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六十四及《元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 书号:10207 时间:2017/3/26 字数:11257 |
上一章 卷六十四 下一章 ( → ) | |
张思明 张思明,字士瞻,其先获嘉人,后徙居辉州。思明颖悟过人,读书⽇记千言。至元十九年,由侍仪司舍人辟御史台掾,又辟尚书省掾。左丞相阿合马既死,世祖追咎其奷欺,命尚书簿问遗孽。一⽇,召右丞何荣祖、左丞马绍,尽输其赃以⼊,思明抱牍从,⽇已昏,命读之,自昏达曙,帝听忘疲,曰:“读人吐音,大似侍仪舍人。”右丞对曰:“正由舍人选为掾。”帝奇之,曰:“斯人可用。”明⽇,擢为大都路治中。思明以超迁逾等,固辞,乃改湖广行省都事。元贞元年,召为中书省检校,六曹无滞案,迁户部主事。大德初,擢左司都事,有献西域秤法,思明以惑众不用。初立海道运粮万户府于江浙,受除者惮涉险,不行,思明请升等以优之,因著为令。五年,转吏部郞中。九年,改集贤司直。十年,除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郞中。十一年舂,两浙大饥,首赞发廪赈之。至大三年,迁两浙盐运使,未上,⼊参议枢密院事,改中书省左司郞中。皇庆元年,再授两浙盐运使,岁课羡赢,僚属请上增数,思明曰:“赢缩不常,万一以增为额,是我希一己之荣,遗百世之害。”二年,召为户部尚书。延祐元年,进参议中书省事;三年,拜中书参知政事。 仁宗即位,浮屠妙总统有宠,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帝大怒,召见切责之,对曰:“选法,天下公器。径路一开,来者杂遝。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曰:“卿可姑与之,后勿为例。”乃为万亿库提举,不与散官。久之,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帝问左右曰:“张士瞻居工部,得无怏怏乎?”对曰:“勤政如初。”帝嘉叹之,命授宣政院副使。五年,除西京宣慰使。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 ![]() ![]() 帝崩,英宗宅忧,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诛大臣不附己者,中外汹汹。思明谏曰:“山陵甫毕,新君未立,丞相恣行杀戮,国人皆谓 ![]() ![]() ![]() ![]() ![]() 文宗天历元年,起为江浙行中书省左丞。会陕西大饥,中书拨江浙盐运司岁课十万锭赈之。吏⽩:周岁所⼊,已输京师,当回咨中书。思明曰:“陕西饥民,犹鲋在涸辙,往复逾月,是索之枯鱼之肆也。其以下年未输者如数与之,有罪,吾当坐。”朝廷韪之。二年,复以中书左丞召,⼊觐慈仁殿,敷陈累朝任贤使能、治民⾜国之道,因以衰老辞,帝未允,明⽇,即移告去。重纪至元三年卒,年七十八。 思明平生不治产,不畜财,收书三万七千余卷;尤明于律,与谢仲和、曹鼎新同称三绝。赠推忠翊治守义功臣,依前中书左丞、上护军、清河郡公,谥贞敏。 吴元珪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鼎,燕南提刑按察副使。元珪简重,好深沉之思,凡征谋治法、律令章程,皆得于家庭之所授受。至元十四年,世祖召见,命侍左右,授后卫经历,佩金符。十七年,从幸上都,受命取御药于大都万岁山,元珪乘传,未尽一昼夜而至。帝奇其速,擢枢密都事,升经历。尝从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西蕃铠甲,帝问其制度,元珪应对详明,帝益奇之。 