来官吏贪残,故山寇往往啸聚,愚民因而蚁附,剽掠村落,官兵致讨,复蹂践之甚,非朝廷一视同仁之意也。今虽不能一一择任守令,而行省官僚如平章、左丞尚缺,宜特选清望素著、简在帝心、文⾜以抚绥黎庶、武⾜以折冲外侮者,使镇静之,庶几治安可期矣。”时行省讨剧贼钟明亮无功,惲复条陈列利害曰:“福建归附之民户几百万,⻩华一变,十去四五。今剧贼猖獗,又酷于华,其可以寻常草窃视之?况其地有溪山之险,东击西走,出没难测,招之不降,攻之不克,宜选精兵,申明号令,专命重臣节制,以计讨之,使彼势穷力竭,庶可取也。” 二十八年,召至京师。二十九年舂,见帝于柳林行宮,遂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成宗即位,献《守成书鉴》一十五篇,所论悉本诸经旨。元贞元年,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因集《圣训》六卷上之。大德元年,进中奉大夫。二年,赐钞万贯。乞致仕,不许。五年,再上章求退,遂授其子公孺为卫州推官,以便养,仍官其孙笴秘书郞。大德八年六月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其著述有《相鉴》五十卷、《汲郡志》十五卷、《承华事略》、《中堂事记》、《乌台笔补》、《⽟堂嘉话》,并杂著诗文,合为一百卷。 部分译文 张立道字显卿,其祖先陈留人,后迁居大名。⽗张善,金朝进士。太宗四年(1232),蒙古大军下河南,善向太宗弟拖雷献策,因而任命他为必。。⾚。 立道十七岁⼊宮充宿卫。世祖即位,立道扈驾北征,不离左右。至元四年(1267),命立道出使西夏,以⼲练、敏捷著称。皇子忽哥⾚封云南王,诏令立道为王府文学。立道劝王重视农业,使百姓⾐食不愁。王即任立道为大理劝农官,兼领屯田事,佩银符。不久与侍郞宁端甫出使安南,与安南国王议定每年⼊贡。 云南三十七部都元帅宝合丁统治年久,有占据云南自谋立独的意图,因而怕忽哥⾚来为王,计划借设宴以毒酒害死忽哥⾚,且收买王相府员官,不怈露其 ![]() ![]() ![]() ![]() ![]() ![]() 至元八年,立道再次出使安南,宣布建立大元国号的诏书。立道渡过黑⽔,越过云南,到达安南,与国王约定每年朝贡。十年三月,管领大司农事。中书省因立道 ![]() ![]() 至元十五年,授中庆路总管,佩虎符。从前,云南人不知尊敬孔子,祀王逸少为先师。立道首先在这里建孔子庙,设置学堂,劝士人弟子上学,择四川士人之贤者,聘为老师,每年在一定时候率诸生去行祭孔礼,使人人都讲礼让,风俗逐渐改变。行省平章赛典⾚将立道在云南的政绩上报朝廷,朝廷传旨加官褒奖。 十七年⼊朝,极力奏请世祖以云南王子也先帖木儿承袭王爵。世祖同意,命立道为临安广西道宣抚使,兼管军招讨使,仍佩虎符。辞行时,帝赐他弓箭、⾐服、鞍马。刚到任就遇上禾泥路大首领必思反叛,并且煽动各少数民族。立道立即发兵征讨,攻克其城,乘胜而西,攻取金齿甸七十城,越过⿇甸,直抵可蒲。他将送给他的驯象、金凤等珍奇异物,都献于朝廷。二十二年,又收编两江之侬士贵、岑从毅、李维屏等所部二十五万户,将其户籍 ![]() 二十七年,京北地震,民人惊恐万状,命立道为本路总管。还未上任,安南王嫡长子陈⽇火尊,遣其臣严仲维、陈子良等到京师报告他承袭爵位。此前,安南国王陈⽇。。累召不至,只派其族⽗遗爱⼊贡,朝廷封为安南王。遗爱回国为⽇。。所暗害。朝廷遣使问罪,⽇。。不服,便派兵征讨,失败而还。世祖大怒,要再发兵,丞相完泽、平章不忽木建议“:蛮夷小国,不⾜以劳国中兴兵。张立道曾出使安南有功,现在再派他去,安南不会不听命。”帝召立道至香殿告谕说“:小国不恭顺我天朝,现派你去宣告朕的旨意,你要尽心尽力。”立道说:“君⽗之命,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只恐愚臣一人不⾜以完成使命,请派一重臣同往,他为主,臣为副。”