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六十九及《元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元史 作者:宋濂、王祎等 | 书号:10207 时间:2017/3/26 字数:16335 |
上一章 卷六十九 下一章 ( → ) | |
张起岩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当金之季,张荣据有章丘、邹平、济 ![]() 幼从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政成,迁安丘。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转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丁內艰,服除,选为监察御史。中书参政杨廷⽟以墨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 ![]() 文宗亲郊,起岩充大礼使,导帝陟降,步武有节,⾐前后襜如,陪位百官,望之如古图画中所睹。帝甚嘉之,赐赉优渥。转参议中书省事。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奷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而起,丞相以为忤己。迁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三朝实录,加同知经筵事。御史台奏除浙西廉访使,不允。已而擢陕西行台侍御史。将行,复留为侍讲学士。拜江南行台侍御史,召⼊中台,为侍御史。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強,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滹沱河⽔为真定害,起岩论封河神为侯爵,而移文责之,复修其提防,瀹其湮郁,⽔患遂息。升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复命⼊翰林为承旨,充总裁官,积阶至荣禄大夫。起岩 ![]() 起岩面如紫琼,美髯方颐,而眉目清扬可观,望而知为雅量君子。及其临政决议,意所背乡,屹若泰山,不可回夺。或时面折人,面颈发⾚,不少恕,庙堂惮之。识者谓其外和中刚,不受人笼络,如欧 ![]() ![]() 先是,至元乙酉三月乙亥,太史奏文昌星明,文运将兴。时世祖行幸上京,明⽇丙子,皇孙降生于儒州。是夜,起岩亦生。其后皇孙践祚,是为仁宗,始诏设科取士,及廷试,起岩遂为第一人,论者以为非偶然也。起岩博学有文,善篆、隶,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各若⼲卷,蔵于家。子二人:琳,琛。 欧 ![]() 欧 ![]() ![]() ![]() ![]()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 ![]() ![]()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直內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既而改元天历,郊庙、建后、立储、肆赦之文,皆经撰述。复条时政数十事,实封以闻,多推行之。明年,初置奎章阁学士院,又置艺文监隶焉,皆选清望官居之,文宗亲署玄为艺文少监。奉诏纂修《经世大典》,升太监、检校书籍事。元统元年,改佥太常礼仪院事,拜翰林直学士,编修四朝实录,俄兼国子祭酒,召赴中都议事,升侍讲学士,复兼国子祭酒。重纪至元五年,⾜患风痹,乞南归以便医药,帝不允。拜翰林学士,未几,恳辞去位,帝复不允,免其行朝贺礼。至正改元,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未几南归,复起为翰林学士,以疾未行。 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及⼊奏,上称快者再三。