初,江南既定,枢密奏裁定官属,京师五卫、行省、万户府设官有差,均俸禄,给医药,设学校,置屯田,多元珪所论建。二十六年,参议枢密院事。时缮修宮城,尚书省奏役军士万人,留守司主之。元珪亟陈其不便,乃立武卫,缮理宮城,以留守段天祐兼都指挥使,凡有兴作,必以闻于枢府。寻升枢密院判官。奏定万户用军士八人,千户四人,百户二人,多役者有罚。二十八年,除礼部侍郞,迁左司郞中。三十一年,参议中书省事。大德元年,除吏部尚书。选曹铨注,多有私其乡里者,元珪曰:“此风不可长,川 ![]() ![]() ![]() 武宗即位,由佥枢密院事拜枢密副使。诏元珪二十余人议政中书,若惜人力,严选举,节财用,定律令,谨赏罚,建科举,课农桑,汰冗员,易封赠,皆切于世务者。初,诏发军万人屯田称海以实边,海都之 ![]() 仁宗即位,诏元珪与十六人议时政。皇庆元年,出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言:“江南殷富,盖由多匿腴田,若再行检覆之法,当益田亩累万计。”元珪曰:“江南之平,几四十年,户有定籍,田有定亩,一有动摇,其害不细。”执其论固争,月余不能止,移疾去。延祐元年,拜甘肃行省左丞。岁余,召还,俾宣抚辽 ![]() 至治元年,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军民之政十余事,大抵言:诸王近侍,不可⼲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军户;军官之材者,当迁其职;有司赋役,当务均一,而军民不可有所偏;军官袭职,惟传嫡嗣,而支庶不可有所 ![]() 张升 张升,字伯⾼,其先定州人,后徙平州。升幼警敏过人,学语时,辄能辨字音,应对异于常儿;既长,力学,工文辞。至元二十九年,用荐者授将仕郞、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预修《世祖实录》。升应奉翰林文字,寻升修撰,历兴文署令,迁太常博士。成宗崩,大臣承中旨,议奉徽号,飨宗庙,升曰:“在故典,凡有事于宗庙,必书嗣皇帝名,今将何书?”议遂寝。武宗即位,议躬祀礼,升据经引古,参酌时宜以对,帝嘉纳之。至大初,改太常寺为太常礼仪院,即除升为判官。 久之,外补知汝宁府。民有告寄束书于其家者,逾三年取阅,有噤书一编,且记里中大家姓名于上,升亟呼吏焚其书,曰:“妄言诬民,且再更赦矣,勿论。”同列惧,皆引起。既而事闻,廷议谓升脫奷轨,遣使穷问,卒无迹可指,乃诘以擅焚书状,升对曰:“事固类奷轨,然升备位郡守,为民⽗⺟,今斥诬诉,免冤滥,虽重得罪不避。”乃坐夺俸二月。旁郡移文报吴人侯君远者言:“岁直壬子六月朔⽇蚀,其占为兵寇;岁癸丑,其应在吴分野。”同列 ![]() ![]() 至治二年,又出为河东道廉访使,未行,拜治书侍御史。明年,出为淮西道廉访使。泰定二年,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加中奉大夫,寻迁辽东道廉访使。属永平大⽔,民多捐瘠,升请发海道粮十八万石、钞五万缗,以赈饥民,且蠲其岁赋,朝廷从之,民得全活者众。明年,召拜侍御史。天历初,出为山东道廉访使,时方有警,有司请完城以为备,升曰:“民恃吾以生,完城是弃民也。”由是民皆安之。文宗赐尚酝文币,以赏其功。逾年,召为太禧院副使,兼奉赞神御殿事,除河南省左丞,复迁淮西道廉访使。升时年六十有九,上书乞致仕。至顺二年,复起为集贤侍讲学士,文宗眷待之意甚隆。 元统元年,顺帝即位,首诏在廷耆艾,访问治道,升条上时所宜先者十事。寻兼经筵官,廷试进士,特命升读卷,事已,告省先墓。帝赐金织文袍,以宠其归。明年,以奎章阁大学士、资善大夫、知经筵事召,赐上尊,趣就职,升以疾辞。帝察其不可強,许之。寻命本郡月给禄半,以终其⾝。至正元年卒,年八十一。赠资德大夫、河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谥文宪。 臧梦解陆垕 臧梦解,庆元人,宋末中进士第,未官而国亡。