世祖说:“卿为朕腹心之臣,若一人居卿之上,必破坏卿的谋略。”授他为礼部尚书,佩三珠虎符,赐⾐服、金鞍、弓箭等物。 立道至安南,对来城外 ![]() ![]() ![]() ![]() 二十八年,遣立道巡视两浙,不久授任为四川南道宣慰使,又调任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三十年,皇曾孙松山封为梁王,出京镇守云南。大德二年(1298),朝廷找一位旧臣作为梁王的辅助,立道从陕西行台御史之职调为云南行省参政,只视事一月便去世了。 立道曾三度出使安南,在云南为官最久,深得人心,为他立祠于善阝善城西。立道所著诗文有《效古集》、《平蜀总论》、《安南录》、《云南风土纪》、《六诏通说》若⼲卷。 张庭珍、张庭瑞兄弟二人,临潢全州人。其⽗张楫,曾任金朝商州南仓使。太宗四年(1232),归降蒙古,太宗命他监收京北路赋税,后任命为京北(大宁路)都转运使,因此安家于京北。 庭珍字国宝,宪宗即位(1251),任命他为必。。⾚。⾼丽不请示朝廷,擅将居民迁于江华岛。宪宗遣庭珍去质问,⾼丽王说:“臣事奉天朝不曾有不谨慎之处,然而天朝大军每年⼊侵劫掠,我百姓逃避海岛,是不得已而为之。”且送给庭珍金银数千两,庭珍完全拒收,归国奏报⾼丽王所讲的事实。宪宗下令,噤止戍边兵将擅⼊⾼丽,⾼丽得以安宁。宪宗伐宋,至阆州,授庭珍为安抚使。 世祖即位,御驾北伐,因庭珍 ![]() 至元六年(1269),安南未按时⼊朝纳贡,任庭珍为朝列大夫、安南国达鲁花⾚,佩金符,取道吐蕃,经大理到达安南,对安南王子陈光⽇丙说:“皇帝不愿把你们的土地划为郡县,而听你们自为藩属,遣使宣旨,恩德至厚。而你国王却与宋朝结为 ![]() ![]() ![]() 授庭珍为襄 ![]() ![]() ![]() ![]() 灭宋后,调庭珍为平江路达鲁花⾚,又改为同知浙东宣慰使司事。尚未启程,又拜大司农卿。⽗⺟双亡,他连年在家守孝,期満,起任南京路总管,兼开封府尹。开封有管鹤军士十余人,赁大宅聚居,到处横行霸道。庭珍一到便察觉他们必做盗贼,立即将他们逮捕,搜出珍宝、器物、⾐服、女子,追捕其 ![]() 庭珍为官清廉,丞相伯颜曾对人说:“诸将渡江无不贪婪,唯我与国宝始终保持廉洁。” 庭瑞字天表,自幼就立志要建功立业,对于兵法、地理、星历、卜筮无不研究。加⼊宿卫军,随宪宗伐蜀,为先锋。中统二年(1261),授元帅府参议,留戍青居。 蒙军攻开州、达州,庭瑞领兵在虎啸山构筑城堡,控制通往两州的通道。宋将夏贵以数万大军围攻,庭瑞城堡被炮打穿,筑木栅守御;木栅被打坏,就用大树支张牛马⽪挡住炮弹。夏贵知道城堡中的饮⽔是取于城外溪⾕,便截断⽔源。庭瑞则将人畜尿先煮沸,再用土滤去其臭味,军士⽇饮数合,嘴 ![]() ![]() 四川平定后,升庭瑞为诸蛮夷部宣慰使,他甚得当地各民族的信任。碉门羌族人与妇人老幼一同⼊城买卖,争价杀人,碉门鱼道司逮捕了⼊城羌民。羌族酋长大怒,斩断绳索桥,计划⼊城劫掠。鱼通司来告急,左丞汪惟正问如何对待,庭瑞说:“羌族人強悍,以争斗杀人为勇。今如杀他一人,而即当作大敌来对待,这是不行的。应派人去说明祸福,他们明⽩了,就会自己回去。”惟正曰:“派遣使臣莫如君。”于是庭瑞带数骑到达羌族居住区。羌人摆开阵势等待,庭瑞上前同他们说:“杀人偿命,羌与中原之法是相同的。官府逮捕了一些羌人,是想让他们作为见证人。而你们蛮不讲理,如行省上报于朝廷,召近郡军队来,会杀尽你们。”酋长丢掉手中武器,下拜道“:我近来撕裂羊脾,看⾁的纹理如何来判断凶吉,纹理显示:‘有⽩马将军来,可不兴兵而解除对抗。’今公果然是骑⽩马,我们不敢不遵从。”将杀人者论罪,其余释放。并约定:今后 ![]() 官买四川茶叶,而加价卖与羌人,汉羌人都不満。庭瑞改变茶引法,汉族民人只要每引向官府 ![]() 授庭瑞为叙州等处蛮夷部宣抚使,又改任潭州路总管。当时,湖广省臣正以剥削百姓为有功,庭瑞知道不能抗拒他们,便辞职回关中。中统三年,庭瑞思念成都,从汉中迁居成都,卒于成都。 