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闲聊录》第四章王榨的风俗与事物及《妇女闲聊录》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妇女闲聊录 作者:林白 | 书号:39253 时间:2017/9/5 字数:21434 |
上一章 第四章 王榨的风俗与事物 下一章 ( → ) | |
同一个村子,大儿子管⽗亲叫"爷",小儿子叫"爸"。也有的叫"⽗","伯"。兄弟几个,老大的孩子叫爸为"伯",最小兄弟的孩子叫爸为"⽗"。其他兄弟的孩子称爸爸为"爷"。 称⺟亲"娘",也有叫"姨"的,也有叫"大"的。现在赶时髦,都叫"爸""妈"了。 管爷爷叫"爹"。小姨妈叫"细爷"。大姨妈叫"大爷"。 细,就是小的意思,细哥,细姐。 老人都怕火葬。村里一个人娘家,有一个老太太,钻进人家的墓里,那人死了很久了,那里面是空的,棺材都已经烂了。她钻去,封好了墓门,再喝农药,结果没死成。 我们村里死了人,全都是土葬,没有火葬的。都说过了五一就统统火葬,都说,那烧得多疼啊,都怕。那好象是79还是78年,那段就要烧,那段时间真正烧。我二婆说,什么时候死,千万不要在这时候死,死了就挨烧。烧得多疼。她就偏偏这时候死。二婆就烧了。还有堂姐也是烧了。 有的自己家里⽗⺟死了,怕烧,就自己家的人,偷偷地埋在菜园子里。后来问起来,追查出来了,就去菜园子挖出来,再烧。那时候很严。 有一个乡的记书,可能是得罪人太多了,有的偷偷埋在茶园里,他就把人挖出来烧。后来,不抓这事了。他⽗亲死了,埋了,人家把他⽗亲挖出来,把棺材撬开,把人扔了。他们家又收拾,又葬了一次。葬了又挨弄出去,又扔尸体。只好再葬,用⽔泥弄死,扒不出来了。 后来又说去要烧。说是2000年要烧。后来说过了五一,那个老太太吓得就自己爬到墓里去了。老头老太太又慌了。七几年的时候,家家都有棺材,后来让火葬了,棺材就做了别的。现在又全都做起棺材了。现在又不烧了。 三十斤大米,一桶⽔,放大锅里把饭煮 ![]() 再烧开,放进榨篮里,再放到糖凳上,用糖 ![]() ![]() 还要继续烧,又用糖签试,这就成了大旗。就能炒了,火放小,又用糖签试,一砸就断就行了。起到大子里。洗锅,把子放到锅里,盖好。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好了。 拿一 ![]() ![]() ![]() 三块钱一斤。一年做三四十次卖。一锅能 ![]() 我们玩龙灯跟电视上舞龙一样,龙里点着灯,每节里都有蜡烛,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任何一天都舞龙,晚上点蜡烛,是纸龙,到正月十五就燃掉了,叫"燃灯"。 你要是想发财,或想生儿子,你就挑头找人做灯,要连着舞三年,重做要花半个月,要是光燃掉纸,竹架子还在,只糊纸,两天就行。小王的弟弟挑头舞龙灯,舞了三年,结果就发了。正月十五晚上,举着龙灯从街上穿过,所有两边的人都可以用点燃的鞭炮炸龙灯,举 灯的人不许生气,要拼命跑,有的用⽑巾围着脖子,或者用⾐服打 ![]() 玩灯要单数,不能双数,最短的有九节、十一节、十三节,多的有几十节,但都要单数。前面有一个联系人,叫"引路的",还有一个小灯笼。进村前引路人要去问人,从哪边进哪边出,不能 ![]() 要 ![]() ![]() 防疫费,给孩子打针的。 线路整改费,每家128元。修路,每年都修,最多时每户300多元。兵民训练费,一年十元。 教育费。 电费,比京北还贵。饮用⽔,自来⽔费。⽔利费,做江堤的。大田上 ![]() 每年发一个手册,上头只有几百元,实际上不止,有一千多。 每年还有义务劳动,如果做不够,就得出钱,叫标工费。 每年都有人访上。 ![]() (我在京北青年报看到报道,在四川邻⽔,每出售一头生猪,就要缴纳地税、国税、定点宰杀费、工商管理费、个体管理费、服务设施费、动物检疫费、动物消毒费、动物防疫费、清洁卫生费等十项税费,共93元。为了保证财源,一些乡镇专门成立了"小分队"对那些拒绝缴纳费用的农民给予二三百元的⾼额罚款。木珍说,在滴⽔县,杀一头猪要 ![]() ⾕子到加工厂去加工,一边出糠,一边出米,老式的机器,有一个风扇。 要吃⾖腐上马连店买。 榨油上很远,二十多里,他姐姐的油榨,榨得好吃,香,其实近一些也有油榨,半里地。