已而乞致仕,帝复不允。御史台奏除福建廉访使,行次浙西,疾复作,乃上休致之请,作南山隐居,优游山⽔之间,有终焉之志。复拜翰林学士承旨,玄屡力辞,不获命。奉敕定国律,寻乞致仕,陈情恳切,乃特授湖广行中书省右丞致仕,赐⽩⽟束带,给俸赐以终其⾝。将行,帝复降旨不允,仍前翰林学士承旨,进阶光禄大夫。十四年,汝颍盗起,蔓延南北,州县几无完城。玄献招捕之策千余言,凿凿可行,当时不能用。十七年舂,乞致仕,以中原道梗, ![]() 玄 ![]() 许有壬 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 ![]() ![]() ![]() 三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失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宮噤事,非子所当问。有壬即疏守庸及经历朵尔只班、监察御史郭也先忽都阿附铁失之罪以俟。十月,铁失伏诛。泰定帝发上都,御史大夫纽泽先还京师,有壬即袖疏上之。及帝至,复上章言:“帖木迭儿之子琐南,与闻大逆,乞赐典刑。其兄弟勿令出⼊宮噤。中书平章政事王毅、右丞⾼昉,横罹夺爵,而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赵世延,受祸尤惨,皆请雪冤复职。”继上正始十事:一曰辅翼太子,宜先训导;二曰遴选长官,宜先培养;三曰通籍宮噤,宜别贵 ![]() ![]() ![]() 泰定元年,初立詹事院,选为中议,改中书左司员外郞。京畿饥,有壬请赈之。同列让曰:“子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琊!”卒⽩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国学旧法,每以积分次第贡以出官,执政用监丞张起岩议, ![]() 天历三年,擢两淮都转运盐司使。先是,盐法坏,廷议非有壬不能集事,故有是命。有壬询究弊端,立法而通融之,国课遂登。至顺二年二月,召参议中书省事,未几,以丁⺟忧去。元统元年,复以参议召。明年甲戌,拜治书侍御史,转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仍治台事。会福达鲁花⾚完卜,藉丞相势,宿卫东宮,其行颇 ![]() ![]() ![]() ![]() 重纪至元初,长芦韩公溥因家蔵兵器,遂起大狱,株连台若省,多以赃败,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游湘、汉间。至元六年,召⼊中书,仍为参知政事。明年,改元至正,有壬极论帝当亲祠太庙,⺟后虚位,徽政院当罢,改元命相当合为上诏,冗职当沙汰,钱粮当裁节,如此之类,不一而⾜。人皆韪之。转中书左丞。二年,囊加庆善八及孛罗帖木儿献议,开西山金口导浑河,逾京城,达通州,以通漕运。丞相脫脫主之甚力,有壬曰:“浑河之⽔,湍悍易决,而⾜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先是,有壬之⽗熙载仕长沙⽇,设义学,训诸生。既殁,而诸生思之,为立东冈书院,朝廷赐额设官,以为育才之地。南台监察御史木八剌沙,缘睚眦怨,言书院不当立,并构浮辞,诬蔑有壬,并其二弟有仪、有孚,有壬遂称病归。四年,改江浙行省左丞,辞。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既上,又辞。监察御史累章辨其诬。俄拜浙西廉访使,未上,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仍知经筵事。明年夏,授御史中丞,赐⽩⽟束带及御⾐一袭,未几,复以病归。监察御史答兰不花衔有壬,时短长之,奏劾甚力,事寻⽩。 十二年,盗起河南,声撼河朔间,有壬画备御之策十五条,以授郡将,民藉以安。十三年,起拜河南行省左丞。朝廷遣将出征,环河南境,连营以百数,一切刍饷,皆仰给之,有壬从容集事,若平时然。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寻改枢密副使,复拜中书左丞。时以言为讳,有壬力言朝廷务行姑息之政,赏重罚轻,故将士贪掠子女⽟帛而无斗志,遂倡招降之策,言多不载。