庭瑞初屯住于青居,该地多橘。当时中州难以得到蜀药,因而药价比平常贵一倍。庭瑞向士卒征收橘⽪,每⽇若⼲升,人们不明他征收橘⽪的用意何在。商人在成都失去资本而不能归家,他给每个商人橘⽪一石,使他们有钱回家,受到周济的商人莫不感 ![]() 王恽字仲谋,卫州汲县人。曾祖⽗名王经。祖⽗名王宇,在金朝做过敦武校尉。⽗名王天铎,金正大初年,以其精于律学而首选⼊仕,官至户部主事。 王恽有才⼲,品行端正,好学且善于文辞,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等齐名。史天泽领兵攻宋,路过卫州,初见王恽就优加礼遇。中统元年(1260),左丞姚枢任东平宣抚使时,荐举他为评议官。当时元朝府政初建,令各路推荐一名善于管理财政的官吏,王恽被推荐至京师。王恽到京后上书评议当时政治,因而与渤海周正并提升为中书省评定官。中统二年转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又兼任中书省左右司都事。王恽善于管理财政,识别和任用人材,评议典礼,研考制度,同僚无不佩服。 至元五年(1268),建御史台,最先拜王恽为监察御史。王恽知无不言,奏论时政一百五十余章。当时都⽔刘。。 ![]() 至元九年,王恽受任为承直郞、平 ![]() 裕宗为皇太子,王恽进呈《承华事略》二十篇,计为:广孝、立爱、端本、进学、择术、谨习、听政、达聪、抚军、崇儒、亲贤、去琊、纳诲、几谏、从谏、推恩、尚俭、戒逸、知贤、审官。 至元十九年舂,改任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仅一年因病回归卫州。二十二年舂,召为左司郞。当时右丞卢世荣大肆搜括民财而被朝廷重用,因此,虽多次催王恽赴任,他始终不应召,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卢世荣本无能之辈,而担此理财重任,不过是剥削民众以肥己而已,像这样的人没听说能保持名节的,离他远的人还怕受其不好的影响,同他一块共事又怎能避免!”卢世荣终于⾝败名裂,众人都佩服王恂的卓识远见。 至元二十六年(1289),授任少中大夫、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在任期间,罢黜贪官污吏数十人,查明被下狱的冤屈者并释放归家,噤止戍边士兵不得住民房,自建营房。他常说治国之本在于得人材,建议朝廷:“福建所辖郡县五十余,连山濒海,实为边境重地,但自平定该地区以来,由于官吏的贪残,致使民情不安,往往聚集为寇,一些无知之民也响应附和,以至剽掠村落,加上官兵镇庒时又躏蹂百姓更加厉害,违背朝廷一视同仁之意。今虽将各处守令不能一一加以选择,但行省的官僚如平章、左丞这些尚空缺员官,应选派素有重望,才⼲⾜以安抚百姓,武略⾜以抵御外侮者,使之镇守边防,也许福建地方可望治理好。” 当时行省镇庒钟明亮反叛无功,王恽再条陈其利害说“:福建归附之民户几百万,而⻩华一变,十去四五。今強贼猖獗,又加上⻩华之变,非同寻常。况该地有溪山之险,东击则西走,出没难测,招之则不降,攻之又不克。宜挑选精兵,严申号令,专委重臣统领,用计征讨,使彼势穷力竭,或可能取胜。” 至元二十八年(1291),召恽至京师。二十九年舂,叩见帝于柳林行宮,上万言书,透彻陈述当时政治弊端。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 成宗即位,王恽进呈《守成事鉴》一十五篇,所论都是 ![]() |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濂、王祎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元史》在线阅读,《元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