榨油菜籽的油,一百斤油籽能出三十三斤油,到他姐姐那边能出三十七斤。十三块手工费,手工钱一样,我们去只收十块。我们几家人一起去,用手扶拖拉机拉去,每人凑点钱,买条烟,我们买两斤猪⾁,我们那边的⾁连骨头一起卖的,六块、六块五一斤,还搭一坨猪头⾁。 切成片,放上盐、酱油、味精,一拌,过一会儿下锅炒,先炒 ![]() 唱戏有两种,一种叫庙戏,做庙,落成的时候,开光的时候,就唱戏。 一种是谱戏,修家谱,修成后,唱三年的戏。同一个曾爷爷的,每一家的老大,或每一辈的老大,发一个谱。修谱的时候赞助的也可以得到一本。赞助有三百、五百、一千的。 由一个人牵头,看有多少人,男的才进家谱,活的多少,死的多少。有一种说法,如果死的人或活的人漏掉一个,就对牵头的人不好,不是对他声誉不好,而是他会死掉,所以谁都不愿牵头。 连九十岁的老头都不愿意。 修谱专门有一个谱堂,在祠堂里修,或者盖一个房子,作为谱堂。 这次是楚斌牵头,他外号老爷。有一个管经济的,有跑腿的,一共六个人。94年开始修,95年修成,95、96、97年,唱了三年戏。 到县印刷厂印,经费分摊,男的每人三十,孕怀的未知男女的,叫旺丁,也要给三十元。马连店能照B超,女胎就打掉。 唱戏的钱,每人自愿给,别的村都来,好几个村的都来。发谱在哪天,唱戏就哪天开张,临时在稻场搭戏台,一人⾼,短木头从四 ![]() 马城县的戏班,楚剧。300元唱一本,有《方青拜寿》《珍珠塔》《天仙配》《反八卦》《乌金记》《罗帕记》《四下河南》《三世仇》《二子争⽗》《约罗女游十殿》《三堂审⺟》《安堂认⺟》《⽟堂舂》,反正你点什么他唱什么。 由牵头的人点戏。 把亲戚接来看戏,还要买菜,还有很多做生意的。十里八里路的都去接来,我去接大爷和细爷(即大姑和小姑)。接,就是上门一趟告诉她们,邀请的意思,到时她们自己来。如果是⽗⺟,就可以住下。 细爷,就是小姑最爱看戏,十里路,扛着凳子,走路去,没人用自行车驼她。她天天来,扛着凳子走十里路。看戏免费的,不要钱。 一般带方便面做礼物,腊鱼腊⾁各家自己都有,不稀罕。 大姑最爱面子,穷,但礼物最周全。 看戏是⽩天,上午下午。开张的时候要拜台,点香,烧往生钱,放炮竹,跪拜。庙戏就得拜庙。要拜四方的神,台不能跨了。谱戏还要拜斗,拿红笔在孩子的眉心点一个红点,家长给十块、二十块、五十块的,男女孩子不限。唱《送子》,台上抱一个假娃娃出来,预先联系好,有生新结婚的,赶紧接,把假娃娃抱回家,第二年果然生一个儿子。接的时候要放炮竹。 上午唱一本,下午唱一本。吃饭他们自己吃。唱到一半的时候要送" ![]() ![]() ![]() ![]() 在村的路口搭戏台,正面是坟场,坟头一个比一个⾼,像阶梯剧场,用一大把稻草垫着,谁也挡不住谁。正月里唱戏,农历八九月也有唱的。 唱谱戏开张的那天,共一个谱的几家人要扛着谱游村,游到哪家就在哪家的桌子上放一下,这家人放炮竹。游完后就拿回家。只有一辈的长子才有资格,全村只有三四个人有资格拿谱。 一个戏团有二十多个人。 庙戏最多有唱十天的。 全村只有一个土地庙,特别小,比厨房大不了多少,有一个土地公。叫社庙,社跟蚀同音,所以不叫社庙,叫赚庙。 正月初一去拜,出门叫出方,不吃饭,每家都要去人,一年的第一天去哪儿很重要。在路上不能说话,说话就不吉利,有人使坏,把人推下沟,也不能说话,有时过河,被人推到⽔里去也不能吭声。拿上纸、香,烧了,回来路上就可以讲话。 女的不能去。 四季山上有一庙,是菩萨庙,山下有人私建的庙,叫"慈悲庵",里面有观音,有千手观音、送子娘娘、济公、三清官,住庙的是尼姑,有儿女。 就等香客上门,求签。小孩病了,就在⻩纸上画符,或者给一点香灰,就好了,很灵。 有一次半夜,十二点,我儿子犯症,倒在地上,不行了。是动土了,年三十,有一种鬼怪,谁动土就找谁,一共能犯七个。以前出这种事就去庙里,尼姑用一升米,用七个柳枝尖,七个芭茅尖,埋在动过土的地方,埋了就好了。很灵。 我们吓坏了,小王半夜去庙里,别人都封门了,年三十都要封门,初一才开门。封了门就不能开,过年了。她也封门了,人命关天,她还是开门了。 平时小孩头疼发烧就找她,找了就好了。小孩生病都是信 ![]() ![]() 她看小孩的眉⽑,小孩发烧眉⽑就竖起来了,她一看,就说:哪个祖宗摸了一下,烧点往生钱就好了。要么就是在哪个方向孩子吓住了,用一块青⾊的布,用小碗装上米、茶,叫"茶花米",包着布,放在枕头底下。要"叫黑",拿一个 ![]() ![]() 点个灯笼,⺟亲在前面走,大哥在后面,⺟亲唤:你回来呀~~兄弟答:回来了!