有僧名开,自⾼邮来,言张士诚乞降,众幸事且成,皆大喜,有壬独疑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转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谕德,阶至光禄大夫。有壬前朝旧德,太子颇敬礼之。一⽇⼊见,方臂鸷禽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十七年,以老病,力乞致其事,久之始得请,给俸赐以终其⾝。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卒,年七十八。 有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遇家国大事,无不尽言,皆一 ![]() ![]() 宋本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 ![]() ![]() 逾月,调国子监丞。夏,风烈地震,有旨集百官杂议弭灾之道。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蒙古千户使京师,宿邸中,适民间朱甲 ![]() ![]() ![]() 旭灭杰死,左丞相倒剌沙当国得君,与平章政事乌伯都剌,皆西域人,西域富贾以其国异石名曰瓓者来献,其估巨万,或未酬其直;诸尝有过,为司宪褫官,或有出其门下者。三年冬,乌伯都剌自噤中出,至政事堂,集宰执僚佐,命左司员外郞胡彝以诏稿示本,乃以星孛地震赦天下,仍命中书酬累朝所献诸物之直,擢用自英庙至今为宪台夺官者。本读竟,⽩曰:“今警灾异,而畏献物未酬直者愤怨,此有司细故,形诸王言,必贻笑天下。司宪褫有罪者官,世祖成宪也,今上即位,累诏法世祖,今擢用之,是废成宪而反汗前诏也,后复有琊佞赃秽者,将治之琊?置不问琊?”宰执闻本言,相视叹息罢去。明⽇,宣诏竟,本遂称疾不出。 四年舂,迁礼部郞中。天历元年冬,升吏部侍郞。二年,改礼部侍郞。是年,文宗开奎章阁,置艺文监,检校书籍,超大监。至顺元年,进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二年冬,出为河东廉访副使,将行,擢礼部尚书。三年冬,宁宗崩,顺帝未至,皇太后在兴圣宮,正旦,议循故事,行朝贺礼,本言:“宜上表兴圣宮,废大明殿朝贺。”众是而从之。元统元年,兼经筵官,冬,拜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不拜,复留为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仍兼经筵官。二年夏,转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兼经筵如故。是年冬十一月二十五⽇卒,年五十四。阶官自承务郞十转至太中大夫。 本 ![]() 弟褧,字显夫,登泰定元年进士第,授校书郞,累官至翰林直学士,谥文清。褧尝为监察御史,于朝廷政事,多所建明。其文学与本齐名,人称之曰二宋云。 谢端 谢端,字敬德,蜀之遂宁人。宋末,蜀士多避兵江陵,因家焉。端幼颖异,五六岁能昑诗,十岁能作赋。弱冠,与尚书宋本同师,明 ![]() ![]() 端善为政,筮仕湘 ![]() 译文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祖本章丘人,五代时避地禹城。他的⾼祖张迪,为元帅右监军主管济南府的事,因此全家也迁徙到济南。金末张荣占有章丘、邹平、济 ![]() 起岩幼时从⽗学习,二十岁经举荐考核为福山县学教谕,当时正值县官捕蝗,让他暂理县內事务,在长时间內,审理诉讼公平,百姓奔走相告:“如果张教谕是真县尹,我们还有什么忧虑呢?”又调迁他到安丘。延。。二年(1315)中进士第一,授同知登州事,后改任集贤修撰,迁职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丧,服孝期満后任监察御史。中书参政杨廷⽟因贪污罢官,台臣奉旨在朝堂上逮捕 ![]() 文宗亲自祭天,起岩任大礼使,引导皇帝或上或下,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前后随风飘动,百官陪伴,看起来就像古代图画中所见到的一样。