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蜘蛛巢的小路》作者序第一部分及《通往蜘蛛巢的小路》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通往蜘蛛巢的小路 作者:卡尔维诺 | 书号:40209 时间:2017/9/14 字数:6159 |
上一章 作者序(第一部分) 下一章 ( → ) | |
伊塔罗.卡尔维诺 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除掉些许短篇小说不算,这本长篇小说几乎可以算是我的第一份写作成果。当我重读这部长篇小说时,此时的我作何感想呢?(注1)这本书与其说是出于我自己不如说是出于时代的群体氛围、出于道德张力──至于作者是谁,并不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了时刻,我们的世代在这种文学品味中指认自己。 在那个时代,意大利的文学狂嘲与其说是艺术事件,还不如说是⾁体的事件、存在主义事件、群众事件。那时我们才经历了战争,我们年轻一辈的人(在大战时,我们太年轻,未能加⼊游击队)并不觉得失败、挫折、虚脫。恰好相反,我们是胜利者,才刚结束的战争驱动了我们,我们得天独厚拥有战争留下来的宝蔵。然而,我们并非轻易乐观,也并不无端亢奋——事实正好相反。我们觉得自己所持有的宝蔵,是相信生命得以从伤痕重生的信念、是对诸多问题的通盘关切,甚至是我们⾜以熬过磨折绝望的內在能力——此外,我们还多具备了一些大胆的 ![]() 时至今⽇,这种特⾊尢其触动我们:时代的音量比写作者发声来得強大,比仍未确定的个人式转音来得有力。当时的经验、大战与內战无人得以幸免,作者和读者都一概受苦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也就格外顺畅了。大家面对面,势均力敌,各有好多故事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歧路、⾼嘲与冒险;我们从彼此的嘴角摘下词语。重获说话的自由之后,我们立刻感受到叙述故事的热望:在恢复行驶的火车上,在塞満乘客、面粉袋、橄榄油桶的车厢中,每一位乘客都对陌生人述说似真半假的故事;廉价饭馆餐桌前的每一位食客以及商店外排队购物的每一位妇女也都有故事要说。⽇常生活的灰黯彷佛属于另一个时代,而我们却得以走⼊七彩故事的国度。 于是,在那年头开始写作的人就会发现:自己处理故事素材的时候,就像是没没无名的口传叙述者(注2)。我们亲⾝经历或目睹的故事和我们曾经听来的寓言混杂合一, ![]() 可是…可是,在那时,写作方式的奥妙并非只在于写作內容的基本 ![]() ![]() ![]() ![]() ![]() ![]() ![]() 对当时揭杆而起的我们来说,这就是“新写实主义”了。这本书就是一份具有代表 ![]() ![]() ![]() “新写实主义”并不是一个流派。(我们必须试着准确地陈述事实。)“新写实主义”是多种声音的组合;这些声音大致上都是边陲的。“新写实主义”大规模发现了意大利的多种地方风貌,甚至──或者该说,尢其──许多意大利的地方风貌都不曾在既往的文学中呈现过。正因为彼此未曾往来(或,误以为彼此未曾往来)的意大利各地风土是多彩多姿的、正因为繁异的方言和术语可以 ![]() ![]() ![]() 我笔下的风景,是让别人嫉妒的,我自己的私有物(我可以从这里为自序开头:将“一个文学世代的自述”这个命题加以庒缩精简,一开头就谈论和我自己直接相关的事物,或许我可以因此避免空泛笼统的弊病…),以前都没有人将这般风景真切写在纸上。(只有诗人蒙塔列(注9)例外──虽然他来自里古利亚的里维拉那边。在阅读蒙塔列的时候,我觉得从他的意象和语言,可以读出我们共同家园的记忆。)我自己则是波南提的里维拉人,我的家乡是圣雷莫。我偏 ![]() ![]() ![]() ![]() 我拥有风景。可是,如果要描绘这片风景,风景只会具有次要地位:民人、故事,会比风景更重要。抗战时期即呈现了风景和民人的 ![]() 在这本小说里(我最好言归正传。现在就为“新写实主义”写下辩护状,是言之过早了些;甚至,在今⽇分析我们为何和“新写实主义”决裂,都还比较贴合我们的情绪),那个文学时期的陈迹和作者少年时代的刻痕 ![]() ![]() ![]() ![]() 这本小说塞⼊了意识型态的论点。这种手法看来真是太天真、太勉強了,更何况像这样的一个故事 ![]() ![]() ![]() ![]() ![]() ![]() 后来文学批评的另一个焦点,就是语言-方言的主题。在此,这个主题的面貌还处于初步阶段:方言凝结成为⾊块(然而在我较晚的作品中,我试着将方言完全昅收在语言中,宛如重要却隐形的⾎浆);有时候好像很可贵、有时又流溢而来的,质地不均匀的文字,则全都用来呈现直接的描述;俗民文化(俗谚、歌谣)详列出来,像纪录片一般,简直达到民俗研究的⽔平…。动词的时态是个问题:因为方言中并没有“简单过去式”此外光用“完成式”又太单调了,于是我便决定以“现在式”写下这整本小说…。 另外(我继续罗列时代的符号,这些符号或属于我,或遍及众人。在此时写下的序文必需具有批判 ![]() ![]() “表现主义”风格镜头的扭曲表现,可以在这本书中的人物脸孔看见。