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第二节历史实践与历史意识的最初分裂及《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 作者:孙皓晖 | 书号:43614 时间:2017/11/9 字数:7760 |
上一章 第二节 历史实践与历史意识的最初分裂 下一章 ( → ) | |
西汉以对秦文明的评判为轴心,历史的实践与意识出现了最初的裂分。 历经为祸剧烈的秦末之 ![]() ![]() ![]() 从国中文明演进的历史意义上说,西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时代。这一特殊在于:西汉处在国中原生文明之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最具有发生种种变化的社会潜质,最具有重塑国中文明的种种可能。一言以蔽之,西汉王朝承担着“如何承前,如何启后”的最重大的历史课题。唯其如此,西汉王朝的历史抉择,显得特别的重要。 西汉的开国阶层,基本是由秦末各种社会职业的布⾐之士组成的。其中坚力量之中,除了一个韩国贵族张良,刘邦集团的文臣武将大多由吏员、商贩、工匠、小地主、游士、苦役犯六种人构成。而刘邦本人,更是典型的秦末小吏(亭长)。虽有职业的不同与社会⾝份的些许差异,但就总体而言,他们都处于平民阶层。这一广大阶层,是孕育游离出战国布⾐之士的社会土壤,其中的佼佼者,几乎无不具有战国布⾐之士的进取特质。从社会意识与历史意识的意义上说,当时的士人阶层,是对历史与所处时代有着相对全面、客观、清醒认识的唯一社会阶层。基于这种社会 ![]() 汉⾼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历经百余年,西汉终于完成了这种权衡抉择。 这一过程,并不全部都是难题。对于央中集权、郡县制、统一政令、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生产 ![]() ![]() 对于分封制难点,西汉王朝做出了有限妥协,至汉武帝时期基本确立了有限实地分封制。这一基本制度,比秦帝国有所倒退,也给西汉王朝带来了长期的恶果。这是“汉承秦制”历史过程中的另一个基本问题。尽管西汉的妥协是有限的,然由于分封制(即或是有限实地分封制)带来的社会动 ![]() ![]() ![]() ![]() ![]() ![]() 然则,在历史意识的评判上,却出现了大巨的裂分。 西汉王朝发端于反秦势力。这一最基本的事实,决定了西汉权政不可能对秦帝国及秦文明在道义上给予认同。否则,西汉权政便失去了起事反秦的正义 ![]() ![]() 虽然,刘邦集团的社会 ![]() ![]() 细察《史记·⾼祖本纪》,刘邦本人终其一生,对秦政的评判只有两次,且都是同一句话。一次是最初的沛县举事,在 ![]() 与刘邦同代的开国重臣,也鲜有系统指斥秦文明的言论。最典型者,是大谋士张良。张良曾经是韩国末世的“申徒”(政民经济大臣),纯正的六国贵族,且其青年时期始终以谋杀秦始皇与鼓动复辟反秦为使命。但是,在投⼊刘邦集团后,张良却只以运筹谋划为任,从来没有涉⾜实际政务,也从来没有对秦政做出过公然指控。刘邦称帝后,张良便事实上隐退了。⾝为六国贵族,张良的政治表现前后有大巨变化且最终退隐,颇值得探究。历来史家与民间演义,皆以“淡泊名利,功成⾝退”说之。实则不然,张良的变化,实际与刘邦集团的政治氛围密切相关。张良既不能使刘邦复辟诸侯制,又不愿追随刘邦实际推崇秦政,只有忍痛抛开历来的政治企图,而走⼊修⾝养 ![]() 刘邦之后的吕后、惠帝、文帝、景帝君臣,情形皆大体相同:极少涉及评判秦政,但有涉及,也只是淡淡几句宽泛指斥。也就是说,在汉武帝之前,对秦政秦制的理念否定尚停留在感 ![]() ![]() ![]() ![]() 这种感 ![]() 西汉对秦文明的评判,由感 ![]() ![]()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西汉权政已经稳定昌盛,开始了结文治武功方面的种种难题。武功方面,是大力连续反击匈奴。文治方面,则以阐释继承与否定秦文明的历史矛盾为基点,确立家国意识形态的主流价值法则。在这一大背景下,文治目标的实现体现为两个方面:既涌现了国中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梳理华夏⾜迹的经典史书——《史记》,又涌现了大量的审视秦文明的言论与文章。 从总体上说,西汉时代对秦文明的评判,以及对秦亡原因的探究,呈现出相对客观的态势。所谓相对客观,是西汉评判大体摆脫了秦末复辟者充満怨毒与仇恨的心绪,开始从论说事实的意义上评判秦文明。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西汉学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秦政,都极少引用秦末复辟者咒骂秦政的恶辞,都是在陈述自己认定的事实。尽管其中不乏大而无当的囫囵指责,但就其基本面说,相对客观了许多。但无论客观程度如何,西汉对秦文明的理念否定是清楚的,且由感 ![]() ![]() 具体说,为西汉官方认定的《史记》相关篇章中,尚很少对秦文明作总体指斥。在《货殖列传》、《河渠书》、《平准书》等综合 ![]() ![]() ![]() 汉武帝本人的态度,也是颇具意味的。 《史记·礼书》记载了一则基本事实:汉武帝大召儒术之士, ![]() 这一基本事实,透漏出一则值得注意的历史信息:即或已经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对秦文明的总体 ![]() ![]() 西汉的官方历史意识,在汉武帝之后开始了某种变化。 变化的标志,是在官方声音中开始出现总体否定秦文明的说法。所谓总体否定,是否定中不再包含肯定,而是全部一概否定,对秦文明的分析态度开始消失。