帝很称赞他,给他的赏赐很多。转迁参议中书省事。宁宗驾崩,燕南又发生了大的狱讼案件,有个不诚实的男子向朝廷秘密报告说该地使者策划反叛,经审察都是假的。法司说“:《唐律》上说告反叛的人不判刑。”起岩奋起对同官说:“当今嗣君未立,人心不定,赶快杀此人以杜绝奷谋,防止反叛。”他又催促官府整理定罪的全部案卷,在座的人都很敬佩他,不久,此事便定案了。中书正要量才授官,起岩推荐一士人,丞相不太⾼兴,起岩拉开⾐服站起来,丞相认为他是反对自己。以后升迁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三朝实录,加同知经筵事。 御史台奏请授起岩浙西廉访使,未准。不久提拔为陕西行台侍御史。正准备赴任,又留下继续任侍讲学士。后拜江南行台侍御史,召⼊中台任侍御史。迁调燕南任廉访使。任职期间,他毫不宽容地打击豪強,贫民扬眉吐气。当时滹沱河⽔对真定危害很大,起岩责问封河神为侯爵之事,并修筑堤防,疏通河⽔阻塞之处,⽔患因而消除。又升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右丞相别里怯不花,被台臣督察,除去官位。不久再任相时,嘲讽朝臣奏章不对,起岩执意不能这样做,听见这意见的人都理直气壮。不久授御史中丞,由于起岩公正坦率,切中事理,毫无顾忌,因此与上官不合。 诏他修辽、金、宋三史,又命⼊翰林为承旨,任总裁官,官阶至荣禄大夫。起岩 ![]() 起岩面如紫琼,美髯,方下巴,眉目清秀,一看就知道是个雅量君子。他对官府是非的评论,绝不附和,耸立如泰山,绝不回头。有时争得面红耳⾚,也不稍微宽恕,连朝廷都有些怕他。了解他的人都说他外面平和而內部刚強,不受人笼络,如同欧 ![]() 起岩博学,善写篆书、隶书,著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各若⼲卷,蔵于家。 欧 ![]() ![]() ![]() ![]() 延。。元年(1314),科举得了贡生。次年赐进士,任命为岳州路平江州同知。后调为太平路芜湖县尹。在他任职期间,长期积庒的疑案都做了处理。对不法的豪強,公正地判罪,得到民众的拥护,全境出现太平景象。后调任为武冈县尹。这里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常有武斗。玄到任一个多月后,⾚⽔太清两洞聚众,互相攻杀,官府对此束手无策。玄带着两个随从,独自骑马去肇事地点,看见双方仍在战斗,伤亡者遍地皆是。獠人得知欧 ![]() 以后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升为国子监丞。致和元年(1328)升迁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值兴兵,玄每⽇都参与宮廷的军机大事,凡远近调发,都由他草拟诏书,传令施行。不久改元为“天历”一切公文书写由他起草。还条陈时政数十事,也多推行。次年初设奎章阁学士院,后又设艺文监附属于它,推选清廉和威望⾼的人任职,文宗亲自任命玄为艺文少监。玄奉诏编纂修订《经世大典》,升艺文太监,以及检校书籍事。 元统元年(1333)改任太常礼仪院事,拜为翰林直学士,编修四朝实录,不久又兼国子祭酒,后又召到中都商讨事务,升为侍讲学士,再兼国子祭酒。后至元五年(1339),因⾜患⿇木症,请假南归医治,顺帝未允。授予翰林学士,不久恳请辞官,顺帝仍未允,让他上朝时免于行礼,改元“至正”更改朝政,凡行不便的事,在宮廷中议政时,玄都直言无忌。不久南归,后又起任翰林学士,因病未行。 皇上下诏修辽、金、宋三代历史,玄任总裁官。他为此制定统一的条例,文中有不合要求者,玄亲笔改正,至于论、赞、表、奏都由玄执笔。至正五年(1345),顺帝因他历任几朝的官职,且修三史有功,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不久玄又请求辞官,顺帝仍未答应,御史台奏请任命玄为福建廉访使,行至浙西,旧病复发,请求退休,隐居南山。后又任翰林学士承旨。玄多次恳切辞官,未获批准,于是授给湖广行中书省右丞的职务,并赐⽩⽟束带,给以终⾝的俸养。正要动⾝,顺帝又不同意,仍命其任翰林学士承旨,进阶为光禄大夫。 