这些脸孔本来都属于我的亲朋好友。我努力伪饰这些脸,让人看了认不出来,让这些脸变得“负面”──因为我觉得唯有在“负面”里头才存有文学意义。同时,我也对实真人生怀抱懊悔──实真人生是更繁异,更暖和,更不可定义的啊;我对实真的民众懊悔──我知道他们的人 ![]() 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当我现在重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它在我⾝上产生了何种效果?(我这时已经找到一个好论点了:懊悔之心。我应该在序文开头就谈懊悔之心。)这部小说为我带来长期的不适──这些不适,有一部份已经稀释,有一部份却仍然残存。这种不适感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面对远比自己大巨许多的事物,是因为我所有同侪所纠 ![]() 译注 1。本篇“作者自序”和《蛛巢小径》小说本文两者的写成时间相隔甚久。小说本文当初于1947年初版,而自序则写于1964年。值得留意的是,市面上《蛛巢小径》的版本不只一种,之间或有相当程度的差异。甚至连英文版的书名译法均未统一,不同的英译者对于內文也有不同的呈现。 2。昔⽇的口传叙述者——如昑游诗人之类——所说的故事并非叙述者自己发想,而采自长辈流传的寓言或民间传说。然而,作家的书写大抵上应是个人的创作。口语传播的叙述者和执笔的作家虽然都说故事,但照理来说两种角⾊通常是大异其趣的。 3。即政治风气,社会背景等等。 4。意大利的“写实主义”(veris摸)并不尽然等同英美文学的“写实主义”(realism)。意大利的“写实主义”盛行于19世纪末以及20世纪初,企图客观呈现(下层阶级的)人间处境。“写实主义”习采直接而未加文饰的语言,细节鲜明,对话写实。“新写实主义”(neorealis摸),意大利的文学、电影运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兴起,试图写实刻画战前事端以及战时、战后的社会问题。“新写实主义”大致上和先前的意大利“写实主义”近似──事实上“新写实主义”就是“写实主义”的延伸;不过,法西斯害迫以及大战伤痕等等经验为“新写实主义”灌注了新的关怀。当时诸多1930、40年代英美小说涌⼊意大利,这些作品的社会改⾰ ![]() 5。“自然主义”(naturalism)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美术运动,由自然科学(尢其是达尔文的研究)所启发。在文学的领域里“自然主义”是“写实主义”传统的延伸,追求更忠实客观的写实呈现,最好可以呈现“生活的横切片”但“自然主义”又和“写实主义”不同:“自然主义”強调科学决定论,着重于文学角⾊的环境、理生面,而非角⾊的內里、心理面。后来“自然主义”作者遭受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仍然含蕴偏见, ![]() ![]() 6。威尔加(GiovanniVerga,1840-1922),小说家、剧作家,意大利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意大利作家,他的小说也被改拍为著名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地动摇》(Terratrema,导演为威斯康提〔LuchinoVisconti〕)。 7。维多里尼(ElioVittorini,1908-1966),小说家、翻译家,小说作品以意大利新写实主义风格著称。 8。帕维瑟(CesarePvaese,1908-1950),意大利诗人、批评家、小说家、翻译家。他和维多里尼一样,将许多现代英美文学引介至意大利。 9。蒙塔列(EugenioMontale,1896-1981),意大利诗人、散文名家,于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0。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的重点并不在于客观现实,而在于艺术家的主观情绪。表现主义出于对物质主义、中产阶级优势、都市化、家庭主义等等保守倾向的反抗,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时与战后的德国 ![]() 11。《人与非人》(Uominieno,1945),为维多里多在抗战时期的个人经验描述。 wWw.bB mXS.Cc |
上一章 通往蜘蛛巢的小路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卡尔维诺最新创作的免费经典名著《通往蜘蛛巢的小路》在线阅读,《通往蜘蛛巢的小路(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通往蜘蛛巢的小路的免费经典名著,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