在厨房也喊,有⽔的地方就行,一路要喊到觉睡的屋子,⺟亲就摸孩子的头,从后脑勺往上摸,边摸边说:回来了!回来了!要很⾼兴地说:好了好了,一觉睡到大天亮。第二天就好了。 吃 ![]() 这个女人姓林,叫细容,我们都叫她林师傅。跟普通人一模一样,得道后就显灵,她能过 ![]() ![]() ![]() ![]() 那次我犯症,大嫂去找她。女的正月初一不能敲人家的门,结果大嫂敲了门,林师傅的丈夫就死了。 请她到家里来一趟,一般要四五元,到她那去,一般十块,最少五块。 正月初一,男人出方回来,都到她那去,每人给她十元钱,像拜年似的。女人吃完早饭,带上孩子全上她那 拜年。 她每年要给县里的佛教协会 ![]() 孩子不好了要念童子经,初五初六两天念,不问你要钱,你自己给,请道士要给道士钱。 观音会,二月十九,念经,敲木鱼。一人专门烧⻩纸,代表给菩萨用的钱,往生钱是给阎王用的。一般有三个道士。 又有念⻩经的,⻩经是最大的经,不是随便念的,这么多年就念了一次,念了整整七天。 林师傅回家通知要念⻩经,这是很大的事,年成不好,要念⻩经渡灾。 去的时候,每人带上钱、米,在庙里吃了,就算在庙里记上了一笔。很多人都抢着吃,上午去,下午回。庙主林师傅是我们村的,她照顾我们,吃完饭她悄悄喊我们进去,到她的房间里,让我们吃米粑。 跪着听念经,上午下午都念,完了以后才回家。 最后一天又去了。念经的人一边念,一边转,花揷着走,很好笑的,但是不能随便笑。有一种走法叫"花枝礼",五个人,走八字形,五个人在一小块地上你撞我,我撞你,一碰就笑。有个女的特别爱笑,捂着嘴,悄悄笑。 在山上最⾼的地方,找一棵大树,树上立一 ![]() ![]() ![]() ![]() ![]() ![]() ![]() ![]() 谁求⻩幡谁放鞭炮,住庙的师傅有专门放鞭炮的,一放就升幡了,像升旗一样。风一吹,又散了,一边嘴里念"菩萨保佑"。完了降幡,像降旗似的,降下来看 ![]() 最后一次是起经,从生死庙起到山上。每人手里拿一 ![]() ![]() ![]() ![]() ![]() 生死庙可以管 ![]() 做生死庙的时候,有两兄弟出了一万,他们是大陈湾的,在天津开家具厂,发财了,出钱多就叫"发泡""发烧"。唱戏他们家点了五本。 做庙的有一个碑,赞助人名字刻在上头。芦山上有一个庙,大庙。林师傅主持好几个庙,每个大庙下面都有好几个小庙。 芦山的庙,前面有一棵很大的樟树,下面有一棵小树。罪犯要在大树前受刑。大树被人偷过,锯了三分之一,这人就肚子痛,打滚,没偷成,这树现在还有一道疤,有十几年了。小树也有说法,忘了。 林师傅每年五月二十五生⽇,叫"赶生",就是拜寿,"办生",就是做生⽇。 大家都去芦山给她赶生, ![]() ![]() ![]() 中午在庙里吃饭,斋饭。十个人一堆,两脸盆菜,都是斋菜,坐在山上,围着,坐在草上。斋菜是一样一样煮,盛在大盆里。有煮⾖腐,红枣泡了用红糖炒。黑木耳和腐竹都是用⽔泡开了炒。海带,煮一煮。罐头,有桔子和梨罐头,有凉拌菜,榨菜、梅⼲菜,花生都是炒糊的,没有青菜,老人过生⽇不吃青菜。煮糯米粥,粥里放绿⾖、花生米、红枣、莲子、冰糖。 厨房里都是自愿意帮忙的人。 有十种菜,一般老人过生有二十二盆,林师傅是斋菜,少一半。别的老人过生,我们都是一边吃一边数,快到的时候就吃快点,没到的时候就吃慢点。最后一盆是肥⾁,倒数第二盆是一条整鱼,叫"镇鱼"。 凑够十个人就拿两个脸盆,每样菜盛一碗放脸盆里,举在头顶,边走边喊,让开——让开——旁边的人往他头顶的盆里抢挟一筷吃。 人很多,有时筷子和碗都抢不到,但我们不怕,林师傅是我们村的,她媳妇把筷子和碗都蔵好了,等村里的人来了就悄悄喊,这边来,这边来。我们你拍我一下,我拍你一下,一个个悄悄地跟进去。 猪养到二百多斤就能杀。本地猪,大⽩猪,很少黑的。小猪叫 ![]() ![]() 吃⾕糠,潲⽔,没糠的时候也有给生米或⾕子吃的。 有一次我去买两只小 ![]() 猪两个月叫満科,跟小孩満月一样。最小的有8、9斤,叫"箩卜 ![]() 每家都养猪,养到过年自己杀了过年。长得 ![]() 乡府政在江湾有个畜牧站,治病、配种,二十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一个专职畜医。卖药,养种猪。医生全是男的,卖药的全是女的。 猪会得风火症,叫五号病,难治,⾝上烫烫的。