至正十四年(1354),汝、颍义军风起,蔓延于附近各州县,玄献上招捕之策,虽条条可行,但当时不能用。十七年舂,玄又请求辞官,想由蜀地返乡,顺帝未同意。当时要大赦天下,宣布玄赴內府。玄长期生病,不能行走,丞相传皇帝圣旨,准坐轿子到延舂阁下轿,这实在是特殊的待遇。这年十二月二十九⽇卒于崇教里的寓所,享年八十五岁。顺帝赐给优厚的财物厚葬。并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等称号,追封为楚国公,谥号文。 玄气度宽宏,生活节俭,为官清廉。做官四十多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朝廷,三任成均,两任祭酒,六⼊翰林,三次拜承旨。编纂《实录》、《大典》及辽、金、宋三史,皆是大部头著作。多次任科举主考官,两次任知贡举及阅卷官,凡宗庙朝廷的雄文要令,皆出自玄手。海內名川大山,佛道庙宇,王公贵人之碑都以得到玄的文辞为荣。片言只字,流传社会,都很宝贵。著有《圭斋文集》若⼲卷传于后世。 许有壬,字可用,先祖原居于颍州,后迁居汤 ![]() ![]() 延。。六年(1319),授山北廉访司经历。至治元年(1321),迁职吏部主事。二年,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巡视广东时,副廉访使哈只蔡衍因贪赃罪被罢官,巡视至江西时,适逢廉访使苗好谦监督烧焚伪钞,每天检视钞票的有上百人,好谦担心其中有诈,于是用鞭子痛打他们。人们因畏于罪,都将真钞剔出去,以 ![]() 至治三年(1323),皇帝下诏拜有壬为监察御史,同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失派遣使者从上京到南坡,封闭了府库,收缴了各个员官的印章。有壬得知事情紧急,就报告给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说宮中之事不是你该过问的。有壬就弹劾守庸及经历朵尔只班、监察御史郭也先忽都等依附铁失之罪,奏疏等候进呈。十月铁失被诛。泰定帝向上都发兵,御史大夫纽泽先回京师,有壬向他呈上奏文。帝进京后,再上疏说:“铁木迭儿之子琐南,参与谋反,请求处以死刑。对其兄弟限令不准出⼊宮廷。中书平章政事王毅、右丞⾼⽇方,无辜免职,四川行省平昌政事赵世延,受冤更惨,皆请求雪冤复职。”不久又提出十点建议:一、辅佐太子,应以训导为先;二、挑选⾼级员官,应先培养;三、出⼊宮中,应区分贵 ![]() ![]() 泰定元年(1324),设立詹事院,有壬被选为中议,后又改任中书左司员外郞。京畿发生饥荒,有壬请求赈济。他的同僚责备说:“你的话固然好,亏了家国怎么办?”有壬说:“不能这样说,百姓是家国的 ![]() 天历三年(1330),提升为两淮都转运盐司使。原因是盐法被破坏,朝廷议事非有壬不能集中,所以有此任命。有壬探究这方面的弊病,立法变通,国课得到充实。至顺二年(1331)二月,召⼊朝参议中书省的事,不久,因⺟丧回里。元统元年(1333),再次召回任参议,次年又拜为治书侍御史,转任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仍然管理御史台事务。正在此时,达鲁花⾚完卜,依仗丞相的势力,充东宮宿卫,行为 ![]() 中书平章政事彻理帖木儿,因私愤而奏请取消进士试考,有壬在朝廷与之争论甚烈,而不能改变,于是称病在家,皇帝強行起用,拜为侍御史。不久汝宁 ![]() 至元初年(1335),长芦韩公溥因家中蔵有兵器,被捕⼊狱,株连台省,只有有壬之名不在其中,由此更加遭忌。有壬考虑已不可久留,就回到彰德,不久又游历湖北、湖南。至元六年,召至中书,仍任参知政事。第二年改年号为至正,有壬极力主张:皇帝要亲临太庙祭祀,⺟后之位空着,徽政院应撤消,改元与任命宰相事在同一诏书中宣布,淘汰多余的员官,钱粮应当节省,如此等等,不一而⾜。人们对这些事都回避不语。后迁调任中书左丞。至正二年(1342),囊加庆善八及孛罗铁木儿献计,开西山金口引导浑河,流经京城,到达通州,以通⽔运。丞相脫脫极力主张,有壬说:“浑河之⽔,急流易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地势⾼低不异,这样开凿是劳民伤财。”