至元十三年,从其乡郡守将內附,授奉训大夫、婺州路军民人匠提举。未几,例⾰其所司,而浙东宣慰司举梦解才兼儒吏,可试州郡,朝廷是之,授息州知州。未行,改知海宁州。时淮东按察副使王庆之按行至其州,见梦解刚直廉慎,而学有渊奥,自任职以来,门无私谒,官署萧然,凡有差役,皆当其贫富,而吏无所预。于是民以户计者,新增七百六十有四;田以顷计者,新辟四百四十有三;桑柘榆柳, ![]() 二十七年,梦解満去者至是已五年矣。属江 ![]() ![]() 梦解博学洽闻,为时名儒,然不少迂腐,而敏于政事,其 ![]() 同时有陆垕者,与梦解齐名。监察御史郑鹏南尝以二人并荐于朝。垕字仁重,江 ![]() 陈颢 陈颢,字仲明,其先居卢龙,有名山者,仕金为谋克监军,太祖得之,以为平 ![]() ![]() ![]() ![]() 仁宗崩,辞禄家居者十年。文宗即位,复起为集贤大学士,上疏劝帝大兴文治、增国子学弟子员、蠲儒之徭役,文宗皆嘉纳焉。颢先后居集贤,署荐士牍累数百,有讦之者,颢曰:“吾宁以谬举受罚,蔽贤诚所不忍。”顺帝元统初,颢扈跸行幸上都,至龙虎台,帝命造膝前,而握其手曰:“卿累朝老臣,更事多矣,凡议政事,宜极言无隐。”颢顿首谢不敏。颢每集议,其言无不剀切,后至元四年,致政,命食全俸于家。明年卒,年七十六。至正十四年,赠摅诚秉义佐理功臣、光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谥文忠。 颢出⼊噤闼数十年,乐谈人善,而恶闻人过。大夫士因其荐拔以至显列,有终⾝莫知所自者,是以结知人主,上下无有怨尤。欧 ![]() 次子敬伯,至正中仕为中书参知政事,历左丞、右丞,二十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 译文 张思明字士瞻,祖先是获嘉人,后迁徙到辉州居住。思明颖悟超群,读书能⽇记千言。至元十九年(1282),由侍仪司舍人征召为御史台属官,又为尚书省属官。左丞相阿合马死后,世祖要追查他奷诈欺骗的罪行,召右丞何祖荣、左丞马绍进宮,思明为他们读文牍,从⻩昏到黎明,帝听着竟忘了疲劳,说“:读的人吐音很像侍仪舍人。”右丞回答说“:正由舍人升为佐助。”帝很惊奇,说:“这个人可以重用。”第二天越级提拔任大都路治中,思明推辞,后改任湖广行省都事。 元贞元年(1295),任中书省检校后,六部无积庒案件,升迁为户部主事。大德初,提拔为右司都事,当初江浙设立海道运粮万户府。授职的人害怕历险,不起程。思明请求给以优厚待遇,并写成命令。五年转迁吏部郞中。九年改任集贤司直。十年授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郞中。十年舂,两浙遭重灾,思明首先开仓救灾。 至大三年(1310),调迁两浙盐运使,还未就职,改⼊参议枢密院事,又改任中书省左司郞中。皇庆元年(1312)再任两浙盐运使,每年征收赋税都能超额。同僚请求增加赋税,思明说:“增额、减额,都不是不变的,万一以增加的为定额,是我求个人的荣誉而留下了百世的危害。”二年,征召为户部尚书,延。。元年(1314),参议中书省事,三年授中书参知政事。 仁宗即位,僧人妙总统受宠,诏令中书,予他弟弟五品官爵。思明执意不从,帝大怒,召见,责问思明,回答说:“人才选拔是治天下的重要方面,小路一开,来的人就众多而杂 ![]() 适逢左丞相哈散辞职,帝不允许,他请求更加坚决,帝问:“你为什么要辞职?”回答说:“我估量自己的才能太差,恐怕误了国事,一定要我任职,推荐一个人佐助我。”帝问:“是谁呢?我能听你的。”哈散说“:张思明。”当天就授给思明中书参知政事。帝到上都,在路上见到思明,帝慰勉他说:“你没有辜负我的委托,所以我采用哈散的话,又起用你。”不久,升左丞。 帝崩,英宗居丧,右丞相帖木迭儿管理政事,大杀无辜,气势汹汹。思明谏道“:先帝奉安刚毕,新君未立,恣纵杀戮,国全的人会说有反叛之心。万一诸王、驸马怀疑不来此,将怎么办?