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第六节李斯受命筹划帝国创制集权架构及《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作者:孙皓晖 | 书号:43613 时间:2017/11/9 字数:10685 |
上一章 第六节 李斯受命筹划 帝国创制集权架构 下一章 ( → ) | |
王绾的辞官书送进王城时,嬴政堪堪用罢午膳。 大半年来,嬴政每用罢午膳便觉神思困倦,时有不知不觉歪倒案边睡去。无奈之下,嬴政索 ![]() ![]() 王绾的辞官书不长,理由也只有几句:年⾼力衰,领事无力,见识迟暮,无以与皇帝同步。就事论事,王绾所言都是实情。论年岁,王绾已经年近七旬,经年在丞相府没⽇没夜连轴转,精神体魄已大不如前了。论政见,王绾力主封建制,且公然以《吕氏舂秋》为 ![]() ![]() ![]() ![]() “君上,丞相府呈来《郡守县令拟任书》。” 蒙毅的匆匆禀报,使嬴政的思绪蓦然折回,转⾝之际问了一句:“国正监附议没有?”蒙毅道:“丞相府上书刚到,国正监便跟了来,言丞相府拟定派任员官中有二十余人是博士,不宜派任郡守县令。” “二十余博士?” “正是。臣已数过,二十三人。” “你意如何?” “臣亦赞同国正监之说,郡守重臣,博士不宜派任。” “丞相可有亲笔附言?” “有。两句话:郡县未必尽法家之士,博士未必尽王道之人。” “派任博士中,你能记得几个?” “周青臣、叔孙通、淳于越、鲍⽩令之、侯生、卢生…” “周青臣?博士仆 ![]() “正是。臣没有记错。” “老丞相也!”嬴政一声叹息,断然一挥手“即宣李斯进宮。” 蒙毅匆匆去了。嬴政回到书房,立即吩咐专掌图籍的书房內侍张挂起了李斯主持绘制的天下郡县图,拿着丞相府拟定的郡守县令名册,站在了地图前,看一个往地图上写一个。行将写完三十六郡,李斯匆匆来了。嬴政没有说话,只顾写着最后几个郡守。李斯也没有说话,只凝神端详着图板上的一个个名字。 “廷尉以为如何?”嬴政搁下了大笔。 “恕臣直言:如此派任,天下大 ![]() “此乃朕亲自遴选,廷尉不以为然?” “臣据实评判,无论是否陛下亲选。” “廷尉评判,依据何在?” “臣启陛下,”李斯全然依着新的典则礼仪说话,平静如⽔中显出另一番凝重“非博士无才也,非博士不忠也。 ![]() ![]() ![]() ![]() ![]() ![]() ![]() ![]() “廷尉之见,当如何应对?” “全面更新官制,集权求治。” “集权求治?”嬴政目光骤然一亮“愿闻其详!” “陛下明察,”李斯显然是成算在 ![]() ![]() ![]() “好!”嬴政奋然拍掌“廷尉大论,至精至要!可当即着手筹划。” “陛下,此事关涉全局,非廷尉职权所在。” “廷尉且坐。”嬴政转⾝吩咐“小⾼子,冰茶。”片刻之间,一个侍女捧来了一个厚布套裹的陶壶,低声禀报说大庶长给少皇子教习书法去了,每⽇一个时辰。说着斟満了两碗冰茶,飘然去了。嬴政说声知道了,一如既往地坐在了李斯对面,全无新定典则的皇帝程式。李斯也浑不在意,只顾汩汩饮下一碗冰茶,拭了额头汗⽔,才抬头感喟一声:“咸 ![]() 嬴政倏然敛去了笑容,肃然 ![]() ![]() “国府官制,是该整饬重建了。”嬴政递过一方汗巾,看着擦拭汗⽔泪⽔的李斯,叩着书案道“官制不重建,无以治天下。老丞相业已上书辞官,你看,这是辞官书。”李斯一目十行地浏览完辞官书,抬头道:“敢问陛下, ![]() “臣遵陛下命!” 次⽇午后,皇帝车驾驾临丞相府前。 一切礼仪都是按着新的典则进行的。王绾虽颇感意外,但还是平静地 ![]() ![]() ![]() ![]() 王绾却是坦然,不待皇帝开口,一拱手道:“老臣之辞官书,业已于昨⽇呈上陛下。老臣年⾼力衰,治道之见又与陛下疏隔,在职在政皆多不便,是以请辞,万望陛下见谅。”嬴政思忖片刻,决意诚坦相见,遂道:“老丞相领政十七年,此前又辅佐嬴政十余年。