不接受此建议,后来终于按有壬说的那样办。 早先,有壬的⽗亲熙载在长沙做官,设立义学,培养生学。去世之后,这些生学思念他,为此建立了“东冈书院”朝廷给予名额设官职,作为培育人才的地方。南台监察御史木八剌沙,颇有怨言,说不应建立,并捏造谎言,诬蔑有壬及其弟有仪、有孚。有壬称病回家。至正四年改任江浙右丞,辞职。六年,召任翰林学士,到任后,又辞职。监察御史多次上奏为其辩诬。不久,再召任翰林学士承旨,仍任经筵。第二年夏,授任御史中丞,赐⽩⽟束带及御⾐一套,不久,又因病回乡。监察御史答兰不花攻击有壬,说长道短,极力弹劾他,不久就真相大⽩了。 至正十二年,河南盗匪猖獗,河北也受到威胁,有壬策划抵御计策十五条,授予郡城的守将,民心得以定安。十三年,拜为河南行省左丞,朝廷派遣将领出征,在河南沿边,设立上百座军营,所有粮饷,全靠河南供给。有壬从容筹集,就像平时一样。十五年,迁职集贤大学士,不久改任枢密副使,再次任中书左丞。当时朝中廷臣们不敢说话,有壬则敢于指出朝廷实行了姑息政策,赏重罚轻,因此将士们掠夺少年男女和⽟帛而无斗志。有个僧人名开,从⾼邮来,说张士诚乞求投降,大家庆幸平叛事情将要成功,都很⾼兴。只有有壬怀疑其实真 ![]() 有壬历任七朝官职,前后长达五十年,遇到家国大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权臣任意胡为时,稍一违意,即遭害迫,有壬绝不回避,政事办得不当,他就明辨是非,据理争辩,从不知道死生利害。有壬善于书信工于辞章,欧 ![]()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幼年时就聪明出众,童年时⽇夜攻读经史诸书,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达到融会贯通才罢。曾随从在江陵做官的⽗亲宋祯。江陵王奎文深懂 ![]() 至治元年(1321),国全考生在朝廷会考,宋本是第一名,赐进士及第,授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1324)舂,升任监察御史。他的第一句话是“:逆贼铁失等虽已被诛,其 ![]() 一个月之后,调任国子监丞。夏季,狂风、地震,皇帝降旨召百官共议治灾的方法。当时有北方来的卫士,被遣返回去,他们就以百十人为一群,在桓州途中抢掠杀人,被捕后,旭灭杰奏于皇上请求释放。蒙古千户使赴京,夜宿旅舍,正巧百姓朱甲 ![]() ![]() ![]() ![]() ![]() 四年舂,任礼部郞中,天历元年(1328),升吏部侍郞。二年改任礼部侍郞。至顺元年(1330),进⼊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二年冬,出任河东廉访副使,即将启程时,又提升为礼部尚书。三年冬,宁宗驾崩,顺帝还未到京,皇太后在兴圣宮,正月初一,议论遵照传统,行朝贺礼,宋本说:“应上奏兴圣宮,废除大明殿朝贺。”众人皆同意。元统元年(1333),兼经筵官,次年夏,任集贤阁学士。兼国子祭酒和经筵官。这年冬十一月二十五⽇逝世,终年五十四岁。官阶自承务郞至太中大夫,其中经历十次变化。 宋本 ![]() 谢端字敬德,四川遂宁人。宋末,四川的学者文人都因兵 ![]() ![]() 科举实行后,端在河南行省应试,中举,因⺟丧未参加会试。延。。五年(1318),中进士乙科。授承事郞、潭州路湘 ![]() 端擅于理政,初⼊仕的湘 ![]() 文宗建奎章阁之初,收罗中外才华俊杰者于奎章阁,皇帝曾对阿荣说:“当今文学士人,我只有谢端还不认识。”不久,文宗驾崩,竟然未来得及任用他。端又与赵郡苏天爵同著《正统论》,详细论辩金、宋正统。至元六年逝世,终年六十二岁。元代四川文人中最有名的是虞集,其次就是谢端。 wwW.bbMxs.cC |
上一章 元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宋濂、王祎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元史》在线阅读,《元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元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