最基本的事实,是汉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大论争。作为会议记录的《盐铁论》,如实记载了“贤良文学”与央中主政大臣桑弘羊的争论。其集中涉及评判秦文明的篇章,有《诛秦》、《周秦》、《伐功》、《申韩》、《备胡》等。贤良文学者,西汉之职业理论家也,儒生之群体也。他们对秦文明的评判,是总体否定而不包含任何肯定的。其典型言论有:“商鞅反圣人之道,变 ![]() ![]() 西汉时代的历史意识,更多表现在员官学者的个人论著中。 在官方探究的同时,西汉时期具有员官⾝份的学人,对秦政得失与秦亡原因也开始了大规模探究。这种探究有着一个鲜明的趋势:总体否定秦文明而局部或有肯定,力图从秦文明本⾝的缺失中寻觅秦帝国灭亡的原因。就其论说的影响力而言,西汉的不同时期分别有四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淮南王刘安学派,一个是贾谊,一个是贾山,一个是董仲舒。淮南王刘安的学派凝聚了一部作品,名为《淮南子》,其对秦文明、秦帝国、秦始皇一体指斥,从经济、军事、政治、民生等基本方面全面论说,其最终的评判属于全盘否定式。《淮南子·汜论训》的经济否定论可谓代表,其云:“秦之时,⾼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铸金人,发遗戍,⼊刍稿,头会箕赋,输于少府。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 ![]() 贾谊的《过秦论》,是被历代推重的一篇综合评判 ![]() ![]() 贾山给汉文帝的上疏,也是明确指控秦政,号为“至言”其代表 ![]() ![]() ![]() 董仲舒的指控秦政,属于全盘否定式的代表,其经济指控、法治指控、教化指控最为后世“暴秦”论者看重。董仲舒一生文章极多,仅上书便有一百二十三篇其论秦之说主要有两则,一则见于本传记载的上书,一则见于《汉书·食货志》转引的“董仲舒说上曰”(上书或问对记载)。两论皆具后世“暴秦”说的典型 ![]() 《汉书·食货志》转引其经济指控云: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供;使民不过三⽇,其力易⾜。…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又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 ![]() 《汉书·董仲舒传》载其法治指控秦云: 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天下也。诛名而不察实,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又好用悟酷之吏,赋敛亡度,竭民财力,百姓散亡,不得从耕织之业,群盗并起。是以刑者甚重,死者相望,而奷不息。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其教化指控云: 至周之末世,大为亡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噤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其心 ![]() ![]() ![]() ![]() ![]() 董仲舒经济指控与法治指控的经不起推敲,我将在后面一并澄清。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董仲舒在教化指控中,将西汉“习俗恶薄”的原因,没有归结为六国贵族集团大复辟带来的社会大破坏,而全数归结为秦政,这是显然的历史偏见。这种偏见并非误解,而是蓄意为之。董仲舒的目标很明确:促使汉制“更化”变为以“三代王制”为本体,而由儒家执意识形态之牛耳的实际制度。而如果将世道沦落之 ![]() ![]() ![]() ![]() 西汉之世,秦末复辟势力的历史谎言遭到了总体遏制。 然则,西汉之世对秦文明的总体评判,也第一次以理论化的否定形式出现了。这种理论化,既表现于相对谨慎的官方探究,更表现于以私学官学中的种种个人探究为形式特征的普遍的“非秦”思嘲。正是在诸如贤良文学、淮南王学派,以及贾山董仲舒等儒家名士的部分或全面指控秦文明的思嘲中,使秦末复辟势力的历史谎言,又有了重新复活的历史机遇,并最终酿成了西汉末期王莽复辟的实际灾难,又最终弥漫为久远的历史烟雾。 从形式上说,西汉时代对华夏文明演进的总结与审视,对秦文明的总结与审视,是国中历史意识的第一次自觉。但是,由于具体的政治原因,由于所处时代的文明视野的限制,这次大规模的相对自觉的文明史审视,却最终产生了接近于“暴秦”说的否定 ![]() 此前的国中,历史的脚步与历史的意识从来是坦率合一的:一个政治集团认定并推崇某一种文明,必然竭尽全力去追求并实现,反之则断然抛弃。只有从西汉这个时期开始,国中历史的脚步与国中历史的意识,出现了怪诞的分离。尽管这种裂分是初始的,远非后世那般严重。但是,这一裂分因东汉的秉承而延续跌宕四百余年之后,却终于积淀为荒诞的历史定式。作为实际继承秦文明的两汉央中 权政,基于种种原因,始终对这种荒诞的裂分保持了默认,保持了实际上的支持。同时,由于“罢黜家百,独尊儒术”的文教方略的确立,儒家历史价值观⽇益占据主流,国中历史意识对秦文明的荒诞裂分——实际建政与价值评判的裂分,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更趋深重了。 wWw.bB mXS.Cc |
上一章 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孙皓晖最新创作的免费架空小说《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在线阅读,《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bmxs.cc) |