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强》第24章虚伪的教育及《会唱歌的强》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会唱歌的强 作者:莫言 | 书号:38652 时间:2017/8/16 字数:4859 |
上一章 第24章 虚伪的教育 下一章 ( → ) | |
不久前,由京北的几家报刊牵头,发起了一场对现行语文教育的声讨。说"声讨"似乎![]() ![]() 我是一个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的人。"文化大⾰命"时,因为家庭出⾝中农,也由于我敢于跟那些当了红卫兵头子的老师对抗,所以,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出了校门。后来到了队部,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后,才考进一所队部艺术院校学习。我没有进过一天中学课堂,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基本上不了解。我有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女儿,她经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她可能以为当了作家的⽗亲解答几个中学语文方面的问题不成问题,但面对着她的问题,我从来没给过她一个肯定的回答。我总是含含糊糊地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要她去问老师并且一定要以老师的说法为准。我的不自信是因为我没按部就班地念中学,骨子里深蔵着自卑。但读了那些受过完整教育、甚至正在教语文的人写的文章,才知道他们的境遇与我差不多,心里多多少少地得了一点安慰。 认真地读了那些讨论文章,又耝耝地翻看了女儿的语文课本,我感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从教材的选定到教学的目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自満自⾜的体系,要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有的文章,对我们几十年基本不变的教材提出批评,其实,教材仅仅是教育目的的产物,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教材。"文化大⾰命"前,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又红又专的产无阶级⾰命事业的接班人","文化大⾰命"后,随着政治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换了一些提法,但骨子里还是老一套。而教育目的,不是几个编审教材的书生能够决定的。我看到了那个编教材的人呑呑吐吐地发言,知道他们有难言之隐。正因为家国的教育目的带有如此強烈的政治⾊彩,所以,也就只能编出这样的教材。就是这样的教材,在"文化大⾰命"期间还给彻底地否定了,因为它还不够"红",还不够"产无阶级",那就只学《⽑主席语录》。我在小学学习五年,有两年就是把一本大开本的《⽑主席语录》当了语文教材。"文化大⾰命"结束后,又把"文化大⾰命"前的教材当成了好东西,几乎全盘恢复。其实,"文化大⾰命"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建国以来共产 ![]() ![]() ![]() ![]() ![]() ![]() ![]() ![]() 长期以来,在我们家国里,"人道主义""人 ![]() ![]() ![]() ![]() ![]() ![]() 问题还是回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上来吧,我们的语文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要生学能够用独具特⾊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允许摹仿着教材上的光辉样板抒发"产无阶级"感情);我们要培养的是思想"健康"的接班人,并不需要感情细腻的"小资产阶级";我们恨不得让后代都像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乖孩子,决不希望培养出在思想上敢于标新立异的"异类"。家国鼓励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标新立异、发明创造,但似乎并不鼓励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标新立异,更不希望你发明创造。尽管家国有宗教政策,允许人们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而相信基督教、伊斯兰教或是佛教,但在我们的学校里则决不允许有任何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存在。由此决定了我们的教材必然具有強烈的政治⾊彩;由此决定了我们要通过语文教育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于是,语文就变成了政治的工具。于是,我们的孩子们的作文,也就必然的成为鹦鹉学⾆,千篇一律,抒发着同样的"感情",编造着同样的故事。我读过我女儿的从小学到⾼中的应试作文,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倒是她遵照她的中学老师的嘱咐写得那些对她的试考毫无用处的随笔和⽇记,才多少显示出了一些文学的才华与作为一个青舂少女的实真感情。可见孩子们也知道,写给 ![]() 仔细一想,我们的孩子用两种笔调写文章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是继承了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那些学子们,用一种笔调写应试的八股文,用另一种笔调填词赋诗写小说。做八股文是正业,关系到个人前程;填词赋诗写小说是副业,是野狐禅。《儒林外史》中鲁编修家的姐小,发现自己的新婚夫婿只会写诗 ![]() ![]() 即便有朝一⽇⾼考与中考进行了⾰命 ![]() ![]() 我认为,语文⽔平的提⾼,大量阅读非常重要。在目前教育经费普遍不⾜的情况下,让学校拿出大量的钱来购买图书很不现实,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文⾰"前那样,把语文教材分成《汉语》和《文学》两本教材呢?我幼时失学在家,反复阅读家兄用过的《文学》课本,感到受益很大。我最初的文学趣兴和文学素养,就是那几本《文学》课本培养起来的。另外,我觉得,我们没必要让中生学掌握那么多语法和逻辑之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完全可以放到大学中文系里学。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至于语法逻辑之类,八十岁也可以学得会,而且很可能因为有了多年的使用语言的实践,学起来会事半功倍。让孩子们像拌⻩瓜菜一样去学那些枯燥的逻辑、语法,毫无疑问是一桩苦差事,我们完全可以把语文课教学搞得妙趣盎然。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也用不到自己的⺟语的语法,一个基本上不懂语法的人,完全可以正确的使用⺟语说话和写作。既然我们提倡学以致用,何必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那些对大多数人无用的东西呢?如果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能进行这样的改⾰,我们的大学中文系就多了一条存在的理由。大学中文系培养的就是精通汉语语法和逻辑的专门家,他们研究汉语的发展与历史,他们毕业后可以教国中人学汉语,也可以教外国人学汉语。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篇文章,小生学在学,中生学也学,大生学也在学。我想,如果把语文比喻成一台钢琴,那么,的确需要一些人学设计、学修理,而绝大多数的人,只要学会演奏就行了。肖邦未必能修理钢琴,沈从文未必能写出一本语法方面的书,而写了很多语法书的吕叔湘,好像也没能写出一部很好的小说。 Www.BbMxS.Cc |
上一章 会唱歌的强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莫言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会唱歌的强》在线阅读,《会唱歌的强(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会唱歌的强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