得的最多就是这病, ![]() 有一年,村里一百多斤的死了好几只,有一只是得肺病死的,杀了,內脏一点没要,吃了⾁。我女儿老问,爸爸,我们家的猪什么时候死? 死的那批猪,全都吃了,不用花钱,谁想吃,就去死了猪的那家人讨一点。这家的猪死了,⾁吃完了,那家又死了猪。 我家的 ![]() ![]() 我看见猪把地拱翻了,有气,把它开解了,打它,拿 ![]() ![]() 有人专门毒 ![]() ![]() 有一年我家养的两头小猪咬人。我们每年都养两头猪。那时候房子还没盖,只有两间屋,猪在做饭的厨房呆着,现在还有很多人家的猪养在堂屋里。猪长大了,吃食在外面,觉睡的时候就回屋。人家上我家买蛋,一边一头猪围着人家,来了生人就咬,我伯来了它就不咬,生人来了它就赶,跟狗似的。后来养到200多斤就卖掉了,真舍不得。 猪有的时候能听懂人话,说赶紧吃,吃了好杀掉,猪就不吃,说卖也是,说了它就不吃了。有一次小猪从二楼上跳下来,没摔死。晚上觉睡前把猪赶出来一会儿,让它尿尿,它就尿了。有的猪很聪明,到尿尿了就"唔唔"直哼,来回走到处转,不在屋子里尿。牛也这样。聪明的猪是人变的,五爪猪不能养,就是人变的,一般猪只有四只爪。 最毒的农药是甲胺磷,吃一盖就死。不管什么虫子,稻子、蔬菜,一有就噴。四伯种甘蔗和⽩菜,长虫子,全噴上了甲胺磷,第五天就吃上,差点没死。小⽩菜不要了,喂小 ![]() ![]() 还有1605,也 ![]() 敌敌畏不是剧毒,用来杀蚊蝇,喝敌敌畏的都不是真想死。以前有一种杀⿇雀的药叫芙南丹,⽇本出的,很厉害。用煮 ![]() 也有人吃这个死的。国产的没这么毒。⽇本产的毒。下秧的时候,稻种是从海南买回来的,拌了芙南丹,老鼠吃了,就药死了。 我家的细婆,叔叫细娘的,她有一次,想不开,吃了芙南丹,后来到马连店洗肠,吃了半斤,没死。现在人 ![]() 喝甲胺磷很容易死。我在娘家的时候,一个男的叫狗子,他妹和妹夫吵架,妹妹回娘家,全家都劝妹妹不回婆家了,结果狗子不知为什么就喝药,这么多人看着他喝,大家都抢,抢得満屋都是,只喝了两口,送马连店,只有两公里,一到就死了。大家都说有鬼,是他妹妹带回来的鬼。 87年,娘家村有个女的,也是喝这个药死的,她家好好的,丈夫吃家国粮,儿子考上大学了,两个女儿,不知为什么就喝药死了。村里的说法是,死人找替⾝。 跟我同一天嫁的那个女的也喝这个药死了。同一天嫁,谁先出门谁好,晚了不好,如果不同姓就可以抢,都是姓李,要讲礼,她的嫁妆先送,我的后送,出嫁的时候我先走,她后进家门。如果她先嫁来,我就不好。我就下午过去,她晚上 ![]() 我们养成土鸭。有专卖小鸭子的地方,叫"抱房",好几间屋子,搭架子,放蛋箱,底下用煤烧,烧二十天小鸭就出来了。每隔七天出一批。 第一批出来的叫"头⽔",有二⽔、三⽔、四⽔,直到七⽔,七⽔就叫扫滩的,最不好的是最后的。一出壳就认得公⺟,把公的挑走,专卖⺟的。 抱房离村子有十几里地,有好几家,每年都给小王合同。每群鸭子放一只公鸭,能孵小鸭子的蛋叫红蛋。抱房每年二月到各村收蛋,一斤三块钱,比市场上吃的蛋贵一点。过二十多天,有合同的就去挑鸭子。一般挑一百多只,两只竹筐,一块钱一只,公小鸭不要钱。 有一次小王拿了一百多只公小鸭给村里人养,全养死了,菗筋。 鸭子的病一是菗筋,一是肚子里长坨。出来没多久就放⽔里就菗筋。出来十几天才能下⽔,刚下⽔一小会儿就要赶上来。 小鸭子一百多只聚在一起,成团,要放在箱子的格子里,每格放十只鸭,把煮 ![]() 长到二十几天,每天就赶到⽔田里,揷了秧,把饭放在⽔里,时间长了没喂,它自己就回来了。 ⺟鸭的⽑是普通的,公的羽⽑很好看,黑的里面有绿⽑,闪光,全是⿇⾊的,一百只里面有一只是⽩的。 小王九岁就放鸭,他知道哪只鸭子下蛋最狠,能看出一群鸭子是一年两年还是三年。鸭子第一年下的蛋小,第二年就是吃的蛋那么大,五六年就老了。 养了一百五六十只,老的卖掉。买一年的鸭子,每天晚上下蛋,有的在早饭的时候下。小王知道哪只鸭子没下蛋。大屋子,四个角放上稻草,每天早上,门一推开,地上⽩花花一片,一百多只鸭蛋。 全是小王捡,他让我捡,我一下踩破两只,就不让我捡了。我女儿很爱捡。边捡边数,冬天少的时候只有四五个。最多的时候有一百三十多只。六月下一半,每年下蛋都在正月初一,只下一个,叫"开科蛋",如果下两只,就叫"关门蛋",不好。到秋天又开始多了。 有专门收蛋的,有冷库,县里。卖给人私做松花蛋。 老有人偷鸭子。97年3月14,鸭子关在小屋里,晚上有一个女哑巴,没地觉睡,在我家窗下⽔泥地觉睡。