不能不深思 ![]() ![]() ![]() ![]() 文宗天历元年(1328)起用为江浙行中书左丞相。正当陕西重灾,中书拨江浙盐运司赋税十万锭救灾。有吏劝说应给中书回话,赋税已 ![]() ![]() 思明生平不治产业、不存钱,收集书三万七千多卷,同谢仲和、曹鼎新同称三绝。赠推忠翊治守义功臣、中书左丞、上护军、清河郡公,谥号贞敏。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亲名鼎,任燕南提刑按察副使。元珪生活简朴,为人持重,喜思考,凡征战方略、治国之道、律令章程的知识,都是家中传授的。至元十四年(1277)世祖召见,命授后卫经历,佩戴金符。十七年随帝去上都,受命去大都万岁山取药,不到一昼夜就到了,帝惊奇他的神速,提升枢密都事,升经历。曾随俺伯进西蕃铠甲,帝问西蕃的制度,回答得非常详细、明⽩,帝更奇其才能。 当时江南已平定,枢密奏请裁定官属,京师五卫、行省、万户府各设官吏,都有俸禄,给医药,设学校,置屯田,这些多为元 珪建议。二十六年参议枢密院,不久升枢密院判官。奏请规定万户用军八人,千户四人,百户二人,多役者有罚。二十八年任礼部侍郞,调迁左司郞中。三十一年参议中书省事。 大德元年(1297),任吏部尚书,官吏的选拔考核多数人偏袒自己同乡,元 珪说“:此风不能助长,川 ![]() ![]() 武宗即位,由枢密院佥事升枢密副使。诏令元珪二十多人议政,提出惜人力、严选举、节财用、定律令、谨赏罚、建科举、劝农桑、汰冗员、易封赠,都是当时必办之事。帝久闻元 珪之名,特加封平章政事,赐银二百五十两,只孙⾐四套。 仁宗即位,诏元珪等十六人议论时政。皇庆元年(1312)出任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提出要搜括江南的民田,元 珪反对说:“江南四年来都较太平,户有定籍,田有定亩,一有动摇,危害不小。”争执一月不下,元珪称病离去。延。。元年(1314)任甘肃行省左丞。一年多召回,以宣抚⾝份到辽 ![]() 至治元年(1321)英宗即位,元 珪与帖木儿不花上奏有关军民的十多件事,大抵是:诸王近侍,不能⼲预军政;管军的官吏,不能剥削军户;有才能的军官,应该升迁;官府征收赋税,一定要公正,不能偏颇;军官袭职,只传嫡嗣。帝赞许并降旨施行。元 珪因年老辞官退隐,至治二年起用商议中书省事务。三年卒。泰定元年(1324)赠光禄大夫、河南等处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赵国公,谥号忠简。三年,又加推诚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司徒。 张升字伯⾼,祖先定州人,后来迁徙到平州。升幼年时机警聪敏超过一般人。长大努力学习,擅长文辞。至元二十九年(1292)授将仕郞、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参预修纂《世祖实录》,升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升修撰、太常博士。成宗驾崩,大臣议论徽号,合祭宗庙,升说:“从前规定凡在宗庙有祭祀,一定要写嗣皇帝的名字,现在写什么?”议论才终止。 武宗即位,亲自祭祀礼节时,升据经引古,参酌时宜回答,受到帝的称赞,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至大初,改太常寺为太常礼仪院,升为判官。以后,调任汝宁知府。有一百姓告发,有一捆书信寄放在他家中,时隔三年取出一看,內有噤书一编,记有他本乡大家姓名,升要属吏快把这书烧毁,并说:“胡话诬陷民众,暂且免罪不说。”同级的官吏很害怕,朝廷知道后,认为升放走了违法作 ![]() ![]() 在大德、至大年间,江浙遭重灾,流行瘟疫,百姓死亡几乎过半,赋税盐税责令里胥代纳。升将此地情形如实报告行省,予以豁免。