三十余年来,老丞相全力 ![]() ![]() “步步走来,其势难免。老臣于陛下有愧,于家国无悔。” “力主封建,再行辞官,老丞相皆无私念,于嬴政何愧之有哉!” “老臣恳望陛下,但以国事为重,毋以老臣为念。” “以国事为重,嬴政只能使老丞相淡出朝局了…” “老臣,谢过陛下。” “敢问老丞相,可否领博士学宮,以正天下典籍?” “重 ![]() “如此,老丞相…” “臣本老秦布⾐,园林桑⿇,此生⾜矣!” 默然片刻,嬴政离座起⾝,对着王绾深深一躬:“为图天下大治,嬴政宁负褊狭报复之名,送老丞相辞官,不得已也…”王绾颤巍巍起⾝,正要说话,嬴政一挥手⾼声道“大庶长赵⾼,录朕诏书。”赵⾼大步走进,坐进旁边书案提起了大笔。嬴政站定,肃然道:“始皇帝诏命:致仕丞相王绾,以彻侯之⾝归乡,咸 ![]() “陛下!…” 王绾老泪纵横, ![]() ![]() 旬⽇之后,李斯顺利地接掌了丞相府。 为确保郡县制快速实施,始皇帝召回了将军中最具政才的冯去疾、冯劫两人。在李斯筹划官制期间,以推行郡县制为轴心的丞相府政事,都由二冯联袂处置。李斯则一力会同相关各署,谋划新朝官制并拟定各署首任主官人选。此时新政初开,举国官署热气蒸腾生机 ![]() 始皇帝诏书颁行朝野,广袤的帝国再一次轰动了震惊了。 短短两三月之內,这个皇帝新朝便接连推出三大创制,件件都是震古烁今的创新之举,天下臣民目不暇接,一次又一次地震惊着议论着。无论都市城邑,无论亭里村畴,无论边陲山野,无论商旅百工,举凡有人聚汇处,人们无不奋兴万分地惊叹着争论着。惊叹着新朝新皇帝超迈古今的胆魄,宏阔无比的新政,争论着如此背离传统 ![]() 列位看官留意,此时帝国尚未爆发“噤议”事件,战国议政之风犹存,言论之自由奔放依旧。连番大事 ![]() ![]() ![]() ![]() 列位看官且品味一番帝国这一绝世创制的全貌。 帝国新官制的总体风貌,完全体现了李斯对始皇帝阐述的总纲:以郡县一治为 ![]() 其一,央中决策系统:皇帝系统。 在帝国开创的官制中,所谓皇帝最⾼权力,不是仅仅由皇帝一个人来实施,而是由围绕皇帝建立起来的一个政务系统来完成。帝国新官制中的皇帝系统包括:皇帝本人,郞中令(九卿之一,总领宮殿、谏官、谒者各署,掌一应宮殿并皇帝护卫事,几类后世之元首办公厅),尚书丞(直接为皇帝执掌图书典籍及秘记奏章事,几类后世之秘书处),奉常(九卿之一,总领太庙、太祝、太史、太宰、太卜等署,总掌意识形态事),卫尉(九卿之一,设卫令、公车司马等署,总掌皇城屯兵),太仆(九卿之一,以原中车府令为基础扩大,设两丞,总掌皇室车马 ![]() 其二,央中政务系统:以丞相为轴心的三公九卿系统。 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称谓,来自周室官制,为太师、太傅、太保,为远古官制中地位最为尊崇的三人。舂秋战国之世,三公之实不在,三公之说犹存,多为对地位尊崇的权臣的一种敬意说法。帝国官制明确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便是确立了这三个机构的政务轴心地位,与周代三公的“协理 ![]() ![]() 丞相综合系统:开府总领国政,设左右丞相,亦称相国,多有下属事务官署。 太尉兵政系统:开府总领涉军政务,以老秦国尉府扩大而设。 御史大夫监察系统:开府,监察百官并天下郡县,以原御史署及原国正监扩大而设。 三公之下为九卿。九卿者,分别执掌九大领域之施政系统也。之所以将九卿置于三公之下,其实际作用在于明确层级权力:九卿在三公(主要在丞相)导领之下施政,以保不政出多门。九卿之中,五卿隶属皇帝系统,四卿隶属三公系统。三公之四卿为:廷尉(执法机构,设左监、右监、狱正三署,侧重受命于御史大夫府),治粟內史(以原大田令府扩大而设,掌经济民生诸事,隶属丞相系统),典客(以原行人署、属邦署合并扩大,掌邦 ![]() 九卿之外,帝国尚有若⼲散官机构,或归皇帝系统,或归三公系统。