12点半,鸭子像被人赶着跑。小王看见哑巴晃了一下,他说,你走不走,走!哑巴提着 ![]() 我们就把鸭子拦在厨房。20号晚上,一点多,有月亮,隔墙的鸭子又是在跑。我拉亮灯,也没听见狗咬。推门一看,厨房已经挖了一个大窟隆。我一边喊一边用铁叉冲了一下,没人,他哥他弟又起来了,他弟有摩托车,没穿⾐服,光着,他说,给我钥匙,弟媳妇一慌,就给他一只锁。 大眼也扛着叉子,两人赶,没赶着。找着一个扁担,上面有字:1992年,王。是我们家的,放在外面。 养一只鸭子每天要喂三两稻⾕。下蛋的时候每天喂四顿,不下蛋每天喂一顿。 其一 我们村每年都要打架,不打就不行,觉得不好玩,打架好玩。有一年,正月初二,一个有功夫的河南人,四十多岁,带着九节鞭来王榨,说要把牛⽪客的村子 ![]() 刚到平板桥,碰到我们村的一个老头,有六十多岁,老头矮,河南人⾼,够不着,他就跳起来打了河南人一巴掌。细铁他们听到信,一帮人,五六十人都去了。这河南人叫小赵,有点名气,也有功夫,一边跑着一边喊,说要把王榨 ![]() 大家团团围着,小赵 ![]() 细铁和他弟带了我家的菜刀,两个擀面杖,一人一个,小赵的九节鞭被缴掉了,小王的岳⽗劝架,很多人都不打了,只剩细铁和他弟。刀拿了没用,拿擀面杖还在打,你一下,我一下,像打铁似的,劲使打,细铁和他弟都⾼。看的人都说不行了,说不打了。他们还打,打一下,收一下,一边讲理,说还要不要抖威风?还狠不狠?你狠还是我狠?你 ![]() ![]() 后来还是劝走了。小赵只活两年就死了。病死的,跟这架打的有关系,內伤。 其二 有年正月十四,我们村的人上姑爷家玩,回家在路上遇上姓江的,他们的龙灯比我们的还长,人又多,碰上了,两个龙头,谁也不能比谁的⾼,谁都不愿意走左边。右手是大手,左手是小手。江村的看到王榨的龙头举得⾼,就动手打。 我们女人全都在家打牌,侄子慌慌张张跑回来报,说打架了!赶快去,打输了,男男女女全得去。 我们四个女的,一人一把锄头,扛着就跑。后边的満村人都跟着跑。到那一看,王榨的人每人脸上都有一道⾎印子,可能是刺条打的。附近有一条河,堤 ![]() 男人看见女人扛着锄头来了,赶紧接着。姓江的看见赶紧跑。江湾子也是姓江,就把他们蔵起来,关上门。我们把姓江的龙灯踩了,把 ![]() 我的锄头被细铁接走了,他被人打着头了,他这人有一条,你打着我怎么样,我也要打你成什么样。他找不着人打气得要命。姓江的都从后门偷偷溜走了,细铁逮着了一个人,就往死里打。江湾子的人都在喊:要不得,把人打死了!他把人的头打出一个大窟隆还打。后来被扯掉了,送到三店医院,不敢收。又送到县医院。 回到家,江湾子村来了两个人谈判,让王榨不要打了。姓江的连夜买纸扎龙灯,扎好了才回去。他们要路过王榨,路过的时候锣鼓都不敢敲,偷偷走了。 第二天是正月十五,姓江的扬言要来一百多个人打架,我们也不害怕,都拿好了工具,有锄头、叉子、钉耙、土铳、冲担、菜刀,还有木工用的凿子。 就在稻场上叫,全村一两百人都在叫,拿着土铳对着姓江的村子放铳。 姓江的只来了几十人,没来一百人。最后也没打成,王榨的人都觉得可惜。姓江的人说,怎么王榨的女的也这么喜 ![]() 其三 91年,正月初六,细铁和他哥去给亲爷拜年,亲爷是他爸爸跟那人是很好的朋友,不是结拜兄弟,也不是亲家就是关系很好。走到三店中学,被一辆"神牛"牌拖拉机撞了,把细铁的骨头都撞断了。他哥回来报信,人家把细铁送到三店医院,说治不了,又送到县城。 我们这边的人想打架,那人跟我们村的人有亲戚,没打。 细铁的腿治了半年,里头是钢筋,在县医院接的。上钢筋在县医院,上好了回家养,等骨头长好了再到医院把钢筋取出来。能走路。 钱都是他自己出的,后来打官司,让那人出2500块,那人两年了还没出。到了第三年,腊月二十六,这天我们村去了四个人,还有别村的朋友,一共去了二三十人,到撞人的那人家,叫鸭子嘴。去的时候坐了三辆三轮车,租的,20块一辆,在马连店租的,鸭子嘴离马连店有二十里地。他们手里没拿家伙。 准备去要债,要是他家没钱就拉东西。 他们一进那家就把大人小孩控制住了,搬东西,桌子椅子没搬,粮食也不要,只搬电器,电视、录音机,自行车这些,都搬上。那家女的挣脫了,跟到大街上喊,这鸭子嘴也是一个小街,一听喊,街上的人全来了,几百人,把王榨的人打了,打得不算狠,就是被包了馅,包着打。细铁的弟弟被一帮女的赶到烂泥田里,把脸抓破了。细铁也被人按在地上打。有个人被人追到田岸上,从低处往⾼处爬,被人用雨伞的铁尖把庇股捅了个窟隆。