后历任湖北道廉访使、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召为参议中书省事,又改枢密院判官,不久又恢复中书参议。 至治二年(1322)出任河东道廉访使,还未启程,又任命治书侍御史。第二年,任淮西道廉访使。泰定二年(1325)任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加中奉大夫,不久升辽东道廉访使。永平大⽔,民众多困厄,升请求发海道粮十八万石、钞五万缗,赈救灾民,减免这年的赋税,得到朝廷同意,很多民众得以活命。第二年,任侍御史。 天历初,出任山东道廉访使,当时有警报,当地官府请求加固城池来防备,升说“:百姓依靠我们而生,加固城池,兴师动众,这是抛弃百姓。”过了一年,任太禧院副使,并兼奉赞神殿的事务,授职河南省左丞,又升淮西道廉访使。这时升已年六十九,上书辞官退隐。至顺二年(1331)又起用为集贤侍讲学士,受到文宗关怀。 元统元年(1333)顺帝即位,召集五六十岁老臣,询问治国之道,升条陈应该先做的十件事。不久兼经筵官,试考进士,命升读卷,事后,升请求探望祖先的坟墓。帝赐金织花纹袍子,使他荣耀还乡。第二年,以奎章阁大学士、资善大夫、知经筵事召回,赐好酒一尊,催促就职,升以病辞职,帝看不可勉強,才同意。不久命本郡每月给原俸禄的一半。至正元年(1341)卒,享年八十一岁。赠资德大夫、河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谥号文宪。 臧梦解庆元人,宋末中进士,未做官宋已亡。至元十三年(1276)随其乡郡守归附元朝,授与他奉训大夫、婺州路军民人匠提举。不久荐举息州知州;还未启程,又改为海宁知州。 当时淮东按察副使王庆之,见梦解刚直廉洁谨慎,学问渊博,任职以来,门无私谒,官署肃然,凡有差役,都按贫富摊派,吏不⼲预。人口增加到七百六十四户;开辟田地四百四十三顷;桑柘榆柳成荫,政治平明,诉讼按实情处理,各州县未有伦比。于是上章荐举梦解才德兼备,应提任要职,以施展他蕴蓄的才⼲。御史台也因为他贤能而上奏章举荐。 二十七年,梦解到此任职已五年了,这年江 ![]() ![]() 大德元年(1297),任江西肃政廉访副使。临江路总管李倜,平素狡狯,又仗大臣之势,控制行省,梦解审明其贪赃罪,依法惩处,澄清一道吏治。六年,任浙东肃政廉访副使。九年授广东肃政廉访使。此时梦解既老又病,以亚中大夫、湖南宣慰副使辞官退居杭州,享有俸禄。后至元元年(1335)卒。 梦解博学广闻,为知名儒生,但一点也不迂腐,对政事敏锐,节 ![]() 陈颢字仲明,祖先居住在卢龙,后迁徙到清州,于是成了清州人。陈颢幼年就很聪慧,⽇记千字。稍长,游学京师,求教于王磐、安蔵门下学习典章、蒙古语。安蔵推荐陈颢⼊宿卫,不久,在太学府中为仁宗讲解经史。仁宗侍⺟后居怀庆,颢随行,每天讲述古代圣贤艰贞之道。 适逢成宗驾崩,仁宗⼊朝平定內难, ![]() 文宗即位,起用颢任集贤大学士,颢上疏大兴文治、增加国子学弟子员、免除儒生徭役,文帝赞许采纳。顺帝元统初年,颢随帝去上都,至龙虎台,帝握其手说“:你是累朝老臣,凡事应直说,切勿隐讳。”颢所言无不切中事理,至元四年(1338)辞官在家,仍享全俸。第二年卒,享年七十六岁。至元十四年(1354)赠摅诚秉义佐理功臣、光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谥号文忠。 颢出⼊宮中数十年,乐于谈人之长,不愿听人之短。由他推荐成名的人终⾝不知是他推荐的。欧 ![]() |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濂、王祎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元史》在线阅读,《元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