央中主要散官机构是:客卿(才士之虚职,可与闻国事,多为试用,皇帝系统任命,任事归丞相系统),博士学宮(以博士仆 ![]() 其三,郡县施政系统:郡守县令为轴心的地方系统。 郡官主要是:郡守(一郡主官,总掌政事,后世称太守),郡丞(辅助郡守掌事,郡守之副),郡尉(一郡武官,掌守军并治安事),监御史(央中之御史大夫派进各郡的监察郡政之员官,后世改称刺史),郡法官(掌律法典籍并律法答问,备员官民众咨询),郡卒史(掌郡文书事,辖书吏十人),主簿(掌一郡财政赋税,或兼领文书事),断狱都尉(掌一郡司法,受央中廷尉府与郡守双重管辖),牧师令(边疆郡设置,掌畜牧,属吏六人),长史(边疆郡设置,爵同郡丞,掌兵马)。 县官主要是:县令(一县主官,总掌政事)、县丞、县尉、县法官、狱椽等,职司与郡同名官一致。除此之外,县府有若⼲办事吏:道啬夫(掌官道修筑及维护),仓啬夫(掌禾仓,并按民户收粮),田啬夫(掌督导耕耘),苑啬夫(掌监护山林⽔面),厩啬夫(掌督导牛马牲畜之繁殖养育)。 其四,乡官系统:最基层的级三民治——乡、亭、里。 这个最基层的治民系统,当从最下说起。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秦时一县,土地大体在方百里上下,人口众多的县地面稍小,人口稀少者则地广。但总体说来,都比后世的县要大得多。为此,县以下分级三治理: 最下施治单元为里,大体相当于后世的村。里设里正一人,统掌行法施政。里正之下,设里宰一人(掌均平分⾁),里监门一人(护卫里正),伍老(掌五家行法连坐事,多少以里辖民户数目而定)。 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一人,统管全亭施政到民;亭有吏员四人:亭⽗(掌亭所开闭扫除杂务,亦称亭卒),求盗(掌亭內治安,亦为亭卒之一,若后世捕快),田典(掌督察民户耕耘),牛长(掌每年四次督察耕牛,并赛牛赏功事)。不久之后,列位看官将遇到掀起天下大波澜的一个著名亭长——刘邦。 十亭组成一乡。乡官,以三老为最尊。所谓三老,本指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岁)三种老人。作为帝国施治的乡三老,大体是八十岁上下的三位老人,执掌民风民俗教化,以利法令推行,是以列位乡官之首。乡政的真正施治官吏,是有秩(总掌乡政)、啬夫(掌听讼、赋税)、游徼(掌捕盗)。 如上四大系统,非但在战国末世堪称宏大奇迹,即或在今⽇看去,也渗透着浓郁的系统管理思维。帝国对施政系统的四层级分割——国、郡、县、乡,两千余年后仍被看作家国治理的⻩金分割法则,以至在整个人类世界都成为家国治理的通行划分。那时候,已经开始衰落的西方的古希腊还是城邦制,不知大国系统为何物;罗马帝国还在萌发阶段,更不知千里万里的大国为何物;世界其他地区的族群,也没有涌现任何一个具有如此规模的家国,当然更谈不上有宏大的家国治理思维。也就是说,秦帝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开创了宏大的家国行政系统,而且一次到位,具有后人无法触动其 ![]() ![]() 然则,老百姓更看重效用。在士人世族对新官制的一片惊叹之中,天下黔首却更多地关注着皇帝对新朝员官的发布。毕竟,只有具体的主政员官,对老百姓才有着直接的利害。果然,新官制诏书颁行旬⽇之后,皇帝的第一道拜官诏书跟着颁行了。皇帝诏书拜定的央中⾼官是: 三公: 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 太尉王贲 御史大夫冯劫 九卿: 廷尉姚贾 治粟內史郑国 典客顿弱 郞中令蒙毅 奉常胡毋敬 少府章邯 太仆马兴 宗正嬴腾 卫尉杨端和 武职: 大将军王翦 大将军蒙恬 陇西将军李信 九原将军辛胜 南海将军赵佗 闽越将军任嚣 少傅孔鲋(文散官) 博士仆 ![]() 拜官诏书颁行之⽇,天下 ![]() 虽说郡守县令的任职还没有发布,然仅仅是央中国府的重臣,已经使天下臣民瞠目结⾆了。