就是外号叫三类苗的,他整天病秧秧的,还就爱打架。 小王的弟弟被人赶到女厕所里了,街上的女厕所。他以为人家不敢进,结果人家还是追进去了。打得不厉害,就是狼狈。 回到村里谁都不说这事,家里女人都不知道。 过了一天,鸭子嘴的一个女孩上我家玩,这女孩是木玲的朋友,她说你们村有人上鸭子嘴挨人家打了,都说王榨的人这么厉害这么厉害,昨天上鸭子嘴被人包了馅。村里的女人赶紧问,这才知道。 第二天是二十七,每年二十七都要到县城买菜,买二十八的菜,二十八是还年富。早上要起一大早吃一顿好饭,要有鱼,要先供祖,供祖的鱼要小一点的,叫"听话",不知什么意思。整条鱼,有头有尾的,煮 ![]() ![]() ![]() ![]() 二十七这天,我们村的人打败了,不服气,心想你们去县城买菜非得从我们村路过,他们几个人就守在路边,骑车骑半里路守在路边。 我们村到马连店一里路,马连店到县城26里,从鸭子嘴到县城更远,要起早,我们的人去得晚,没看见他们人。那人买完菜三点多才回,就被他们逮住了,但这不是欠钱的人,没打,只把⾐服全剥光了,就剩一条內 ![]() 欠钱那人外出做木工,细铁也外出做木工去找他。 他在京北老打听那人,听说那人在太原,他就从京北去太原。他把斧头磨亮,守在楼梯口。那人从楼梯下来,细铁扑上去连砍三斧头,肠子都流出来了。砍完了回京北了。他弟弟也在场,他说:我细哥真厉害,真有本领,跟程咬金三斧头似的,砍了三斧头。他在我家说,大家听得笑得东倒西歪的,站都站不住,在我家门口讲的,我家人多。 那人警报了,没抓着他,就不了了之。算扯平了。 花生很好种,种花生的地里喜 ![]() 花生杆有时喂猪,晒得很⼲,用机器一捣,粉成糠。粉糠的钱跟买糠的钱差不多,一百斤十四块。 种得多的人家就榨油,但花生油没人吃,一阵烟就没有了,只拌饭,不炒菜。炒菜用菜籽油,菜籽油好吃,香,煎鱼两面⻩。两百斤菜籽能榨五六十斤油。 花生基本上是零食,煮,连壳炒。旱地多的人种得多,有一户一年种了二十多筐,全卖了。 花生很好种,种花生的地里喜 ![]() 花生杆有时喂猪,晒得很⼲,用机器一捣,粉成糠。粉糠的钱跟买糠的钱差不多,一百斤十四块。 种得多的人家就榨油,但花生油没人吃,一阵烟就没有了,只拌饭,不炒菜。炒菜用菜籽油,菜籽油好吃,香,煎鱼两面⻩。两百斤菜籽能榨五六十斤油。 花生基本上是零食,煮,连壳炒。旱地多的人种得多,有一户一年种了二十多筐,全卖了。 一般不舍得烧花生杆,喂猪很好,比买的糠好。检松针烧,山上很多。8月1⽇,那天刮大风,树上的⻩松⽑全掉了,厚厚的一层。有一天,大家都⼲地里的活,那天刮风下雨,我穿着⾼统鞋,一个人,下着雨,人家都不去。我捡最厚的地方哈,哈柴。有人上山捡丛菇,看见我,赶紧回家拿耙子绳子。 那次⾜⾜哈了十六捆,能烧两个月,让小王往下挑。大家都笑我,说懒时真懒,能⼲时真能⼲。中午饭都没吃,我占了一大块,哈了六捆,大捆。整个山都是松树,四季山,不用砍树,很多山。 在娘家的时候烧棉花杆、芝⿇杆、⻩⾖杆、⾼梁杆、稻草、麦杆,麦子杆烧的时间最长。 现在烧煤。 四五月上山捡菇蘑,很好吃,炒一下,放 ![]() 就种在田岸上,三四五月都可以种,有一种品种叫"六月半",种得早,六月半就可以吃了。闷青⾖,⽑⾖角,整个煮,放上酱油,一点盐。 野兔子爱吃⾖子,吃叶子,只剩几 ![]() ![]() ![]() ![]() 割完小麦后赶紧种⾖子,端 ![]() 绿⾖也一样,可以种两季,一点肥就长得很好,也不用拔草。 有一种虫叫"吃虫儿",叶子上有,碰到就不得了,起一个大疙瘩,疼,穿长袖也不管用。⻩⾖绝对有吃虫儿。 绿⾖也可能有,就穿上长⾐长 ![]() ![]() ![]() ⻩⾖是连 ![]() ⼲活要穿上筒子鞋,长筒胶鞋,怕蛇咬,土地蛇。揷秧的时候穿,叫"农忙鞋"。 土地蛇是最毒的,咬着了马上肿。村里有个老表,双抢,中午摘豇⾖,给土地蛇咬了一口,扎住脚脖子,痛得哭,扎着也不行。送医院也不行了。 有人会草药,用草药敷三个月。也可以把蛇打死了,把蛇头砸碎敷,以毒攻毒。有一次我割岸柴,拿梯子割,够不着,看不见有蛇,被咬了一口,把蛇打死,用蛇头敷脚,不那么痛,第二天就能走路。 有种草叫"刺",每年开花都很好看。浅红,深红,⽩,桃红。小的红刺头,能吃,甜甜的,现在的小孩不吃,我们那时候吃。嫰的,小指头那么耝,能掐下,不扎人。生吃,叫刺芽。老人说:刺芽咧红彤彤,细伢吃了耳朵聋。 有一种叫"丝⽑草",长在⾼岸上,叫膀田,小山丘上的田。丝⽑草很长,有三尺长,做蓑⾐的,草心叫⽑针,像针似的,能吃,有手指长,剥开,里头有⾁, ![]() 鱼腥草,冲、田岸、⾼岸有。 ![]() ![]() ![]() 野花菊没人吃,田岸上一片一片的。 ⽩⽔草,花生、芝⿇地里有,见节开叉,満地爬,一扯一大片起来,没庄稼的地里也是这草。牛爱吃。 系马桩好大一棵,一个人都扯不起来,牛喜 ![]() 贴金帕,就一 ![]() 野 ![]() ![]() 狗儿草,小时候我们唱:呜——⽑狗黑狗出来,里头的黑籽就在手心上了。马拉草是辣的,汁碰到⽪肤上 ![]() ⽔田里长的是四叶萍,也叫破铜钱,一片片地长,不好。⽔里还长饭杠草,也叫⽔上草,样子像饭杠。秧田里长牛⽑毡,密密的,很难弄。还有鸭⾆草,像三片鸭⾆。 地 ![]() ![]() 油稀草什么药都噴不死,节节生 ![]() ![]() ![]() ![]() 巴茅草有齿,割人,里面的心也能吃,有人用来盖猪圈,以前打柴都得戴手套,一不留神就一大口子。 鱼主要吃青鱼草鱼胖头鱼,做鱼丸子,用刀背剁,放点淀粉,半碗鱼,一碗淀粉,放点葱姜盐,放一盆⽔,浮起来就好了,沉就不行。 杂鱼(H鱼),就是把鱼切成块,放上盐、酱、红D,一搅和,放进瓦罐里,放几个月都没事。吃的时候,夹起来放锅里蒸一下。我们土话说杂巴,就是指不会,糟糕,杂巴饭,就是 ![]() 鱼和⾖腐萝卜煮着吃,叫新鲜吃。先切成块,放盐、酱油、味精,盆里一搅,⽔开了下锅,放红辣椒粉。炸鱼也吃,放点面粉和盐,一搅,半锅油烧热。腌鱼也做,上午腌下午吃,有一种吃法叫爆腌鱼。 腌鱼有很多⽔,腊鱼要晒⼲。把五脏和鳞都去掉,在通风的地方吹⼲,再放缸里放盐,一层鱼一层盐,腌⾁也这样。腌出很多⽔,有太 ![]() 走亲戚给腊⾁,腊鱼比腊⾁好,不给人。一般第一次去人家家里,给新鲜⾁,第二次给方便面、苹果。 霉⼲菜家家户户都做,现在没有多人喜 ![]() ![]() ![]() ![]() 鱼主要吃青鱼草鱼胖头鱼,做鱼丸子,用刀背剁,放点淀粉,半碗鱼,一碗淀粉,放点葱姜盐,放一盆⽔,浮起来就好了,沉就不行。 杂鱼(H鱼),就是把鱼切成块,放上盐、酱、红D,一搅和,放进瓦罐里,放几个月都没事。吃的时候,夹起来放锅里蒸一下。我们土话说杂巴,就是指不会,糟糕,杂巴饭,就是 ![]() 鱼和⾖腐萝卜煮着吃,叫新鲜吃。先切成块,放盐、酱油、味精,盆里一搅,⽔开了下锅,放红辣椒粉。炸鱼也吃,放点面粉和盐,一搅,半锅油烧热。腌鱼也做,上午腌下午吃,有一种吃法叫爆腌鱼。 腌鱼有很多⽔,腊鱼要晒⼲。把五脏和鳞都去掉,在通风的地方吹⼲,再放缸里放盐,一层鱼一层盐,腌⾁也这样。腌出很多⽔,有太 ![]() 走亲戚给腊⾁,腊鱼比腊⾁好,不给人。一般第一次去人家家里,给新鲜⾁,第二次给方便面、苹果。 霉⼲菜家家户户都做,现在没有多人喜 ![]() ![]() ![]() ![]() 除了生吃,还有五六种吃法。都叫苕果。煮 ![]() ![]() ![]() ![]() ![]() ![]() 做馒头、千层饼,抹上一层油一层糖,卷起来,放锅里油煎,都爱吃。 饺子叫包面,像馄饨,⽪厚一点,馅放⾁末葱酱盐味精,打一个 ![]() 来客人了招待面条,女婿到丈⺟娘家,做包面。第一次到丈⺟娘家不能吃 ![]() "断了"。(湖北话,蛋与断同音) 炖⾁,切成坨炖,只放盐。不老⾁,一滚就吃。炒,切成片,先放酱油盐味精,一拌就炒。做面,客人来了下面,面里放⾁,叫下⾁吃。卤⾁,有卤料卖的,一袋,里头有八角桂⽪朝天椒,用布包好,锅里放点⽔,放酱油,炖两三个小时就好了。过年才卤,卤猪头⾁、猪耳朵、猪尾巴,来客了喝酒。卤猪肠洗的时候要放面粉和盐,缩得厉害,老话说:好吃的大娘不买肠,两尺煮成一尺长。 卤好就放在洗脸盆里,或者罅子里,不盖。 直接往⽔里一打,叫"放⽔蛋",这样一般是每人吃一只,也有人不舍得吃。整个煮,叫整蛋。炒 ![]() ![]() ![]() ![]() ⻩⾖炒来当零食吃。小孩老是吐唾沫,叫"发⾖嘲",炒⻩⾖吃就好了。 以前不能做B超,生了女孩子就扔掉,不要。现在有B超,马连店就能做,是女孩就打掉。第一胎是男孩,要隔五年才让生,我隔两年生的女儿,罚了一千九百块钱。 现在第二胎要罚一万,都到外面躲着。"林彪"的妹妹孕怀了,就躲到京北,快生的时候回家,在火车上就生了,生了个儿子。 王榨有两家只有两个女儿,没儿子,说话得特别小心,不然她以为是骂她。 