议论蜂起,民众最不可思议的竟都是有关皇帝的事。一则,如此多的煌煌要职,竟没有一个皇族弟子,奇也哉!当然,那个宗正嬴腾是不作数的,那是执掌皇族事务的员官,自然得是皇族了。二则,皇帝即位大典时没有册封皇后,这次大拜官还没有册封皇后,奇也哉!天子不立后,不明正 ![]() 议论 ![]() ![]() ![]() ![]() 百余年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坦率地记述了帝国初期的蓬 ![]() ![]() 官制诏书与拜官诏书颁行后的一个月里,央中最要害的三公九卿共十二官府便全部整合完毕了。各自开府的三公官署最先就绪。丞相府以原王绾的丞相府邸为 ![]() ![]() ![]() 与此同时,李斯、冯去疾的丞相府与冯劫的御史大夫府,已经将解决三十六郡郡守与一千余县令的应对方略拟定好了。其时郡县初设,新郡老郡新县老县相 ![]() 左相李斯通盘筹划,拟定了一个“因地任官”的总体方略,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解决:其一,东南边地五郡之郡守县令,由大将军王翦统筹决之,后报丞相府并皇帝认可;其二,西北边地五郡之郡守县令,由上将军蒙恬并陇西将军李信统筹决之;其三,一统之前由秦王确认的老十郡郡守不变,其辖下所缺县令,由郡守举荐,奏报皇帝确认;其四,其余十六郡之郡守县令,由丞相府拟定人选,奏报皇帝确认。在方略拟定之后,李斯特意亲笔附言:“天下初定,官吏珍稀。 ![]() 嬴政当即批下:“可。”并又增加了一则用人之路“诸功臣弟子,择其能者,亦可先假郡守县令,待其政绩彰显,朕行拜官。” 皇帝开此一路,李斯却有些为难了。毕竟,郡守县令都是独当一面的治民重臣,依据不得世袭的秦法,功臣弟子若本人没有功绩,则依然布⾐之⾝,是做不得如此显要职官的。如今皇帝特许以“假”职(代理)试用功臣弟子,不失为救急之法。然则,功臣弟子如何遴选,牵涉便太多了。于是,李斯决意听其自然,将皇帝制批立即送达各署,并下令可相互举荐功臣弟子。李斯抱定的主意是:有人举荐便报皇帝,无人举荐便待后再说。不料皇帝制批一颁,咸 ![]() ![]() 秋风初起之时,央中直选的十六郡守将要赴任了。其中只有一个功臣弟子,这便是李斯的长子李由,职假三川郡守。李由之任,是在缺任一郡而又一时遴选无门的情势下,冯劫全力举荐的,皇帝亲自准许了。这教李斯很感难堪,立即举荐王翦的长孙王离取代。可皇帝征询王贲之意,王贲却坚执说王离才具不堪大任,正要送其⼊军历练。皇帝最后决断,取了李由,并不许李斯变更。李斯才不再说话了。 临行之⽇,嬴政亲率三公到十里郊亭,为郡守们举行了饯行大礼。最隆重的仪式是,皇帝特赐了每个郡守一尊尚坊特铸的青铜郡鼎,鼎⾝镌刻着郡名与首任郡守姓名。当十六名郡守捧起刻有自家姓名的郡鼎时,人人热泪纵横,奋然不能自已,直觉自己的生命⾎⾁已经融进了将要踏上的那一方陌生的土地… 郡守饯行礼归来,皇城东偏殿的灯光又亮到晨曦初上。 始皇帝的目光,又转向了一个极少为人重视的领域—— 注释: ①央中,先秦词汇,四方之中。《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央中。” Www.BbMxS.Cc |
上一章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孙皓晖最新创作的免费架空小说《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在线阅读,《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