生孩子要吃油面,面粉 ![]() ![]() ![]() ![]() ![]() ![]() 接生婆叫喜家婆,请一个喜家婆,以前是十块,现在一百块。 这个人厉害,她一摸,胎位不正,就让赶紧到医院去。马连店街上的,有五十多岁。她有油布、止⾎药、剪刀、注 ![]() 有时候要几个人帮忙,两人按手,两人按脚,两三小时都生不下来。胎盘放在饭罐里,现在放在药罐里,第二天孩子的爸爸拿到塘里扔,不能回头,不然小孩吃 ![]() 第二天买⾁,送娘家报喜,外婆得抓一只黑⺟ ![]() ![]() ![]() ![]() ![]() ![]() 喜家婆来洗孩子,带一种药,放⽔里,边洗边唱,拍拍背,唱:一拍拍,二拍拍,细伢澡洗不着黑,一拍 ![]() ![]() ⺟ ![]() ![]() 娘家有多少亲戚,孩子的爸爸就得买多少块⾁,送到娘家,外婆给每家亲戚分一块,亲戚家就给你抓一只 ![]() ![]() ![]() ![]() ![]() 我婆婆吃斋,一点不照顾,全靠二嫂,脏东西、⾎,都是她洗的。我妹妹木玲⽩天来帮忙,骑车来,晚上回家。生两个孩子都是小王照顾,一般男的都不照顾。 生孩子死了就变成鬼,叫月地大姐,是所有鬼里最可怕的鬼,红头缭牙,披头散发,⾝上惨⽩惨⽩的,満月的时候出来梳头。专门埋在不⼲净死的山上,晚上打牌回家路过山上就能看见。 治鬼用牛赶犁,绕村子犁上三圈,会好一点。拿土铳,晚上朝天放几 ![]() 鱼⾁⾖腐,三大样。二十二盘,有的二十盘,最低十八盘。一定要有三丸,三碗丸子,两碗鱼丸,一碗⾁丸,红苕丸炸一下也行。省事的煮 ![]() 有⾁片炒青椒,⾁片炒大蒜苗,肥⾁紧一下,做回锅⾁,庒席。还有瘦⾁片炒黑木耳,瘦⾁片炒⻩瓜,鱼炖⾖腐,上三四盘,火腿肠, ![]() 不要青菜,粉丝,海带,土⾖都不用。嫁女用。 分老死和不⼲净死。年轻时病死不是正命死,杀自的,都是不⼲净死。小孩没过十五岁死,叫化生子。 老死的葬在祖坟山,化生子和不是正命死的都葬旁边的一个山。老死的叫吃硬脚丸,年轻的死了没酒席。老人死了要守灵,通宵很无聊,请人在家里打牌,打通宵,可以打打闹闹。 抬死人都得挑年轻力壮的,每人给一双鞋,两包烟,一条⽑巾。两个人帮死人穿⾐服,都是男人,老的。男女死了都是男的穿。王榨是"⽇本人"和五保户。要给他们一双鞋两包烟⽑巾。 人死了要把寿⾐称一称,几斤几两,长子穿上寿⾐,往抬死人上山的路转一圈,拿上雨伞,前面有一个带路的,路上不许说话,转完⾐,就给死人穿上。请上乐队,马连店的,有个八人乐队,一放炮仗就吹。乐队的头要会说笑,两个人像对对联,你一句我一句,抢着说,把大家说笑,说本来就是喜事。 烧坑叫烧 ![]() 三天要烧 ![]() ![]() 我们这边的习俗,娶媳妇那天,男方这边,要派一个没出嫁的姑娘提着马灯去接,男的提着烘炉,还有扁木箱。提马灯的叫"蜡烛姑",得任女方村子的人戏弄,男的在人家⾝上 ![]() 有个村特别穷,光 ![]() ![]() ![]() ![]() 回到男家又有很多程序。 姑娘出门要哭嫁,要拉着村里人的手哭,村里人要给"眼泪钱",以前是五角,现在多,要是哥哥弟弟,就给一百元。又要辞祖宗,跪拜。以前走路,现在都租面的,一辆车,租金一百元。 出嫁时嫁妆弄坏了就不好,桌子腿断了,不知应在什么事情上,后来她女儿三十六岁就死了。打碎了碗也不好。有⾝孕的不让进新房,孕妇到新房,叫"⽩虎占房"。孕妇在袖子上别一 ![]() 牌圣的女儿也是招的上门女婿,王榨不歧视,地方好,愿意来,有好几个上门女婿,嫁妆全是女方的。 有一个上门女婿外号也叫猴子,叫猴子的人很多,他是个奇才,相貌平平,但他跟村里好多女的,多着呢。他 ![]() 只有九个指头,开手扶拖拉机,给打掉一个大拇指。平时打石头。他老婆没死的时候,他就跟村里的女的好,女的丈夫很老实,也知道,不说什么,这个女的就离婚了,离了婚就上猴子家,打了结婚证。 wWw.BBmXS.Cc |
上一章 妇女闲聊录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林白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妇女闲聊录》在线阅读,《妇女闲聊录(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妇女闲聊录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